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什么?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什么?,第1张

关系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关系相当于一张二维表。在用户看来,一个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这个二维表就叫关系。

关系数据库的表采用二维表格来存储数据,是一种按行与列排列的具有相关信息的逻辑组,它类似于Excel工作表。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任意多个数据表。

扩展资料:

关系数据库的雏形始于60年代初,1962年CODASYL提出的称为“信息代数”的文件处理方法。1968年密执安大学的查尔德提出了基于“关系重构定义”的集合理论的数据结构,并在IBM7090机上实现,60年代后期提出并实现了二元关系的数据结构。

1970年以后,柯德先后定义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引进了规范化理论,提出了数据子语言及其完备性问题,为关系数据库全面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系数据库有许多优点:模型简洁明了,便于用户理解;用户对数据库的 *** 作采取非过程化的语言,使用方便,用户接口不涉及任何存储细节及其存取路径,数据独立性高;它有着网状数据库与层次数据库所没有的数学基础。但关系数据库比起层次或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性能仍有着一定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系数据库

传统的基本数据模型有以下三种:

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一种树结构模型,它把数据按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映数据之间的隶属关系。层次模型是数据库技术中发展最早、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特点是地理数据组织成有向有序的树结构,也叫树形结构。结构中的结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位于不同结点数据间的从属关系(一对多的关系)。

2、网状数据模型

网状模型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图中的结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不同结点数据间的联系。这种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是,结点数据之间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一个结点可与其它多个结点建立联系,即结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能发生联系,可表示多对多的关系。

3、关系数据模型

由于关系数据库结构简单, *** 作方便,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发展很快,80年代以后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关系模型的逻辑数据结构,表的 *** 作符,表的完整性规则和视图、范式概念。

关系模型可以简单、灵活地表示各种实体及其关系,其数据描述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独立性。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的 *** 作是通过关系代数实现的,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包括投影、连接。

关系的基本运算有两种: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等)和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自然连接、除法、外连接)。有些查询需要几个基本 *** 作的组合,并且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

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及其相互连接被组织成关系,即二维表。关系数据库系统提供完整的高级关系 *** 作来支持数据库上的各种 *** 作。关系模型具有严格的数学理论,使数据库的研究建立在坚实的数学基础上。

扩展资料:

数据库中的专门关系 *** 作:

1.选择:

所选逻辑表达式的基本形式是xy,其中表示比较运算符,可以是比较运算符。X和Y是属性名、常量或简单函数。它是从行的角度来看的一个 *** 作。

2.投影:

关系R上的投影是从关系R中选择几个属性列,形成新的关系。从列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 *** 作。因为投影取消了某些列之后可能重复的行,所以应该取消这些相同的行。

3.自然连接: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效连接,它要求要比较的两个关系的组件必须是一组具有相同名称的属性,并且从结果中删除重复属性列。一般从连接角度看,自然连接需要取消重复的,所以是从行和列的角度来看。

4.部门:

如果关系R除以关系S的结果是关系T,那么关系T包含了R中所有的属性及其值,但不包含在S中,并且T的元组和S的元组的所有组合都在R中。

5.外部联系:

当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它们在公共属性中选择两个具有相同值的元组来形成新的关系。

此时,关系R和S可能具有公共属性中不相等的元组,这将导致R或S中放弃元组。这些被放弃的元组称为挂起元组。

如果悬空元组也保留在结果关系中,并且在其他属性上填充值,则该连接称为外部连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958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