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常使用较小的计算机系统,每台计算机可单独放在一个地方,每台计算机中都有DBMS的一份完整拷贝副本,并具有自己局部的数据库,位于不同地点的许多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的大型数据库。
这种组织数据库的方法克服了物理中心数据库组织的弱点。首先,降低了数据传送代价,因为大多数的对数据库的访问 *** 作都是针对局部数据库的,而不是对其他位置的数据库访问;其次,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很多,因为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仍然允许对局部数据库的 *** 作,而且一个位置的故障不影响其他位置的处理工作,只有当访问出现故障位置的数据时,在某种程度上才受影响;第三,便于系统的扩充,增加一个新的局部数据库,或在某个位置扩充一台适当的小型计算机,都很容易实现。然而有些功能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例如,为了调配在几个位置上的活动,事务管理的性能比在中心数据库时花费更高,而且甚至抵消许多其他的优点。
四大主流数据库比较
一、开放性
1SQLServer
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没有丝毫的开放性, *** 作系统的系统的稳定对数据库是十分重要的。Windows9X系列产品是偏重于桌面应用,NTserver只适合中小型企业。而且windows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伸缩性是非常有限的。它不象unix那样久经考验,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库。
2Oracle
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包括windows)。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采用完全开放策略。可以使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对开发商全力支持。
3SybaseASE
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包括windows)。但由于早期Sybase与OS集成度不高,因此VERSION1192以下版本需要较多OS和DB级补丁。在多平台的混合环境中,会有一定问题。
4DB2
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包括windows)。最适于海量数据。DB2在企业级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全球的500家最大的企业中,几乎85%以上用DB2数据库服务器,而国内到97年约占5%。
二、可伸缩性,并行性
1SQLserver
并行实施和共存模型并不成熟,很难处理日益增多的用户数和数据卷,伸缩性有限。
2Oracle
并行服务器通过使一组结点共享同一簇中的工作来扩展windownt的能力,提供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的簇的解决方案。如果windowsNT不能满足需要,用户可以把数据库移到UNIX中。Oracle的并行服务器对各种UNIX平台的集群机制都有着相当高的集成度。
3SybaseASE
虽然有DBSWITCH来支持其并行服务器,但DBSWITCH在技术层面还未成熟,且只支持版本125以上的ASESERVER。DBSWITCH技术需要一台服务器充当SWITCH,从而在硬件上带来一些麻烦。
4DB2
具有很好的并行性。DB2把数据库管理扩充到了并行的、多节点的环境。数据库分区是数据库的一部分,包含自己的数据、索引、配置文件、和事务日志。数据库分区有时被称为节点安全性。
三、安全认证
1SQLserver
没有获得任何安全证书。
2OracleServer
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3SybaseASE
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4DB2
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四、性能
1SQLServer
多用户时性能不佳
2Oracle
性能最高,保持开放平台下的TPC-D和TPC-C的世界记录。
3SybaseASE
性能接近于SQLServer,但在UNIX平台下的并发性要优与SQLServer。
4DB2
性能较高适用于数据仓库和在线事物处理。
五、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
1SQLServer
C/S结构,只支持windows客户,可以用ADO、DAO、OLEDB、ODBC连接。
2Oracle
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可以用ODBC、JDBC、OCI等网络客户连接。
3SybaseASE
C/S结构,可以用ODBC、Jconnect、Ct-library等网络客户连接。
4DB2
跨平台,多层结构,支持ODBC、JDBC等客户。
六、 *** 作简便
1SQLServer
*** 作简单,但只有图形界面。
2Oracle
较复杂,同时提供GUI和命令行,在windowsNT和unix下 *** 作相同。
3SybaseASE
较复杂,同时提供GUI和命令行。但GUI较差,常常无法及时状态,建议使用命令行。
4DB2
*** 作简单,同时提供GUI和命令行,在windowsNT和unix下 *** 作相同。
七、使用风险
1SQLserver
完全重写的代码,经历了长期的测试,不断延迟,许多功能需要时间来证明。并不十分兼容。
2Oracle
长时间的开发经验,完全向下兼容。得到广泛的应用。完全没有风险。
3SybaseASE
向下兼容,但是ct-library程序不益移植。
4DB2
在巨型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向下兼容性好。风险小
在需要支持移动/平板电脑应用及普通桌面浏览器访问的时代,网站的普及率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用性和性能。一个访问缓慢的网站会使得访问者或潜在的客户流失,并导致商业的失败。IT培训认为一个访问速度相当快的网站将会决定访客是否会使用网站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拥有大规模数据库的网站始终需要适当的关注、配置、优化、调整和维护,以确保网站的快速加载。这篇文章将讨论如何优化有海量数据的MySQL数据库。
选择InnoDB作为存储引擎
大型产品的数据库对于可靠性和并发性的要求较高,InnoDB作为默认的MySQL存储引擎,相对于MyISAM来说是个更佳的选择。
优化数据库结构
组织数据库的schema、表和字段以降低I/O的开销,将相关项保存在一起,并提前规划,以便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性能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平。
设计数据表应尽量使其占用的空间最小化,表的主键应尽可能短。
对于InnoDB表,主键所在的列在每个辅助索引条目中都是可复制的,因此如果有很多辅助索引,那么一个短的主键可以节省大量空间。
仅创建你需要改进查询性能的索引。索引有助于检索,但是会增加插入和更新 *** 作的执行时间。
InnoDB的ChangeBuffering特性
InnoDB提供了changebuffering的配置,可减少维护辅助索引所需的磁盘I/O。大规模的数据库可能会遇到大量的表 *** 作和大量的I/O,以保证辅助索引保持最新。当相关页面不在缓冲池里面时,InnoDB的changebuffer将会更改缓存到辅助索引条目,从而避免因不能立即从磁盘读取页面而导致耗时的I/O *** 作。当页面被加载到缓冲池时,缓冲的更改将被合并,更新的页面之后会刷新到磁盘。这样做可提高性能,适用于MySQL55及更高版本。
科蓝软件和宇信科技都是国内知名的软件公司,都提供数据库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哪个数据库更优秀,取决于使用它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
科蓝软件的产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数据库等,其主打数据库产品是超级数据库,该数据库是高性能、可扩展、高可靠性的关系型数据库,被广泛应用在金融、电信、运营商、能源等领域。其具有在高并发并行读写场景下表现优异的特点。此外,它还有高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易运维性等特性,而且其支持 SQL92 标准和 Oracle PL/SQL 标准的语法和函数。
宇信科技的数据库产品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容器化数据库和云上数据库等,主打数据库产品是速达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特性,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和在线扩容,同时还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数据处理服务。此外,它还具有多层次的安全机制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支持,可以满足企业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需求。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具体的功能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产品。在选择时应该考虑因素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生态支持等。建议进行比较试用后再进行决策。
这和数据库本身的架构有关,例如集群这些都可以提升数据的存储,oracle对于分布式有优势,db2也可以,sql
server就比较逊了,毕竟针对的目标客户和数据库本身的定位有关,其实数据库设计也有关,如果你吧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小的数据库中也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的啊,譬如淘宝的数据,通过mysql
这种小型的数据库,分散存储,集中管理,效果也是一样的啊
北京海量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138SH)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数据技术领航企业。十几年来,以“解决用户数据库问题”为己任,专注于数据库产品研发、销售和服务,拥有两大数据库产品:基于开源的“云图数据库(AtlasDB)”和自主可控的“海量数据库(Vastbase)”。
海量数据始终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和创新,拥有国内顶尖研发团队。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超过60%,其中,核心技术人员来自于Oracle、IBM、HP、Teradata等跨国科技公司。海量数据在北京、杭州、广州建有三个研发基地,一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均设有分支机构,为2000多家大中型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涵盖了运营商、金融、能源、电网、政府、制造业等重点行业。
海量数据建立了标准化的研发、服务和管理体系,执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以CMMI标准建立了研发管理体系、以ISO9001标准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以ISO27000标准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ISO20000标准建立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以GB29490标准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为用户可靠的数据领域合作伙伴。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海量数据环境下,搭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在海量数据环境下,搭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四大主流数据库比较(三大主流数据库)、IT培训分享大规模数据库的性能和伸缩性的优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