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摄像机最重要的有三个参数是光圈,快门,和ISO感光。
光圈(f-number):光圈参数越大的时候场景就越亮,甚至会有曝光过度的可能的, 反之场景就会越暗,所以光圈数值一般都控制在8以内(开景深的情况除外)。
快门(shutter speed ):快门参数越低暴光的时间就越长,越亮,数越高暴光时间越短,也越暗,不过场景如果相当大的话,就必须把光圈的值降低才行。
ISO感光参数越大,场景就越亮,反之越暗 ( 这个参数的设置也会直接影响场景的亮度,)白天的话100-200,晚300-400这个就差不多了 。
其中,光圈,快门速度,ISO(胶片速度)都是影响场景亮度的。如果打开了景深特效,就由光圈数来控制景深。所以在调节参数的时候,要先确定,是不是要开景深,然后确定了光圈后,再由另外两个参数来控制场景亮度。
vr物理相机能模拟真实成像、能更轻松的调节透视关系。单靠相机就能控制曝光,另外还有许多非常不错的其他特殊功能和效果。
无论环境的光线影响白色如何变化都以这个白色定义为白色zoom factor这项参数决定了最终图像的(近或远),但它并不需要推近或拉远摄像机。
现实的相机光圈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控制景深,值越低所拍物体焦点的四周就更模糊,数值越高四周就更清晰。除非开了景深,要不一般都控制在5-8这个范围内,数值越低就越亮,数值越高就越暗。
Basic parameters :基本参数
type:类型
still cam照相机
movie cam摄影机
video摄像机
targeted目标点
film gate(mm)片门大小
focal length(mm)焦距
zoom factor放大系数
f-number光圈系数
target distance目标点距离(但targeted未勾选时有效)
distortion扭曲
distortion type扭曲类型
quadratic平方
cubic立方
vertical shift 垂直纠正
guess vertical shift 自动垂直纠正
specify focus手动调焦
focus distance焦距(当specify focus勾选时有效)
exposure暴光
vignetting渐晕
white balance白平衡
shutter speed(1/x)快门(照相机)
shutter angle(deg)快门角度(摄影机)
shutter offset(deg)快门偏移(摄影机)
latency(s)延迟(摄像机)
film speed(ISO)底片感光速度
Bokeh effiects:散景特效
blades光圈刃片数
rotation(deg)旋转
center bias中心偏移
anisotropy各向异性
sampling采样
depth-of-field景深
motion blur 运动模糊
subdivs细分
相机知识和几个重要参数的理解:
f-number光圈系数
扩展资料:
相机的基本原理是很简单的,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有一个小孔,光线通过小孔照射到内部的感光材料(胶片)中就可以形成图像,图像的效果和孔(后面所说的孔径就指的这个孔)的大小与孔所通过的光的多少有关,孔越大光线就越多,在感光材料(胶片)上所得到的潜影也就越暗,最终形成的图像就越亮。当然,图像的亮度也与感光材料(胶片)接收光的时间长短有关,接收光线的时间越长,在感光材料(胶片)上所得到的潜影也就越暗,最终形成的图像也越亮。
要点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感光材料(胶片)不是最终的照片,它是照片的负片,如图2所示,所以负片越亮的部分,最后洗出来的照片对应的部分就越暗。
感光材料(胶片)的明暗与接受光的强弱成反比,也就是说感光材料(胶片)在光照强的地方所形成的影像就会越暗。这一点让人很难理解,想知道原因就必须要了解感光材料(胶片)的受光原理。
胶片是由一个单层或多层的感光乳剂以及附着感光乳剂的一个透明基片组成。感光乳剂一般是由卤化银晶体组成,在基片上均匀分布,当有光照到卤化银晶体时,其结构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卤化银晶体会相互聚结起来,形成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光量少的地方卤化银晶体会相互聚结也少,这样就形成了影像(负像)。
负像上黑暗(厚的)部分就是曝光较多部分;明亮(薄的)部分就是曝光较少的部分;全透明部分就是没有受到光照射的部分。
上面的理论有些复杂,其实这些理论的最终解释就是相机上的孔径大小以及光通过孔的时间与最后洗出来的照片的明暗区是成正比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vray
1、打开软件,点击左侧“V-Ray物理相机”。
2、拖动,创建一个视角。
3、修改页面里可以修改“焦距”和“胶片规格”来调整视角。
4、光晕大小设置0.3到0.5为宜,“快门速度”可以调为“12”
5、“胶片速度”调为“200”,快门速度与胶片速度之间可以调整明暗效果。
6、一系列步骤后,完成效果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