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供应链基础设置

U9供应链基础设置,第1张

基础档案设置

账簿 总账账簿   部门 业务员 供应商 客户 存储地点(仓库) 计量单位

值集(无档案 自定义) 编码结构(引用值集并编译) 料品(存货档案)

成本域 成本类型 料品成本类型 料品成本参数设置初始化

库存管理

杂收  料号存储地点  成本初始化

杂发  料号存储地点  成本初始化 

调入  行存储地点为调入仓库

调出  行存储地点为调出仓库

销售管理

参数设置  税优先原则  销售税优先  默认税组合  13%税率

出货原则  勾选允许分批  提前  延迟出货

销售价目表  勾选价格含税  *** 作分配客户

标准销售  料号  客户(收款条件 出货原则 立账条件 销售价目表)

标准出货  存储地点

退回处理  单据类型(退回类型设为接收并退款RMA)

销售退回收货  存储地点  库管员  单据类型(入库确认日期空取系统日期)

采购管理

参数设置  税优先原则  采购税优先  默认税组合  13%税率

单据类型 收货单入库日期  默认选空取系统日期

厂商价目表  勾选价格含税    *** 作分配供应商

请购  料号

标准采购  料号  供应商(付款条件 立账条件 收货原则 厂商价目表)

标准收货  存储地点  库管员  单据类型(入库确认日期空取系统日期)

退货  存储地点  库管员  单据类型(入库确认日期空取系统日期)

应收管理

应收核销匹配规则  勾选单据核准时即时核销

应收单  单据类型:发票 立账依据:出货

收款单  审核后自动核销应收单,应收单状态变为关闭

应付管理

应收核销匹配规则  勾选单据核准时即时核销

应收单  *** 作立账

发票结算  *** 作结算 可以在参数中设置立账自动结算省掉这步

付款单

基础设置例子:

值集

W01流水    W02字符100   Z01料品分类    Z02料品编码

编码结构

料号Z02+W01

品名W02

料品库存/财务分类Z01

料品MRP分类/客户/供应商  W02

分类体系

库存分类    财务分类    MRP分类

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供应链具有各自特征,但在其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都有诸多相同之处。根据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一般原理,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分析、企业现状分析、供应链的战略设计、供应链的系统分析、供应链设计的可行性分析、供应链的详细设计、供应链的配置和实施、供应链性能评价及再设计等八个步骤。

第一步:市场调查、分析。

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才有效,为此,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分析市场特征的过程要向卖主、用户和竞争者进行调查,提出诸如“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在市场中的分量有多大”之类的问题,以确认用户的需求和因卖主、用户、竞争者产生的压力。同时,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要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二步:企业现状分析。

主要分析企业供需管理的现状(如果企业已经有供应链管理,则分析供应链的现状),这一个步骤的目的在于研究供应链开发的方向,分析、找到、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阻力等因素。

第三步:供应链的战略设计。

从战略上定义供应链的作业范围和内容,确定供应链的任务、功能、目标。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同时还应包括以下目标: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程度;降低成本;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工作效率等。此外,供应链的战略设计还应包括确定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找出供应链的设计有哪些竞争优势。

第四步:供应链的系统分析。

主要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供应链中的成员组成分析主要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及其定位,以及确定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第五步:供应链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这里可行性分析包括管理水平分析、技术水平分析和效益评估三个方面。管理水平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能否实现供应链的设计要求。效益评估主要分析供应链的设计能否实现上述第三步所确定的目标。技术水平分析不仅仅是某种策略或改善技术的推荐清单,而且也是开发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第一步,它在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开发供应链提出技术选择建议和支持。这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如果认为方案可行,就可进行下面的设计,如果不可行,就要重新进行设计。

第六步:供应链的详细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企业要决定如何构造供应链,决定供应链的配置,详细设计每一个功能单元,要考虑到每一个具体细节,以及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组织)执行什么样的流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供应链的成员组成(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及其定位、计划与控制)。

(2)原材料的来源问题(包括供应商、流量、价格、运输等问题)。

(3)生产设计(需求预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供应给哪些分销中心、价格、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问题)。

(4)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产品服务于哪些市场、运输、价格等问题)。

(5)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6)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

第七步:供应链的配置和实施。

规划和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付诸实施。实施阶段要进行供应链的软、硬件系统实施配置,包括办公环境、资金、人员、技术、信息系统的配置等,并实际运行供应链。

第八步:供应链性能评价及再设计。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观察和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进行测试检验供应链的性能,如不行,返回第三步重新进行设计,使供应链能不断地适应经常变化的业务环境,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实施供应链管理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0949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