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阶段设置
1、
全局开关面板:关闭3D默认的灯光,关闭“反射/折射”和“光滑效果”
2、
图像采样器:“固定比率”,值为1。
3、
关闭“抗锯齿过滤器”。
4、
首次光照引擎---发光贴图:预设[非常低],模型细分30,插补采样10
5、
二次光照引擎---灯光缓冲:细分100
6、
RQMC采样器:适应数量0.95
噪波阈值:0.5
最小采样值8
全局细分倍增器:0.1
7、灯光和材质的细分值都降低5—8
二、出图阶段设置
1、全局开关面板:打开“反射/折射”和“光滑效果”
2、图像采样器:“自适应准蒙特卡洛”。
3、打开“抗锯齿过滤器”,选择“Mitchell-Netravali”
4、首次光照引擎---发光贴图:预设[中],模型细分50,插补采样30
5、二次光照引擎---灯光缓冲:细分1200
6、RQMC采样器:适应数量0.8
噪波阈值:0.005
最小采样15
全局细分倍增器:2
7、灯光和材质的细分值可增加20—50
光圈(f-number):光圈参数越大的时候场景就越亮,甚至会有曝光过度的可能的, 反之场景就会越暗,所以光圈数值一般都控制在8以内(开景深的情况除外)。
快门(shutter speed ):快门参数越低暴光的时间就越长,越亮,数越高暴光时间越短,也越暗,不过场景如果相当大的话,就必须把光圈的值降低才行。
ISO感光参数越大,场景就越亮,反之越暗 ( 这个参数的设置也会直接影响场景的亮度,)白天的话100-200,晚300-400这个就差不多了 。
其中,光圈,快门速度,ISO(胶片速度)都是影响场景亮度的。如果打开了景深特效,就由光圈数来控制景深。所以在调节参数的时候,要先确定,是不是要开景深,然后确定了光圈后,再由另外两个参数来控制场景亮度。
vr物理相机能模拟真实成像、能更轻松的调节透视关系。单靠相机就能控制曝光,另外还有许多非常不错的其他特殊功能和效果。
无论环境的光线影响白色如何变化都以这个白色定义为白色zoom factor这项参数决定了最终图像的(近或远),但它并不需要推近或拉远摄像机。
现实的相机光圈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控制景深,值越低所拍物体焦点的四周就更模糊,数值越高四周就更清晰。除非开了景深,要不一般都控制在5-8这个范围内,数值越低就越亮,数值越高就越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360全景拍摄的相机参数设置:
1、 闪光灯:建议设置为off状态,即关闭闪光灯。
2、 图像分辨率设置:建议设置成最高分辨率。
3、 图像比例:建议设置成标准的4:3,不要设置成3:2或者16:9等比例。
4、 图像质量:有的设备里称之为“图像品质”。设置成最高。
5、 存储位置:设置到存储卡,一般是SD卡。
6、 时间标记:建议关闭
7、 白平衡:选择当时场景的最佳白平衡。
8、 ISO:一般选择自动即可。
9、 曝光增强:设定为零即可。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1-2档。
10、 测光模式:一般设定矩阵测光,或者平均测光即可。
11、 光圈快门:一般手机上是不提供这2个选项的。如果是相机,在手动模式下拍摄也会提供这2个选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