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盲道是如何设计的?盲人是如何用来判别方向的?

我国的盲道是如何设计的?盲人是如何用来判别方向的?,第1张

盲道是一个城市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对视觉障碍人士关怀的体现,是一个城市道德层次的体现。

盲道分行进盲道和指示盲道。行进盲道是指在人行道或者在其他场所铺就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盲人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他们辨识方向到达目的地的通道。指示盲道是在转弯处,十字路口,前方有台阶,坡道等处设置。提示视党障碍者前方有地面高差的危险,让他们小心行驶,防止出现跌倒伤害。行进盲道设在人行道范围内,并与人行道相对应。应平整,且不光滑。避开树木,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距围墙,花台,绿化带,树木边缘池(如果没有树边缘池就以路缘石)。最少有50公分距离。路边的围墙上如果有广告牌,指示灯,防护栏等都要固定牢固,且在2米以上防止视觉障碍人士出现碰撞伤害。

盲人是如何用来判别方向的?

一是通过听觉识别,盲人朋友虽然眼看不到,但他们的听觉非常好,记忆力也优于常人,这是他们辨别方向的主要方式,盲人相对于正常人,拥有更好的听觉,因为失去视觉的他们大脑集中处理听觉信息,故而听力会比常人更出色,通过听觉小范围的识别方向,这也是我们日常所见的盲人主要的识别方向方法。而且盲人因为看不见,所以听力比较集中,手持约2米长的马杆探路,结合听力,判断前方及左右是否有障碍物。盲人的记忆力惊人,走多少步该拐弯,他心中都有数。

二是通过借助导盲犬导向, 这种方式相较于听觉更加方便、可靠,但因导盲犬的培训和寿命等因素制约,目前并未完全普及。

三是通过记忆识别,盲人去往一个全新的地方时,多会由正常人带领其熟悉道路和方向,然后通过反复加深记达到识别方向的目的。

盲人看不到周围的事物,却能在走路时感知前方的路该怎么走,主要依赖触觉和听觉。

触觉能告诉盲人除平面以外的事物,如温度,大小,形状,光滑度,重量等。

凭听觉,盲人可以判断发声物体的远近,判断生人熟人,甚至喜怒哀乐,空间定向。盲人在路上行走,没有手杖,也不靠触觉,却能在比较大的障碍物前停下来或绕开,这就是听觉在起主导作用,盲人的听觉注意屋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细微回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032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