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的独立性是怎样实现的

数据库系统的独立性是怎样实现的,第1张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象功能来保证的。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外模式/模式和模式/内模式两层映象。

当整个系统要求改变模式时(增加记录类型、增加数据项)时,由DBMS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DBMS对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扩展资料

数据独立性的作用

1、数据与程序的独立

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可以说数据处理的发展史就是数据独立性不断进化的历史。在手工管理阶段,数据和程序完全交织在一起,没有独立性可言,数据结构作任何改动,应用程序也需要做相应的修改。

2、独立发展

文件系统出现后,虽然将两者分离,但实际上应用程序中依然要反映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组织方法、存取方法等物理细节,因而只要数据作了任何修改,程序仍然需要作改动。而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程序和数据真正分离,使它们能独立发展。

答案选A,需要修改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

解决方案说明:

逻辑独立是实现外部模式与数据库系统模式的连接和转换,建立外部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形象,即外部模式/模式形象。

对于外部模式/模式图像,当模式改变时,如添加新属性、修改属性类型等,只要外部模式/模式图像做出相应的版本更改,外部模式就可以保持不变。

基于外部模式的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从而保证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逻辑独立性,即逻辑数据独立性。

扩展资料:

逻辑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概念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不仅如此,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还增加了一个叫分布式透明性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的作用是让数据进行转移时使程序正确性不受影响,就像数据并没有在编写程序时被分布一样。

在分布式数据库里,数据冗杂是一种被需要的特性,这点和一般的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不一样。第一点是为了提高局部的应用性而要在那些被需要的数据库节点复制数据。第二点是因为如果某个数据库节点出现系统错误,在修复好之前,可以通过 *** 作其他的数据库节点里复制好的数据来让系统能够继续使用,提高系统的有效性。

用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在某种程度上修改模式定义而不影响其上的模式的能力称为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有两个级别:物理和逻辑。

数据库体系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内部、概念权限和外部。

内层:最接近实际存储,即相关数据的实际存储。

外层:最接近用户的层,即单个用户查看数据的方式。

概念层: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9176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