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第1张

关系数据逻辑设计的好坏与其所含的各个关系模式设计的好坏相关。如果各个关系模式结构合理、功能简单明确、规范化程度高,就能确保所建立的数据库具有较少的数据冗余、较高的数据共享度、较好的数据一致性,并为数据库系统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实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关系的规范化理论就是为解决数据冗余、删除异常和插入异常等问题而提出来的。

逻辑结构优化。

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也就是说,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它的值。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 *** 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但在实际当中,常常把关系模式和关系统称为关系,读者可以从上下文中加以区别。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但是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大欠缺。用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行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而后来出现的关系数据库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关系数据库理论出现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关系数据模型提供了关系 *** 作的特点和功能要求,但不对DBMS的语言给出具体的语法要求。对关系数据库的 *** 作是高度非过程化的,用户不需要指出特殊的存取路径,路径的选择由DBMS的优化机制来完成。

1970年,IBM的研究员E.F.Codd博士发表《大型共享数据银行的关系模型》一文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论述了范式理论和衡量关系系统的12条标准,如定义了某些关系代数运算,研究了数据的函数相关,定义了关系的第三范式,从而开创了数据库的关系方法和数据规范化理论的研究,他为此获得了1981年的图灵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878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