楼主你好,我有一台NexStar 8SE,已经用过几个月,效果很好。
参数
光学系统:施密特-卡塞格林
口径:2032mm
焦距:2032mm
焦比:10
寻星镜:红点寻星镜
基座:单叉臂经纬仪
主镜筒:铝制
光学镀膜:StarbrightXLT镀膜
目镜:25mm
放大倍率:81x
天顶镜:125英寸
三脚架:不锈钢三脚架(sku93593)
电源供应:8节AA电池(不包含)
最高有效倍率:480x
最低有效倍率:29x
极限星等:14
集光力:843x
视场:063
直线视野(1000码):1006m
副镜遮挡:653mm
副镜面积遮挡比:980%
副镜直径遮挡比:3130%
分辨率(瑞利极限):069角秒
分辨率(杜氏极限):057角秒
主镜筒长度:4318mm
主镜筒重量:1089kg
三脚架及基座重量:408kg
电机驱动:集成的直流电机
手控器:双行显示,每行16字符的LCD液晶显示器,19光纤LED背光按钮
转速:9种转速:5/s,3/s,05/s,64x,16x,8x,4x,1x,05x
跟踪速率:恒星速率,太阳速率,月球速率
跟踪模式:经纬仪式跟踪,赤道仪式南、北半球跟踪
校准步骤:星空校准,自动两星校准,两星校准,一星校准,太阳系校准,赤道仪式南、北半球校准
通信端口:手控器上RS232通信接口,AUX辅助接口,Autoguide自动导星接口
数据库:40,000+天体,100个用户自定义天体,200多个天体的增强型信息。
软件精确度:24位,008角秒计算主要特点
8英寸施密特卡赛格林式折反射望远镜
SE系列由经典的传统橙色镜筒和最尖端的技术功能组合而成。
StarBtightXLT高传输标准镀膜
可快速释放的叉臂式基座、主镜筒和附件盘,不用工具即可安装
Celestron星特朗独一无二的申请专利的单叉臂和集成的手控器,为主镜提供了严格而顺畅的 *** 做架构。
红点寻星镜,帮助校准和精确锁定目标
坚固的计算机化经纬仪
极其坚固的钢制三脚架和附件盘
天顶镜在观测高度角很高的天体时,能提供舒适的观测姿势
计算机化赤道仪特点
其它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望采纳。
Celestron NexStar 8 SE RMB 11000 主镜参数:施密特-卡塞格林(折射反射式) 口径:8英寸(2032mm)焦距:2032mm 焦比:10
寻星镜:红点寻星镜
鸠尾板兼容:Dovetail Compatibility 快速释放镜筒锁紧夹
主镜筒:铝制
光学镀膜:Starbright XLT镀膜
最高有效倍率:480x
最低有效倍率:29x
极限星等:14
集光力:843x
视场:063°
主镜筒长度:4318mm
主镜筒重量:1089kg
基座参数:单叉臂经纬仪
三脚架及基座重量:408kg
电机驱动:集成的直流电机
手控器:双行显示,每行16字符的LCD液晶显示器,19光纤LED背光按钮
转速:9种转速:5°/s,3°/s,05°/s,64x,16x,8x,4x,1x,05x
跟踪速率:恒星速率,太阳速率,月球速率
跟踪模式:经纬仪式跟踪,赤道仪式南、北半球跟踪
校准步骤:星空校准,自动两星校准,两星校准,一星校准,太阳系校准,赤道仪式南、北半球校准
通信端口:手控器上RS232通信接口,AUX辅助接口,Autoguide自动导星接口
数据库:40,000+天体,100个用户自定义天体,200多个天体的增强型信息。
NexStar计算机化控制技术
将近40,000颗天体数据,200个用户自定义天体,200多个天体的增强型信息
SkyAlign星空校准技术使得您可以使用任意三颗明亮的天体进行校准,使得校准步骤快速而简单
手控器的固件升级软件和电机控制单元可通过互联网下载产品的升级包
相机控制功能以及快门线使得您能够远程控制您的数码SLR相机的一系列曝光
用户数据库清单包括,所有最著名的深空天体(按字母顺序和星表序号);最美丽的双星,三合星以及四合星;变星;太阳系天体;人造天体和星群
直流伺服电机,带编码器,双轴
双行显示,每行16字符的LCD液晶显示器,19光纤LED背光按钮,goto功能,简易 *** 作
NexRemote望远镜控制软件,可通过电脑对望远镜进行高级控制
可选配件:1、CN-16 GPS 模块 (精确导星时使用) RMB 2800 2、目镜+滤镜套装 RMB 5203、巴德膜(8英寸,观测太阳时使用) RMB 420 4、EOS单反相机接环(T口)+延长筒(可不选) RMB 30 + 130
合计:RMB 14900
你有没有想过 探索 外太空?现在,在不离开地球的情况下,你可以借助强大的测试版开源软件 VIRUP,实时构建基于最详细的当代天体物理和宇宙学数据的虚拟宇宙。
你正漂浮在太空中,就在地球上方。国际空间站就在咫尺之遥。当你转过头,你会看到远处的月亮,只是一个小圆圈。你不禁想到这可能是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会看到的景。
这是一场从EPFL 科学家开发的虚拟环境里开始的外太空之旅。
现在,借助 EPFL 天体物理实验室 (LASTRO) 开发的强大开源软件,人们第一次能够见到基于最新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数据的最全面的虚拟宇宙。软件名为 VIRUP,是虚拟现实宇宙项目的简称,它的第一个测试版将在今天发布。
“你可以在舒适的家中浏览最详细的宇宙地图。” LASTRO 主任Jean-Paul Kneib解释道:“这是一个穿越时空、 探索 宇宙的机会。”
VIRUP 的挑战:即时的TB级数据的可视化
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正在地球和太空中的望远镜的帮助下,收集夜空中数十亿个天体的数据。至今人类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观测数据,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数据。
为了像**那样获得大量数据的视觉表现,标准的做法是预渲染特定序列。但是如何实时创建数据的可视化表示呢?就像你身处其中,从空间和时间的任意点观测它们一样。这就是 LASTRO 的天体物理学家 Yves Revaz 在 LASTRO 软件工程师 Florian Cabot的帮助下开始使用 VIRUP 做的事情,这意味着以每秒 90 帧的速度渲染TB级别的数据。海量的数据是虚拟现实环境的硬性要求,以期获得完全身临其境的流畅体验。
“天体物理数据的可视化比展示图表更容易获得,它有助于培养对复杂现象的直觉,”Revaz 解释道。 “VIRUP 正是一种让所有人都能接触所有天体物理数据的方式。随着我们建造更大的、产生巨量数据的望远镜(如平方千米阵列SKA),这种方式将变得更加重要。”
天体物理学、宇宙学数据和模拟
目前,VIRUP 已经可以将集合起来的、超过 8 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数据包含了超过 5000 万个星系和 3 亿个天体。观测银河系的盖亚(GAIA)数据由 15 亿个光源组成。普朗克任务(Planck)使用一颗卫星,来测量大爆炸(Big Bang)后宇宙的第一道光,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以及开放系外行星表,它集合了各种来源的系行星数据。还有环绕地球运行的 3000 多颗卫星的数据库,以及用于渲染物体的各种皮肤和纹理。
VIRUP 还能渲染研究中的当代的,科学上稳定的模拟。你可以观看银河系,和未来它与仙女座星系的碰撞,仙女座星系也被称为 M31。您还可以看到宇宙网(cosmic web)的很大一部分——它是已存在数十亿年的,延展于整个宇宙的丝状(filament)大型结构——名为 IllustrisTNG 的数据集的模拟告诉我们。该数据集由 300 亿个模拟粒子组成。VIRUP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确保从一个数据库平稳过渡到另一个。
“我们考虑过使用现有的图形引擎来可视化数据,但最后,我专门为这个项目开发了一个。它很灵活,可以添加新发表的数据,而且它是为天文学量身定制的,”Cabot 解释说。“对于第一版VIRUP,我一直专注于渲染静态数据,因此与数据的交互仍然有点粗糙,例如还不能实时进行渲染这些模拟。”
当然,你只能浏览导入到 VIRUP 中的数据和模拟。例如,你目前可以参观已发现的4500 颗系外行星,但它们的外观是基于观测推演的艺术加工。你还可以在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迄今为止测量的 5000 万个星系中畅游,但实际数据的分辨率有限,这限制了可视化时可以显示的细节量。话虽如此,在 VIRUP 的帮助下你仍然可以 探索 大量数据。接下来的计划,可能是添加我们太阳系中物体的数据库,比如所有的小行星,或各种其他在银河系中的天体,如星云(nebulae)和脉冲星(pulsars)。
灵活的沉浸式虚拟环境
要获得完全身临其境的 3D 360 度体验,你需要一副 VR 眼镜和一台运行 VIRUP 引擎的计算机,以及用于存储 TB 级天体物理和宇宙学数据的大量存储空间。
VIRUP 还能够在其他 VR 环境中构建虚拟宇宙,例如(天文)圆顶,这对于天文馆、全景天顶、洞穴和半洞穴自动虚拟环境都特别有用。这个开源软件将使用VR 眼镜这种相当个人和孤立的体验,转变为圆顶和洞穴自动虚拟环境可提供的集体的、剧院式体验这件事变为可能,这要归功于 LASTRO 科学家和 EPFL 实验博物馆学实验室 (eM+) 的研究
人员之间的合作,以及 EPFL 种子基金资助的用于培养跨学科项目的基金。
“这是对数据的 探索 。身临其境的系统意味着你可以将数据具象化,这会对你实际感知数据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领导eM+ 的艺术家 Sarah Kenderdine说。
一、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随时间在缓慢地变化,有时非常接近于正圆,有时椭率比较大。1984年美国天文学家伯格计算给出,椭圆轨道偏心率变化的范围为0.0005~0.0607。我国天文学家张家祥1982年计算得的结果是0.0024—0.0571。这意味着在偏心率最大时(按0.0571计算)地球和太阳最远的距离可达I.58140×108km,最近的距离为1.41056×108km,相差达到1.7083×107km。当偏心率变为0.0005时,轨道接近为圆。目前轨道的偏心率约为0.016722,偏心率较小,地球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的距离之差约为5.003×106km。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的周期约为9.5万年,大约在4万多年之前偏心率为最小值,再过4万多年后,偏心毕又达到最/J、值。那时地球公转轨道几乎接近正圆,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几乎相等。
二、黄赤交角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和地球赤道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也存在缓慢的变化,这是由于黄道面位置的变化产生的。黄赤交角变化的范围在22°00′到24°30′之间,变化的周期约为4.1×104年。上次黄赤交角最小值约距今2.8万年。近期计算黄赤道交角的公式为
ε=23°27′8.26″—0.4684″t
式中t是1900年起算的儒略年数。目前黄赤交角正以每世纪约为47″的速度减小。目前黄赤交角的数值为23°26′20″。
三、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进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拱线)方向逐渐旋转,使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在黄道上做旋转运动,称为近日点进动。目前,地球过近日点的时间是每年的1月3日或4日,过远日点的时间为每年的7月2日或3日。由于近日点在黄道上运动的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一致,近日点和春点在黄道上会合一周是2.17×104年。
以上叙述的黄赤交角的变化,轨道偏心率的变化以及近日点的进动都与行星对地球的长期引力的影响有关,称为行星摄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台-详情资料,里面有很多数据库,可以查询各种天体资料,还有一些国际数据库比如nasa/ads的镜像等等,都可以查询。
在一个恒星边上,可能吸收了比较多的宇宙灰尘聚集,拿太阳举例:太阳大约在40亿年前,就吸收很多灰尘,灰尘之间互相碰撞,粘到一起。
长期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行星胚叫做星子,当时至少有几十亿的星子围绕太阳运动。星子之间作用规律是:两个星子如果大小差距悬殊,并且彼此的速度不大,碰撞以后,小星子就会被大星子吸引而被吃掉。
历史背景:
从远古时代起,五个肉眼可见的经典行星就已经被人们熟知,他们对神学、宗教宇宙学和古代天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古代,天文学家记录了一些特定的光点是相对于其他星星如何移动跨越天空。
古希腊人把这些光点叫做“πλάνητες ἀστέρες”(即planetes asteres,游星)或简单的称为“πλανήτοι”(planētoi,漫游者),今天的英文名称行星(planet)就是由此演化出来的。
宇宙中的恒星特别多,科学家都如何给它们命名的呢?
在古老的时候,只有太阳、月球和数百颗恒星以及肉眼可以看见的行星有名字。但在过去的数百年,天文学上辨认出来的天体数量已经从数百颗增加至数十亿颗,而且每年还不断地在增加中。天文学家需要一套辨识系统,能明确且不含糊地分辨出这些天体,并且同时将最有兴趣的对象命名,指出相关性与特征。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是全球天文学家认可,能为天体命名的主要机构。为了能给予任何天体一个明确的名称,该会建立一个命名系统,能系统化地为各种不同的天体命名与排列顺序。当天体被发现时,经天文学家及各种观测核实后先发给天体一个类别的编号,而对彗星、小行星或者行星的卫星则另设会议通过另外的英文名字作为固有名字,以取代难记的编号。
另外,有几家从事天体命名的私人公司,在他们私有的登记表上将付钱的买家在指定的恒星登记上他们所选择命名的名字。但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家都不会承认这些名字有合法的地位。有些网站(特别是自称为天文学家的)会说国际天文联合会是唯一被官方认可为天体命名的机构,但这也是星星命名公司必然反对的。
宇宙中每一个天体都是有着自己的“基因数据库”的,科学家通过调取星球的基础数据库给他们进行分类和命名。这个“基因数据库”的名字叫恒星光谱。什么是恒星光谱,如何依据恒星光谱对天体分类,这样分类又有什么意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1894年哈佛大学天文台开始对恒星光谱作有系统的分类,在安妮·坎农的主持下,整个工作整整持续了40年时间,截止1934年共分析了数十万颗恒星的光谱,共编纂成10册的亨利·德雷伯星表及其扩充星表,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来了现在广泛使用的摩根-肯那光谱分类法。
以上就是关于星特朗Nex Star8SE参数全部的内容,包括:星特朗Nex Star8SE参数、天文望远镜加赤道仪配置推荐、探索最详细的 3D 地图虚拟现实的宇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