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第1张

一、内容概述

松嫩平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的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的工作地区之一,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参加,工作周期为2003~2005年。

工作充分利用了遥感、计算机、信息技术、同位素技术以及模型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发挥了多学科、多手段和产、学、研联合工作的技术优势,在投入大量的实物工作量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系统的、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系统整理了前人资料和工作成果,首次建立了松嫩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和地质结构模型,实现了地质结构可视化与地下水流数值化,为地下水动态评价和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研究中首次把预警理论运用于地下水污染研究,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的框架,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评价、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地下水污染演变的预测;工作采取了270组同位素样品,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地下水的补、径、排与更新机制;以地下水系统为基础,重新评价了地下水资源,深入分析了近20年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变化;按不同深度含水层采取了2400多个水样进行化验分析,系统地评价了地下水水质现状,分析了水质变化趋势;深入分析研究了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近20年来的变化;成果集中反映了近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评价地下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工作建立了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为今后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构筑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最后提出了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以及主要城市供水安全与对策。

1建立了松嫩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和地质结构模型

以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软件为平台,首次建立了全区地质结构模型和各市县分区地质结构模型,实现了地质剖面的任意切割和空间可视化。在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概化了含水层系统结构及边界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将研究区地下水流模拟的数值模型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的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孔隙裂隙承压水有越流联系的非稳定流混合模型,分别建立了地下水数学模型,用越流量将其耦合起来,从而建立基于整个盆地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利用实际地下水位统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识别和验证效果良好,所建立的水流模型可靠。运用经过识别和验证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在给定的开采方案下,对2010年和2020年的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给出了未来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场变化趋势。

2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体系,开发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

本次工作首次把预警理论运用于地下水污染研究,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的设想,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框架。利用GIS组件开发技术,与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相结合,开发了可以脱离GIS平台独立运行的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并对齐齐哈尔市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和预警的实例研究。该系统可以进行研究区的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含水层固有脆弱性评价、污染源荷载风险计算、污染风险评价和污染预警分析。系统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神经网络、灰色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数学模型,具有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空间插值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等值线、等值面作图等,评价结果可以图、表及由它们互相组合形成的复合图形等多种形式表达。

3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地下水的补给、更新机制

本次研究采取氢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样品216组,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岩相古地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同位素等研究成果资料,按地下水系统分析了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利用降水、河水、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确定补给区的分带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利用降水和地下水的放射性氚及放射性碳,分析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的循环深度和范围,确定是否有古水或深部循环水补给;利用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放射性碳沿流线的变化,确定了地下水可能的补给源、滞留时间、地下水流动的模式及空间展布特征;综合降水、河水、地下水的同位素和化学信息确定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机制。

4开展了地下水资源现状评价及其补、径、排条件变化的研究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长系列水文气象资料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近20年来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变化。采用水均衡法、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以地下水系统和各市县行政区为单元评价了地下水资源。按不同深度含水层采取了2400多个水样进行化验分析,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评价了地下水水质现状,并与已有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编制了不同含水层的水化学与水质评价图系。

5开展了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分析了环境地质问题的变化趋势

利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2000~2001年的卫片对松嫩平原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湿地分布的现状进行了解译,对比分析了其发展变化趋势,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研究了近20年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湿地的变化。基本查明了地下水位区域下降的幅度、范围,分析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长春等城市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发展变化趋势。

6建立了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数据库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本次调查获取的所有调查资料和以往主要成果资料,数据库内容涵盖了水文地质野外调查、钻孔资料、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分析测试数据、社会经济等资料以及遥感解译、综合报告等成果报告和图件。有钻孔1886个,地下水水质资料2408个,同位素测试数据216组,地下水统测点2431个,地下水水位统测野外记录9691个,机民井调查点2346个,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1185个。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水文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程度,也为实现水文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为今后松嫩平原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提供了工作平台。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调查成果是对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现状进行的一次深入系统总结,成果已公开出版,对松嫩平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管理,保障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成果在松嫩平原各市县国土部门和水利部门被广泛应用,并在后期开展的松嫩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松嫩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建设以及松嫩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开展过程中起了基础支撑作用。

三、推广转化方式

会议交流、项目合作、咨询服务等。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联系人:王晓光 赵爱林

通讯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1号

邮政编码:110034

联系电话:024-62606139

电子邮箱:syxiaoguang@yahoocomcn

一、内容概述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历时5年,查明我国主要平原和盆地区域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结构,以及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和环境生态功能现状,建立全国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和动态评价平台;为国家宏观综合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主要成果:

(1)建立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技术要求、关键技术、综合评价、战略研究及质量监控,工作成果显著,对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起到了支撑作用。

(2)系统地划分了我国北方地下水系统。依据大地构造、地貌单元、气候分带、地表水系等要素,将我国北方地区划分为了松辽地下水系统区、黄河流域及海河-淮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区、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区、蒙北高原地下水系统区等四个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10个一级地下水系统和56个二级地下水系统。

(3)创建了适宜我国北方平原区的地下水功能评价理论、评价方法、技术导则与评价标准、规程及资料分析技术方法,完成了西北准噶尔盆地、疏勒河流域、柴达木盆地、银川平原以及华北地区的华北平原、山西盆地、东北地区的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功能评价与区划。

(4)研究发现,我国北方平原盆地地下水补给空间格局和补给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补给带向中下游移动,地下水补给源结构和比重发生变化,总补给量呈逐渐减少趋势,表现为泉水溢出带下移或消失,地下水漏斗形成,局部水流方向发生变化。地下水常量组分升高,矿化度增大,污染组分增加、含量增大、污染程度和趋势加重加强。

(5)我国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967亿m3/a,地下水淡水可开采资源量为570亿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535亿m3/a。地下水开采量为3663亿m3/a,其中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为3874亿m3/a,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为2336亿m3/a,东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94亿m3/a。在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的用水量中,农业用水的比重最大,农业用水总量为2785亿m3/a,占地下水用水总量的752%,工业、生活和其他用水分别为4627亿m3/a、4168亿m3/a 和379亿m3/a,分别占地下水总用水量的125%、1126%和102%。

(6)建成了集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库支撑环境、地下水资源可持续评价能力支撑环境、地下水资源共享服务环境与一体的地下水动态评价平台,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建设标准,开发了地下水资源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调查数据录入系统、地下水数据库检查验收系统,开发了地下水资源调查信息应用系统、地下水三维可视化系统、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与服务系统,以及地下水资源调查综合成果管理系统、地下水资源数据共享与发布系统。

(7)提出了各平原(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指导原则和方案,包括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银川平原以及准噶尔盆地奎屯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方案,山西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以及松嫩平原、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指导原则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华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

二、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项目成果为地下水资源准确定位和政府、有关部门、民众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能力和社会经济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建立起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体系,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治理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为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对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提供了基础,为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地学知识与信息需求提供了服务。进而为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推广转化方式

(1)“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图集”可直接供给各主要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城市供水等部门使用。

(2)“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报告,可直接提供给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供部领导做相关决策参考。

(3)各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等成果,可通过技术咨询、会议交流等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建设、环境、水利、国土、管理等部门使用。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联系人:申建梅 张翼龙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67598657

电子邮箱:shenjianmei1965@sinacom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文管理,充分发挥水文事业在防汛救灾、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勘测、水文情报预报、水文分析计算和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水文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水文地质勘察评价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国家流域机构所属水文机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文活动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水文主管机关,统一负责全市水文管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市水文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支持和协助市水文机构的工作。第四条 市水文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管理全市水文行业,编制全市水文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实施水文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交流;

(二)组织全市水文勘测、情报和预报工作,收集、处理防汛抗旱所需要的水文信息,进行暴雨洪水监测和分析预报,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水文技术支持;

(三)建立和管理全市水文数据库,管理水文资料,对其他部门从事的水文活动实行技术监督和指导;

(四)开展全市江河湖库及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监测、分析以及省界水量和水质的监测;

(五)开展水文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为水事纠纷和水事案件提供水文技术鉴定;

(六)承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第五条 市属基本水文站的水文资料由市水文机构统一管理。为军队、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防汛、抢险、抗洪、救灾、环境保护治理而提供决策性水文情报或水质资料不实行有偿服务,只收电讯费。其他单位和个人应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有偿使用。使用资料的单位不得转让或转借。第六条 市水文机构应贯彻执行国家水文技术标准,并结合实际制订补充规定。第二章 水文勘测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水文勘测,包括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水能和泥沙等项目的观测、调查和资料整编。第八条 水文(含水位、雨量站下同)站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国家基本水文站网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组织实施,由市水文机构管理。地方水文站网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市水文机构组织实施和管理。第九条 地方基本水文站的设立或撤销由市中文机构提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水文观测项目的调整、变更,由市水文机构决定,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条 专用水文站的设立或撤销,由主管单位报市水文机构核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有防洪报汛任务的应报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核准。第十一条 基本建设影响水文站设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将迁建水文站及其管理和生活所需经费一并列入工程基建计划,经市水文机构同意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迁建和对比观测工作由市水文机构组织实施,建设单位承担相应的费用。第十二条 专为防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需要增加专用水文站或在原有站上增加专用观测项目的,由使用资料的单位提出要求,市水文机构统一组织实施。但不应与基本水文站网重复。其基本建设、运行管理、设备仪器维修折旧等费用由使用资料的单位承担。第十三条 市辖区内在建、已建成的大中型和小(一)型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应设置专用水文测报设施,固定专人从事水文测报,并由市水文机构负责业务指导。第十四条 专用水文站和水利工程的水文资料由市水文机构整编。第十五条 下列水文资料实行审定制度:

(一)工程规划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水文资料;

(二)水事纠纷、水行政案件裁决依据的水文资料;

(三)进行水资源评价和水环境影响评价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四)水量超过1000立方米/日的取水口、排水口的水量、水质资料和排污口的设置、改建、扩建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审定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并出具审定意见书;所需资料由市水文机构提供。第十六条 依据未经审定的水文资料所作的工程规划、设计,有关主管部门不予审批立项。第十七条 对水文资料有争议时,在本市范围内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裁决;跨市的,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或指定的单位裁决。

1水资源价值沈大军,梁瑞驹,王浩,蒋云钟文献来自:水利学报1998年第05期CAJ下载PDF下载以上是作者对资源和水资源定义及水资源价值的讨论和认识对于不同的水资源来讲,特别是对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水资源,它们的价值所包含的内容会有所不同被引用次数:29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2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贾嵘,薛惠峰,解建仓,蒋晓辉文献来自: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04期CAJ下载PDF下载在水资源系统,通过对区域水资源的现状评价、水资源的潜力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确定在不同水平年、不同配置方案下的可供水量大小。在宏观经济社会系统,通过对工业、农业和社会的发展规模水平的研究,确定在不同水平年、不被引用次数:52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3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甘泓,李令跃,尹明万文献来自:中国水利2000年第04期CAJ下载PDF下载水资源分配机制的多样性将会使水资源分配趋于合理,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甘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令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尹明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被引用次数:38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4论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安全预警郑通汉文献来自:中国水利2003年第11期CAJ下载PDF下载水资源安全要求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是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的水资源哪怕是满足了需求也是不安全的。因为水资源承载能力体现的是水资源“自身能够持续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能被引用次数:21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5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冯耀龙,韩文秀,王宏江,练继建,黄津明文献来自:水科学进展2003年第01期CAJ下载PDF下载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科学界定;揭示了其内涵与实质,认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具有"流体"的特征,即,一定状况下,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但其表现形式可是多种多样的;以"承载人口数"作为其综合指标,采用系统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并对天津地区现被引用次数:35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6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王浩,王建华,秦大庸,陈传友,江东,姚治君文献来自: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第01期CAJ下载PDF下载如水资源生态学、水资源环境学、水资源法学、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工程学、水资源信息学等,大多属于交叉学科。因此,水资源学与水利科学存在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辨证关系,而且后者是水资源变为经济优势的被引用次数:32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7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张岳文献来自: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年第05期CAJ下载PDF下载而且由于水环境的变化和水质的恶化,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一是加强水资源的全面规划,对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包括土壤水要进行总体规划,并加强水资源的100053水资源;;节水灌溉;;农业节水;;可持续发展从世界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出发,论述了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被引用次数:36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8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曾维华,程声通,杨志峰文献来自: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第02期CAJ下载PDF下载也是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核心,因此,水资源集成管理也称作水资源冲突管理43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技术路线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技术路线涉及流域水环境复杂大系统的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的多用途进行分解协调,为各被引用次数:28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9水资源价值模型研究姜文来文献来自:资源科学1998年第01期CAJ下载PDF下载其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来源———降水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用途多样性、水资源不可替代性、水资源供求的区域性以及水资源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目前尚难全面把握被引用次数:31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10水资源水资源价值水资源影子价格汪党献,王浩,尹明万文献来自:水科学进展1999年第02期CAJ下载PDF下载水资源价值实现在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影子价格是水资源价值计算的基础。水资源水资源价值水资源影子价格@汪党献@王浩@尹明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水资源价值,水资源影子价格在探讨水资源、水资源价值和被引用次数:13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查水资源的定义搜水资源的学术趋势翻译水资源12345678910下一页给你推荐两个下载方式。一是免费下载方式:如果你是在校学生,一般的大学都购买有这个数据库,所以可以到大学图书馆网站下载,或者购有该数据库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去下载;二、个人付费下载,你上中国知网kinet首页上方的“充值中心”kinet

以上就是关于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全部的内容,包括: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庆市水文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551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