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数据有哪些方面的数据

生态环境大数据有哪些方面的数据,第1张

数据: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2) 做小而美模式的中长尾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3) 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数据的资源化,大数据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战略资源,并已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新焦点。企业必须要提前制定大数据营销战略计划,抢占市场先机。

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云处理为大数据提供了d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是产生大数据的平台之一。

科学理论的突破,随之兴起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可能会改变数据世界里的很多算法和基础理论,实现科学技术上的突破。

数据科学将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各大高校将设立专门的数据科学类专业,也会催生一批与之相关的新的就业岗位。

未来几年数据泄露事件的增长率也许会达到100%,除非数据在其源头就能够得到安全保障。

数据质量是BI(商业智能)成功的关键

数据生态系统复合化程度加强

2016年2月24日,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3月2日,工信部、央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信息共享 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

2016年8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将支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共享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终端媒体产生的数据,把握客户消费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行为特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016年3月7日,环保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转变环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提升治理能力,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环境执法、环评管理、自然生态、核与辐射等数据整合集成、动态更新,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启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需要系统设计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程,对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全面布局。

中国环境报:生态大数据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程春明:树立全局性生态环保大数据发展观,实现数据“在一起”,这是大数据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必须“更新观念,立足全局,打破割据,战略筹划”,用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谋划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如何建立?

程春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来源绝不仅仅局限于环保业务数据,而是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多结构的相关数据集合。通过部内、部际数据整合,社会、企业数据挖取,形成广样本、多结构、大规模、实时性的数据体系,使得数据的特征关联和创新应用成为可能,并不断丰富数据采集主体,创新数据采集手段。

在部内数据整合中,形成“一个司管理数据,其他司使用数据”的分工协作采集机制,对一个监管对象不重复采集数据,建立协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工作机制。既提高环保工作效率,也提升公众满意度。

全流程的业务数据是生态环境大数据的重要数据来源和组成部分。改变目前环保内网的职责定位,由单纯的文件电子流转手段,转变为整个行政业务流程的监管手段,

同时,重视对社会公众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整合,例如公众环境举报数据、社交媒体上的相关数据等。

中国环境报:在体制机制上如何适应?

程春明: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有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支撑,形成与大数据相适应的良好管理生态,实现信息化系统的统一建设、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的统一运维、数据的集成管理。

按照今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整合现有的环境信息系统,对新建的信息系统做好统筹立项,逐步改变环保信息系统职责交叉、标准不一、共享困难等现状,做好信息化和大数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建设。

通过制度规范,明确各业务部门在数据采集、使用、公开等方面的职能、关系和任务,明确数据方面的考核任务,形成促进数据共享、开放的体制机制。最终要形成支撑一线环保业务工作的环保云业务服务体系,成为“不下班”的数据保障系统,用数据打通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收费等各管理环节,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新业态。

中国环境报:如何推动大数据应用?

程春明:应用是大数据的灵魂。大数据为个性化地满足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大数据应用要抓住不同主体、不同业务、不同地域之间的需求差别,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3个层面:

一是按照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大数据创新应用,如黑臭水体治理问题、未批先建问题、雾霾预测预警等。

二是按照不同的环境业务进行大数据创新应用。按照陈吉宁部长要求,从监测、环评、政府网站3个环境业务领域入手开展大数据应用工作。

三是按照不同地域的环境工作特点开展大数据应用,突出地域特色,解决当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大数据应用的创新主体要多元化。政府、企业、社会都是大数据应用的创新主体,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数据应用创新工作,在环境管理业务创新和社会应用创新两方面同时发力,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激发创新,共筑合力”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应用格局。要激发生态环境大数据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积极培育环境大数据相关产业,推动形成环境大数据知识信息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8757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