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按备份介质可以分为硬盘备份、磁带备份,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数据库按备份介质可以分为硬盘备份、磁带备份,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第1张

你就把磁带的特性想像成随身听里的磁带就行了.

磁带:

1.不能随机访问,如果要访问中间某段,必须从头开始顺序访问.磁盘显然可以直接定位到任意数据.

2.磁带读写速度都远远慢于硬盘. ----显然.

3.硬盘的价格远远高于磁带.--呵呵.

总之, 硬盘的性能无论各方面都优于磁带, 但是磁带价格远远低于硬盘.尤其是大数据量的时候,这种优势格外明显.

技术的每一次变革总会有新的事物出现,而旧的就随之淘汰,销声匿迹。

下文就是篇有关存储演变的文章。

本文作者Gee Crump是Storage Switzerland的创始人同时也是Gee Crump Consulting的创始人。

我们之前预计磁带时代将会终结,整个世界将会全部转向磁盘存储。

现在我相信那个预计是错误的。

磁带也许最终还是会消亡,但是原因不会是因为磁盘。

磁带会比磁盘存在得更加长久。

从IBM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磁带驱动器IBM726开始,磁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了50年的历史。

现在在存储领域,已经不是磁带独秀一枝的时代。

新技术、新产品开始不断的冲击着磁带技术,分割其市场的份额。

为此有些认为在2010年或者不久的将来,磁带会退出历史舞台。

这还言之过早,实践证明,磁带是所有存储媒体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介质。

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磁带比其他存储设备由很大的优势。

与其它存储设备相比,磁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简单的说,磁带存储设备具有存储信息成本低、互换性好、易于保存、容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等优势。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磁带是一种经济、可靠、容量大、速度快的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磁带设备广泛用于数据备份、多媒体数据存储等场合。

如就以自动加载磁带机为例。

自动加载磁带机是一个位于单机中的磁带驱动器和自动磁带更换装置,它可以备份的数据达到200GB。

结合其他技术与设备,其可以备份的数据更多。

如果将磁带组成磁带库的话,其存储容量可以达到100万GB。

磁带库与自动加载磁带机类似,是一个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

磁带库还能够实现磁带自动拆卸、自动装填等功能,能够提供自动备份与数据恢复的功能。

如可以在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等等。

总之,磁带与其它存储设备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存储大容量的数据,并且单位存储成本又低。

对于不需要经常访问或者并发访问数量少的大容量数据来说,如数据备份,磁带是一个价廉物美的选择。

与存储方案结合磁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

现在很多成功的存储方案都是支持磁带这个存储设备的。

在这些方案的帮助下,磁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如磁带库结合存储区域网络可以组建一个价廉物美的网络存储系统。

从而为企业数据存储提供一个成本低、稳定性与兼容性高的存储平台。

可以帮助企业轻松实现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备份、磁带镜像技术等等功能。

对于数据仓库、数据库系统等等需要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应用来说,以磁带为基础存储设备的存储方案,是企业不错的选择。

其次现在不少的存储系统还支持多种存储介质。

如虚拟存储方案、存储区域网络等方案,不仅可以支持硬盘,还可以支持磁带等设备。

如此的话,企业就可以将用户日常需要访问的数据存放在硬盘上。

然后将这些数据备份到磁带设备中。

由于这些存储方案可以同时兼容磁带与硬盘等不同的存储介质,可以在这些介质之间互相传递信息。

为此磁带与硬盘结合,不但可以满足用户访问数据的性能,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数据备份的成本。

所以笔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存储方案支持磁带与硬盘等不同存储介质的兼容性,这会使得磁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

所以磁带在短时间内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新技术的采用让磁带焕发第二春现在针对磁带的技术研发投入仍然是非产可观的。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让磁带焕发了第二春的活力。

如AIT-3的出现,大大增强了磁带数据的安全性。

这种磁带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了螺旋扫描的方式进行记录。

这就好像传统的录影带。

这个磁带机中,只有磁鼓在告诉旋转。

而其他部门,如磁带、伺服器等等都是技术运转的。

这种设计就可以提高磁带的寿命,增强其数据的安全性。

在实际工作中,AIT先进智能磁带主要在企业中用于数据备份。

因为机架式AIT磁带库体积比较小、能够比较低、容量比较大、成本比较低。

故其特别适合与企业级的数据备份。

再如VXA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磁带的性能,并且进一步降低了磁带的成本,提高了数据读写的可靠性。

简单的说,VXA技术不依赖于精确的磁头与磁道位置来保证读写的可靠而是通过自动调节磁带移动速率,使之与主机的传输速率相匹配。

这个特性可以解决很多磁带存储设备所面临的问题。

如能够完全消除磁带存储设备的回扯问题,显著提高这种存储介质和驱动器的可用性。

类似的还有DLT、LTO等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磁带设备的安全性与可用性。

可以预见在以后仍然会有更多新技术的出现。

这些新技术让磁带能够满足企业最新的需求。

从而让企业焕发第二春。

视频监控系统的普及让磁带产品又有了新的机遇现在各种各样的视频监控系统比比皆是。

众所周知,视频监控系统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其采取的数据都是多媒体文件,需要的存储空间很大。

而且根据相关法律与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其数据往往需要存储30天到90天左右。

这个存储容量可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这些文件基本上不会二次利用。

也就是说数据文件采集回来之后,就存放在那边。

只有出了意外情况,才会再去调用。

所以对于视频监控系统来说,其希望存储空间越大越好。

而对已存储设备的性能、并发行访问等等都没有特殊的要求。

显然此时磁带是企业很不错的选择。

因为其存储容量大,而且单位存储成本低、能耗低等等。

使得企业可以大量的节省存储成本。

为此视频监控系统的普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升磁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磁盘存储有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个主要的竞争对手虽然磁盘的容量一直在增长,但是机械磁盘存储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速度。

目前磁盘转速仍是有限的,最高也只能达到15000RPM,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全球首款转速为15000RPM的磁盘早在10年前就问世了。

在十年的时间里,磁盘的处理速度、内存速度或网络带宽速度均未增加。

就机械磁盘存储的速度而言,我们现在仍在使用10年前的老技术。

磁带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磁带驱动器速度一直在增长,虽然它的随机读写速度还不如磁盘存储,但是一旦开始使用磁带,如果可以持续提供数据,它就可以运行得飞快。

有许多方法可以提高驱动器速度限制,包括建立大型RAID群组、配备更大更先进的高速缓存、使用短冲程驱动器、数据智能存储等等。

但是说到底,存储软件也只能做到这么多,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更具可行性和价格竞争力的可选解决方案即固态盘马上就将成为市场主流。

正如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所述,固态盘现在已经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率,价格也在持续下滑,容量则在持续增长。

再加上它的速度优势,固态盘已经比机械磁盘存储更具竞争力,用户们没有理由不换用固态盘。

磁盘存储显然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全部消失,但是它作为归档和备份的主要存储媒介的使命肯定会在未来5年内结束。

随着磁带技术在速度和存取方式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它或许会成为非复制系统的快速恢复平台。

从那个角度来说,磁盘存储将只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单文件恢复。

最后,你的孩子的孩子再看机械磁盘存储时就好像我们的孩子看软盘一样,他们将无法想象我们曾使用过那样的东西。

【编辑推荐】提升磁带存储性能的“五”林秘笈虚拟磁带库 从容应对高端备份LTO-5规范给磁带存储注入活力预防磁带存储恢复失效的六脉神指虚拟磁带库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代表含义如下:

参考文献中的【M】、【J】是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分别代表专著、期刊文章。【C】代表论文集

拓展资料

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5)专利[P](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报告[R](report)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1)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 base online)

(2)磁带数据库[DB/MT](data base on magnetic tape)

(3)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

(4)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5)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6)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3.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类型标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916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