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点设置要求与规范

核酸检测点设置要求与规范,第1张

核酸检测点设置要求与规范如下:

一、采样点设置。各乡镇(街道)根据村(社区)人口、区域空间布局等因素,考虑相邻社区间局部人口密度等实际,合理设置采样点,原则上每个采样点配置1~3支采样队(每采样队日采能力约1800人次)。各乡镇(街道)接到指令后,2小时内规范设置采样点(详见附件4)。(责任单位:乡镇、街道)

二、登记点。应配置帐篷、桌椅、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有线电源、寄放检测试管数码条的透明塑料箱(至少30厘米×50厘米)和身份z读卡器等,安排人员负责受检人员信息的录入、核对,按10人一组统一编写、张贴检测试管数码条。

三、等候区。应设置人行通道,地标箭头清晰,张贴一米线标识,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配置至少十张座椅,等候人员均要佩戴好口罩。

四、采集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桌椅(至少2套)、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等,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配备检测所需的咽拭子、试管架、消毒液、手套、转运箱等。

五、缓冲区。设置在采集区后面区域,可供采样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消毒液、防护的物资等。

六、采集辅助区。设置在缓冲区后面区域,空间相对密闭,可采用集装厢式,配置电源、桌椅、饮水机等设施,用于采集人员更衣、备餐、值班等,并视天气条件配置空调等设备。

七、临时隔离区。在采样点周边设置独立场所,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配置医用外用口罩、一次性隔离诊、终末消毒设施等。

八、医废暂存处。在采样点周边划定区域作为医疗废物暂存场所,标识明显,设置警戒线,配置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及时收集处置。

九、成立采样点现场工作专班。主要承担采样点分区设置、物资保障、秩序维护、信息登记、现场消毒等综合协调管理工作,配置相应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终末消毒。

十、采样流程。检测对象通过APP或小程充登记录入个人信息或现场登记--采样点登记(5/10人一管标准录入采样试管码)--采样(一人一消毒)--5/10人一管装袋--转运箱(原则上200支装一箱)--120救护车转运至检测机构。转运前需严格按照规范做好防护措施,清点、核对转运试管数量和条形编码,规范、准确填写转运单。

1)代表性:代表性应根据检测目的与对象而定,不同的检测目的应选择各自不同的典型代表。

2)可比性:为了便于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各个采样点的各种条件,应尽可能选择类似的,对所采用的采样器材及采样方法,应作具体规定。

3)可行性:由于采样的器材较多,需占用一定的场地,故在选择采样点时,应尽可能选择有一定空间可利用的地点,并宜选用低噪声、有足够电源的小型采样器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环境的原始性。

室外对照采样点的设置。在进行室内污染检测的同时,为了掌握室内外污染的关系,或以室外的污染浓度为对照,应在同一区域的室外设置l个或2个对照点。也可用原来的室外固定大气监测点作对比,这时室内采样点的分布,应在固定检测点半径500m范围内才较合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1897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