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ACCESS CONTROL门禁感应器的密码的修改方法:
方法一:
1、初始密码:编程密码为9999,使用密码为1234。
2、进入编程状态:功能设置(需在编程状态下)门状态监视需门磁开关,开启此功能时有如下两种功能:一是如果输入正确密码开门后忘了关门则蜂鸣器会鸣叫提示使用者关门;二是如果门被非法打开,则会启动报警信号输出,同时蜂鸣器鸣叫警示。出厂设置此功能为关闭。
3、使用方法:正常工作状态读一张有效卡即可开门;如果需读卡加密码的,则在读完卡后10 秒钟内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开门;
如果某用户忘了卡的密码,则需将此卡删除后重新增加再自行修改使用密码;如果忘记编程密码了,可使用主板上的跳线开关“reset” 来恢复出厂设置。
先关闭电源将跳线开关拨到“on” 位置再接通电源,蜂鸣器响三声后将跳线开关拨回“off” 位置即可恢复出厂设置。安装接线时请先关闭电源,切勿带电 *** 作!正常情况下电锁是从电源控制器接出。
方法二:
1、进入编程方式:按[]+[6位编程密码],嘟嘟两声响,(红灯闪烁,绿灯长亮。出厂的编程密码是990101,用户在启用门禁设备后,务必修改此编程密码。如果在20秒之内没有任何编程指令,系统自动退出编程状态。)
2、修改编程密码:按[0]+[6位新编程密码]+[重复6位新编程密码],嘟嘟两声响;表示设置成功。
3、设置开门方式:卡或通用密码:按[1]+[0],嘟嘟两声响;卡加个人密码:按[1]+[1],嘟嘟两声响;
4、设置开门时间:按[2]+[TT],嘟嘟两声响;TT表示开门时间,以秒为单位,如开锁时间为3秒,则TT=03;
5、设置/修改通用开门密码:按[3]+[4位新通用开门密码],嘟嘟两声响,原4位通用密码被覆盖;按[3]+[0000],嘟嘟两声响,清除“通用密码”;
6、强制恢复出厂编程密码:拆下控制器,将J2的两脚短接一下后松开(通电状态),控制器嘟一声响,接着嘟嘟两声响,控制器即可恢复到出厂编程密码。
门禁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因此,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扩展资料:
门禁系统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门禁以门(出入口)为主,在所控制的门内外及门的上方,装有各种各样的门禁设备:
当持卡人打算进门时,他会在门(出入口)外用感应卡在读卡器上刷卡、在密码键盘上输入密码,也可能是使用指纹识别器、掌纹识别器、静脉识别仪、脸型仪、视网膜(虹膜)识别器等等生物识别器核对身份。
当持卡人刷卡后,信息被传送到门(出入口)附近的控制器中,通过控制器内的电脑识别,确认该持卡人有资格进入后,发送控制信号给门(出入口)上方(或门侧)的电锁,开门让持卡人进入。
持卡人在进门后,门会自动关闭(使用地d簧、闭门器等装置)。在电锁内往往还装有感应器件(锁状态传感器,也可以安装门磁),一旦门或电锁处于开启状态,则它会回传信号给控制器,当门开启时间过长时,控制器或电铃会发出声响,通知开门者赶紧关门(这一现象在宾馆客房门口经常见到)。
控制器在开门的同时会持卡人的信息传送到机房内的门禁管理电脑上。电脑在收到信息后,会将信息储存,并显示在屏幕上(或者在软件日志中显示),同时会将信息传送到相关软件(如:考勤软件等等)中去。
当持卡人办完事后打算出门时,他可以按下门内侧的出门按钮(单向刷卡时。如果是双向刷卡则在门内侧也需刷卡)后,门自动打开。
如果持卡人的信息没有登记,则控制器不会开门,只有将该卡的信息录入到管理软件中,并下载到控制器内存后,控制器才会在刷卡时开门。
当门禁系统断电时,系统自动将电锁置于开启状态,让人能够自由出入。以免万一发生火灾时无法逃生。(特殊地点会设置在断电以后自动上锁,譬如金库、数据中心等地方,以防止资产的损失和数据的外流。)
门禁系统与工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系统(BA)的各种原理基本类似,它的运行可以分为传感、管理和执行三个环节,只是它比较紧凑,比较简单而已。
传感:
读卡器、密码键盘、各种生物识别器、出门按钮、锁状态传感器都属于传感器件,它们的任务是接受命令,将信号上传或在核对后上传(生物识别器)。
1、打开手机上的钱包软件后,点击智能门卡
2、进入添加智能门卡后,勾选条款与条件,点击开始
3、输入三星账户密码,然后点击确定
4、把门禁卡贴近手机背部进行识别
识别成功后,手机会自动将门禁卡信息复制到手机里面
5、输入卡片的备注名,点击完成
以上就是关于求教RFID ACCESS CONTROL门禁机设置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求教RFID ACCESS CONTROL门禁机设置方法、三星root后门禁卡怎么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