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数据库通讯是否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连接速度:测试连接数据库的速度,包括连接建立的时间、数据传输速度等,这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如ping、traceroute等进行测试。
2 稳定性:稳定性是衡量数据库通讯是否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时会出现网络不稳定或者服务器故障等问题,这时需要及时处理,以保证通讯的稳定性。
3 处理能力:针对大量数据的读写和处理能力,数据库通讯是否有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数据库的处理能力较差,那么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4 安全性:数据库通讯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数据传输的加密、访问权限的控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数据库通讯时进行考虑。
总之,衡量数据库通讯是否有力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连接速度、稳定性、处理能力以及安全性等,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表现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说数据库通讯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优点是降低冗余,利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缺点是过度的规范化,易造成查询和统计时的效率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多表连接所造成的问题。适当的反规范化设计可以提高效率,但最好在那些数据不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使用。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数据库是否设计的比较规范。一是看看是否拥有大量的窄表,二是宽表的数量是否足够的少。若符合这两个条件,则可以说明这个数据库的规范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当然这是两个泛泛而谈的指标。为了达到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符合以下五个要求。要求一:表中应该避免可为空的列。虽然表中允许空列,但是,空字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数据类型。数据库在处理的时候,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此的话,就会增加数据库处理记录的复杂性。当表中有比较多的空字段时,在同等条件下,数据库处理的性能会降低许多。所以,虽然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允许表中具有空字段,但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若确实需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折中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空字段,让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少。一是通过设置默认值的形式,来避免空字段的产生。如在一个人事管理系统中,有时候身份z号码字段可能允许为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记住自己的身份z号码。而在员工报到的时候,可能身份z没有带在身边。所以,身份z号码字段往往不能及时提供。为此,身份z号码字段可以允许为空,以满足这些特殊情况的需要。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则可以做一些处理。如当用户没有输入内容的时候,则把这个字段的默认值设置为0或者为N/A。以避免空字段的产生。二是若一张表中,允许为空的列比较多,接近表全部列数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些列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有可无的。若数据库管理员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另外建立一张副表,以保存这些列。然后通过关键字把主表跟这张副表关联起来。将数据存储在两个独立的表中使得主表的设计更为简单,同时也能够满足存储空值信息的需要。要求二:表不应该有重复的值或者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实现方式。但是,若设计不合理的话在,则会导致重复的值或者列。如我们也可以这么设计,把客户信息、联系人都放入同一张表中。为了解决多个联系人的问题,可以设置第一联系人、第一联系人电话、第二联系人、第二联系人电话等等。若还有第三联系人、第四联系人等等,则往往还需要加入的字段。所以,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重复的值或者列的产生。笔者建议,若数据库管理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如把客户联系人另外设置一张表。然后通过客户ID把供应商信息表跟客户联系人信息表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尽量将重复的值放置到一张独立的表中进行管理。然后通过视图或者其他手段把这些独立的表联系起来。要求三:表中记录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用一个ID号来唯一的标识行记录,而不要通过名字、编号等字段来对纪录进行区分。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ID列,任何两个记录都不可以共享同一个ID值。另外,这个ID值最好有数据库来进行自动管理,而不要把这个任务给前台应用程序。否则的话,很容易产生ID值不统一的情况。要求四:数据库对象要有统一的前缀名。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系统,其对应的数据库表往往以千计。若让数据库管理员看到对象名就了解这个数据库对象所起的作用,恐怕会比较困难。而且在数据库对象引用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也会为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库对象而头疼。其次,表、视图、函数等最好也有统一的前缀。如视图可以用V为前缀,而函数则可以利用F为前缀。如此数据库管理员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还是对象引用的时候,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对象。要求五:尽量只存储单一实体类型的数据。这里将的实体类型跟数据类型不是一回事,要注意区分。这里讲的实体类型是指所需要描述对象的本身。笔者举一个例子,估计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内容了。如现在有一个图书馆里系统,有图书基本信息、作者信息两个实体对象。若用户要把这两个实体对象信息放在同一张表中也是可以的。如可以把表设计成图书名字、图书作者等等。可是如此设计的话,会给后续的维护带来不少的麻烦。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建议可以把上面这张表分解成三种独立的表,分别为图书基本信息表、作者基本信息表、图书与作者对应表等等。如此设计以后,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就都引刃而解了。以上五条是在数据库设计时达到规范化水平的基本要求。除了这些另外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要求,如数据类型、存储过程等等。而且,数据库规范往往没有技术方面的严格限制,主要依靠数据库管理员日常工作经验的累积。第一范式每个分量不可再分第一范式消除了非主属性对键的部分函数依赖,就是第二范式第二范式消除了任何属性对键的传递依赖,就是第三范式~
1。数据库审计的种类2。数据库审计的完整性3。数据库审计的报表丰富性,合规性,灵活性4。数据库审计每秒SESIONS(连接数的意思)数5。数据库审计硬件端口数(4个千兆端口)6。单台数据库审计数据库的数量7。多台数据库审计同一数据库的能力。
1、系统性能指标包括:业务指标、资源指标、中间件指标、数据库指标、前端指标、稳定性。
2、资源指标:CPU资源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网络I/O、内核参数、信号量、打开文件。
3、中间件指标:常用的中间件例如Tomcat、Weblogic等指标主要包括JVM,ThreadPool,JDBC。
4、数据库指标:SQL、吞吐量、命中率、锁。
统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非常复杂,是人们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也是数据关联使用的依据。为了使数据库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并开发出一些智能化的分析功能,数据库的设计应尽可能地把这些关系反映出来。一、统计指标间的常见关系为了把统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在数据库中反映出来,首先应把这些关系搞清楚。在2005年设计《智能型中国经济数据库》时,我们对这些关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归纳,结果如下:1指标间的运算关系。即一个指标可通过其他指标计算出来,如出口增长率可由出口总额计算、名义收入除价格指数可得实际收入等。2分组汇总关系。即分组指标和汇总指标之间的关系。虽然分组汇总关系也是指标间的运算关系,但这种运算关系非常规范,并在分析中应用广泛,因此有单独出来的必要。3月度数、季度数和年度数间的转换关系。月度数、季度数和年度数是三种常见的数据类型,相互之间可以转换,由月度数可以生成季度数和年度数,由季度数可生成年度数。如财政收入,只要有各月的收入总额,就可以算出各季和全年的收入总额。4关联关系和集聚关系。关联关系是指在分析某一指标时经常需要了解一下其他指标的情况,并且这些“其他指标”是相对固定的,每一次都差不多。集聚关系是指统计指标的使用不是孤立的,经常是一些指标一起使用,这些一起使用的指标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指标集合。如全国的指标主要是与全国指标一起使用,地区的指标主要与本地区的指标一起使用。二、指标类型与数据间的运算关系出口总额通常有当月绝对额、累计绝对额、当月增长率和累计增长率四项数据,这四项数据经常一起使用,并且相互之间可以换算,但在以往的数据库中,这四项数据一般作为四个独立的指标,因而难以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使用起来更是极为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改变数据管理的模式,由一个指标对应一项数据调整为对应多项数据,从而把有紧密关系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如出口总额对应着四项数据。一个指标对应多项数据,自然就需要明确各项数据的含义和数据项之间的关系。若每个指标都需要单独地作这种定义,那么一个指标对应多项数据的意义就不大。指标类型就是为简化这一定义过程而提出的。指标类型相同的指标,数据项之间的运算关系完全相同,因此只要指定某一指标所属的指标类型,就完成了所有运算关系的定义,定义过程就高度简化了。1常见的指标类型。指标类型是为了规范数据项间的运算关系而提出的,但指标类型的设定并不仅仅考虑这一因素,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内容。设定指标类型应考虑的因素是:(1)数据中的信息含量;(2)数据项之间的内在关系;(3)分组汇总的性质;(4)数据的数量特征。这四个方面都相同的指标可看做是同一类型,当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同时,则应看做是不同类型。通过对大量统计指标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归纳出很多种指标类型,常见的类型是:绝对额类、准绝对额类、平均额类、准平均额类、时点类(余额类)、准时点类(准余额类)、时期平均类、价格指数类、定基价格指数类、比率类、差额类、差额增长率类、单指数类等。针对每一种类型,均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内容有:(1)类型的概念和主要特征;(2)原始数据的各种情况和数据标准化公式;(3)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和可派生的数据项;(4)数据汇总函数和指标间的运算函数;⑸月度数、季度数和年度数的转换关系;⑹各数据项在分析中的作用;⑺标准文本的生成方法。2原始数据的多种情况。当月进口总额和累计进口总额是两个不同的指标,但相互之间可以转换,即从当月进口总额可以计算出累计进口总额,或反之。因此,从使用角度看,这两个指标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指标类型包含这种转换关系,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当月进口总额和累计进口总额均为绝对额类指标,是原始数据的两种不同情况。绝对额类指标的原始数据情况还有很多,并且均可通过运算生成相同的数据项,可生成数据项有当月绝对额、累计绝对额、当季绝对额、当月增长率、累计增长率、当季增长率、当月同比增加额、累计同比增加额和当季同比增加额等。3逻辑检查。在原始数据中,有时包含一些重复信息,如绝对额类指标的有一种情况是当月绝对额和当月增长率,当月增长率是重复信息,可用于检测原始数据是否正确。当从绝对额计算出来的增长率与原始数据中的增长率不一致时,就说明原始数据有问题。4弥补缺损值。月度进口总额为绝对额类指标,假如有当月绝对额、累计绝对额、当月增长率和累计增长率四个原始数据项,第一种情况是缺某一个月的当月绝对额,依据当月绝对额等于累计绝对额减去上月累计绝对额可以把缺损值补上;第二种情况是累计绝对额也缺损,这时可根据上年绝对额和当年增长率进行推算;第三情况是当年增长率也缺损,这时可根据下年绝对额和增长率进行推算。5月度数、季度数和年度数的转换。月度数包含了季度数和年度数的信息,季度数包含了年度数的信息,因此月度数可以转化为季度数和年度数据,季度数可以转化年度数,但不能反过来。以绝对额类指标为例,月度数的标准数据项是当月绝对额、累计绝对额、当月增长率和累计增长率。并可以生成当季绝对额和当季增长率,转换为季度数的方法是:选定数据项当季绝对额、累计绝对额、当季增长率和累计增长率,然后指定输出月份为3、6、9和12;月度数和季度数转换成年度数的方法是:选取累计绝对额和累计增长率,并指定输出月份为12。三、分组汇总关系1反映分组汇总关系的指标代码编码规则。为了叙述指标代码编码规则,必须先引入基本指标的概念。基本指标是相对于分组指标而言的。以工业增加值来说,本身有多种分组指标,如按行业分、按经济类型分、按地区分、按轻重工业分,每一种分组都有多个指标;然而其本身又可以看做是国内生产总值按行业分的分组指标。如果一个指标不是其他任何指标的分组指标,那么就是基本指标。基本指标的编码基本上没有限制,不要使用符号“_”和“!”即可,因为这两个符号是分组码和附加码的联接符。为了指标编码管理的方便,基本指标编码按指标类别编制较好,每个类别用一个英文字母开头,然后是顺序号。分组指标的编码由基本指标代码加分组码构成,两者之间用符号“_”联接。分组码由两部分构成,前两位是分组方式代码,后面的是分组项代码。当一个指标包括多种分组方式时,分组码之间用符号“_”联接,并按ASCII码的大小顺序排列,以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如山西省城镇居民食品支出的代码为H001_0214_081,其中的H001为基本指标代码,表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0214表示按地区分组的山西省,081表示按消费支出用途分组的食品支出。对于多级分组,分组项的级别差异可用分组项代码长度来区分,规则是:同级分组项的代码长度必须相同,下级分组项的代码是在上级分组项代码的后面加上本级编码,代码长度自然就比上级分组项长。当指标代码按上述规则编制时,将可以方便地找出任一指标的分组指标、同级指标、下级指标、上级指标、同分组指标。这些关系对于数据查询、对比分析等功能的设计非常有用。2结构分析。当某一指标有分组指标时,就可以对该指标的构成情况和构成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以工业销售收入的分地区数据为例,可分析内容有:销售收入规模较大的地区有哪些、哪些地区发展速度快、哪些地区发展缓慢、哪些地区对增长的贡献最大、哪些地区对增长速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发展速度的均衡性如何、发展水平的均衡性如何、增长格局是否发生了变化等。四、集聚关系1指标类别。指标类别是在对统计指标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统计年鉴中,统计指标分为自然资源、人口、就业、投资、能源、财政、价格、人民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金融等类别。但统计年鉴中的指标分类难以满足某些统计分析的需要,以研究制造业问题来说,需要把制造业的生产、价格、投资、进出口等数据集中起来使用,但这些数据分散在统计年鉴的多个部分,因此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在数据库中,统计指标可按多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只要用户有需要的类别都可以添加到数据库中,可以解决统计年鉴存在的问题,使得各种集聚关系都能得到反映。2条件对象。某一行业的数据主要是与本行业的数据一起使用,即同分组的数据一起使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集聚关系。这种集聚关系可用条件对象的方法来反映,即把带有某一种分组项的指标全部筛选出来,组成一个分析对象。例如,采矿业的统计指标均带有采矿业的行业编码,只要把查询条件设为采矿业,就可以把这些指标都找出来。五、反映指标间关系的其他途径1派生指标。派生指标就是通过指标间的运算生成的指标,如进出口总额除以GDP生成贸易依存度,用于反映指标间的运算关系。指标间运算必须以指标类型为基础,同样是除法运算,但计算公式却多种多样。两个指标相除,可以生成比率类指标,也可以生成绝对额指标,但两者计算过程完全不同。现价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相应的价格指数可以生成不变价居民可支配收入,但价格指数有可能是当月指数、累计指数、当月涨幅、累计涨幅,可支配收入同样也有多种情况,只有借助指标类型的概念,才能使除法运算公式与这些具体情况相独立。2相近指标。含义相近但又略有不同的指标很多,如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和按美元计价的进出口、由两个不同部门统计的同一指标、调整前后的GDP等等。相近指标可在指标代码中予以反映,方法是在指标代码的最后面添加附加码,附加码与其他编码之间用“!”分开。这样,相近指标就是附加码不同的指标。3关联指标。每个统计指标的关联指标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能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定义。这种定义可以在数据库指标体系设计阶段进行,也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生成,即把经常一起使用的指标设为关联指标。
一、编写目的
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的设计要求,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涉及地质、环境、水文、矿产等专业,并涉及单位较多,需要提交入库的数据也较多,为了指导和规范数据库项目的建设,特编写本指南,重点从建库的数据整理与格式转换阶段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最终提交成果,同时对元数据的填写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指南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数据库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编写依据及参考标准
1国家及行业标准
GB/T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9649—8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964916—199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床学
DZ/T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2部门标准
GX199900X-200X国土资源信息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国土资源部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南国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20版
版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库标准(试行稿)
四、数据库框架设计
1数据库需求分析
山东半岛城市群数据库是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地质”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基于Arcinfo平台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存储和管理“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地质”项目研究成果的资料、信息、地图及提供查询服务,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管理、规划和决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达成这一总体目标,对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对项目成果图件及其他数据存储管理的需求,需要构建一个符合要求的空间数据库。
2)提供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成果的管理、查询与展示。
3)提供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分级分布情况。
4)组织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专题图件,直观地为决策咨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1)功能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得到软件的功能需求。除基本的数据输入、编辑和管理功能外,本系统还应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
1)对现有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展示、查询;
2)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
3)对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分析评价;
4)保持经济增长和地质-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2)性能需求
本数据库系统的性能需求为:
1)系统稳定性好;
2)可扩展性好;
3) *** 作简单;
4)可移植性好;
5)保密性。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需求分析,数据库涉及的基础图件和数据、项目研究的成果数据如下:
1)基础地理、地质图件,采用1∶20万的地理底图和经过简化的地质底图。
2)各专题项目编汇的成果图件,包括: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卫星遥感影像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区域稳定性综合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土地资源环境质量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表水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下水环境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海岸带地质灾害分布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图;
烟台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分区图;
烟台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图;
烟台地区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市建设规划图;
青岛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分区图;
青岛地区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
青岛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评价分区图。
3)属性数据;
4)文字报告;
5)专题图件数据。
2数据库系统架构
根据以上对数据库需求的分析,结合目前项目的需要和经费情况,采用的系统架构见图12-1。
图12-1 数据库系统架构
本项目采用 ArcGIS Desktop 来搭建系统平台,用以实现定义好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核心采用地理数据库 GeoDataBase 体系结构。在后台通过 ArcCat-alog 应用模块来组织和管理所有的 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 通过 ArcToolBox 工具来完成数据转换、叠加处理、地理编码、统计分析和投影变换等数据处理。
客户端采用定制的 ArcMap,用以完成数据的显示、分析和编辑。另外可以通过 Arc-GIS 的扩展模块来实现对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的可视化和分析; 用 ArcGIS Spatial Analyst实现栅格数据的显示和处理。ArcGIS Desktop 系统平台表现示例见图 12 -2。
在系统数据库建成之后,如项目的后期需要进行数据的共享和发布,可采用 ArcSDE +ArcIMS 的搭配来实现 B / S 构架的数据共享。
图12-2 ArcGIS Desktop系统平台表现示例
3数据库系统功能软件的系统功能分为基本系统数据管理功能和专业应用扩展功能两大部分。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各部分的功能。
1)基本功能部分:包括系统管理,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和输出,数据处理和图形符号库管理等。
2)扩展功能部分:包括现状展示、分析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和决策支持等。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见图12-3。
图12-3 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
4系统软件平台
在本项目的研究中,结合调查评价研究项目的工作实际,选取了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软件作为数据库开发的GIS软件平台,同时考虑到各专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取MapGIS作为电子图件的绘制软件。在汇总各专题研究单位提交的MapGIS数字图件后,进行MapGIS格式数据向ArcGIS格式数据的转换,将研究成果加载到项目统一的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中。本项目选择的ArcGIS软件平台包括ArcGISDesktop、ArcS-DE、ArcIMS等组件。
5硬件平台选择
除按系统平台的选择原则外,硬件选择从以下方面考虑:
1)硬件的性能:能够满足系统软件平台的运行需求;
2)与其他硬件的兼容性:各种硬件设备可以协同工作;
3)与软件的兼容性:要兼容 *** 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或其他应用软件。
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适当增设需要的硬件来构造系统的硬件环境。
6系统实现步骤
(1)系统设计
1)总体结构设计:主要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
2)系统各子系统或子功能模块的描述:各功能模块要划分到软件单元的层次,要求描述清晰,以满足编码、编译和测试的需要。
3)系统外部接口设计:完成系统外部接口、各软件单元之间的详细设计。
4)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主要指规划数据组织与表达方式的设计。
5)界面设计:主要指应用系统的 *** 作界面设计。
6)软、硬件设计:主要指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的设计。
7)系统单元测试的详细计划:包括测试集、测试用例和测试步骤。
(2)软件编程
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写及数据库建库任务。
1)遵照软件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利用编程工具编制程序代码,并完成程序代码的测试工作。
2)按照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库标准及数据库建库规范的要求,完成数据建库工作。
(3)系统集成与测试
完成系统集成及测试,生成可实际运行的系统,编写用户使用手册。
1)系统集成。
2)系统集成测试。集成测试的步骤为:
①制定系统各单元、模块、子系统的集成计划和集成测试计划,内容包括测试要求、步骤、数据和时间表等;②编写系统集成、测试文档;③按计划进行系统集成与集成测试,修改错误,再测试,直到符合设计要求;④编写测试报告。
3)编写用户使用手册。
五、数据入库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主要用于对规划数据库数据入库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项目数据库的数据入库流程见图12-4。
图12-4 数据入库流程
1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图件、表格和文字资料等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和成果。
2资料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就是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及筛选等。
3建库文档准备
主要是指对建库所需的文档进行准备,主要为数据整理记录表、属性填卡表准备,MapGIS编图的花纹符号库、线型库、颜色库设定等。
4数据采集
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图件的输入、建立分层文件、属性的输入。
5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为:检查数据分层,重新命名分层文件,补充新增图层、调整部分地理、地质和规划专题属性结构,增加部分属性表格,以及整理附加文档等,完成上述工作后要填写元数据采集表并完成对元数据的录入,最后,对所有文件要进行标准化命名。
6空间数据格式转换
按照项目建库的统一要求,各子项目在MapGIS平台下完成的成果图件,数据需要向ArcInfo格式进行转换。
六、数据质量监控
1质量监控体系
项目承担单位和实施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规划数据库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制度。
(1)自互检
建立完整的自互检表,每个作业人员的建库工作都要进行100%的自检,并将自检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在自检的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其他作业人员进行60%以上的互检,并将互检结果和修改处理结果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
(2)抽检
每张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抽取10%进行检查,并确保检查内容全部符合质量要求。
(3)阶段性检查
对建库的每个阶段性成果要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如图件扫描矢量化后的图元检查;属性录入后的图元、属性一致性检查等。
2数据质量监控
(1)空间数据质量检查
空间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是对成果图上的内容进行质量检查,要分别对MapGIS和ArcInfo格式的所有图层进行逐项检查,包括入库数据图层套合精度、拓扑、命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分层的正确性、数据的完整性、属性表结构的正确性、图元与属性的对应性、属性代码的准确性等。
(2)图面质量检查
图面检查是指对提交的成果数据图进行图面内容检查,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改完善,直至准确无误。
(3)数据表数据质量检查
是指对非空间数据表和空间属性数据表检查数据的正确性,检查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并对照规划文本检查与规划实施相关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文档检查
资料文档检查主要是检查数据库所要求的文本、研究报告、编制说明、附表等资料文档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正确,并检查元数据采集表及入库数据内容是否合乎要求。
3数据质量监控指标
上述内容的检查总错误率小于2%,其中,图元(包括点、线、面、注释)错误率小于1%,属性(包括文字、代码、ID号对应、记录个数等)错误率小于2%,凡错误率大于该两值的,或发生图层缺失、附表缺失、文档缺失以及未提交正确的元数据采集表和入库数据的,一律不予通过。
七、提交数据要求
1提交格式
成果图件:MapGIS格式,含工程、图层和系统库文件。
文档:包括编制说明、研究报告及其他文档资料(Word和Html两种格式)。表格:Access和Excel两种格式。
元数据采集表:Word格式。
2提交形式
汇交数据存储介质为光盘。在提交成果之前,要进行全面查杀毒,确保数据安全。
实际上 为了保证ORACLE数据库运行在最佳的性能状态下 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就应该考虑数据库的优化策略 优化策略一般包括服务器 *** 作系统参数调整 ORACLE数据库参数调整 网络性能调整 应用程序SQL语句分析及设计等几个方面 其中应用程序的分析与设计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完成的
分析评价ORACLE数据库性能主要有数据库吞吐量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两项指标 数据库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数据库完成的SQL语句数目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提交SQL语句开始到获得结果的那一段时间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又可以分为系统服务时间和用户等待时间两项 即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系统服务时间 + 用户等待时间
上述公式告诉我们 获得满意的用户响应时间有两个途径 一是减少系统服务时间 即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 二是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即减少用户访问同一数据库资源的冲突率
性能优化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一 调整数据结构的设计
这一部分在开发信息系统之前完成 程序员需要考虑是否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分区功能 对于经常访问的数据库表是否需要建立索引等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二 调整应用程序结构设计
这一部分也是在开发信息系统之前完成 程序员在这一步需要考虑应用程序使用什么样的体系结构 是使用传统的Client/Server两层体系结构 还是使用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层体系结构 不同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要求的数据库资源是不同的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三 调整数据库SQL语句
应用程序的执行最终将归结为数据库中的SQL语句执行 因此SQL语句的执行效率最终决定了ORACLE数据库的性能 ORACLE公司推荐使用ORACLE语句优化器(Oracle Optimizer)和行锁管理器(row level manager)来调整优化SQL语句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四 调整服务器内存分配
内存分配是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优化配置的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根据数据库运行状况调整数据库系统全局区(SGA区)的数据缓冲区 日志缓冲区和共享池的大小 还可以调整程序全局区(PGA区)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 SGA区不是越大越好 SGA区过大会占用 *** 作系统使用的内存而引起虚拟内存的页面交换 这样反而会降低系统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五 调整硬盘I/O 这一步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完成的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将组成同一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放在不同的硬盘上 做到硬盘之间I/O负载均衡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六 调整 *** 作系统参数
例如 运行在UNIX *** 作系统上的ORACLE数据库 可以调整UNIX数据缓冲池的大小 每个进程所能使用的内存大小等参数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7687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衡量数据库是否通讯有力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衡量数据库是否通讯有力、理解什么是数据库规范化、数据库审计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