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系统文件名中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

CentOS系统文件名中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第1张

CentOS中文件夹基本 *** 作命令的讲解 ls--显示指定目录下内容说明:ls 显示结果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文件类别。蓝色代表目录,灰色代表普通文件,绿色代表可执行文件,红色代表压缩文件,浅蓝色代表链接文件。-a---显示所有内容,包括隐藏文件 说明:在Linux系统中,以“.”开头的就是隐藏文件或隐藏目录。 -l---以长格式(内容更详细)显示文件或目录的详细信息。说明:ls -l命令可以简写成ll, 输出的信息共分为7组: 文件类别和文件权限、链接数或子目录个数、文件所有者、文件所属组、文件大小(单位为字节B)、文件创建或修改时间、文件名。 文件类别:第一组前1位表示文件类别,“-”代表普通文件,“d”代表目录,“l”代表符号链接,“c”代表字符设备,“b”代表块设备 文件权限:第一组后9位表示文件权限,前3位为user、中间3位为group、后三位为other的权限 -d---显示目录本身的属性而不是目录中的内容。 1 [root@localhost ~]# ls -ld /home 2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9月 22 10:41 /home 3 [root@localhost ~]# ls -d /home 4 /home 5 [root@localhost ~]# -h---以K、M、G等单位显示文件大小(默认为字节) 1 [root@localhost ~]# ls -h /home 2 justin lost+found 3 [root@localhost ~]# ls -lh /home 4 总用量 20K 5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K 9月 22 13:19 justin 6 drwx------. 2 root root 16K 9月 18 15:30 lost+found 7 [root@localhost ~]# -R---若目录下有档案,也将档案依序列出 1 [root@localhost ~]# ls -lR /home 2 /home: 3 总用量 20 4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3:19 justin 5 drwx------. 2 root root 16384 9月 18 15:30 lost+found 6 /home/justin: 7 总用量 32 8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公共的 9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模板 10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视频 11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图片 12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文档 13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下载 14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音乐 15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桌面 16 /home/justin/公共的: 17 总用量 0 18 /home/justin/模板: 19 总用量 0 20 /home/justin/视频: 21 总用量 0 22 /home/justin/图片: 23 总用量 0 24 /home/justin/文档: 25 总用量 0 26 /home/justin/下载: 27 总用量 0 28 /home/justin/音乐: 29 总用量 0 30 /home/justin/桌面: 31 总用量 0 32 /home/lost+found: 33 总用量 0 34 [root@localhost ~]# -t---将档案按照建立时间的先后次序列出 1 [root@localhost ~]# ls -l /home 2 总用量 20 3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3:19 justin 4 drwx------. 2 root root 16384 9月 18 15:30 lost+found 5 -rw-r--r--. 1 root root 0 9月 22 15:21 t 6 [root@localhost ~]# ls -lt /home 7 总用量 20 8 -rw-r--r--. 1 root root 0 9月 22 15:21 t 9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3:19 justin 10 drwx------. 2 root root 16384 9月 18 15:30 lost+found 11 [root@localhost ~]# 说明:ls命令还可以结合通配符“?”或“*”一起使用,问号“?”可以匹配文件名中的一个任意字符,而“*”可以匹配文件名中的任意多个字符。这两个通配符同样也适用于Shell环境中的其他大多数命令。 1 gssapi_mech.conf popt.d xml 2 gtk-2.0 portreserve yp.conf 3 hal postfix yum 4 host.conf ppp yum.conf 5 hosts prelink.cache yum.repos.d 6 hosts.allow prelink.conf 7 hosts.deny prelink.conf.d 8 [root@localhost etc]# ll -d /etc/po*.d 9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月 11 2010 /etc/popt.d 10 [root@localhost etc]# ll -d /etc/po?.d 11 ls: 无法访问/etc/po?.d: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12 [root@localhost etc]# du---显示文件或目录大小 -h或--human-readable---以K,M,G为单位,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1 [root@localhost src]# du -h nagios-3.5.0.tar.gz 2 1.8M nagios-3.5.0.tar.gz 3 [root@localhost src]# du nagios-3.5.0.tar.gz 4 1748 nagios-3.5.0.tar.gz 5 [root@localhost src]# -a---显示全部目录和其次目录下的每个档案所占的磁盘空间 -b或-bytes---显示目录或文件大小时,以byte为单位 1 [root@localhost local]# du -b src/nagios-3.5.0.tar.gz 2 1789376 src/nagios-3.5.0.tar.gz 3 [root@localhost local]# -c或--total---显示每个目录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时也显示所有目录或文件的总和 -m或--megabytes---以1MB为单位 -s---只显示各档案大小的总合 1 [root@localhost local]# du -sh src/ 2 41M src/ 3 [root@localhost local]# -x---只计算同属同一个档案系统的档案 -L---计算所有的档案大小 df---显示档案系统的状况主要用来了解系统中已经挂载的各个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

下面总结一些linux,CentOS下面常用的命令:

cd pwd

NO1. 显示当前路径

[root@rehat root]# pwd

NO2. 返回用户主目录

[root@rehat root]# cd

NO3. 改变到其它路径

[root@rehat root]# cd /etc

NO4. 返回到上一级目录

[root@rehat root]# cd ..

NO5. 返回到根目录

[root@rehat root]# cd /

查询文件或文件夹的CentOS常用命令 find

NO1. 查找当前用户主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NO2. 让当前目录中文件属主具有读、写权限,并且文件所属组的用户和其他用户具有读权限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perm 644 -exec ls -l {} \

NO3. 为了查找系统中所有文件长度为0的普通文件,并列出它们的完整路径;

[root@rehat root]# find / size 0 -type f -exec ls -l {} \

NO4. 查找/var/logs目录中更改时间在7日以前的普通文件,并在删除之前询问它们;

[root@rehat root]# find /var/logs -mtime +7 -type f -ok rm -i {} \

NO5. 为/找系统中所有属于root组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group root -exec ls -l {} \

NO6. find命令将删除当目录中访问时间在7日以来、含有数字后缀的admin.log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name "admin.log[0-9][0-9][0-9]" -atime -7 -ok rm { } \

NO7. 为了查找当前文件系统中的所有目录并排序

[root@rehat root]# find . -type d | sort

NO8. 为了查找系统中所有的rmt磁带设备

[root@rehat root]# find /dev/rmt

显示文件/文件夹清单的CentOS常用命令 ls / dir

NO1.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以.开头的隐含文件

[root@rehat root]# ls -a

NO2. 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

[root@rehat root]# ls -l

NO3. 显示当前目录及所有子目录信息

[root@rehat root]# ls -Rl

NO4. 以时间排序显示目录,这在找最新文件有用

[root@rehat root]# ls -tl

NO5. 以文件大小排序

[root@rehat root]# ls -Sl

NO6. 显示文件大小,并按大小排序

[root@rehat root]# ls -s -l -S

移动或更改文件/文件夹名称的CentOS常用命令 mv 与 cp命令用法相似

NO1. 若移动目标文件已存在,要在移动之前,先备份原来的目录文件

[root@rehat root]# mv -b test.txt test2/

这样在 test2 下将有两个文件 test.txt 及 text.txt~

其中 test.txt~ 是备份文件,test.txt是新的文件

NO2. 若移动目标文件已存在,但不想d出是否覆盖的提示,直接覆盖

[root@rehat root]# mv -f test.txt test2/

NO3. 当源与目标都拥有同一个文件,若源文件比目标新则移动,否则不移动

[root@rehat root]# mv -u test.txt test2/

NO4. 更改文件名称

[root@rehat root]# mv test.txt test2.txt

NO5. 更改目录名称

[root@rehat root]# mv /test2 /test2_2[/size]

创建/改变文件系统的CentOS常用命令

NO1. 创建文件系统类型

[root@rehat root]# umount /dev/sdb1

[root@rehat root]# mkfs -t ext3 /dev/db1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sdb1 /practice

改变文件或文件夹权限的CentOS常用命令chmod

NO1. 将自己的笔记设为只有自己才能看

[root@rehat root]# chmod go-rwx test.txt

或者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test.txt

NO2. 同时修改多个文件的权限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test1.txt test2.txt

NO3. 修改一个目录的权限,包括其子目录及文件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R test

改变文件或文件夹拥有者的CentOS常用命令

chown 该命令只有 root 才能使用

NO1. 更改某个文件的拥有者

[root@rehat root]# chown jim:usergroup test.txt

NO2. 更改某个目录的拥有者,并包含子目录

[root@rehat root]# chown jim:usergroup -R test

查看文本文件内容的CentOS常用命令cat

NO1. 查看文件内容,并在每行前面加上行号

[root@rehat root]# cat -n test.txt

NO2. 查看文件内容,在不是空行的前面加上行号

[root@rehat root]# cat -b test.txt

NO3. 合并两个文件的内容

[root@rehat root]# cat test1.txt test2.txt >test_new.txt

NO4. 全并两具文件的内容,并追回到一个文件

[root@rehat root]# cat test1.txt test2.txt >>test_total.txt

NO5. 清空某个文件的内容

[root@rehat root]# cat /dev/null >test.txt

NO6.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cat >new.txt 按 CTRL + C 结束录入

编辑文件文件的CentOS常用命令vi

NO1. 新建档案文件

[root@rehat root]# vi newfile.txt

NO2. 修改档案文件

[root@rehat root]# vi test.txt test.txt 已存在

NO3. vi 的两种工作模式:命令模式,编辑模式

NO4. 进入 vi 后为命令模式,按 Insrt 键进入编辑模式

按 ESC 进入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不能编辑,只能输入命令

NO5. 命令模式常用命令

:w 保存当前文档

:q 直接退出 vi

:wq 先保存后退出 。

:q! 强制不保存退出

创建目录的CentOS常用命令mkdir

NO1. 在当前路径创建一级目录

[root@rehat root]# mkdir test

NO2. 在当前路径创建多级目录

[root@rehat root]# mkdir -p mytest/test1/test1_1

NO3. 在创建目录的同时给新建的目录赋权限

[root@rehat root]# mkdir -m 777 testmod

这样任何人对此目录都有任何权限

复制文件与文件夹的CentOS常用命令cp

NO1. 复制指定目录的文件到当前目录,并重命名

[root@rehat root]# cp ~/.bashrc bashrc_bak

NO2. 强制复制指定目录的文件到当前目录,而不管当前目录是否含有该文件

[root@rehat root]# cp -f ~/.bashrc bashrc

NO2. 复制指定目录到当前目录

[root@rehat root]# cp -r /root/test .

[root@rehat root]# cp -r /root/test/ .

两者效果一样,在复制目录时,会将源路径的最后一级目录全部复制过去,包括它本身。

NO3. 复制指定目录的文件到指定目录

[root@rehat root]# cp ~/.bashrc /bak/.bashrc

NO4. 在复制时将源文件的全部属性也复制过来。若不指定参数,则目标文件与源文件属性可能不一致。

[root@rehat root]# cp -a ~/.bashrc /bak/.bashrc

NO5. 若两个文件夹要保证同步,一个文件的改了,另一个文件也跟着改,但是要保证两个文件的文件都是最新的。

[root@rehat root]# cp -u /src/.bashrc /bak_src/bashrc

建立链接文件,包括硬链接与软链接的CentOS常用命令ln

NO1. 建立类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

[root@rehat root]# ln -s test.txt test.txt_slnk

NO2. 当想备份一个文件,但空间又不够,则可以为该文件建立一个硬连接。这样,就算原文件删除了,只要该 链接文件没被删除,则在存储空间里还是没有被删除。

[root@rehat root]# ln -l test.txt test.txt_hlnk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

more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root@localhost /]# grep "CPU" /proc/cpuinfo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如果觉得需要看的更加舒服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 cut -f2 -d: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内存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cut -f2 -d: free -m |grep "Mem" | awk '{print $2}'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是32位还是64位 查看CPU位数(32 or 64)

getconf LONG_BIT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当前linux的版本

more /etc/redhat-release

cat /etc/redhat-release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内核版本

uname -r

uname -a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当前时间

date上面已经介绍如何同步时间了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硬盘和分区

df -h

fdisk -l

也可以查看分区

du -sh

可以看到全部占用的空间

du /etc -sh

可以看到这个目录的大小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安装的软件包,查看系统安装的时候装的软件包

cat -n /root/install.log

more /root/install.log | wc -l

查看现在已经安装了那些软件包

rpm -qa

rpm -qa | wc -l

yum list installed | wc -l

不过很奇怪,我通过rpm,和yum这两种方式查询的安装软件包,数量并不一样。没有找到原因。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键盘布局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 grep KEYTABLE | cut -f2 -d=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selinux情况

sestatus

sestatus | cut -f2 -d:

cat /etc/sysconfig/selinux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ip,mac地址

在ifcfg-eth0 文件里你可以看到mac,网关等信息。

ifconfig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 cut -f2 -d= ifconfig eth0 |grep "inet addr:" |awk '{print $2}'|cut -c 6- ifconfig | grep 'inet addr:'| grep -v '127.0.0.1' | cut -d: -f2 | awk '{ print $1}'

查看网关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查看dns

cat /etc/resolv.conf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默认语言

echo $LANG $LANGUAGE

cat /etc/sysconfig/i18n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所属时区和是否使用UTC时间

cat /etc/sysconfig/clock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主机名就是修改这个文件,同时最好也把host文件也修改。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开机运行时间

uptime

09:44:45 up 67 days, 23:32, ...

看来刚才确实是网段的问题,我的机器还是67天前开机的。

系统资源使用情况

vmstat 1 -S m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bi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23319977800 42511 3 0 96 0 0 0 0 023319977800 0 0 1029 856 13 1 86 0 0

删除文件的CentOS常用命令rm

NO1. 删除当前目录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rm test.txt

NO2. 强制删除当前目录的文件,不d出提示

[root@rehat root]# rm -f test.txt

NO3. 强制删除整个目录,包括目录与文件全部删除,需要管理员权限

[root@rehat root]# rm -r -f test

删除文件夹的CentOS常用命令rmdir

NO1. 删除一个空目录

[root@rehat root]# rmdir emptydir

NO2. 删除多级空目录

[root@rehat root]# rmdir -p emptydir/d1/d11

挂载文件系统与卸载文件系统的CentOS常用命令

mount / umount

NO1. 挂载光驱

[root@rehat root]#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NO2. 挂载光驱,支持中文

[root@rehat root]# mount -t iso9660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dev/cdrom /mnt/cdrom

NO3. 挂载 Windows 分区,FAT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mount -t vfat /dev/hda3 /mnt/cdrom

NO4. 挂载 Windows 分区,NTFS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had7

No5. 挂载 ISO 文件

[root@rehat root]# mount -o loop /abc.iso /mnt/cdrom

NO6. 挂载 软驱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fd0 /mnt/floppy

NO7. 挂载闪盘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sda1 /mnt/cdrom

NO8. 挂载 Windows *** 作系统共享的文件夹

[root@rehat root]#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guest,password=guest //machine/path /mnt/cdrom

NO9. 显示挂载的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mount

[root@rehat root]# cat /etc/fstab 显示系统启动自动加载的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cat /etc/mtab 显示当前加载的文件系统

Ext4可以提供更佳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有更为丰富的功能:

1,与Ext3兼容。 执行若干条命令,就能从 Ext3在线迁移到Ext4,而无须重新格式化磁盘或重新安装系统。原有Ext3数据结构照样保留,Ext4作用于新数据,当然,整个文件系统因此也就获得了 Ext4所支持的更大容量。

2,更大的文件系统和更大的文件。较之Ext3目前所支持的最大16TB文件系统和最大2TB文件,Ext4 分别支持1EB(1,048,576TB, 1EB=1024PB, 1PB=1024TB)的文件系统,以及16TB的文件。

3,无限数量的子目录。 Ext3目前只支持32,000个子目录,而Ext4支持无限数量的子目录。

4, Extents。Ext3采用间接块映射,当 *** 作大文件时,效率极其低下。

5,多块分配。当写入数据到 Ext3文件系统中时,Ext3的数据块分配器每次只能分配一个4KB的块,写一个100MB文件就要调用25,600次数据块分配器,而Ext4的多块分配器“multiblock allocator”(mballoc) 支持一次调用分配多个数据块。

6,延迟分配。Ext3的数据块分配策略是尽快分配,而Ext4和其它现代文件 *** 作系统的策略是尽可能地延迟分配,直到文件在cache中写完才开始分配数据块并写入磁盘,这样就能优化整个文件的数据块分配,与前两种特性搭配起来可以显著提升性能。

7,快速 fsck。以前执行fsck第一步就会很慢,因为它要检查所有的inode,现在Ext4给每个组的 inode 表中都添加了一份未使用inode的列表,今后fsck Ext4文件系统就可以跳过它们而只去检查那些在用的inode了。

8,日志校验。日志是最常用的部分,也极易导致磁盘硬件故障,而从损坏的日志中恢复数据会导致更多的数据损坏。Ext4的日志校验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判断日志数据是否损坏,而且它将Ext3的两阶段日志机制合并成一个阶段,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性能。

9,“无日志”(No Journaling)模式。日志总归有一些开销,Ext4允许关闭日志,以便某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可以借此提升性能。

10,在线碎片整理。尽管延迟分配、多块分配和extents能有效减少文件系统碎片,但碎片还是不可避免会产生。Ext4支持在线碎片整理,并将提供e4defrag工具进行个别文件或整个文件系统的碎片整理。

11,inode相关特性。Ext4支持更大的inode,较之Ext3默认的inode大小128字节,Ext4为了在 inode中容纳更多的扩展属性,默认inode大小为256字节。Ext4 还支持快速扩展属性和inode保留。

12,持久预分配。P2P软件为了保证下载文件有足够的空间存放,常常会预先创建一个与所下载文件大小相同的空文件,以免未来的数小时或数天之内磁盘空间不足导致下载失败。Ext4在文件系统层面实现了持久预分配并提供相应的API,比应用软件自己实现更有效率。

13,默认启用 barrier。磁盘上配有内部缓存,以便重新调整批量数据的写 *** 作顺序,优化写入性能,因此文件系统必须在日志数据写入磁盘之后才能写commit记录。Ext4默认启用 barrier,只有当barrier之前的数据全部写入磁盘,才能写barrier之后的数据。

扩展资料:

EXT3是第三代扩展文件系统(英语:Third extended filesystem,缩写为ext3),是一个日志文件系统,常用于Linux *** 作系统。

它是很多Linux发行版的默认文件系统。Stephen Tweedie在1999年2月的内核邮件列表中,最早显示了他使用扩展的ext2,该文件系统从2.4.15版本的内核开始,合并到内核主线中。

EXT4是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英语:Fourth extended filesystem,缩写为 ext4)是Linux系统下的日志文件系统,是ext3文件系统的后继版本。

Ext4是由Ext3的维护者Theodore Tso领导的开发团队实现的,并引入到Linux2.6.19内核中。

Ext4产生原因是开发人员在Ext3中加入了新的高级功能,但在实现的过程出现了几个重要问题:

(1)一些新功能违背向后兼容性

(2)新功能使Ext3代码变得更加复杂并难以维护

(3)新加入的更改使原来十分可靠的Ext3变得不可靠。

从2006年6月份开始,开发人员决定把Ext4从Ext3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开发。Ext4的开发工作从那时起开始进行,但大部分Linux用户和管理员都没有太关注这件事情,直到2.6.19内核在2006年11月的发布。

2008年12月25日,Linux Kernel 2.6.28的正式版本发布。随着这一新内核的发布,Ext4文件系统也结束实验期,成为稳定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Ext3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Ext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2067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