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物理数据独立性:为了实现数据库系统模式与内模式的联系和转换,在模式与内模式之间提供了映像,即模式/内模式映像。
通过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把描述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式与描述物理结构的内模式联系起来。由于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因此,模式/内模式 映像也只有一个。
通常情况下,模式/内模式映像放在内模式中描述。有了模式/内模式映像,当内模式改变时,如存储设备或存储方式有所改变,只要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的改变,使模式保持不变,则应用程序就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物理独立性。
扩展资料:
物理数据独立性说明在数据物理组织发生变化时一个应用的独立程度,例如不必修改或重写应用程序。现今的系统,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物理数据独立性:
(1) 改变存储设备或引进新的存储设备。
(2) 改变数据的存储位置,例如把它们从一个区域迁移到另-个区域。
(3) 改变物理记录的体积。
(4) 改变数据物理组织方式,例如增加索引,改变Hash函数,或从一种结构改变为另一种结构。
数据库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它使数据能独立于应用程序。可以说数据处理的发展史就是数据独立性不断进化的历史。在手工管理阶段,数据和程序完全交织在一起,没有独立性可言,数据结构作任何改动,应用程序也需要做相应的修改。
文件系统出现后,虽然将两者分离,但实际上应用程序中依然要反映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组织方法、存取方法等物理细节,因而只要数据作了任何修改,程序仍然需要作改动。而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程序和数据真正分离,使它们能独立发展。
物理独立性的修改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数据库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系统中不同层次之间的数据结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存储方式之间的相互独立性。也就是说,当数据库系统的底层数据结构、存储方式和实现方法发生变化时,上层应用程序和用户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或重新编写代码,仍然能够正常地使用数据库。
数据库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与应用程序的结构相独立,当底层数据库的存储方式改变时,应用程序不需要作出修改。逻辑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的结构相独立,当底层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变化时,应用程序也不需要作出修改。
数据库独立性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它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独立性是实现跨平台和数据共享的关键之一,也是保证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重要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