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FineReport报表优缺点

求:FineReport报表优缺点,第1张

FineReport作为主流java报表工具,虽然不像润乾报表那样疯狂在网络上发文章宣传,但在产品功能,性能和易用性方面积累,已经成为中国java报表技术领跑者。于是互联网上流行,“南帆软,北润乾”。来形容中国java报表市场的格局。

优点之一:类excel的java报表设计器

首先中国报表更多是表的样式,所有用excel这种风格报表设计更加方便。然后FineReport不像其他报表只是从单元格命名,编辑区格子等形似excel。但FineReport汲取excel简单易用核心精神,成为编辑效率最高报表工具。

优点之二:纯java报表设计器无缝导入导出excel

水晶报表,jasper报表虽然能导出excel,但是不能再编辑利用,而FineReport报表工具完全可以解决客户需要对导出Excel再编辑问题。导入excel后,可以直接利用已经编辑好报表样式,然后绑定数据,就能完成报表制作。

优点之三:支持多数据源报表

FineReport报表工具,不断能从同一个数据库取数展现在一张报表,而且能从不同数据库中取数展现在一张报表上。

优点之四:报表的处理行列对称

以往纯java报表工具和非纯java报表工具对竖直方向的处理很能强,水平方向处理能力很弱,造成制作交叉报表非常麻烦,特别是要重复左表头,或者上表头是动态和静态结合的。FineReport报表对竖直方向处理和水平方向处理一样,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优点之五:自定义规则分组

一般纯java报表工具和非纯java报表工具如果遇到需要把数据中存储年龄按照:0-15、15-40、40-100三个范围分组就无能为力,需要对数据预处理。然后穿给报表,FineReport就需要使用设计器就能搞定。

优点之六: 填报

数据回填功能在传统报表工具中是没有的,但在中国市场是不必可少工具。这个也是FineReport报表工具打败国外报表工具有利的武器。

优点之七:Flash打印方案

Java报表工具的主要打印方案——Activex打印,pdf打印和Applet打印,都是伪BS打印,浏览器打印不能精确实现打印,FineReport报表独创的Flash打印出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实现报表跨浏览器打印。

其实总的讲,报表功能强大,性能稳定,报表制作效率高正是FineReport报表工具的核心。

下面也要谈一谈java报表工具-FineReport的缺点:

缺点之一:FineReport定位基础报表工具。权限、用户、门户这类东西报表管理和应用功能,FineReport报表开发很少,认为应该由开发商或其他系统来实现的,

缺点之二:目前只提供CS的java报表设计器,不能做到BS的报表设计。

除此之外,FineReport报表目前不能要解析xml格式数据,需要使用java程序数据源。

价值评估:对于JAVA应用,FineReport应该说是功能比较全面、性能比较强的,而且其报表设计效率确实很有优势。如果对于大型的JAVA应用,应该说是最理想的java报表工具。

1工程地质测绘

1)遥感解译:从卫片和航片解译泥石流区域性宏观分布、地貌和地质条件;有条件时可用不同时相的影像图解译、对比泥石流发展状态,编制遥感图像解译图,航片比例尺宜为1∶8000~1∶34000。

2)填图要求:所划分的填图单元在图上标注的尺寸最小为2mm。对于小于2mm的重要单元,可采用扩大比例尺或符号的方法表示。在1∶500或1∶2000的地形图上可能修建拦挡工程和排导工程地段,其地质界线的地质点误差不应超过3m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

3)地质地貌测绘:对全流域及沟口以下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调绘与泥石流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质地貌要素,编制相应的地貌图与地质图,填绘纵剖面图与横剖面图。流域平面填图比例尺宜为1∶10000或1∶50000,分区平面填图比例尺宜为1∶500~1∶5000;纵剖面图比例尺横向宜为1∶500~1∶2000,竖向宜为1∶100~1∶500;横剖面图比例尺横向宜为1∶200或1∶500。测绘方法以沿沟追索、实测和填绘剖面为主。

2水文调查

1)暴雨洪水调查:泥石流小流域一般无实测洪水资料,可根据较长的实测暴雨资料推求某一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对缺乏实测暴雨资料的流域,可采用理论公式和该地区的经验公式计算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有关计算公式见水文计算手册。

2)溃决洪水调查:包括水库溃决洪水、冰湖溃决洪水和堵河(沟)溃决洪水。溃决洪水流量据溃决前水头、决口宽度、坝体长度、溃决类型(全溃决或局部溃决,一溃到底或不到底)采用理论公式计算或据经验公式估算,并结合实际进行校核。有关计算公式见溃坝水力学。

3泥石流体勘查

1)泥痕测绘:选择代表性沟道,量测沟谷弯曲处泥石流爬高泥痕、狭窄处最高泥痕及较稳定沟道处泥痕。据泥痕高度及沟道断面计算过流断面面积,据上、下断面泥痕点计算泥位纵坡,作为计算泥石流流速、流量的基础数据。

2)泥石流流体试验:

·浆体重度测定:泥石流流体重度可根据泥石流样品采用称重法测定。泥石流体样品一般难以采到,可了解目击者回忆,根据泥痕和堆积物特征进行配制,采用体积比法测定。

·粒度分析:对泥石流体样品中大于2mm的粗颗粒进行筛分,粒径小于2mm的细颗粒用比重计法或吸管法测定颗粒成分。对泥石流体中固体物质的颗粒成分,从堆积体中取样测定。取样数量应结合粒径来确定。

·黏度和静切力测定:必要时进行黏度和静切力测定,用泥石流浆体或人工配制的泥浆样品模拟泥石流浆体,其黏度可采用标准漏斗1006型黏度计或同轴圆心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其静切力可采用1007型静切力计量测。

3)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

·流速:据调查所得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纵坡、沟床糙率及重度等参数计算;也可按泥石流的性质和所在地域,选择合适的地区性经验公式计算。

·流量:泥石流流量可采用形态调查法(据泥痕勘测所得的过流断面面积乘以流速)或雨洪法(按暴雨洪水流量乘以泥石流修正系数)确定。暴雨小径流的地区性经验公式较多,暴雨洪水流量应采用适用的经验公式计算。

·冲击力:泥石流冲击力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分为流体整体冲压力和个别石块的冲击力两种。具体计算方法参照本节“六、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部分内容,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其他公式加以印证。

·弯道超高与冲高:参照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

4)堆积物试验:通过调查、实验,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确定泥石流堆积物的固体颗粒比重、土体重度、颗粒级配、天然含水量、界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等参数,供治理工程比选和设计使用。

5)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测绘:①工程治理区实测剖面至少应按一纵三横控制;②重点区应有1~3个探槽或探坑(井)控制;③各区测绘内容参见表56所列诸影响因素。

4勘探试验

(1)勘探

勘探工程主要布置在泥石流堆积区和采取防治工程的地段。勘探工程以钻探为主,辅以物探和坑探等轻型山地工程。受交通、环境条件的限制,在泥石流形成区一般不采用钻探工程;当存在可能成为固体物源的滑坡或潜在不稳定斜坡必须钻探时,勘探线及钻孔布置参照“滑坡勘查”有关规定执行。

(2)钻探

泥石流防治工程场址主勘探线钻孔,宜在工程地质测绘和地球物理成果的指导下布设,孔距应能控制沟槽起伏和基岩构造线,间距一般30~50m。30m宽的沟谷应有1个钻孔控制,30~50m宽的沟谷应有2个钻孔控制,宽50m以上的沟谷应以30~50m间距布孔。当松散堆积层深厚不必揭穿其厚度时,孔深应是设计建筑物最大高度的05~15倍;基岩埋藏浅时,孔深应进入基岩弱风化层5~10m。

钻孔的布置应尽可能采用一孔多用,互相结合,使得钻探工程在勘查中发挥最好的效益。

孔径的选择,在松散岩层中,考虑其泥石流物质组成的特点,孔径一般要求在Φ145mm以上;在基岩钻进中,钻孔孔径可适当缩小,但终孔孔径不得小于Φ91mm。

钻孔的记录和编录:①钻进中的班报表记录应真实、及时,按钻进回次逐段填写,严禁事后追记;②钻探现场编录可采用肉眼鉴定、手触方法,对岩土描述除按规范外,可采用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孟塞尔色标、砂土粒样、点荷载仪、袖珍贯入仪),应计算岩心采取率和岩石质量RQD值;③钻探成果要有钻孔柱状图、岩心编录及野外现场试验记录。

(3)物探

物探工作除作为钻探工程的补充和验证外,在施工条件差、难以布置或不必布置钻探工程的泥石流形成区,可布置1~2条物探剖面,对松散堆积层的岩性、厚度、分层、基岩面深度及起伏进行推断。物探的比例尺应大于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25000,1∶10000,1∶50000,1∶2000或1∶100。井中测定可采用更大的比例尺。适宜使用的方法:浅层地震、电阻率法、地质雷达及声波探测。

物探勘测的范围:①在泥石流形成区,其测线一般不超过测区单面坡的坡长,深度在20~30m范围之内;②在泥石流堆积区,测线应能控制住泥石流的分布,深度上也能控制堆积的厚度;③在工程勘测中,物探测线顺勘探线布置,其范围应能达到其所需物探数据;④在孔中垂直测定范围能控制两孔之间和孔深范围。成果报告应按各种物探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制,最终统一到一种解译。

(4)坑槽探

结合钻探和物探工程,在重点地段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揭露泥石流在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不同部位的物质沉积规律和粒度级配变化,了解松散层岩性、结构、厚度和基岩岩性、结构、风化程度及节理裂隙发育状况;现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岩土样。

探槽的规格:长度以需要为准,深度不超过3m,底宽不小于06m,其两壁的坡度按土质和探槽的深浅合理放坡:①深1m的浅槽中,两壁坡度为90°;②深1~3m的槽中,密实土层为70°~80°,松散土层为60°~70°,在潮湿、松土层中不应大于55°。

掘进中的技术要求:①人工掘进,禁止使用掘空底部、使之自然塌落的方法;②禁止采用爆破法;③槽壁应保持平整,松石及时清除,严禁在悬石下作业,槽口两边05m以内不得有堆放的土石和工具;④槽内有两人以上工作时,要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⑤在松散易坍塌的地层中掘进,两壁应及时支护;⑥凡影响人畜安全的探槽,在取得地质成果后,必须及时回填。

探坑、探井的技术要求:①在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需要进行现场试验的探坑(试坑),其开口的规格,圆形直径一般为Φ500mm,方形为50cm×50cm,深度要求在剥去表层之后不小于05m;②泥石流勘查中,探井的规格尺寸:探井深一般不超过10m,开口为圆形的直径为08~10m,深5m~10m,断面尺寸长×宽为12m×08m或12m×10m,考虑到泥石流物质组成颗粒大小差异大,其开口可适当放大,也可采用梯级开挖;③探井掘进技术参数参看《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探槽、探井地质成果:①在开挖掘进时分别对不同单元体岩、土层的岩性、结构、颗粒级配等进行描述、编录,图文应尽量规格化;②探槽要有槽底、两壁的展示图,探井要有展示图,能直观地反映岩、土体的结构及展布,比例尺:1∶25,1∶50或1∶100;③为防治工程提供设计所需的其他资料。

(5)试验

对坝高超过10m以上实体拦挡工程宜进行抽水或注水试验,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在孔(坑)内采取岩样、土样和水样,进行分析测试,获取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水样一般只做简分析,拟建的防治工程应增加侵蚀性CO2测定内容。

采集的岩石要能满足表5-11制样的要求,测试数据能够反映岩石的实际性状。

表5-11 室内测试岩样规格表

土样的样品数量及测试要求:①泥石流勘查中,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级及容重是重要参数,根据泥石流堆积物常含有大颗粒的特点,现场测试采样一般要求500kg左右;②在坝址土体中,每层稳定土层中试样组数一般不少于6组,扰动土样的数量可适当减少;③原状土样的大小,钻孔取样尺寸为直径10cm,高20cm,在坑槽中采样,每组样品尺寸为15cm×15cm×15cm;④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应将≥2cm以上的颗粒在野外筛分,<2cm颗粒送实验室进行颗分。详见表512。

表5-12 室内测试土样规格

水试样的室内要求:泥石流灾害勘查中,对水样一般只要求作常规项目的分析:在防治工程中,由于大部分工程的基础置于地下水位之下,要求增加CO2的测定。一般简分析样品数量500~1000mL;全分析样品数量200~300mL;侵蚀性CO2样品数量250~300mL,加2~3g大理石粉。

5对各类防治工程提供以下主要设计参数

1)各类拦挡坝:对各类拦挡坝提供主要设计参数是覆盖层和基岩的重度、预载力布置值、抗剪强度,基面摩擦系数,泥石流性质与类型、发生频次,泥石流体的重度和物质组成,泥石流体的速度、流量和设计暴雨洪水频率,泥石流回淤坡度和固体物质颗粒成分,沟床清水冲刷线。

2)其他工程:桩林着重于桩锚固段基岩的深度、风化程度、力学性质,排导槽、渡槽着重于泥石流运动的最小坡度、冲击力、弯道超高和冲高;导流堤、护岸堤和墩着重于基岩的埋藏深度和性质、泥石流冲击力和弯道超高、墙背摩擦角;停淤场着重于淤积总量、淤积总高度和分期淤积高度。

6施工条件调查

结合可能采取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调绘施工场地、工地临时建筑和施工道路的地形地貌,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测图范围和精度视现场情况而定。

了解泥石流防治工程周围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状况,对沙石料质量和储量进行评价。如天然骨料缺少或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须对就近料场的人工料源进行初查。

了解泥石流防治工程周围的水源状况并采样分析,对防治工程生活用水的水质水量进行评价,提出供水方案建议。

7监测

泥石流监测内容,分为泥石流形成条件(固体物质来源、气象水文条件等)监测、运动特征(流动动态要素、动力要素、输移冲淤等)监测和流体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监测。

1)勘查阶段:只要求进行简便的常规监测。

2)降雨观测:必要时,根据流域大小,在流域内设置1~3个控制性自记式雨量观测点,定时巡视观测。观测点的设置要避免风力影响和高大树木的遮掩。

3)泥位、流速观测:有条件时,可进行泥位和流速观测。

·泥位观测,观测站应尽可能设在两岸稳定、顺直的泥石流流通河床段。观测断面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用简便的断面索法观测泥位的涨落过程,精度要求到01m。条件许可时,泥位也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传感器及探头遥测(如超声水位计、泥位检知网、泥位检知线等)。

·泥石流流速观测必须和泥位观测同时进行,数值记录要和泥位相对应。一般采用水面浮标测速法。

4)预警预报:出现泥石流临灾征兆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预警预报。泥石流警报,首先要确定预警预报参数临界值,如泥位观测报警的泥位临界值、地声报警的地声临界值、暴雨报警的雨强临界值。

·断面泥位观测法:当监测断面泥位达到警戒值时,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当监测断面泥位达到避难泥位时,则发出警报信号。

·传感法:将泥石流传感器、地震传感器、地声传感器、超声泥位计、泥位高度检知线等安装在沟谷适当地点(超声探头必须安装在流域中、下游的主河床内),这样可以保证泥石流流量处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减少泥石流规模报警的误差。当泥石流发生时,传感器接受信息,进行预警或报警。

5)监测资料整理分析:除对泥石流监测原始记录进行整理编目外,还应将监测数据进行重新编号,形成泥石流监测的正式项目。如条件具备,应建立成果数据库,把全部编目资料存入计算机,以供有关人员查阅。

古火山地质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产,由于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和复杂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因而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它具有稀缺性、易受破坏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只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永续存在、永续利用,发挥其进行观光游览、科考科普、健身益智、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功能。

(一)古火山矿物岩石、岩石地层景观保护和开发

作为昌乐县的主要矿产资源的蓝宝石、玄武岩具有不可再生性、有限性,对其进行掠夺性的开采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加速资源的枯竭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对于古火山矿物岩石、岩石地层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以往以单一开采、加工石料为主的产业经济模式,努力向环保、节能方向转变,如开发旅游、建立科研基地及现代农业生产、观光园等。

1)非经批准,严禁资源开采。对景观区域内的所有采石矿、石灰窑和石料厂进行依法关停,违法建设一律依法拆除;对新的建设和种养项目严格加以控制,不予审批。

2)对景观区内易滑坡、落石地段进行整治加固,设立警示牌,并对遭到破坏的地方应及时恢复治理。

3)对景观区内废旧矿区进行统一规划、治理,注重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

4)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活动,加强对景观区内的生态资源保护。

5)大力发展景观旅游观光,研发相应的岩石、宝石矿物商品,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并以经济收益更好地保护景观资源,形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性循环。

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帮助矿业工人,利用闲置厂房、办公场所搞好转产、转行,发展民营经济,发展高效农业。

(二)火山水体景观保护和开发

火山水体景观是有火山作用形成的水文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是能吸引旅游者,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水体和水文现象,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环境形成条件。昌乐县古火山水体景观是昌乐县古火山地质景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的开发和保护有助于昌乐县整体旅游事业的发展。水体景观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在进行水体景观开发时一定要合理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保证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不破坏下一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同时改善并保护古火山水体景观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提高旅游接待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高质量的自然、历史、游览经历的同时为当地居民参与决策与就业机会。

1)严禁在火山水体景观区内开山、采石、淘沙、取土等,严禁在周围砍伐竹木、采挖苗木花草,保护景区森林资源,涵养水源。

2)划定水源保护区,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加强污染监测力度,监测结果应当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科学改善水质,水体水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3)及时绿化临时设施拆除后或自然原因造成的植被破坏地段,提高森林覆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

4)结合周围地质景观积极做好水体景观规划,合理使用水体风景资源。积极开发水上游玩、观光旅游等项目,设施建设应与整体景观相协调,并建立、完善水体及其周围必要的环卫设施。

(三)火山与熔岩景观保护和开发

昌乐县内分布着众多的古火山地质遗迹,是山东省唯一一处大规模的古火山遗迹群。由于喷发类型的不同造就了众多的火山与熔岩景观,如古火山颈景观、柱状节理景观、熔岩台地景观、交切火山熔岩景观、次火山岩相景观等,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开发价值。在旅游开发中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不人为破坏地质景观的原貌,对自然因素造成的风化、剥蚀,应加强加固、防护,积极恢复治理。同时做好国家级古火山地质公园内景点的保护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辅以必要的观景、休闲、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提升昌乐县古火山地质景观旅游价值水平,进而促进整个昌乐县经济的发展。

1)停止开采、开采挖掘,建立外围防护栏,及时恢复治理。

2)加固工程,对人工挖掘、开采坑进行防护,区内地质遗迹最大特点是柱状节理极其发育,随着时间迁移,节理缝逐渐加大,稳定性降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固定,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3)对重点地区地质遗迹断面采用钢架玻璃钢棚,以减少其风化程度,达到保护的持久性,外围用栏杆及铁网圈连。

4)整治浮土碎石,种植树木、灌木,防止水土流失。

5)对于个别地质遗迹点所附带的历史文物及人文景观保护,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6)积极做好古火山地质公园规划和建设,把具有重要景观价值的火山地质遗迹积极纳入地质公园进行更为科学、更为系统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7)对于已纳入地质公园建设并开发旅游的地质遗迹,实行旅游导游制,对游人区进行点或线状开放,设置部分导游牌、警示牌。

8)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动态监测。

9)加大公益性广告宣传,提高保护古火山地质遗迹意识。

(四)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开发

昌乐县内火山岩区古生物化石主要分布在新近纪临朐群山旺组地层内,由于该组地层较薄,加上第四纪地层覆盖较厚,为此出露不明显,发现有古生物化石的仅有限的几处,呈零星分布,规模均较小。再加上与昌乐近临的临朐县内已建有国家级山旺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为此昌乐县内古生物化石单独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较小,可作为本地区古火山地质遗迹旅游开发的辅助项目来利用,重在保护。

1)严禁盗采、滥采化石,对于违法、违规者应依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罚;加强古生物化石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化石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对于已有古生物化石遗迹地应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建立生物化石自然生态保护区。

3)将生物化石遗迹地积极纳入古火山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规划中,依据古火山景观优势,开发古生物化石景观点,编入旅游观光路线中。

(五)地质生态景观保护和开发

对地质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开发,一方面要把生态保护作为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生态保护必须是发展中的保护,要积极开发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并具有自然亲和力的旅游产品。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脆弱的景点区域实行环境容量控制和实时监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严禁乱采、乱伐、乱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合理设置宣传保护牌。

2)维护原生种群和区系,保护古树名木和现有大树,培育地带性树种和特有植物群落,加强对外来引进物种的管理,防止“生物灾害”。

3)因境制宜地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大林地,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优势,改善风景区的生态和环境。

4)利用和创造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或景点,重视植物的科学意义,组织专题游览环境和活动。

5)对各类植物景观的植被覆盖率、林木郁闭度、植物结构、季相变化、主要树种、地被与攀缘植物、特有植物群落、特殊意义植物等,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的控制性指标及要求。

6)植物景观分布应同其他内容的规划分区相互协调;在旅游设施和居民社会用地范围内,应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绿地率或高覆盖率控制区。

7)遵循景观生态自然生态承载力。在景观旅游区的自然生态承载力必须控制基础设施、景观资源和旅游人数及活动的开展等。如果超过最大承载容量,旅游区内的自然体系将失去维持平衡的能力,旅游区的景观生态也就不复存在。

8)建立保护景观生态资源法规。将政府主导功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政策方针和战略性发展规划的下制定法规条例,法规要分清利益主体,明确保护职责,对破坏景观生态资源者进行严厉惩戒,对保护者的支持鼓励和褒奖。

(六)人类活动遗迹景观保护和开发

1对人工采坑的保护与开发

在矿业生产过程中进行作业活动留下来的遗迹、遗址和史迹,是地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遗迹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及人文价值,对这类遗迹应当加以改造、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目前废弃采石坑修复通常采用生态恢复或景观再造两种方法。生态恢复法以植被恢复为主要目标,借助植被减缓甚至消除水土流失和滑坡等地质危害,同时改良土壤,促进植被演替。该方法通常要求废弃采石坑的破坏不太严重,具有一定的生态恢复基础。景观再造法则注重合理利用采石遗留的独特地质地貌,利用景观艺术的手法,巧妙融合周边环境,营造独特风貌和人文情趣,所保留的采石遗迹还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为此对于县内人工采坑的保护与开发应结合实际情况分类进行。

对于规模较小、不具观赏价值而具有一定生态恢复能力的废弃采坑,应以回填、生态恢复为主,具体措施如下:

1)严禁一切非法开采、挖掘活动,加强对原采坑碎石、废石等的清理。

2)对于挖掘坑、开采坑边坡进行加固防护,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对挖掘坑、开采坑进行回填、复垦,可开发利用为林地、耕地等。

4)注重保护生态,建立新型绿化农业。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较好观赏价值的废弃采坑,应在加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同时突出景观的利用与开发。矿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要紧密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并将矿山所在区域内的林木、奇石、秀水与矿坑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加强矿坑生态恢复与治理的同时,注重景观建设,加强景观规划,将矿山环境建设成符合国家标准、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景观游览地及科研、教育基地,这样既恢复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或消除了地质灾害,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对探宝洞及防控洞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对探宝洞及防控洞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结合周围自然景观进行统一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具体措施如下:

1)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严禁一切对景观资源的破坏行为。

2)对洞内、洞外定期检查,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方进行加固防护。

3)完善洞内道路、灯光等建设。

4)建立与之配套的休息、餐饮、住宿等建设。

(七)其他资源专项保护

1文物专项保护

1)确定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进行实施,同时对没有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设定相应的暂保登记,并建议按此申报和进行保护。

2)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并公布建设控制地带。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3)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任何改动都要报请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按照法定程序报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除、改动文物保护单位。

4)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日常维护必须保证文物的真实性,对于需要修缮的,必须要有详细的修缮计划和设计施工方案,并在文物专家指导下进行,同时接受审批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工程竣工时,应当报审批机关验收。

5)对于侵占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应无条件予以退还。

6)落实消防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文物保护单位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必须安装避雷设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破坏文物景观,所有管线必须入地。

2古树名木专项保护

1)建设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明确位置、树龄、立地条件并且配有照片,定期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监管。

2)所有古树名木均需挂牌保护(但不准钉钉子、拴铁丝),位于游览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有人攀爬、划刻、拆采、砍伐。

3)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的小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4)加强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加强防雷、防火工作。对于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应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古树复壮。

1可视化分析

大数据分析的使用者有大数据分析专家,同时还有普通用户,但是他们二者对于大数据分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可视化分析,因为可视化分析能够直观的呈现大数据特点,同时能够非常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就如同看图说话一样简单明了。

2 数据挖掘算法

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核心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各种数据挖掘的算法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才能更加科学的呈现出数据本身具备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被全世界统计 学家所公认的各种统计方法(可以称之为真理)才能深入数据内部,挖掘出公认的价值。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有这些数据挖掘的算法才能更快速的处理大数据,如 果一个算法得花上好几年才能得出结论,那大数据的价值也就无从说起了。

3 预测性分析

大数据分析最终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通过科学的建立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模型带入新的数据,从而预测未来的数据。

4 语义引擎

非结构化数据的多元化给数据分析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一套工具系统的去分析,提炼数据。语义引擎需要设计到有足够的人工智能以足以从数据中主动地提取信息。

5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大数据分析离不开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高质量的数据和有效的数据管理,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商业应用领域,都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和有价值。

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就是以上五个方面,当然更加深入大数据分析的话,还有很多很多更加有特点的、更加深入的、更加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大数据的技术

数据采集: ETL工具负责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

数据存取: 关系数据库、NOSQL、SQL等。

基础架构: 云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等。

数据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语言问题的一门学科。处理自然语言的关键是要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所以自然语言处理又叫做自然语言理解也称为计算语言学。一方面它是语言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课题之一。

统计分析: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 方差分析 、 卡方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回归分析、简单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回归预测与残差分析、岭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估计、 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快速聚类法与聚类法、判别分析、对应分析、多元对应分析(最优尺度分析)、bootstrap技术等等。

数据挖掘: 分类 (Classification)、估计(Estimation)、预测(Prediction)、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Affinity grouping or association rules)、聚类(Clustering)、描述和可视化、Description and Visualization)、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 Web ,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

模型预测 :预测模型、机器学习、建模仿真。

结果呈现: 云计算、标签云、关系图等。

大数据的处理

1 大数据处理之一:采集

大数据的采集是指利用多个数据库来接收发自客户端(Web、App或者传感器形式等)的 数据,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来进行简单的查询和处理工作。比如,电商会使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和Oracle等来存储每一笔事务数据,除 此之外,Redis和MongoDB这样的NoSQL数据库也常用于数据的采集。

在大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其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并发数高,因为同时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 来进行访问和 *** 作,比如火车票售票网站和淘宝,它们并发的访问量在峰值时达到上百万,所以需要在采集端部署大量数据库才能支撑。并且如何在这些数据库之间 进行负载均衡和分片的确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2 大数据处理之二:导入/预处理

虽然采集端本身会有很多数据库,但是如果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还是应该将这 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并且可以在导入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也有一些用户会在导入时使 用来自Twitter的Storm来对数据进行流式计算,来满足部分业务的实时计算需求。

导入与预处理过程的特点和挑战主要是导入的数据量大,每秒钟的导入量经常会达到百兆,甚至千兆级别。

3 大数据处理之三:统计/分析

统计与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对存储于其内的海量数据进行普通 的分析和分类汇总等,以满足大多数常见的分析需求,在这方面,一些实时性需求会用到EMC的GreenPlum、Oracle的Exadata,以及基于 MySQL的列式存储Infobright等,而一些批处理,或者基于半结构化数据的需求可以使用Hadoop。

统计与分析这部分的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分析涉及的数据量大,其对系统资源,特别是I/O会有极大的占用。

4 大数据处理之四:挖掘

与前面统计和分析过程不同的是,数据挖掘一般没有什么预先设定好的主题,主要是在现有数 据上面进行基于各种算法的计算,从而起到预测(Predict)的效果,从而实现一些高级别数据分析的需求。比较典型算法有用于聚类的Kmeans、用于 统计学习的SVM和用于分类的NaiveBayes,主要使用的工具有Hadoop的Mahout等。该过程的特点和挑战主要是用于挖掘的算法很复杂,并 且计算涉及的数据量和计算量都很大,常用数据挖掘算法都以单线程为主。

整个大数据处理的普遍流程至少应该满足这四个方面的步骤,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大数据处理。

先把出错的错误信息发出来,然后下断点看下 FieldByName('Production_date')AsString 出来的内容具体是什么 有些从数据库里面读出来的数据可能会被加上一些其他字符

Web报表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块:

A 报表功能:即数据展示功能,包括表格展示、图表展示、报表打印输出

B 参数控制:即数据查询功能,运用参数实现一些查询条件或者查询条件的组合来得到需要的数据结果,实现权限控制、报表管理等功能。

C 填报功能:即数据录入功能,可以通过浏览器修改数据,并回填至数据库中

D 部署和二次开发:报表的服务程序与应用程序统一打成包一起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供二次开发使用。

在这4个功能大块下又包含各种细节上的小功能,以国内常见的报表工具FineReport为例,它的功能比较齐全,分为:报表设计、数据展示、表单录入、报表打印、数据表关联、报表服务器、图表展现、表单调度、即席报表、参数传递、报表管理、权限管理、报表展示多平台、部署和二次开发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求:FineReport报表优缺点全部的内容,包括:求:FineReport报表优缺点、泥石流勘查的基本规定、保护和开发措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509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