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一致性通常指关联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和完整。而数据存储的一致性模型则可以认为是存储系统和数据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约定。如果使用者遵循这种约定,则可以得到系统所承诺的访问结果
常用的一致性模型有:
a、严格一致性(linearizability, strict/atomic Consistency):读出的数据始终为最近写入的数据。这种一致性只有全局时钟存在时才有可能,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不可能实现。
b、顺序一致性(sequential consistency):所有使用者以同样的顺序看到对同一数据的 *** 作,但是该顺序不一定是实时的。
c、因果一致性(causal consistency):只有存在因果关系的写 *** 作才要求所有使用者以相同的次序看到,对于无因果关系的写入则并行进行,无次序保证。因果一致性可以看做对顺序一致性性能的一种优化,但在实现时必须建立与维护因果依赖图,是相当困难的。
d、管道一致性(PRAM/FIFO consistency):在因果一致性模型上的进一步弱化,要求由某一个使用者完成的写 *** 作可以被其他所有的使用者按照顺序的感知到,而从不同使用者中来的写 *** 作则无需保证顺序,就像一个一个的管道一样。 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e、弱一致性(weak consistency):只要求对共享数据结构的访问保证顺序一致性。对于同步变量的 *** 作具有顺序一致性,是全局可见的,且只有当没有写 *** 作等待处理时才可进行,以保证对于临界区域的访问顺序进行。在同步时点,所有使用者可以看到相同的数据。
f、 释放一致性(release consistency):弱一致性无法区分使用者是要进入临界区还是要出临界区, 释放一致性使用两个不同的 *** 作语句进行了区分。需要写入时使用者acquire该对象,写完后release,acquire-release之间形成了一个临界区,提供 释放一致性也就意味着当release *** 作发生后,所有使用者应该可以看到该 *** 作。
创建数据库的五个属性:比如学生表存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班级等。
选择开始菜单中→程序→Management 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命令,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并使用Windows或 SQL Server身份验证建立连接。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展开服务器,然后选择数据库节点,右键单击数据库节点,从d出来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命令。
非关系型数据库:
随着近些年技术方向的不断拓展,大量的NoSql数据库如MongoDB、Redis、Memcache出于简化数据库结构、避免冗余、影响性能的表连接、摒弃复杂分布式的目的被设计。
指的是分布式的、非关系型的、不保证遵循ACID原则的数据存储系统。NoSQL数据库技术与CAP理论、一致性哈希算法有密切关系。所谓CAP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满足可用性、一致性与分区容错性这三个要求。
百度百科-数据库
常见的理解及分析
目前流行的、对CAP理论解释的情形是从同一数据在网络环境中的多个副本出发的。为了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在企业级的数据管理方案中,一般必须考虑数据的冗余存储问题,而这应该是通过在网络上的其他独立物理存储节点上保留另一份、或多份数据副本来实现的(如附图所示)。因为在同一个存储节点上的数据冗余明显不能解决单点故障问题,这与通过多节点集群来提供更好的计算可用性的道理是相同的。
附图 CAP理论示意图
其实,不用做严格的证明也可以想见,如附图的情况,数据在节点A、B、C上保留了三份,如果对节点A上的数据进行了修改,然后再让客户端通过网络对该数据进行读取。那么,客户端的读取 *** 作什么时候返回呢?
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要求节点A、B、C的三份数据完全一致后返回。也就是说,这时从任何一个网络节点读取的数据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强一致性读。很明显,这时数据读取的Latency要高一些(因为要等数据在网络中的复制),同时A、B、C三个节点中任何一个宕机,都会导致数据不可用。也就是说,要保证强一致性,网络中的副本越多,数据的可用性就越差;
另一种情况是,允许读 *** 作立即返回,容忍B节点的读取与A节点的读取不一致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可用性显然得到了提高,网络中的副本也可以多一些,唯一得不到保证的是数据一致性。当然,对写 *** 作同样也有多个节点一致性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上述对CAP理论的解释主要是从网络上多个节点之间的读写一致性出发考虑问题的。而这一点,对于关系型数据库意味着什么呢?当然主要是指通常所说的Standby(关于分布式事务,涉及到更多考虑,随后讨论)情况。对此,在实践中我们大多已经采取了弱一致性的异步延时同步方案,以提高可用性。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关系型数据库为保证C、A而放弃P的情况;而对海量数据管理的需求,关系型数据库扩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性能瓶颈,似乎也并不是CAP理论中所描述的那种原因造成的。那么,上述流行的说法中所描述的关系型数据库为保证C、A而牺牲P到底是在指什么呢?
因此,如果根据现有的大多数资料对CAP理论的如上解释,即只将其当作分布式系统中多个数据副本之间的读写一致性问题的通用理论对待,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CAP既适用于NoSQL数据库,也适用于关系型数据库。它是NoSQL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乃至一切分布式系统在设计数据多个副本之间读写一致性问题时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
更深入的探究:两种重要的分布式场景
在本文中我们要说的重点与核心是:关于对CAP理论中一致性C的理解,除了上述数据副本之间的读写一致性以外,分布式环境中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场景,如果不对它们进行认识与讨论,就永远无法全面地理解CAP,当然也就无法根据CAP做出正确的解释。但可惜的是,目前为止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两种场景:那就是事务与关联。
先来看看分布式环境中的事务场景。我们知道,在关系型数据库的事务 *** 作遵循ACID原则,其中的一致性C,主要是指一个事务中相关联的数据在事务 *** 作结束后是一致的。所谓ACID原则,是指在写入/异动资料的过程中,为保证交易正确可靠所必须具备的四个特性:即原子性(Atomicity,或称不可分割性)、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又称独立性)和持久性(Durability)。
例如银行的一个存款交易事务,将导致交易流水表增加一条记录。同时,必须导致账户表余额发生变化,这两个 *** 作必须是一个事务中全部完成,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而前文解释的CAP理论中的C是指对一个数据多个备份的读写一致性。表面上看,这两者不是一回事,但实际上,却是本质基本相同的事物:数据请求会等待多个相关数据 *** 作全部完成才返回。对分布式系统来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布式事务问题。
众所周知,分布式事务一般采用两阶段提交策略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复杂过程,会严重影响系统效率,在实践中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它。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我们为了扩展数据容量将数据分布式存储,而事务的要求又完全不能降低。那么,系统的可用性一定会大大降低,在现实中我们一般都采用对这些数据不分散存储的策略。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最常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因为这个原因,扩展性(分区可容忍性P)受到了限制,这是完全符合CAP理论的。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对NoSQL数据库也是一样的。如果NoSQL数据库也要求严格的分布式事务功能,情况并不会比关系型数据库好多少。只是在NoSQL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弱化甚至去除事务的功能,该问题才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而已。
因此,在扩展性问题上,如果要说关系型数据库是为了保证C、A而牺牲P,在尽量避免分布式事务这一点上来看,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关系型数据库应该具有强大的事务功能,如果分区扩展,可用性就会降低;而NoSQL数据库干脆弱化甚至去除了事务功能,因此,分区的可扩展性就大大增加了。
再来看看分布式环境中的关联场景。初看起来,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多表关联 *** 作与CAP理论就更加不沾边了。但仔细考虑,也可以用它来解释数据库分区扩展对关联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数据库来讲,采用了分区扩展策略来扩充容量,数据分散存储了,很显然多表关联的性能就会下降,因为我们必须在网络上进行大量的数据迁移 *** 作,这与CAP理论中数据副本之间的同步 *** 作本质上也是相同的。
因此,如果要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需要同时实现强大的多表关系 *** 作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分区可扩展性上就遇到了极大的限制(即使是那些采用了各种优秀解决方案的MPP架构的关系型数据库,如TeraData,Netezza等,其水平可扩展性也是远远不如NoSQL数据库的),而NoSQL数据库则干脆在设计上弱化甚至去除了多表关联 *** 作。那么,从这一点上来理解“NoSQL数据库是为了保证A与P,而牺牲C”的说法,也是可以讲得通的。当然,我们应该理解,关联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并行处理的优点所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Amdahl定律相符合。
所以,从事务与关联的角度来关系型数据库的分区可扩展性为什么受限的原因是最为清楚的。而NoSQL数据库也正是因为弱化,甚至去除了像事务与关联(全面地讲,其实还有索引等特性)等在分布式环境中会严重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功能,才获得了更好的水平可扩展性。
那么,如果将事务与关联也纳入CAP理论中一致性C的范畴的话,问题就很清楚了:关于“关系型数据库为了保证一致性C与可用性A,而不得不牺牲分区可容忍性P”的说法便是正确的了。但关于“NoSQL选择了C与P,或者A与P”的说法则是错误的,所有的NoSQL数据库在设计策略的大方向上都是选择了A与P(虽然对同一数据多个副本的读写一致性问题的设计各有不同),从来没有完全选择C与P的情况存在。
结论
现在看来,如果理解CAP理论只是指多个数据副本之间读写一致性的问题,那么它对关系型数据库与NoSQL数据库来讲是完全一样的,它只是运行在分布式环境中的数据管理设施在设计读写一致性问题时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而已,却并不是NoSQL数据库具有优秀的水平可扩展性的真正原因。而如果将CAP理论中的一致性C理解为读写一致性、事务与关联 *** 作的综合,则可以认为关系型数据库选择了C与A,而NoSQL数据库则全都是选择了A与P,但并没有选择C与P的情况存在。这才是用CAP理论来支持NoSQL数据库设计正确认识。
其实,这种认识正好与被广泛认同的NoSQL的另一个理论基础相吻合,即与ACID对着干的BASE(基本可用性、软状态与最终一致性)。因为BASE的含义正好是指“NoSQL数据库设计可以通过牺牲一定的数据一致性和容错性来换取高性能的保持甚至提高”,即NoSQL数据库都应该是牺牲C来换取P,而不是牺牲A。可用性A正好是所有NoSQL数据库都普遍追求的特性。
1 数据库表锁定原理
11 目前的C/S,B/S结构都是多用户访问数据库,每个时间点会有成千上万个user来访问DB,其中也会同时存取同一份数据,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或者读脏数据
12 事务的ACID原则
13 锁是关系数据库很重要的一部分, 数据库必须有锁的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131 SQL Server中可以锁定的资源:
132 锁的粒度:
133 锁的升级:
锁的升级门限以及锁升级是由系统自动来确定的,不需要用户设置
134 锁的类型:
(1) 共享锁:
共享锁用于所有的只读数据 *** 作
(2) 修改锁:
修改锁在修改 *** 作的初始化阶段用来锁定可能要被修改的资源,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共享锁造成的死锁现象
(3) 独占锁:
独占锁是为修改数据而保留的。它所锁定的资源,其他事务不能读取也不能修改。独占锁不能和其他锁兼容。
(4) 架构锁
结构锁分为结构修改锁(Sch-M)和结构稳定锁(Sch-S)。执行表定义语言 *** 作时,SQL Server采用Sch-M锁,编译查询时,SQL Server采用Sch-S锁。
(5) 意向锁
意向锁说明SQL Server有在资源的低层获得共享锁或独占锁的意向。
(6) 批量修改锁
批量复制数据时使用批量修改锁
134 SQL Server锁类型
(1) HOLDLOCK: 在该表上保持共享锁,直到整个事务结束,而不是在语句执行完立即释放所添加的锁。
(2) NOLOCK:不添加共享锁和排它锁,当这个选项生效后,可能读到未提交读的数据或“脏数据”,这个选项仅仅应用于SELECT语句。
(3) PAGLOCK:指定添加页锁(否则通常可能添加表锁)。
(4) READCOMMITTED用与运行在提交读隔离级别的事务相同的锁语义执行扫描。默认情况下,SQL Server 2000 在此隔离级别上 *** 作。
(5) READPAST: 跳过已经加锁的数据行,这个选项将使事务读取数据时跳过那些已经被其他事务锁定的数据行,而不是阻塞直到其他事务释放锁,
READPAST仅仅应用于READ COMMITTED隔离性级别下事务 *** 作中的SELECT语句 *** 作。
(6) READUNCOMMITTED:等同于NOLOCK。
(7) REPEATABLEREAD:设置事务为可重复读隔离性级别。
(8) ROWLOCK:使用行级锁,而不使用粒度更粗的页级锁和表级锁。
(9) SERIALIZABLE:用与运行在可串行读隔离级别的事务相同的锁语义执行扫描。等同于 HOLDLOCK。
(10) TABLOCK:指定使用表级锁,而不是使用行级或页面级的锁,SQL Server在该语句执行完后释放这个锁,而如果同时指定了HOLDLOCK,该锁一直保持到这个事务结束。 (11) TABLOCKX:指定在表上使用排它锁,这个锁可以阻止其他事务读或更新这个表的数据,直到这个语句或整个事务结束。
(12) UPDLOCK :指定在
读表中数据时设置更新 锁(update lock)而不是设置共享锁,该锁一直保持到这个语句或整个事务结束,使用UPDLOCK的作用是允许用户先读取数据(而且不阻塞其他用户读数据),并且保证在后来再更新数据时,这一段时间内这些数据没有被其他用户修改。
2 如何解除表的锁定,解锁就是要终止锁定的那个链接,或者等待该链接事务释放21 Activity Monitor
可以通过Wait Type, Blocked By栏位查看到,SPID 54 被SPID 53 阻塞 可以右键Details查到详细的SQL 语句,或Kill掉这个进程
22 SQL Server提供几个DMV,查看locks
sysdm_exec_requestssysdm_tran_locks
sysdm_os_waiting_tasks
sysdm_tran_database_transactions
(1)
select from sysdm_tran_locks where resource_type<>'DATABASE' --and resource_database_id=DB_ID()(2)
SELECT session_id, blocking_session_id,FROM sysdm_exec_requests
WHERE blocking_session_id > 0
(3)代码
SELECTrequest_session_id as Spid,
Coalesce(sname + '' + oname + isnull('' + iname,''),
s2name + '' + o2name,
dbname) AS Object,
lresource_type as Type,
request_mode as Mode,
request_status as Status
FROM sysdm_tran_locks l
LEFT JOIN syspartitions p
ON lresource_associated_entity_id = phobt_id
LEFT JOIN sysindexes i
ON pobject_id = iobject_id
AND pindex_id = iindex_id
LEFT JOIN sysobjects o
ON pobject_id = oobject_id
LEFT JOIN sysschemas s
ON oschema_id = sschema_id
LEFT JOIN sysobjects o2
ON lresource_associated_entity_id = o2object_id
LEFT JOIN sysschemas s2
ON o2schema_id = s2schema_id
LEFT JOIN sysdatabases db
ON lresource_database_id = dbdatabase_id
WHERE resource_database_id = DB_ID()
ORDER BY Spid, Object, CASE lresource_type
When 'database' Then 1
when 'object' then 2
when 'page' then 3
when 'key' then 4
Else 5 end
ACID 是为保证事务(transaction)是正确可靠的,所必须具备的四个特性:
以 A 给 B 转账100元为例:
MySQL事务是由 InnoDB 存储引擎实现的。
可以用如下的命令显式的开启事务:
另外,在自动提交(autocommit)模式下,我们执行的每一条 SQL 语句都是一条独立的事务;如果关闭了自动提交(autocommit)模式,则所有的 SQL 语句都在一个事务中,直到执行了 commit 或 rollback,该事务结束,同时开始了另外一个事务。
MySQL 事务的 ACID 特性靠如下机制实现:
Go 语言的 Gorm 提供了对于事务 *** 作的支持:
此外,还有嵌套事务以及手动事务等 *** 作,可以参考中文文档: learnkucom/docs/gorm/v…
@Transactional 注解必须添加在public方法上,private、protected方法上是无效的。
一般情况下,推荐将@Transactional 注解加在方法上,因为@Transactional直接加在类或者接口上,@Transactional注解会对类或者接口里面所有的public方法都有效,会影响性能。
12 事务的ACID原则13 锁是关系数据库很重要的一部分, 数据库必须有锁的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131 SQL Server中可以锁定的资源:132 锁的粒度:133 锁的升级: 锁的升级门限以及锁升级是由系统自动来确定的,不需要用户设置 134 锁的类型: (1) 共享锁: 共享锁用于所有的只读数据 *** 作 (2) 修改锁: 修改锁在修改 *** 作的初始化阶段用来锁定可能要被修改的资源,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共享锁造成的死锁现象 (3) 独占锁: 独占锁是为修改数据而保留的。它所锁定的资源,其他事务不能读取也不能修改。独占锁不能和其他锁兼容。 (4) 架构锁 结构锁分为结构修改锁(Sch-M)和结构稳定锁(Sch-S)。执行表定义语言 *** 作时,SQL Server采用Sch-M锁,编译查询时,SQL Server采用Sch-S锁。 (5) 意向锁 意向锁说明SQL Server有在资源的低层获得共享锁或独占锁的意向。 (6) 批量修改锁 批量复制数据时使用批量修改锁 134 SQL Server锁类型 (1) HOLDLOCK: 在该表上保持共享锁,直到整个事务结束,而不是在语句执行完立即释放所添加的锁。 (2) NOLOCK:不添加共享锁和排它锁,当这个选项生效后,可能读到未提交读的数据或“脏数据”,这个选项仅仅应用于SELECT语句。 (3) PAGLOCK:指定添加页锁(否则通常可能添加表锁)。 (4) READCOMMITTED用与运行在提交读隔离级别的事务相同的锁语义执行扫描。默认情况下,SQL Server 2000 在此隔离级别上 *** 作。 (5) READPAST: 跳过已经加锁的数据行,这个选项将使事务读取数据时跳过那些已经被其他事务锁定的数据行,而不是阻塞直到其他事务释放锁, READPAST仅仅应用于READ COMMITTED隔离性级别下事务 *** 作中的SELECT语句 *** 作。 (6) READUNCOMMITTED:等同于NOLOCK。 (7) REPEATABLEREAD:设置事务为可重复读隔离性级别。 (8) ROWLOCK:使用行级锁,而不使用粒度更粗的页级锁和表级锁。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的acid中的一致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的acid中的一致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创建数据库的五个属性、如何正确理解CAP理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