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命名权怎么购买

小行星命名权怎么购买,第1张

小行星命名权怎么购买?其命名规则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发现者的提议,甚至发现者可以申请为各种动物命名。

2一般命名仅授予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请命名,例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

4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后或发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 。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普通人是否有命名机会?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在地球上60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

我国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小行星的观测是从1949年开始的。到1994年4月已发现的小行星中,已有120多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全球62个天文台中,该台发现的被列入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名列第五。但是紫金山天文台并不给予普通人命名,主要是命名地名和著名事件,比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等均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因为此天文台的上司是中科院,所以想要命名还需要上级批准,然后才能报给国际小行星协会。和紫金山天文台类似的还有国家天文台,情况也是一样。

所以普通民众想要通过这些渠道命名,可能性基本为零。当然如果普通人也不是没有机会,一些独立的天文机构和个人发现者在命名方面不受政治的制约,向他们申请则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小行星的发现需要强大先进的天文设备,因此个人发现者在中国,几乎绝迹。而能把自己的发现贡献出来命名的,目前仅见过个人发现者:自费巡天者(博客名) 其宣称自认为有条件的普通民众可以向他提出申请,他会考虑申请者的的条件而筛选出突出贡献者向国际小行星协会申报命名。

自古以来,地球就只有一颗卫星,那就是月球。但是,由于地球的引力足够强大,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小天体误闯入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这其中有一部分会闯入地球大气层,燃烧或者坠毁,还有一些会变成地球的卫星。

这种卫星和月球不同,说起来也算是天然卫星,但是并不稳定,无法长期停留在地月系,最终都是以脱离地球引力的结果收场。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一共记录了2颗这样的迷你卫星。

原本是一颗近地小行星,每2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靠近地月系一次。它的直径只有5米,还没有一辆公交车长,因此很难被发现。 2006年的时候,它曾经短暂地和地月系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最近的时候距离地表仅277万公里,比月球还近了10万公里以上。2006年,它从近地点脱离,回到了绕太阳轨道,并将在2028年和地月系重逢。

2020年2月份的时候,天文学家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卡特林那巡天系统进行观测,突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光斑。他们非常兴奋,在做了简单的观测和分析后,就迅速在推特上宣布发现了地球的新卫星,这就是2020 CD3。

据观测, 这颗迷你月亮很可能早在2017年的10月9日的时候就闯入地球引力范围,并被地球俘获了。只不过它体积太小,只有1935米,所以一直都没有被发现。而且它并不会长期稳定地存在于地月系内,虽然它已经在地球周围运行了3年的时间,但人类发现得太晚,刚刚被正式身份,它就被月球的引力作用甩出地月系了。

新的迷你卫星

2020年9月,科学家们再一次发现了一颗疑似地球临时卫星,地月系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天体。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将它看作是一颗普通的阿波罗小行星,也就是轨道和地球有所交叉的一类天体,并命名为2020 SO。但模拟结果显示,它会在10月时成为绕地球小天体,也就是一颗迷你月球。而接下来的观测,就让天文学家更加疑惑了。

他们发现, 这颗神秘的天体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大约是正好1年的时间,而且偏心率和地球轨道十分相似 。换句话说,它的整体运行规律和地球很接近。

你可能想到了中学物理中的圆周运动,以为位于相近的轨道有相似的运行规律理所当然,实则大错特错。太空中天体的运行非常复杂,而且小天体极容易受到大天体引力的干扰,所以运动规律非常复杂,反而是因为和地球比较类似,让人觉得奇怪。

不仅如此, 2020 SO的运行速度也比普通的小行星要慢一些,这和其他小行星也非常不一样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2020 SO的真实身份。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太空考古学家Alice Gorman就表示:从它的运行速度,可以反推出它的初始速度,从而推测其来源。而现有的运行速度过慢,则给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她和她的同事们也推测过,2020 SO或许是从月球上脱落的岩石,这种天体速度比较慢是正常的。而实际观测结果表明,2020 SO比这样的天体速度更慢。

难道真的没有合理的解释了吗?

在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后,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看似最不可能但仅剩的一个猜想:2020 SO是人造天体!

NASA太空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马上追溯以往的航天器发射记录,果然找到了答案。

作为一种分级火箭,半人马号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也会将推进器一级一级分离下来,由地面的工作人员回收处理。但是,太空中的事情是很难有把握的,意外情况无法避免。而半人马号火箭就有一级助推器残留在了太空中,成为了一块太空垃圾。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CNEOS数据库,2020 SO大约有6-14米长,而半人马座号火箭的一级长度为1268米,从这个数据来看,2020 SO属于半人马座号火箭的一部分也是符合理论的。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对2020 SO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观测分析,并与1971年留在太空的另一个火箭助推器进行了比对,发现高度吻合,再一次证明了这个理论。

确认了,这颗所谓的地球新卫星,实则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天体,在失去控制之后进入绕太空轨道,又阴差阳错回到了地球的怀抱。

不过,2020 SO并不会永远留在地月系内。在2020年12月1日,它第一次达到近地点,距离我们仅5万公里,这是地月距离的13%左右。

在即将到来的2月2日,2020 SO将会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触地球,届时它和我们的距离将只有22万公里,相当于地月距离的573%。不过,这一次重逢是为了更好地别离,它在飞掠地球后将会义无反顾地脱离地球引力束缚,在3月份的时候彻底告别地球轨道,从此成为一颗绕太阳公转的人造天体。

据介绍,在当地时间2月1日的晚上,位于罗马的虚拟望远镜项目人员会举办一个在线告别活动,为2020 SO“饯行”。

55年前,人类建造了这个助推器,并在火箭升空后将它抛弃。如今,在绕地球公转了几十年后,它也将抛弃地球,成为一颗自由的天体。也许,随着人类发射的航天器越来越多,2020 SO也会有更多的同伴。地球附近的轨道,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

近地天体(NEO)是指绕太阳运动,并且周期性地向地球靠拢的小行星和彗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每一万年就会有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巨大灾难。而每几万年就会有直径超过一千米(062英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全球性灾难。

当然,就目前所知,至少就有一次小行星撞地球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使得地球上的物种几近灭绝。出于对世界末日的恐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推出了近地天体项目,以寻找、研究这些小行星。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地预测出这些小行星的运动轨迹。

探测与追踪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

尽管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概率只有二十五万分之一,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地天体项目的科学家们也不想放过任何目前已经探测到的潜在威胁小行星(PHA)。

近地天体的观测者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研发的(地球影响)监测系统持续扫描最新小行星目录中的行星,从而识别出有较大可能在未来100年内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其中威胁最大的小行星会被录入当前影响风险数据库。

都灵危险指数(Torino scale)是用于评估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严重性的指标,这一指标使用0至10表示不同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严重性。“0”代表撞击地球的机会微乎其微(或是在撞击地球前会给其大气层摩擦燃烧殆尽);“1”表示该行星需要持续监测;而数值越高则越需要警惕。

为了进一步了解近地天体、它们潜在的威胁以及如何预防它们撞击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目前正在执行一项小行星探测任务。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太阳能动力组不仅能为小行星追踪专家,也能为业余爱好者提供这一便捷的监测系统。

如何保护地球免于小行星撞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干预避免的主要自然威胁。并提出了两种可能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的方法。一是在撞击地球前将其摧毁;二是在撞击地球前使其偏离轨道。

第一种方法需要宇航员将航天器着陆在该天体的表面,使用钻头将核d深埋在地下。待宇航员退回到安全距离,将核d引爆,把该天体炸成碎片。然而这一做法也有缺点,比如这一任务本身危险性和难度较高。况且即使任务顺利完成,天体碎片仍有可能撞击地球,导致灾难性后果。

而另一种方法是在距离目标天体大约半英里处引爆核d。爆炸产生的辐射会导致该天体距离爆炸源最近的薄层蒸发,并向太空扩散。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推动或反推天体至相反的方向,从而改变其轨道,使其轨道偏离地球。这一方法中,核武器要提前放置于爆炸冲击波远离地球的位置。

图解:使用核武器摧毁近地小行星的示意图。图源:wjbaike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有其他使地球免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的方法,但是都没有发展成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航空实验室(Ames Research Center)研究小行星和彗星撞击的科学家们警告,至少十年后才能向太空发射可以拦截近地天体,或使其偏向,或者摧毁的航天器。最后,他们强调这一探测对地威胁天体的任务对于人类存亡至关重要。

图解:截至2020年1月6日近地天体数量表格。图源:wjbaike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由于缺乏有效的防卫机制,预警小行星或彗星何时何地撞击,至少会给人们留下储存食物、补给和撤离归零地(受撞击影响最大地区)及附近地区的时间。

政府该做什么?

美国国会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举行关于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影响研究的听证会。此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空军都开展了对地威胁天体的探测项目。目前国会每年仅为近地天体相关项目拨款300万美元。其他国家政府也对天体撞击威胁表示担忧,但是目前还没有为大规模研究和防御机制研究提供财政支持。

好险!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显示,在2002年的6月,一颗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地球仅仅75000英里。这一距离比地月距离少大约三分之一。这也是有记录以来,这种大小的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图解:世界上第一张在小行星上拍摄的照片。图源:wjbaike

现在到底有多少近地天体?

截至2020年1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共发现21725颗近地小行星。其中有8936颗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902颗直径超过一千米(062英里)、能产生大规模破坏、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小行星。平均每周会新发现至少30颗近地小行星。

作者: Robert Longley

FY: 迷糊的小土豆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以上就是关于小行星命名权怎么购买全部的内容,包括:小行星命名权怎么购买、再见,地球的第二颗卫星!“地卫二”摆脱地球引力,将绕太阳公转、NASA是如何探测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并且使其偏向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500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