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资料管理是指发生关联交易且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同一个税务年度的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可比性分析、转让定价方法选择和使用等情况的书面资料。同期资料属于企业对关联交易行为的深度披露,具有信息披露量大、涉及面广,内容整体严密、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全面等特点。
当前,同期资料在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在日常管理中,部分需要准备同期资料但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相应的人力和信息资源,对同期资料的准备存在畏难情绪。有的企业认为同期资料的提供暴露了内部信息,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或开展税收筹划,对同期资料的准备敷衍了事。由于同期资料管理的规定实施时间不长,许多企业还不能掌握具体的要求。而且同期资料内容较多,涉及关联企业之间、企业各业务环节之间的配合和资料归集程度,可比企业信息采集难度大,中介机构良莠不齐,这些都会影响同期资料的质量。根据安徽省国税局同期资料审核情况通报,完全符合报送标准的同期资料较少,大部分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料提供不够完整、基本情况描述不清、关联交易情况披露粗糙、功能风险分析不全面等。
部分税务人员认为,企业提供的同期资料,已经证明其行为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因此没有必要再调查核实。由于部分税务人员不能准确理解和完整掌握对同期资料准备工作的规定和要求,不能及时、准确地解答企业在同期资料准备中提出的疑问,对同期资料准备工作的宣传、辅导和管理不到位,对于企业不提供同期资料等关联交易的相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未能给予相应的处理。
有关同期资料的部分政策条款不明确,也直接影响了同期资料在实践中的管理质量。
一是免予准备同期资料的范围不明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规定了免予准备同期资料范围,其中“外资股份低于50%且仅与境内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的企业属于免予准备同期资料的范围。关于外资股份如何界定,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某些属于央企到境外上市后返程投资设立的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的是外资企业,但实际控制人是国内的央企,那么实际控制人持有的股份是否属于外资股份就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是关联方认定的标准不明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规定了认定关联方的8项标准,但在实践中,某些标准难以 *** 作。例如“一方的购买或销售活动主要由另一方控制”,主要由另一方控制没有量化的标准。还有双方企业的高管人员存在亲属关系时,究竟什么样的亲属关系才能认定为关联方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三是退还同期资料的规定不明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规定,企业拒绝提供同期资料等关联交易的相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但是,对于什么是虚假、不完整资料却没有明确的定义,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处罚也难以找到明确的依据。
在实践中,可比信息难以采集和核实,也加大了同期资料管理的难度。在实践中,可比企业信息大部分来源于上市公司,而国家证券委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而要求准备同期资料的截止时间是5月31日。由于时间紧迫,难以全面采集一定样本量的、可以比较的可比企业信息资料。如果采用BVD数据库来查找可比企业,则一般5月份版本的数据库并不包含完整的上年度财务报表数据。
可比对象查找困难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许多上市公司涉及多个行业,经营方式也存在多样性,与准备同期资料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精确的可比对象很难找到,有时为了找到足够数量的可比对象而不得不在可行性方面放宽要求。如许多企业均为电器公司,但有的生产电视、有的生产洗衣机等产品,部分企业还从事房地产、物流等业务,而企业自己只生产电冰箱,显然在可比性方面存在缺陷。
可比对象难以核实的情形在实践中也比较普遍。有些企业使用非公开数据准备同期资料,导致税务机关无法核实数据的真实性。虽然安徽省建议企业使用内部数据或公开数据来准备同期资料,对于使用非公开数据的企业也要求企业予以整改,但缺少明确的政策规定,对于执意不改的企业缺少有效的应对手段。
基于此,笔者建议结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一步以公告方式列明同期资料准备范围和时限,便于税企双方共同理解执行;增加近3年来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的资料,通过连续多个年度的趋势分析进一步反映真实情况,分析判断利润水平的合理性;将同期资料准备时间延长到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2个月内,便于有充足时间更好地收集可比企业信息;明确虚假、不完整资料的认定标准,使税务机关在处罚企业时有据可依;适当提高应准备同期资料企业的规模标准,减轻部分中小企业的负担;在国家税务总局层面对汇算清缴数据库进行整理归类,加入行业代码等信息并有条件地放开,便于税务人员查询,以解决可比企业信息难以取得和核实的问题;将同期资料管理的质量列为对下级税务机关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定期进行统一的检查验收,促进同期资料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9年1月9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 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实施办法》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首次明确地引入了转让定价同期资料(即“转让定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准备要求,要求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应该在企业关联交易发生年度的次年5月31日之前准备完毕该年度转让定价同期资料,2008年度的同期资料准备须于2009年12月31日之前准备完毕。2009年已进入2月份,企业应将2008年度的转让定价同期资料准备事宜提上议事日程,尽早作好准备,从而有效地应对转让定价方面的税务风险。然而,面对这一新的措施,企业应如何应对?这是企业或是财务人员都很关心的问题,以下提出几点方向,供大家参考。 编制转让定价报告大体有二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由企业自行编制,另一则是选择专家帮助编制。因转让定价报告的编制需要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人才并需要应用专门的数据库资料如S&P之COMPUSTAT(Global public companies)、BVD之OSIRIS(Global public companies)、Thomson Reuters 之Worldscopes(Global public companies)、RoyaltySource 之RoyaltySource Royalty Rates(Global royalty rates by USSIC codes)以及一些“秘密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企业数据库等)等,因此,在目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以企业内部人员自行编制恐不符合经济效益,况且数据库的购买价格动辄几十万元,若企业要自行购买,其金额远超过聘请专家编制报告的费用,除此之外,若报告由不具备专业知识经验的人员编制,编制出来的报告可能无法说服税务机关,故全球企业一般都选择专家帮忙编制为主要趋势。 那么,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专家,才能有效降低风险?我们提出以下方向供大家参考: 1、选择有专业能力的专家。转让定价税务问题是一个相当棘手的税务问题,有人说转让定价是一门“艺术”,一点不假,要做好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其应具有税务知识、会计知识、国际税务知识、国际会计知识、国际贸易知识、法律知识、统计学知识、经济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还应具备谈判、沟通、协调、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不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是很难具有以上专业能力的。 2、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工作特别是编制转让定价报告是一门实际 *** 作性很强的学问,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是不能编制出一份好的转让定价报告的,而且,因转让定价报告涉及的问题颇多,并非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就能够在所得税申报时就不会有问题,关键问题是在面对税务机关调查时,需要有专业能力和稽查人员解释该份报告,甚而在税务机关对报告不同意时,亦需有行政救济的能力。因此,企业寻求专家编制转让定价报告时,需考虑该专家是否具有丰富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实践经验。 3、选择有数据库的专家。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数据库的取得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企业在选择委任转让定价的专家前,一定要先询问该专家是否已购置知名数据库可供搜寻对比,而且其选购的数据库是否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使用的数据库一致,目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指定使用的数据库为S&P之COMPUSTAT(Global public companies)、BVD之OSIRIS(Global public companies)等。 4、选择收费合理的专家。专家帮助编制转让定价报告,从前期调研搜集资料,与企业相关人员就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情况、关联交易状况、企业集团及各关联方承担的功能和风险等方面进行沟通,到应用数据库搜集可比公司数据,最后编制报告,与企业讨论报告并定稿等往往需要花费几十个工作日,而且购买的专门数据库需要分摊成本,肯定是需要收取合理的专业服务费用的。但是,目前有两种极端情形:一种是收费很低,说几千元就可以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这种情形的所谓“专家”肯定是“忽悠”你的,其本身既不专业、没有实践经验,也肯定没有购买数据库;另一种情形是收费很高,说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需要几十万元,这种收费过高的专家,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企业恐难以承受。 总之,建议企业应多方面比较选择,不管是在专业、资源还是价格上,要能够花最少的费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即选择专家的标准为“服务优、价格优、效果优”(三优标准)。 参考文献: http://www.cec-law.cn/shownews.asp?id=8880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