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苹果7手机、水星路由器为例演示。
1、打开手机桌面上自带的浏览器。
2、在浏览器中输入路由器的登陆地址,各品牌登陆地址不同,可以查看说明书。
3、进入路由器管理界面后,点击右上角的高级设置。
4、再点击左侧工具栏中的wds无限桥接。
5、根据提示点击下一步。
6、找到邻居家的无线路由器wifi名称,点击该名称。
7、在d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对应的密码。
8、确认当前的账号密码是否正确,然后点击下一步。
9、最后点击下方的完成,点击之后路由器自动连接。
引导语:路由器桥接(WIFI无线中继)如何设置?下面由我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路由器桥接(WIFI无线中继)如何设置
一、设置主路由器(图例为FAST牌子):
0.按常规的方式输入帐号,接通主路由器外网。
1. LAN口IP:192.168.1.1(保持默认设置)
2. DHCP服务设置:启用(必须启用)
3. SSID号:HP(WIFI用户名,可改成易记的,默认也行。桥接路由器要扫描,选用个号)。
信道:6(用1或者11也行。桥接的从路由器要与这个信道一致)
开始无线功能:打勾
开启SSID广播:打勾
开户WDS:不能打勾
(保存)
4.无线安全设置:选WPA-PSK/WPA2-PSK
认证类型;自动
加密算法:自动
PSK密码:777391---(WIFI密码,这4项设置必须与从路由器一致)
5.保存,重启路由器。(必须重启才生效)
二、设置从路由器
1. LAN口IP:192.168.1.2(必须修改LAN口IP地址,使其与主路由器不同,防止IP地址冲突)
2. DHCP服务设置:不启用(从路由器必须关闭DHCP,由主路由器分配)
3. SSID号:TP-LINK_B26F04 (WIFI用户名,可改成易记的,默认也行。)
信道:6(用1或者11也行。与主路由器那个信道必须一致)
开始无线功能:打勾
开启SSID广播:打勾
开户WDS:打勾
击“扫描”,选SSID为HP的主路由器。
输入主路由器那个密码:777391---
(保存)
4.无线安全设置:选WPA-PSK/WPA2-PSK
认证类型;自动
加密算法:自动
PSK密码:777391---(WIFI密码,此43项设置必须与主路由器一致。)
5.保存,重启路由器。(必须重启才生效)
要保证主从路由器信号稳定,否则即使接收到从路由器的'信号很强,网络也可以不稳定的。
三、更多的从路由也通过主路由传输信号的, 因此主路由要居中兼顾。设置重复第二步就行,注意LAN口IP各异。避免冲突。
电脑切换不同的路由器时,可能会出现DNS错误,将电脑的IP地址改设成“自动”或“手动”即可。
四、无线路由器摆放位置。
WIFI是较弱的无线电波,对土墙或楼层穿透力很差,但有衍射特点,开放区域半径可达150米左右。因此,我们安装时要综合考虑:一是平面区域居中,尽可能避开遮挡物件;二是纵向区域放中高位,靠近窗或楼梯,利用波的衍射,可传到楼上或者楼下。
以下照片是七楼的一个办公室(桌椅经模糊处理),照片添加了楼层平面图,平面图的红色区域就是该办公室。路由器装在A位最好(背靠的墙是该层唯一的木板墙),七楼两边楼梯口的信号都较好,转角处就弱些。装在窗边,靠窗那支天线向外,四至十层楼同一边的办公室都能收到信号,楼下同一边一百多米外的开放区域都有信号。若装在B位或者C位,则七楼两边楼梯转角处就没信号了,原因是有显示屏、桌椅、柜、柱、窗台等遮挡。
安装时,可用手机查看信号强度,选择较佳的位置就行。
中继模式和桥接模式的区别1、中继(Repeater)模式:中继(Repeater)模式下,无线路由器会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一台可以上网的无线路由器建立连接,用来放大可以上网的无线路由器上的无线信号。
放大后的无线信号的名称和原来的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名称一致,也就是2台无线路由器共用同一个无线网络名称(SSID)。
2、桥接(Bridge)模式:桥接(Bridge)模式下,无线路由器路由器会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一台可以上网的无线路由器建立连接,用来放大可以上网的无线路由器上的无线信号。
但是,放大后的无线信号名称和原来的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名称不一样,也就是2台无线路由器各自使用自己的无线网络名称,桥接之后的无线路由器有一个自己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
从功能上来说,中继模式和桥接模式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无线的方式把2台无线路由器哦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扩展。
但是从易用性来说,中继模式比桥接模式更好一点,因为中继模式保持了无线网络名称(SSID)的一致性,在一些宾馆、酒店或者其他一些场所,很多时候都需要保持无线网络名称的一致性。因为2个,或者更多不同的无线网络名称,不方便用户记忆,让用户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这个场所的无线WiFi。
当然,如果只是在自己家里用,那么中继模式和桥接模式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同的WiFi名称对用户来说也没有任何功能上的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