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调优是什么

数据库调优是什么,第1张

一、概述

随着数据库在各个领域的使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应用提出了高性能的要求。数据库性能调优是知识密集型的学科,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数据库缓冲区的大小、索引的创建、语句改写等等。总之,数据库性能调优的目的在于使系统运行得更快。

调优需要有广泛的知识,这使得它既简单又复杂。

说调优简单,是因为调优者不必纠缠于复杂的公式和规则。许多学术界和业界的研究者都在尝试将调优和查询处理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

称调优复杂,是因为如果要完全理解常识所依赖的原理,还需要对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 作系统以及硬件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解。

数据库调优技术可以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使用。如果需要调优数据库系统,最好掌握如下知识:1)查询处理、并发控制以及数据库恢复的知识;2)一些调优的基本原则。

这里主要描述索引调优。

二、索引调优

索引是建立在表上的一种数据组织,它能提高访问表中一条或多条记录的特定查询效率。因此,适当的索引调优是很重要的。

对于索引调优存在如下的几个误区:

误区1:索引创建得越多越好

实际上:创建的索引可能建立后从来未使用。索引的创建也是需要代价的,对于删除、某些更新、插入 *** 作,对于每个索引都要进行相应的删除、更新、插入 *** 作。从而导致删除、某些更新、插入 *** 作的效率变低。

误区2:对于一个单表的查询,可以索引1进行过滤再使用索引2进行过滤

实际上:假设查询语句如下select from t1 where c1=1 and c2=2,c1列和c2列上分别建有索引ic1、ic2。先使用ic1(或ic2)进行过滤,产生的结果集是临时数据,不再具有索引,所以不可使用ic2(或ic1)进行再次过滤。

索引优化的基本原则:

1、将索引和数据存放到不同的文件组

没有将表数据和索引数据存储到不同的文件组,而不加区别地将它们存储到同一文件组。这样,不但会造成I/O竞争,也为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带来不变。

2、组合索引的使用

假设存在组合索引it1c1c2(c1,c2),查询语句select from t1 where c1=1 and c2=2能够使用该索引。查询语句select from t1 where c1=1也能够使用该索引。但是,查询语句select from t1 where c2=2不能够使用该索引,因为没有组合索引的引导列,即,要想使用c2列进行查找,必需出现c1等于某值。

根据where条件的不同,归纳如下:

1) c1=1 and c2=2:使用索引it1c1c2进行等值查找。

2) c1=1 and c2>2:使用索引it1c1c2进行范围查找,可以有两种方法。

方法1,使用通过索引键(1,2)在B树中命中一条记录,然后向后扫描找出 第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从此记录往后的每一条记录都是符合条件的。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如果c1=1 and c2=2对应的记录数很多,会产生很多无效的扫描。

方法2,如果c2对应的int型数据,可以使用索引键(1,3)在B树中命中一条记录,从此记录往后的每一条记录都是符合条件的。

本文中的例子均采用方法1。

3)c1>1 and c2=2:因为索引的第一个列不是等于号的,索引即使后面出现了c2=2,也不能将c2=2应用于索引查找。这里,通过索引键(1,- ∞)在B树中命中一条记录,向后扫描找出第一条符合c1>1的记录,此后的每一条记录判断是否符合c2=2,如果符合则输出,否则过滤掉。这里我们称c2=2没有参与到索引运算中去。这种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

4)c1>1:通过索引键(1,- ∞) 在B树中命中一条记录,以此向后扫描找出第一条符合c1>1的记录,此后的每条记录都是符合条件的。

3、唯一索引与非唯一索引的差异

假设索引int1c1(c1)是唯一索引,对于查询语句select c1 from t1 where c1=1,达梦数据库使用索引键(1)命中B树中一条记录,命中之后直接返回该记录(因为是唯一索引,所以最多只能有一条c1=1的记录)。

假设索引it1c2(c2)是非唯一索引,对于查询语句select c2 from t2 where c2=2,达梦数据库使用索引键(2)命中B树中一条记录,返回该记录,并继续向后扫描,如果该记录是满足c=2,返回该记录,继续扫描,直到遇到第一条不符合条件c2=2的记录。

于是,我们可以得知,对于不存在重复值的列,创建唯一索引优于创建非唯一索引。

4、非聚集索引的作用

每张表只可能一个聚集索引,聚集索引用来组织真实数据。语句“create table employee (id int cluster primary key,name varchar(20),addr varchar(20))”。表employee的数据用id来组织。如果要查找id=1000的员工记录,只要用索引键(1000)命中该聚集索引。但是,对于要查找name=’张三’的员工记录就不能使用该索引了,需要进行全表扫描,对于每一条记录判断是否满足name=’张三’,这样会导致查询效率非常低。

要使用聚集索引,必需提供id,我们只能提供name,于是需要引入一个辅助结构实现name到id的转换,这就是非聚集索引的作用。该非聚集索引的键是name,值是id。于是语句“select from employee where name=’张三’”的执行流程是:通过键(’张三’)命中非聚集索引,得到对应的id值3(假设’张三’对应的id为3),然后用键(3)命中聚集索引,得到相应的记录。

5、是不是使用非聚集索引的查询都需要进行聚集的查询

不是的,虽然在上一点中查询转换为聚集索引的查找,有时候可以只需要使用非聚集索引。

创建表并创建相应的索引:create table t1(c1 int,c2 int,c3 int);create index it1c2c3 on t1(c2,c3)。查询语句为:select c3 from t1 where c2=1。

因为索引it1c2c3(c2,c3)覆盖查询语句中的列(c2,c3)。所以,该查询语句的执行流程为:通过索引键(1,- ∞)命中索引it1c2c3,对于该记录直接返回c3对应的值,继续向后扫描,如果索引记录中c1还是等于1,那么输出c3,以此类推,直到出现第一条c1不等于1的索引记录,结束查询。

6、创建索引的规则

创建索引首先要考虑的是列的可选择性。比较一下列中唯一键的数量和表中记录的行数,就可以判断该列的可选择性。如果该列的“唯一键的数量/表中记录行数”的比值越接近于1,则该列的可选择行越高。在可选择性高的列上进行查询,返回的数据就较少,比较适合索引查询。相反,比如性别列上只有两个值,可选择行就很小,不适合索引查询。

一、选择合理的备份时机。虽然说,SQL Server数据库在联机或者活动状态,也可以进行备份。但是,一般情况下,笔者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在数据库活动的时候进行备份的话,一方面会增加备份的时间;另一方面,因为备份作业占用了一定的硬件资源,会对数据库的访问性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并发性访问。所以,在数据库备份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应当尽量减少SQL Server中的当前活动。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一般数据库活动的高发期在白天的八个小时。故从理论上说,除了这八个小时外,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的话,可以把这个不利影系降低到最低。笔者现在的备份策略,就是在凌晨一点开始进行数据库备份。根据笔者一段时间的追踪,发现在这个时段内,基本上没有用户访问数据库。故笔者利用SQL Server的任务计划结合数据库的备份策略,定在凌层这个时间进行数据库备份。不过,为了保障数据库备份的准确性,在第二天上班后,就需要查看相关的备份日志。看看在备份的过程中有否出现异常情况。若有的话,要及时加以解决。总之,数据库备份的时机选择上,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备份作业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尽量减少数据库的当前活动”。二、备份到多个物理设备。通常情况下,与备份到单个物理设备相比,备份到多个物理设备的速度会更快一点。为此,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并行方式将数据复制到各个备份设备中。SQL Server服务器通过相关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备份设备的优势。SQL Server数据库可以同时向多个备份文件进行写 *** 作。在企业具有多个备份文件的时候,数据库可以将数据条带化的分布到用于创建备份的全部文件中。通俗说的说,就是建立多个备份文件,然后把不同的备份文件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如此的话,就好像是在泄洪的时候,多开几个通道。那么,很明显可以缩短备份的时间。在另一方面,也就降低了备份作业对数据库的不利影响。从理论上说,如果备份到单个设备上需要3个小时,则备份到两个硬盘上的话,则可以缩短为一个半小时。当然,实际能够把备份时间缩短到多少,还跟硬件的读取速度、服务器的性能相关。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把备份文件存储到多个硬件设备中,实现条带化备份,是可以大幅度的缩短备份所需要的时间。在使用这种方法降低备份对数据库的不利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备份时,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必须属于同种类型的媒体。现在用户备份的媒体主要有磁带或者硬盘。不过,现在基本上大家都习惯于硬盘。在进行条带化备份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不能够在单个备份媒体集中混合使用磁带或者硬盘设备。这是在工作中要切记的一个限制条件。2、如果将某个备份文件定义为备份集成员,那么用户就必须一起使用这些文件。也就是说,数据库管理员若设置了多个备份文件,则无论是在对其进行异地备份,还是在进行还原的时候,要对所有的备份文件进行 *** 作。不然的话,很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这就好像一个蛋糕,数据库管理员把它切成一快一快。若要把它换一个地方存放的话,则要把切割后的每一块蛋糕都搬走。少一块的话,蛋糕就不完整了。这也是类似的道理。3、如果删除了某个备份集的成员,则备份集中其他成员所包含的数据是无效的,不能够被使用。也就是说,数据库在执行条带化备份的时候,在各个备份文件中存储的数据是没有规则的。并不是说,一个备份文件中就存储索引,另一个备份文件中存储数据信息。即时某个备份文件不小心丢失了,仍然可以利用另外的备份文件修复部分数据。这是不肯能的。这就好利用RAR等工具分割压缩文件的时候,必须所有的压缩文件齐全,才能够解压缩文件。故这就要求数据库管理员在对这些文件进行异地备份的时候,要考虑其完整性。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可以利用MEDIANAME参数来为整个备份媒体集指名媒体名。当使用多个文件来备份数据库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就要使用这个选项。利用这个参数,可以把各个独立的备份文件作为媒体集的成员而相互联系起来。三、物理设备的速度决定备份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类型的物理设备,由于其本身性能的差异,对数据库备份的时间也会有不小的影响。如早起的磁带备份设备,相比较磁盘设备来说,备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现在硬件设备在不断的跌价中,故数据库管理员在备份设备的选择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好能够选择性能高一点的备份设备。另外,即使都是硬盘,其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故数据库管理员最好能够跟硬件管理人眼一起,商量确定一个合适的硬件设备。四、合理使用完全数据库备份。一般来说,数据库备份包括完全数据库备份、差异数据库备份等等几种方式。而对数据库进行完全备份,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最长。故若数据库管理员能够合理选择完全数据库备份的时机,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数据库备份对服务器性能的不利影响。通常来说,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只采用数据库完全备份。一是在数据库容量比较小的时候。若数据库管理员认为备份这个小型数据库所花费的时间是可以忍受的,则就可以采用完全数据库备份策略。二是数据库的数据修改频率很低,或者数据库是只读的。此时,数据库管理员若执行完全数据库备份,将会备份相当完整的数据集。如果数据库在两次备份之间不幸出现了故障,对其进行恢复时,企业用户或许可以少受损失。在完全备份的时候,SQL Server会备份在备份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活动;同行也会备份事务日志中的任何未提交事务。这主要是因为在对数据库进行恢复的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SQL Server需要使用备份文件中所记录的部分事务日志。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最好对数据库执行完全备份与差异备份结合的策略。如笔者企业现在的备份策略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执行差异备份,星期天执行完全备份。因为差异备份要比完全备份所花费的时间少的多。通过这种方式,即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对数据备份的性能进行优化。总之,在数据库备份的时候,这个作业对数据库性能的不利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数据库管理员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想法设法,把数据库备份所需要的时间尽量缩短。并且合理安排数据库备份的时间,要把数据库备份作业跟用户使用数据库的的繁忙时间错开,减少他们对于硬件资源的争夺。

摘 要 随着数据库应用范围及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库的性能问题逐渐显现,优化数据库有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运行的高效性。本文主要依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精英,对SQL语句优化的目的、SQL语句优化技术及原则进行全面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ORACLE数据库;SQL语句;优化

1前言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信息系统管理的核心,数据库的主要 *** 作就是查询,数据库的应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查询速度决定的,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的数据库而言,查询速度十分关键。查询速度在SQL语句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通过对查询语句进行优化有助于促进应用系统性能及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SQL语句优化分析

21SQL语句优化的目的

对于一个数据库而言,在确保设计无误的前提下,要想避免出现性能问题必须确保其拥有合理的SQL语句结构。最简单的数据库寻找数据路径是对SQL语句进行调整,ORACLE数据库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对SQL语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本质上讲,SQL语句优化就是确保所使用的语句可以被优化器识别,对索引进行有效利用以便控制表扫描的I/O次数,有效防止出现表搜索。用高性能的SQL语句替代低性能的SQL语句,确定最佳的数据查找路径,尽可能使CPU时间与I/O时间保持平衡是进行优化的主要目的。在对SQL语句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以系统需求为依据确定最有可能实现性能提升的语句并进行优化。

22SQL语句优化技术及原则

当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数据库全表SQL语句进行一次扫描,若查询策略较好,一般只用几秒钟,但如果SQL语句性能较低,就需要用几分钟甚至更多时间。从这点不难看出,SQL语句性能对于查询速度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应用系统而言,不仅能满足功能的实现,还要保证SQL语句的质量。

(1)采取适宜的索引。为达到优化查询的目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确定相适应的索引,并严格依照原则加以使用,与此同时,为有效控制I/O竞争,不可以在同一个磁盘中同时建立索引和用户表空间。

语句1:SELECT CUS_NO, CUS_NAME FROM CUSTOMER WHERE CUS_NO NOT IN

(SELECT CUS_NO FROM SERVICE);

语句2: SELECT CUS_NO, CUS_NAME FROM CUSTOMER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FROM SERVICE WHERE SERVICECUS_NO=CUSTOMERCUS_NO);

上述两个语句可以达到一致的查询结果,对二者进行对比,当执行语句1时,由于ORACLE未利用CUSTOMER 表上CUS_NO索引,所以就会扫描整表,在执行语句2的过程中,ORACLE所扫描的只是CUSTOMER 表子查询中的联合查询,并且使用了CUS_NO索引,因此,在执行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前者。

(2)避免在SELECT子句中出现“”。ORACLE在进行解析时,需要按照一定顺序对“”进行转换,该项转换工作的进行需要对数据库的数据字典进行查询,势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这样就会导致较低的效率,所以,要避免在SELECT子句中出现“”。

(3)如果必要可以利用COMMIT提交事务。ORACLE能够自动提交DDL语句,而诸如DML等类型的语句的提交则是通过手动方式或者回滚事务实现的。在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在 *** 作诸如insert、delete以及update 等较为复杂的语境的时候,利用COMMIT提交事务可以讲会话中持有的锁加以释放,将存在于缓存中的未经修改的数据块进行清除,进而将系统资源予以释放,促进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如果有必要,可以利用COMMIT对相关事务进行提交。

(4)联合查询连接顺序的确定。如果查询 *** 作涉及到多个表,基础表应当是交叉表,所谓交叉表具体是指被其他表引用的表。连接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FROM语句中表的顺序的影响,对于FROM中所包含的表,ORACLE解析器进行处理的顺序是由右至左,SQL语句中所选择的基础表会因优化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使用CBO的情况下,优化器会对SQL语句中各个表的物理大小以及索引状态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花费最小的执行路径;在使用RBO的情况下,如果全部的连接条件均有索引与之相对应,那么,FROM子句中位置最后面的表就是基础表。

(5)IN用EXISTS取代。在对数个基础表查询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表的连接。因为利用IN的子查询过程中,ORACLE的扫描对象是全表,因此,出于提高查询效率目的的考虑,应当将IN用EXISTS取代。

(6)在索引列中不使用计算。当通过对函数进行引用在WHERE子句中进行计算的时候,假如索引列只是函数的一部分,优化器就会针对全表进行扫描,而不会使用索引,所以,在索引列中不能使用函数。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信息量迅速激增的形势下,数据库优化调整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大关键性问题,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数据库而言,及时进行优化的意义更加倍重大。对于数据库的运行性能而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数据库系统架构的设计是否合理,资源配置是否科学以及SQL语句编写效率等。笔者从事的是电信企业的运营分析工作,每天都要从数据库取各种数据,可以说是离不开数据库,所以在实践中,我觉得严格遵守SQL语句优化原则及方法,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实现对系统响应时间的有效控制,促进运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开宇,胡文骅 如何提高ORACLE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性能[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2(10)

[2] 郑耀,吴建岚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语句优化策略[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07)

[3] 高攀,施蔚然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SQL语句优化[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22)

[4] 钟小权,叶猛 Oracle数据库的SQL语句优化[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03)

作者简介:

王勇军,男,(19811-),吉林通化人,就职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通信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SQL使用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

MySQL索引类型包括:

一、普通索引

这是最基本的索引,它没有任何限制。有以下几种创建方式:

1创建索引

代码如下:

CREATE INDEX indexName ON mytable(username(length));

如果是CHAR,VARCHAR类型,length可以小于字段实际长度;如果是BLOB和TEXT类型,必须指定 length,下同。

2修改表结构

代码如下:

ALTER mytable ADD INDEX [indexName] ON (username(length)) -- 创建表的时候直接指定。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INDEX [indexName] (username(length)) );

-- 删除索引的语法:

DROP INDEX [indexName] ON mytable;

二、唯一索引

它与前面的普通索引类似,不同的就是: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如果是组合索引,则列值的组合必须唯一。它有以下几种创建方式:

代码如下: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Name ON mytable(username(length))

-- 修改表结构

ALTER mytable ADD UNIQUE [indexName] ON (username(length))

-- 创建表的时候直接指定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UNIQUE [indexName] (username(length)) );

三、主键索引

它是一种特殊的唯一索引,不允许有空值。一般是在建表的时候同时创建主键索引:

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PRIMARY KEY(ID) );

当然也可以用 ALTER 命令。记住: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

四、组合索引

为了形象地对比单列索引和组合索引,为表添加多个字段:

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city VARCHAR(50) NOT NULL, age INT NOT NULL );

为了进一步榨取MySQL的效率,就要考虑建立组合索引。

二:使用索引的注意事项

使用索引时,有以下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1索引不会包含有NULL值的列

只要列中包含有NULL值都将不会被包含在索引中,复合索引中只要有一列含有NULL值,那么这一列对于此复合索引就是无效的。所以我们在数据库设计时不要让字段的默认值为NULL。

2使用短索引

对串列进行索引,如果可能应该指定一个前缀长度。例如,如果有一个CHAR(255)的列,如果在前10个或20个字符内,多数值是惟一的,那么就不要对整个列进行索引。短索引不仅可以提高查询速度而且可以节省磁盘空间和I/O *** 作。

3索引列排序

MySQL查询只使用一个索引,因此如果where子句中已经使用了索引的话,那么order by中的列是不会使用索引的。因此数据库默认排序可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排序 *** 作;尽量不要包含多个列的排序,如果需要最好给这些列创建复合索引。

4like语句 *** 作

一般情况下不鼓励使用like *** 作,如果非使用不可,如何使用也是一个问题。like “%aaa%” 不会使用索引而like “aaa%”可以使用索引。

5不要在列上进行运算

select from users where YEAR(adddate)<2007;

将在每个行上进行运算,这将导致索引失效而进行全表扫描,因此我们可以改成:

select from users where adddate<‘2007-01-01';

6不使用NOT IN和<> *** 作。

三:sql优化原则

常见的简化规则如下:

1不要有超过5个以上的表连接(JOIN)

2考虑使用临时表或表变量存放中间结果。

3少用子查询

4视图嵌套不要过深,一般视图嵌套不要超过2个为宜。

5连接的表越多,其编译的时间和连接的开销也越大,性能越不好控制。

6最好是把连接拆开成较小的几个部分逐个顺序执行。

7优先执行那些能够大量减少结果的连接。

8拆分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SQL Server优化的时间,更使得SQL语句能够以你可以预测的方式和顺序执行。

如果一定需要连接很多表才能得到数据,那么很可能意味着设计上的缺陷。

据访问需要的完整解datamodule4adoquery2sqladd('SELECT借书证号,密码FROM[user]WHERE(借书证号=:tt)');

datamodule4adoquery2parameters[0]value:=username;

datamodule4adoquery2open;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SQL属性时调用Close方法总是很安全的,如果TQuery或TADOquery部件已经被关闭了,调用Close方法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应用程序中为SQL属性设置新的SQL命令语句时,必须要调用Clear方法以清除SQL属性中现存的SQL命令语句,如果不调用Clear方法,便调用Add方法向SQL属性中设置SQL命令语句,那么新设置的SQL命令语句会追加在现存SQL命令语句后面,在程序运行时常常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查询结果甚至程序无法运行下去。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情况下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只能包含一条完整的SQL语句,它不允许被设置成多条SQL语句。当然有些数据库服务器也支持在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中设置多条SQL语句,只要数据库服务器允许这样,我们在编程时可以为SQL属性设置多条SQL语句。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完SQL属性的属性值之后,也即编写好适当的SQL程序之后,可以有多种方式来执行SQL程序。

在设计过程中,设置完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之后将其Active属性的值置为True,这样便可以执行SQL属性中的SQL程序,如果应用中有与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相连的数据浏览部件(如TDDGridTDBEdit等)那么在这些数据浏览部件中会显示SQL程序的执行结果。

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程序调用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可以执行其SQL属性中的SQL程序。Open方法和ExecSQL方法是不一样的。Open方法只能用来执行SQL语言的查询语句(Select命令),并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而ExecSQL方法还可以用来执行其它常用的SQL语句(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命令),例如:

Query1Open(这样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

如果调用Open方法,而没有查询结果时,会出错。此时应该调用ExecSQL方法来代替Open方法。如:

Query1ExecSQL(没有返回结果)

当然在设计应用程序时,程序设计人员是无法确定TQuery或TADOquery组件中的SQL语句是否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的。对于这种情况应当用Try…Except模块来设计程序。在Try部分调用Open方法,而在Except部分调用ExceSQL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运行。

例如:

Try

Query1Open

Except

Query1ExecSQL

End

通过Tquery或TADOquery组件可以获得两种类型的数据:

u“活动”的数据

这种数据就跟通过TTable部件获得的数据一样,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来编辑修改这些数据,并且当调用Post方法或当焦点离开当前的数据浏览部件时,用户对数据的修改自动地被写回到数据库中。

u非活动的数据(只读数据)

用户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是不能修改其中的数据。在缺省情况下,通过TQuery部件获得的查询结果数据是只读数据,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在应用程序中必须要设置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RequestLive属性值为True,然而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通过设置RequestLive的属值True)都可以获得“活动”的数据的,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除了将TQuery部件的RequestLive属性设置为True外,相应的SQL命令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本地SQL语句查询情况下,要得到可更新的数据集,SQL语句的限制为: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

n在Select后的字段列表中不能有计算字段

n在Select语句WHERE部分只能包含字段值与常量的比较运算,这些比较运算符是:Like,>,<,>=,<=。各比较运算之间可以有并和交运算:AND和OR

当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库表: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运算

另外,如果是查询Sybase数据库中的表,那么被查询的表中只能有一个索引。

如果在应用程序中要求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但是SQL命令语句不满足上述约束条件时,对于本地数据库的SQL查询,BDE只能返回只读的数据集。对于数据库服务器中的SQL查询,只能返回错误的代码。当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时,它的CanModIfy属性的值会被设置成True。

§34MSSQLServer简述

SQLServer是一个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功能强大 *** 作简便,日益为广大数据库用户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Server的接口。SQL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在Windows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在SQLServer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将SQLServer移植到Windows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Server的WindowsNT版本。

SQLServer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Server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MSSQLServer不但可以应用于大中型数据库管理中,建立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并且也可以开发桌面数据库。事实上,SQLServer数据库处理的基本结构,采取关系型数据库模式,尽管如此,相信大家都可以轻易的发现,在SQLServer的数据库处理方式,则是使用面向对象的 *** 作方式与精神,也就是说,SQLServer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一些对象来达成,是相当OO(面向对象)的一个系统结构。

SQLServer企业管理器是SQLServer的主要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个遵从MMC标准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得以:

·定义SQLServer实例组。

·将个别服务器注册到组中。

·为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配置所有SQLServer选项。

·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中创建并管理所有SQLServer数据库、对象、登录、用户和权限。

·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上定义并执行所有SQLServer管理任务。

·通过唤醒调用SQL查询分析器,交互地设计并测试SQL语句、批处理和脚本。

·唤醒调用为SQLServer定义的各种向导。

·

第三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41应用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 *** 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在本系统中由于没有打印机设备供试验,所以预先把报表打印改成报表预览。

设计不同用户的 *** 作权限和登陆方法

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图书查询

借阅者维护借阅者个人部分信息

借阅者查看个人借阅情况信息

维护借阅者个人密码

根据借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 *** 作并生成报表

根据还书情况对数据库进行 *** 作并生成报表

查询及统计各种信息

维护图书信息

维护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信息

维护借阅者信息

处理信息的完整性

对借阅过期的图书生成报表

图4-2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总结

根据以上所做的需求分析,并略掉一些细节(如不考虑用户的登录;对记录的维护),得出以下的三层数据流图。

§4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系统功能框图如图4-10所示。

§43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从用户的角度看待数据及处理要求和约束,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将概念设计从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相对单一化,设计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

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分成三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设计局部ER模式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借阅者(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z,联系电话,密码)

身份(身份编号,身份描述,最大借阅数)

图书类别(图书类别编号,类别描述)

ER模型的“联系”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关联。一种完整的方式是对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察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有联系,进一步确定是1:N,M:N,还是1:1等。还要考察一个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等。联系定义如图4-5所示。解释如下:

u一个借阅者(用户)只能具有一种身份,而一种身份可被多个借阅者所具有;

u一本图书只能属于一种图书类别(类别),而一种图书类别可以包含多本图书;

u一个用户可以借阅多本不同的书,而一本书也可以被多个不同的用户所借阅。

(2)设计全局ER模式

所有局部ER模式都设计好了后,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全局概念结构。全局概念结构不仅要支持所有局部ER模式,而且必须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为了给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提供开始合并的基础,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我们仅根据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一般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有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眩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和合并那些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合并从公共实体类型开始,最后再加入独立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

冲突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

设计全局ER模式的目的不在于把若干局部ER模式形式上合并为一个ER模式,而在于消除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的概念模型。

3)全局ER模式的优化

在得到全局ER模式后,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还应进一步依据处理需求对ER模式进行优化。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除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实体类型的个数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所含属性个数尽可能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4-13所示。

432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由于概念设计的结果是ER图,DBMS一般采用关系型(本人所使用的MSSQLServer就是关系型的DBMS),因此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就是把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的过程。由于关系模型所具有的优点,逻辑设计可以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使设计过程形式化地进行。设计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定义。

(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class(图书类别#,类别名)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z,联系电话,密码)ID(身份编号#,身份描述,最大借阅数)Owner(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

图4-14关系模式集

(2)产生子模式

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户用到的数据外,还应指出数据与概念模式中相应数据的联系,即指出概念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借书子模式(借书证号#,姓名,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借书日期)

图4-15部分子模式

(3)根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本人在写系统时还加入了两个关系模式:

1、ownertemp:用于工作人员在处理借书、还书工作时临时存储借书、还书信息,以便打印报表时使用。

2、keyer:用于存储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及权限,以便工作人员或图书馆管理员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时进行验证用户的身份。

433数据库的实现

我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企业版)数据库来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首先创建七个基本数据库表如表4-1-4-7所示,然后根据全局ER图,建立各个表之间的联系,如图4-8所示。

表4-1借阅者基本信息表的结构(User)

表4-2图书信息表的结构(Book)

表4-3图书类别信息表的结构(Class)

表4-4借阅者身份信息表的结构(ID)

表4-5借阅情况信息表的结构(Owner)

表4-6借阅情况临时存储信息表的结构(Ownertemp)

注:在owner表和ownertemp表中加入了索引字段,用来唯一标识一条借书记录,并且设置为标识,标识种子为1。

表4-7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信息表的结构(Keyer)

图4-8数据库表间联系图

第五章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51系统窗体模块组成

§52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在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时,经常要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好多组件、窗体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源,如果为每一个组件或者窗体都设置一个数据源将是十分耗时的工件,而且要保证这些数据源的确是相同的也需花一番功夫。那么,能不能将这些数据源集中管理,最好是做成一个统一的模块,需要时就将该模块引入而不必直接 *** 作数据源本身呢?数据模块(DataModule)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简单说来,数据模块是用来集中管理数据源的一个窗体,该窗体可被需要的地方随时引入。

但本人在开发这个系统时,开始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使用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些问题。并且考虑这个系统使用到的TADOQuery控件比较多,如果使用数据控件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如弄混各个数据控件的作用。还考虑到使用动态生成ADOQuery可能会更节省资源。所以在本人的系统中,开始做的第一个模块“借阅者个人模块”中还稍微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后面做的两个模块中大多都是用动态生成ADOQuery来实现的。并且由于SQL语句是动态加入的所以datamodule中的控件也不会多。

§53启动画面的实现

启动画面是为了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印像,加深软件的亲和力,没有实际的功能,在Form1窗体中加入了Image和Time组件。启动画面的窗体略,主要的源代码如下:

§54用户登录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三种不同的用户(一般用户,工作人员,管理员)提供选择以进入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源代码比较简单,略。

§55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了让工作人员或图书馆管理员按照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并且跟据用户名检查Keyer表中的“权限”字段,以分辩进入图书馆管理人员模块还是进入工作人员模块。窗体界面、源代码如下

§56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借阅者服务窗体的功能主要是图书的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看及个人部分信息的修改。界面图如下:

561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在本系统中,任何人都有权限使用查询功能,不做任何限制。界面如下,

由于实现的查询功能有多种,如按图书编号、图书名称等字段进行完全体配查找和部分体配的模糊查找,还有按多个条件进行逻辑与或是逻辑或的多条件查找。其中实现的方法者差不多,所以只给出多条件查找的代码,如下:

562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这个功能的实现与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登录功能实现的方法大致一样,并且还要简单。是从User表中查到到借阅证号与密码,看与用户输入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么用户就可查看自已的借阅情况并维护自己的部分信息。源代码与借阅者登录界面都略。

563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当借阅者正确登录到系统后,此功能将被激活,使用户能查看到自身的借阅情况。在此系统中,信息的显示一般用ListView来实现,只在较少的情况下用到了DBgrid,因为我觉得ListView更好实现,并能使信息数据对用户的完全分离。

在这里跟据借阅者的不同要求实现借阅情况的查询,有检查所有的借阅情部、某本书的借阅情况、和根据已借阅天数的来查询。其中根椐借阅天数来查询更有代表性,有方式一和方式二。以下给出此功能的源代码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一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二

564借阅者个人资料维护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实现当前借阅者部份资料的修改,但借书证号和身份类别这样的信息不允许修改,这是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功能。在此界面中点击修改按钮将出现“修改”窗体(Form8),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将出现groupbox8,在这里进行密码修改。关键源代码如下。

这里给出个人部分信息修改的源代码:

这里给出密码修改的源代码:

57工作人员-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的实现

571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功能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工作人员输入借阅者的借阅证号和所要借阅的图书的图书编号,然后点击借阅按钮就可进行图书借阅。考虑到实际中可能会出现只知图书名而不知图书编号的情况,在此界面下方加入了一个转换功能,可以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再进行图书借阅。

在借阅完成后会生借阅报表以便借阅者检查和确认,借阅报表的打印效果如下图,实现比较简单,略去实现过程。

572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归还功能实现

在此功能中,工作人员根据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归还的图书编号进行图书的归还工作。并且根据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只知图书名不知图书编号的归还情况,所以加入了按书籍名称进行归还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图书借阅功能中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的一种改进方法,这样就不用如借阅功能中一样要先转换再借阅了。归还完成后,同样会打印出归还报表以便用户检查和确认。

58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581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可以在(*图书编号)中输入图书编号,点查找按钮后就会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或按图书名称模糊查找到所要的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第一条记录的信息,也可在下端的ListView组件中点击某一条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也会显示所选记录的信息。在入库功能中只要不是相同的图书编号并且带*号提示的字段不为空就可插入新的图书记录。删除则删除那些Book表中的图书记录,如果借出还可依用户要求连带删除owner表中的记录。因为图书修改与图书入库的功能与工作人员记录修改和工作人员记录添加的实现过程一样,所以下面仅给出删除功能的源代码,如下

582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人员和管理员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此功能中可以加入工作人员或是管理员,或是修改他们的密码、权限。

在此功能中如果选中ListView中的记录,则在右边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并且管理员还可对这些记录进行修改或加入新的记录。并且也可以点删除按钮删除选中的一条或多条记录。删除功能与图书记录的删除一般,所以下面只给出添加与修改的实现过程。

583图书馆管理员修改图书类别及统记功能的实现

在此窗体中能对图书的类别进行删除,添加和修改,这模块的功能的实现过程与图书记录的删除,添加和修改一样的,但是这个窗体还能跟据图书类别进行统计,还可根据Book表和owner表统计出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在这里给出统计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的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函数和过程

584图书馆管理员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查询借阅者可根据借阅者的借书证号或姓名或身份编号查找到借阅者的信息,也可以实行模糊查找,这个功能的实现与前面图书查找的实现过程一般,就不再详细说明。

585图书馆维护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能对借阅者信息进行查看添加、删除、修改。在这里给出刷新按钮的实现过程

586图书馆身份维护功能的实现

这一部分是对借阅者身份进行管理,能对身份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并且同样的在listview中选中某条或多条记录时会在相应的右边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此功能实现过程与前面所叙有雷同,略。

587图书馆借阅者统计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按借阅者身份进行统计,得出具有某种身份的借阅者总数,此种身份的并借阅图书的借阅者数和所借阅的图书数,在下面给出实现过程。

588图书馆统计借阅过期记录功能的实现

打印出的借阅过期催还报表如下图所示:

此报表能显示按借书证号升序排列的借阅信息超过限定时限的信息,其中主要的SQL语句如下:

59系统信息显示的实现

显过本系统的信息,并且右边的字向上滚动显示,主要实现如下:

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你最好买一本专门讲ORACLE性能优化的书,好好看看\x0d\1、调整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x0d\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的性能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为了调整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x0d\11、调整 *** 作系统以适合Oracle数据库服务器运行\x0d\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行服务器的 *** 作系统,如果 *** 作系统不能提供最好性能,那么无论如何调整,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 \x0d\111、为Oracle数据库服务器规划系统资源 \x0d\据已有计算机可用资源, 规划分配给Oracle服务器资源原则是:尽可能使Oracle服务器使用资源最大化,特别在Client/Server中尽量让服务器上所有资源都来运行Oracle服务。 \x0d\112、调整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配置 \x0d\多数 *** 作系统都用虚存来模拟计算机上更大的内存,它实际上是硬盘上的一定的磁盘空间。当实际的内存空间不能满足应用软件的要求时, *** 作系统就将用这部分的磁盘空间对内存中的信息进行页面替换,这将引起大量的磁盘I/O *** 作,使整个服务器的性能下降。为了避免过多地使用虚存,应加大计算机的内存。 \x0d\113、为Oracle数据库服务器设置 *** 作系统进程优先级 \x0d\不要在 *** 作系统中调整Oracle进程的优先级,因为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后台和前台数据库服务器进程执行的是同等重要的工作,需要同等的优先级。所以在安装时,让所有的数据库服务器进程都使用缺省的优先级运行。 \x0d\12、调整内存分配\x0d\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保留3个基本的内存高速缓存,分别对应3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高速缓存,字典高速缓存和缓冲区高速缓存。库高速缓存和字典高速缓存一起构成共享池,共享池再加上缓冲区高速缓存便构成了系统全程区(SGA)。SGA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快速访问的一个系统全程区,若SGA本身需要频繁地进行释放、分配,则不能达到快速访问数据的目的,因此应把SGA放在主存中,不要放在虚拟内存中。内存的调整主要是指调整组成SGA的内存结构的大小来提高系统性能,由于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内存结构需求与应用密切相关,所以内存结构的调整应在磁盘I/O调整之前进行。 \x0d\121、库缓冲区的调整 \x0d\库缓冲区中包含私用和共享SQL和PL/SQL区,通过比较库缓冲区的命中率决定它的大小。要调整库缓冲区,必须首先了解该库缓冲区的活动情况,库缓冲区的活动统计信息保留在动态性能表v$librarycache数据字典中,可通过查询该表来了解其活动情况,以决定如何调整。 \x0d\ \x0d\Select sum(pins),sum(reloads) from v$librarycache; \x0d\ \x0d\Pins列给出SQL语句,PL/SQL块及被访问对象定义的总次数;Reloads列给出SQL 和PL/SQL块的隐式分析或对象定义重装载时在库程序缓冲区中发生的错误。如果sum(pins)/sum(reloads) ≈0,则库缓冲区的命中率合适;若sum(pins)/sum(reloads)>1, 则需调整初始化参数 shared_pool_size来重新调整分配给共享池的内存量。 \x0d\122、数据字典缓冲区的调整 \x0d\数据字典缓冲区包含了有关数据库的结构、用户、实体信息。数据字典的命中率,对系统性能影响极大。数据字典缓冲区的使用情况记录在动态性能表v$librarycache中,可通过查询该表来了解其活动情况,以决定如何调整。 \x0d\ \x0d\Select sum(gets),sum(getmisses) from v$rowcache; \x0d\ \x0d\Gets列是对相应项请求次数的统计;Getmisses 列是引起缓冲区出错的数据的请求次数。对于频繁访问的数据字典缓冲区,sum(getmisses)/sum(gets)<10%~15%。若大于此百分数,则应考虑增加数据字典缓冲区的容量,即需调整初始化参数shared_pool_size来重新调整分配给共享池的内存量。 \x0d\123、缓冲区高速缓存的调整 \x0d\用户进程所存取的所有数据都是经过缓冲区高速缓存来存取,所以该部分的命中率,对性能至关重要。缓冲区高速缓存的使用情况记录在动态性能表v$sysstat中,可通过查询该表来了解其活动情况,以决定如何调整。 \x0d\ \x0d\Select name,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dbblock gets','consistent gets','physical reads'); \x0d\ \x0d\dbblock gets和consistent gets的值是请求数据缓冲区中读的总次数。physical reads的值是请求数据时引起从盘中读文件的次数。从缓冲区高速缓存中读的可能性的高低称为缓冲区的命中率,计算公式: \x0d\ \x0d\Hit Ratio=1-(physical reds/(dbblock gets+consistent gets)) \x0d\ \x0d\如果Hit Ratio<60%~70%,则应增大db_block_buffers的参数值。db_block_buffers可以调整分配给缓冲区高速缓存的内存量,即db_block_buffers可设置分配缓冲区高速缓存的数据块的个数。缓冲区高速缓存的总字节数=db_block_buffers的值db_block_size的值。db_block_size 的值表示数据块大小的字节数,可查询 v$parameter 表: \x0d\ \x0d\select name,value from v$parameter where name='db_block_size'; \x0d\ \x0d\在修改了上述数据库的初始化参数以后,必须先关闭数据库,在重新启动数据库后才能使新的设置起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调优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调优是什么、如何对数据库备份进行性能优化、【基于ORACLE数据库的SQL语句优化分析】 数据库查询语句的优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557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