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第1张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作用或现象,危及经济社会生命和财产安全时,就形成了地质灾害。随着土地、水和矿产等地质环境要素的不断变化,诱发地质灾害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随之改变,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近年来,全球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总体呈上升趋势,因灾死亡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损失快速增加。

表1-5 1940~2012年世界各地区重大地质灾害统计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EM-DAT数据库,2013)

图1-10 1940~2012年全球重大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变化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EM-DAT数据库,2013)

重大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不断上升。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收集整理了世界各个国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形成了EM-DAT国际灾害数据库。入库的重大自然灾害应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造成1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受到灾害影响;政府宣布应对灾害紧急状态;政府在救灾过程中呼吁国际援助。据统计,1940~2012年,全球发生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649次,造成6.3万人死亡,有记录的经济损失约86.5亿美元(表1–5)。图1–10绘出了1940~2012年全球重大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重大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在时间上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初重大地质灾害增长较慢,80年代以后重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快速增加,从80年代初的年均不足10次增加到近十年来的年均19次,表明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频次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虽然每年重大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增加,但是因灾死亡人数没有明显增长,单次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总体上是下降的,从1970~1979年的136人/次下降到2000~2009年的40人/次,说明随着各国对地质灾害的日益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自80年代以来快速增加,从1970~1979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00~2009年的10.2亿美元(图1–11)。

图1-11 1940~2012年全球重大地质灾害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EM-DAT数据库,2013)

不同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美国1960~2009年地质灾害共造成33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4亿美元(按1960年折算)。1970年以后,随着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进步,美国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平均年死亡人数在4人以下。1985年以前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快速增加趋势,之后直接经济损失则呈减少的趋势,说明美国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5年累计数值来看,美国地质灾害防治将减少人口伤亡放在首位,在有效避免灾害伤亡之后,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图1–12)。墨西哥1970~2011年地质灾害呈增加趋势,1997年以前地质灾害发生在低水平波动,平均每年发生10次左右,平均每年导致近14人死亡;1998年以来,地质灾害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增加至86次,平均每年导致50人以上(不含1999年)死亡(图1–13)。从地质灾害死亡率来看,1982年以前单次地质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1982年以后(如果不考虑1999年)总体上地质灾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尼泊尔1971~2011年地质灾害发生总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1992年)年发生地质灾害频次保持稳定,多在19次上下波动;第二阶段(1993~2011年)地质灾害频次明显增加并呈周期性波动,平均每年发生120次以上,在地质灾害高发年可达380次以上。地质灾害致死人数呈缓慢增加趋势,地质灾害死亡率在1989年以后明显下降。

地下水持续超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成为世界很多地区不得不面对的环境问题。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其中,地面沉降比较明显的区域有墨西哥的墨西哥城(2004~2006年沉降300mm/a),美国加州Coachella Valley(2003~3009年沉降70mm/a),越南Hanoi(沉降0.10~0.15m),日本Sagamigawa平原(1975~1995年累计沉降0.32m),伊朗Yazd-Ardakan盆地(1985~2010年累计沉降0.5~1.2m),印度尼西亚Semarang(2007~2009年沉降80mm/a),中国西安(截至1996年累计沉降量超过100mm的面积达150km2)、天津(2010年市区沉降量20.4mm)等。

图1-12 1960~2008年美国5年累计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

(数据来源: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灾害与损失数据库SHELDUS,2011)

图1-13 1970~2011年墨西哥地质灾害发生与死亡率变化

(数据来源:拉美灾害预防研究网络(LA RED)DesInventar灾害信息管理系统,2013)

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区域地质环境。对于某一区域,地质环境的一系列条件控制着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规模、发育程度以及发展趋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组合等地质背景构成了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条件,区域地质构造控制着岩土侵蚀的发育方向和发展趋势,地形地貌控制着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分布和发育程度。例如,在山区丘陵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变型地质灾害,在地势平坦的海岸带容易发生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缓变型地质灾害。

按照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将地质灾害划分为8类:地球内动力活动灾害类、斜坡岩土体运动(变形破坏)灾害类、地面变形破裂灾害类、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类、河湖水库灾害类、海洋及海岸带灾害类、特殊岩土灾害类、土地退化灾害类(表1-1)。按照灾害活动过程把地质灾害划分为两类:突变型和缓变型。突然发生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灾害活动过程的为突变型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缓慢,随时间延续累进发展的为缓变型地质灾害。

表1-1 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分类表

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突变型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不完全统计,自1900年以来各大洲发生重大地质灾害超过1400起,造成约241万人死亡,受影响人数1.6亿人以上,有记录的经济损失超过4600亿美元(表1-2)。研究表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大。而在人口稀少区、经济落后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则相对较小。

表1-2 世界各大洲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统计表(1900~2008年)

续表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

关于历史灾害的数据你可以从以下的链接中获取:

1、遥感数据共享

http://ids.ceode.ac.cn/

2、美国地质局

http://www.usgs.gov/

3、地理空间数据云

http://www.gscloud.cn/

4、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5、量子空间云平台

http://www.datasunya.com/

如果在上述网站中没有你需要的数据,或者你还可以去中国知网下载年鉴,查询你想要的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649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