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合理的备份时机。虽然说,SQL Server数据库在联机或者活动状态,也可以进行备份。但是,一般情况下,笔者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在数据库活动的时候进行备份的话,一方面会增加备份的时间;另一方面,因为备份作业占用了一定的硬件资源,会对数据库的访问性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并发性访问。所以,在数据库备份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应当尽量减少SQL Server中的当前活动。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一般数据库活动的高发期在白天的八个小时。故从理论上说,除了这八个小时外,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的话,可以把这个不利影系降低到最低。笔者现在的备份策略,就是在凌晨一点开始进行数据库备份。根据笔者一段时间的追踪,发现在这个时段内,基本上没有用户访问数据库。故笔者利用SQL Server的任务计划结合数据库的备份策略,定在凌层这个时间进行数据库备份。不过,为了保障数据库备份的准确性,在第二天上班后,就需要查看相关的备份日志。看看在备份的过程中有否出现异常情况。若有的话,要及时加以解决。总之,数据库备份的时机选择上,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备份作业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尽量减少数据库的当前活动”。二、备份到多个物理设备。通常情况下,与备份到单个物理设备相比,备份到多个物理设备的速度会更快一点。为此,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并行方式将数据复制到各个备份设备中。SQL Server服务器通过相关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备份设备的优势。SQL Server数据库可以同时向多个备份文件进行写 *** 作。在企业具有多个备份文件的时候,数据库可以将数据条带化的分布到用于创建备份的全部文件中。通俗说的说,就是建立多个备份文件,然后把不同的备份文件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如此的话,就好像是在泄洪的时候,多开几个通道。那么,很明显可以缩短备份的时间。在另一方面,也就降低了备份作业对数据库的不利影响。从理论上说,如果备份到单个设备上需要3个小时,则备份到两个硬盘上的话,则可以缩短为一个半小时。当然,实际能够把备份时间缩短到多少,还跟硬件的读取速度、服务器的性能相关。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把备份文件存储到多个硬件设备中,实现条带化备份,是可以大幅度的缩短备份所需要的时间。在使用这种方法降低备份对数据库的不利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备份时,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必须属于同种类型的媒体。现在用户备份的媒体主要有磁带或者硬盘。不过,现在基本上大家都习惯于硬盘。在进行条带化备份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不能够在单个备份媒体集中混合使用磁带或者硬盘设备。这是在工作中要切记的一个限制条件。2、如果将某个备份文件定义为备份集成员,那么用户就必须一起使用这些文件。也就是说,数据库管理员若设置了多个备份文件,则无论是在对其进行异地备份,还是在进行还原的时候,要对所有的备份文件进行 *** 作。不然的话,很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这就好像一个蛋糕,数据库管理员把它切成一快一快。若要把它换一个地方存放的话,则要把切割后的每一块蛋糕都搬走。少一块的话,蛋糕就不完整了。这也是类似的道理。3、如果删除了某个备份集的成员,则备份集中其他成员所包含的数据是无效的,不能够被使用。也就是说,数据库在执行条带化备份的时候,在各个备份文件中存储的数据是没有规则的。并不是说,一个备份文件中就存储索引,另一个备份文件中存储数据信息。即时某个备份文件不小心丢失了,仍然可以利用另外的备份文件修复部分数据。这是不肯能的。这就好利用RAR等工具分割压缩文件的时候,必须所有的压缩文件齐全,才能够解压缩文件。故这就要求数据库管理员在对这些文件进行异地备份的时候,要考虑其完整性。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可以利用MEDIANAME参数来为整个备份媒体集指名媒体名。当使用多个文件来备份数据库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就要使用这个选项。利用这个参数,可以把各个独立的备份文件作为媒体集的成员而相互联系起来。三、物理设备的速度决定备份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类型的物理设备,由于其本身性能的差异,对数据库备份的时间也会有不小的影响。如早起的磁带备份设备,相比较磁盘设备来说,备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现在硬件设备在不断的跌价中,故数据库管理员在备份设备的选择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好能够选择性能高一点的备份设备。另外,即使都是硬盘,其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故数据库管理员最好能够跟硬件管理人眼一起,商量确定一个合适的硬件设备。四、合理使用完全数据库备份。一般来说,数据库备份包括完全数据库备份、差异数据库备份等等几种方式。而对数据库进行完全备份,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最长。故若数据库管理员能够合理选择完全数据库备份的时机,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数据库备份对服务器性能的不利影响。通常来说,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只采用数据库完全备份。一是在数据库容量比较小的时候。若数据库管理员认为备份这个小型数据库所花费的时间是可以忍受的,则就可以采用完全数据库备份策略。二是数据库的数据修改频率很低,或者数据库是只读的。此时,数据库管理员若执行完全数据库备份,将会备份相当完整的数据集。如果数据库在两次备份之间不幸出现了故障,对其进行恢复时,企业用户或许可以少受损失。在完全备份的时候,SQL Server会备份在备份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活动;同行也会备份事务日志中的任何未提交事务。这主要是因为在对数据库进行恢复的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SQL Server需要使用备份文件中所记录的部分事务日志。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最好对数据库执行完全备份与差异备份结合的策略。如笔者企业现在的备份策略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执行差异备份,星期天执行完全备份。因为差异备份要比完全备份所花费的时间少的多。通过这种方式,即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对数据备份的性能进行优化。总之,在数据库备份的时候,这个作业对数据库性能的不利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数据库管理员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想法设法,把数据库备份所需要的时间尽量缩短。并且合理安排数据库备份的时间,要把数据库备份作业跟用户使用数据库的的繁忙时间错开,减少他们对于硬件资源的争夺。
实际上 为了保证ORACLE数据库运行在最佳的性能状态下 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就应该考虑数据库的优化策略 优化策略一般包括服务器 *** 作系统参数调整 ORACLE数据库参数调整 网络性能调整 应用程序SQL语句分析及设计等几个方面 其中应用程序的分析与设计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完成的
分析评价ORACLE数据库性能主要有数据库吞吐量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两项指标 数据库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数据库完成的SQL语句数目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提交SQL语句开始到获得结果的那一段时间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又可以分为系统服务时间和用户等待时间两项 即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系统服务时间 + 用户等待时间
上述公式告诉我们 获得满意的用户响应时间有两个途径 一是减少系统服务时间 即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 二是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即减少用户访问同一数据库资源的冲突率
性能优化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一 调整数据结构的设计
这一部分在开发信息系统之前完成 程序员需要考虑是否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分区功能 对于经常访问的数据库表是否需要建立索引等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二 调整应用程序结构设计
这一部分也是在开发信息系统之前完成 程序员在这一步需要考虑应用程序使用什么样的体系结构 是使用传统的Client/Server两层体系结构 还是使用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层体系结构 不同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要求的数据库资源是不同的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三 调整数据库SQL语句
应用程序的执行最终将归结为数据库中的SQL语句执行 因此SQL语句的执行效率最终决定了ORACLE数据库的性能 ORACLE公司推荐使用ORACLE语句优化器(Oracle Optimizer)和行锁管理器(row level manager)来调整优化SQL语句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四 调整服务器内存分配
内存分配是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优化配置的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根据数据库运行状况调整数据库系统全局区(SGA区)的数据缓冲区 日志缓冲区和共享池的大小 还可以调整程序全局区(PGA区)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 SGA区不是越大越好 SGA区过大会占用 *** 作系统使用的内存而引起虚拟内存的页面交换 这样反而会降低系统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五 调整硬盘I/O 这一步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完成的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将组成同一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放在不同的硬盘上 做到硬盘之间I/O负载均衡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六 调整 *** 作系统参数
例如 运行在UNIX *** 作系统上的ORACLE数据库 可以调整UNIX数据缓冲池的大小 每个进程所能使用的内存大小等参数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7687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对数据库备份进行性能优化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对数据库备份进行性能优化、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概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