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镜的表面属性里设置 draw : mirror substrate 设为 flat , thickness 设为 15 。(令反射镜凸现出一定厚度)
对于牛顿望远镜来说,其主反射镜应为抛物面型,消除主视场上的球差。我们只需要将主反射镜的非球面系数(conic)设为-1即可。
去除主反射镜厚度的边缘光线解,设置为-700。在主反射镜后插入一个表面,设置厚度为-100 ,并利用zemax的添加反射镜工具将其设置为反射镜,反射角为-90度。
因为有了坐标断点,这时候需要用3Dlayout来查看系结构。
analysis ->MTF ->FFT MTF
打开MTF视图可以看到主视场表现非常好。
在实际情况中次反射镜会遮挡一部分入射光线,而目前设计的结构中并没有遮挡。我们利用前面插入的第一个表面来实现遮挡。
将第一个表面的孔径类型设置为环形遮挡,半径为42 。
这时可以看到MTF视图里MTF函数大幅下降。
打开足迹图可以看到每个表面的光线分布
analysis ->miscellaneaneous ->footprint diagram
右键,surface 选为 3 (主反射镜),可以看到因为遮挡,有一部分光线没有到达反射镜:
右键 surface 选为5(次反射镜),可以看到次反射镜上,主视场中间一部分被挡住了,边缘视场有一半被挡住了。
因为光路失去了对称性,为了准确观察实际光线分布,我们将主光线四周的视场都添加进去:
可以看到,光线在X方向分布为27.5以内,Y方向分布在39以内。
所以我们将次反射镜的孔径设置为椭圆:
在3D视图中通过方向键左右旋转视图,可以看到次反射镜在第一个表面上的投影为圆形,直径为椭圆短轴27.5 。所以我们更改第一个表面的遮挡半径为28 。
系统构建完成。
一般设置视场角都是按照带区设置:0、0.3、0.5、0.707、1(常用这5个带)
比如你的系统的全视场是20°,那么半视场是10°,输入zemax的5个带区分别为:
0°、3°、5°、7.07°、10°
也没有必要非要输入5个带区,可多可少
但是0带、0.707带和最边缘的1带最好有,这3个带很有实际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