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不是IDE模式,AHCI模式不能被MHDD检测到,如果是SATA模式请到BIOS中修改成IDE。
1.硬盘接在SATA3以后的接口。一般来说MHDD能认出SATA1和2接口的硬盘,有些主板能认到SATA3接口的,一般3后面的接口都认不到。
2.如果要检测的机器可以在BIOS里看到硬盘,或者是可以直接进系统的机器,那你可以看看硬盘模式是不是有调过,要把它从AHCI换成IDE模式。
3.否则MHDD是无法支持的,另外就是检查一下Harddisk Write Protect是不是选择了Enable,这是硬盘写保护,如果打开了,也是无法用MHDD检测硬盘的。
4.还有一些主板支持IDE设备检测等待模式,应该是类似于IDE Drivers Timeout这样的BIOS参数,把数值设置成0或者直接Disable掉。
5.换个版本试试,最新的好像是4.6的不过现在测试硬盘都在DOS下面很多都很难找到硬盘,你可以用Victoria 4.3试试,功能就像win版的mhdd。
U盘使用MHDD检测修复硬盘
如果你参照网站上面的教程制作好了系统工具U盘,那么就可以使用MHDD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如果你的BIOS中SATA模式设置为AHCI的话,那么在MHDD中是检测不到硬盘设备的,必须在BIOS中将SATA模式设置为IDE,此时MHDD才能识别到硬盘。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进入MHDD程序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选择“运行DOS工具箱”,按回车键。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选择“A.强化版工具箱”,按回车键。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出现此界面后,输入“mhdd”,按回车键,便会开始运行MHDD程序。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第二个途径是选择“硬件维护工具”,按回车键。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然后选择“运行MHDD 4.60硬盘检测”,按回车键。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出现MHDD程序界面,此处检测到本机两块硬盘,6是影驰60GB的固态硬盘,8是希捷1TB的机械硬盘。
我们准备对1TB的机械硬盘进行扫描,直接输入数字“8”,按回车键。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1、不要使用MHDD对固态硬盘进行扫描,会影响固态硬盘的寿命。
2、就算是使用MHDD扫描机械硬盘,偶尔扫一遍就行了,不要经常扫,长时间的持续读取对机械硬盘也是有损害的。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在此界面按“F4”键或输入“scan”按回车键。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出现此窗口,可以对扫描及修复进行设置。
Start LBA:设置开始扫描的地址。 End LBA:设置结束扫描的地址。
Remap:修复坏扇区。(采用重新映射的方式,约等于屏蔽,适合少量的坏扇区。)
Timeout(sec):检测超时时间。
Spindown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
Loop test/repair:循环检测并修复。(反复修复坏扇区,直到按ESC停止。)
Erase Delays:删除延时,修复坏扇区。(采用擦除的方式,修复时会破坏所修复位置的数据。)
可以使用键盘的↑↓键进行选择,使用空格键或回车键更改设置。 OFF为关闭该功能,ON为开启该功能。
带有数值的选项如需修改,选择该项后,按空格键或回车键,输入相应数值,再按回车键确认并返回。
以上选项如无特殊需求不需要修改,如果在扫描后发现有坏扇区需要修复,可以来到此界面打开相关修复项,进行扫描并修复。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建议在进行修复 *** 作前将硬盘上的重要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或U盘上。
如果需要进行修复,个人习惯如下步骤:
首先进行一遍扫描检测,如果有坏道的话,在下图右侧会有提示,Error表示该扇区有坏道,Warning表示该扇区
性能老化,它们后面的数字表示扇区所在位置,可以将该数值记录下来。 扫描检测完成后,再次来到此设置界面,设置Start LBA开始扫描地址和End LBA结束扫描地址,设置在所记录扇区附近范围,前后都留些余地,这样可以避免全盘扫描修复,缩短修复时间。
第一次修复只开启Loop test/repair,然后按“F4”键开始进行修复,可多修复几遍,修复完成之后,再扫描检测这个扇区范围,看看修复效果,如果还有问题,进行第二次修复。
第二次修复只开启Erase Delays和Loop test/repair,然后按“F4”键开始进行修复,修复完成之后,再扫描检测看看修复效果,如果还有问题,进行第三次修复。
第三次修复只开启Remap和Loop test/repair,然后按“F4”键开始进行修复,修复完成之后,再扫描检测看看修复效果。
我们现在主要是要扫描检测硬盘,故不对设置进行修改。 按“F4”键或“CTRL+回车”键开始扫描硬盘。
MHDD正在检测硬盘。
1TB的机械硬盘如果让MHDD完全扫描完的话,大概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继续扫下去了。 这里我们需要关注右侧红框内的扫描结果。
<3ms 正常 <10ms 正常 <50ms 正常 <150ms 一般 <500ms 慢 >500ms 很慢
? TIME 超时略过 不可修复 x UNC 错误无法纠正 可修复 ! ABRT 命令非正常退出 不可修复 S IDNF 扇区ID未找到 不可修复 A AMNF 扇区地址掩码未找到 不可修复 O TONF 0磁道未找到 不可修复 * BBK 坏块标记错误 不可修复
在扫描进行中,如果想中途停止,可以按ESC键。
扫描结束后如果发现有下图显示的坏道,可以手动用erase清零命令修复试试
输入:erase
填入坏道起始位置 与结束位置MHDD右下方的ERROR地址(一个坏道的话就是一点,连续的坏道就是一条线)如果什么都不填,那就会把全盘的数据抹除(跟低格效果相同,不过速度慢)
按"Y"回车,开始修复物理坏道。此命令有危险性请认真填写 type star sector to write [0] 起始位置 type end sector[*****]结束位置
1、首先制作带MHDD的启动盘,目前网上下载的很多PE启动盘已经集成了MHDD选项;2、MHDD不支持AHCI模式下的硬盘,因此需进入BIOS检查硬盘设置项,把AHCI模式改为IDE模式;
3、用带MHDD的启动盘启动,选择启动菜单进入MHDD(MHDD最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
4、在DOS符下运行MHDD软件,进入MHDD界面(如果启动盘制作的是自启动MDHH软件,那么直接回自动进入MHDD);
5、查看需要检测的硬盘(一般有1,2,3,4...选项,后面有些是空的,有些是硬盘型号,如果没有发现硬盘型号,那么需检查BIOS设置),直接输入需要检测的硬盘所在的数字编号(比如键盘输入“1”再回车);
6、进入新界面后按输入命令SCAN(热键:F4),回车即可进行检测扫描;
7、扫面时间根据硬盘损坏程度和硬盘大小有所不停,如果有红色块甚至红X,那么说明硬盘不佳了。
具体请参考百度经验:
MHDD使用方法图解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d45ad148ec65cb69552b8090.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