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龙的高产蛋率
恐龙蛋化石分布集中,密度较大,显示该时期的恐龙具有较高的产蛋率。
(2)恐龙的群居或杂居习性
某一岩层内,发现多窝相同或相似的恐龙蛋,认为是同种类的不同个体恐龙在同一时期内产的蛋。它们到一个地域内产卵,繁殖后代,表明它们生活习性上极为相似,过着群居的生活。在一个岩层内,巨型长形蛋与树枝蛋及蜂窝蛋共生,长形蛋与巨型蛋共生,副圆形蛋与椭圆形蛋共生,这表明某时期,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恐龙动物群在该地区同时产蛋繁殖后代。
(3)恐龙产卵的季节性
西峡盆地内的恐龙蛋均分布于每个沉积旋回中、上部的韵律层中,产蛋层位之下数米常有底冲刷构造。这反映了恐龙产卵的时期,流水动能不大,且是在新的洪水期到来之前,分析认为是春、夏之交相对安定和平静的时期。恐龙产卵的这种季节性选择,必然形成恐龙蛋富集的特点。
(4)恐龙蛋孵化率偏低
早期的恐龙生殖力旺盛,卵全部受精了,且温度、气候、水质、食物链等利于蛋的孵化,孵化率极高,未被孵化的蛋没有或极少。到晚白垩世,恐龙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其身体机能和生殖繁育能力低下,不少蛋未受精,加上长期高温,不利于恐龙的生存,其蛋的孵化率很低。蛋产得很多,被孵化的很少,就形成了恐龙蛋化石密集分布、特别富集的情景。
(5)快速埋藏和稳定的地质构造环境
大量未孵化出恐龙的卵,要成为化石蛋,必须在没有破碎之前,被快速堆积的大量沉积物所掩埋。晚白垩世,本区的地壳以升降运动为主,无地幔物质侵涌到盆地中,地质构造环境相对稳定,使恐龙蛋化石在石化之后没有受到大的地壳运动的破坏,该因素也是形成本区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因素之一。
恐龙蛋化石是恐龙的卵经过长期地壳演变所形成的化石,很多人都好奇恐龙蛋化石到底是经过怎样而形成的。以下就是我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恐龙化石的形成
我们已知道,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盖过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时还可见到依然站立的树,以很好的姿态被保存下来。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焦油沥青的行为好像一个捕获野兽的陷阱,又象防腐剂能阻止动物坚硬部分的分解。洛杉矶的兰乔•拉•布雷(Rancho laBrea)沥青湖由于在其中发现许多骨化石而闻名了,在其中发现的骨化石包括长着锐利牙齿的野猪、巨大的陆地树懒以及 其它 已经绝灭的动物。在冰期生存的某些动物的遗体被冻结在冰或冻土之中。显然,被冰冻的动物有的可以保存下来。
虽然地球上曾有众多的人们并不知道的生物生存过,而只有少数生物留下了化石。然而,使生物变成化石的条件即使都满足了,仍然还有其它原因使得某些化石从未被人们发现过。例如,很多化石由于地面剥蚀而被破坏掉,或它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分解了。还有一些化石可能被保存在岩石中,但由于岩石经历了强烈的物理变化,如褶皱、断裂或熔化,这种变化可以使含化石的海相石灰岩变为大理岩,而原先存在于石灰岩中的生物的任何痕迹会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还有很多化石则存在于无法获得来进行研究的沉积岩层中,也还有很好出露于地表的含化石的岩石分布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进行地质学研究。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可能由于生物的残体变成碎片或保存得很差,而不能充分显示出该生物的情况。
再者,当我们向过去回溯的时间越古老,化石记录缺失的时间间隔越长。岩石越老,受到破坏性力量的机会就越多,化石也就越加不可辨认。而且由于较古老的生物和今天的生物不同,因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就很困难,这一情况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然而,尽管如此,大量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仍为我们认识过去提供很好的记录。
恐龙蛋化石的价值恐龙蛋化石是历经上千年、上亿年沧海桑田演变的稀世珍宝,是生物和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标本,是世界上珍贵的科学和 文化 遗产。恐龙蛋化石对于探索恐龙的繁殖行为、恐龙蛋壳的起源和演变,复原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对于研究恐龙的出现、繁盛和绝灭对于划分和对比白垩纪地层以及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对于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生物的变迁,提供找矿启示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而且,恐龙蛋化石群及其集中产地还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旅游地质资源,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天赐良机。因此,恐龙蛋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 收藏 价值和旅游价值。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保护恐龙蛋化石及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恐龙蛋化石群的保护贵在自然,贵在保持其原始状态。若将其从赋存的地质环境中挖掘出来,就会大大地丧失其科学价值和其它价值。为此,必须严格执法,依法管理,增强科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意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恐龙蛋化石的分布中国
中国的湖北,河南均发现恐龙蛋化石群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最大直径不足10厘米大者的长径超过50厘米。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 因为恐龙蛋化石十分珍贵,各国古生物学家和政府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对它们进行研究,并且采取严格 措施 保护恐龙蛋化石遗址,打击盗挖恐龙蛋化石的不法分子。
1997年元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拔专款在湖北省郧县青龙山建立了恐龙蛋化石遗址保护区。这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为恐龙蛋化石遗址首次建立的大规模的专属保护区。
1993年,科学家在我国河南西部南阳的西峡县发现了大批恐龙蛋。在这以前,人类总共才发现了500多枚恐龙蛋化石,而这次西峡出土的的恐龙蛋多达5000多枚,没有出土的估计还有上万枚。一时间,世界都为之震惊。
世界
全世界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
1993年6月,全世界总共已发现大约500个恐龙蛋化石。其中,含有胚胎的恐龙蛋化石只有100个左右。随着恐龙蛋化石的不断发现,全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的总数在不断增大。1993年7月,中国河南省的西部和西南部特别是西峡地区,大量恐龙蛋化石的新发现,刷新了世界恐龙蛋化石的陈旧统计数据。有关专家认为,过去中国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大约有400多个,约占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总数的80%。仅河南省一位收藏家收藏的恐龙蛋化石就达2000多个。初步统计,中国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约有4000个左右。其总数居世界首位。
埋藏在整个地层的恐龙蛋化石
有的中国专家分析推测,中国恐龙蛋化石资源极其丰富,其埋藏量约在10000个以上。另有中国专家估计,中国河南省西峡县一带,恐龙蛋化石全部埋藏量不下数万个,其丰富程度举世罕见。
恐龙蛋化石在地球上的时空分布
在空间分布上,除了南极以外(有在南极发现恐龙骨骼的报道),在世界其它各洲均已发现有恐龙蛋化石分布。法国东南部的圣维克图瓦尔,是世界著名的恐龙蛋化石遗迹之一,到1990年该地区已发现数百个恐龙蛋化石,其中一部分是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其地质年代大约相当于中生代早白垩世,
距今约1.3亿年。中国河南省西峡地区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地质年代最早的恐龙蛋化石产地,其地质年代也大约相当于早白垩世,距今约1亿年。而且,中国河南省西部和西南部已发现33个恐龙蛋化石产地。专家认为,其数量之多、产地之集中、地质年代之早、结构之原始,均实为举世罕见。到1990年,中国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仅限于晚白垩世红色粘土岩中。在中国广东省发现的一个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年代,大约相当于晚白垩世末,距今约 0.65亿年。可见,在时间分布上,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年代,大约相当于中生代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末,距今约1.3~0.65亿年。然而,世界恐龙的兴亡历史是:在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侏罗纪、白垩纪极盛,到白垩纪末全部绝灭。这表明,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在时间分布上,接近于恐龙极盛期晚期和绝灭期。此外,恐龙蛋化石有时具有分布面积大、呈集中条带状分布和成层分布的特点。例如,中国河南省西峡地区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达40平方公里埋藏集中,成条带状II型分布,宽约2公里,长约10公里从局部的发掘剖面上看,可观察到三个化石层位,化石镶嵌在褐红色软石层中。
南阳恐龙蛋化石中国是世界上恐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已有14个省份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其中以河南南阳的恐龙蛋化石在国际上影响最大。
南阳是中国发现恐龙蛋化石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这一带就发现一些奇怪的石头,当地农民把这些石头叫做“石胆”、“石蛋”、“石丸”、“石球”等。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大,埋藏集中,目前已发现的即达数千枚,估计全部埋藏量不下数万枚,丰富程度举世罕见,其中小的如鸡蛋,大的如饭碗,以扁圆形居多,另外也有形如 橄榄球 的。这些恐龙蛋化石保存也非常好,基本未遭后期扰乱和破坏,除少量蛋壳受岩层挤压表面略有凹陷外,大部分完整如初,实为世界上独一无二。
大量的恐龙蛋化石群的出现,为古生物、古地质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一发现被科学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第九奇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观赏考察的络绎不绝。南阳恐龙蛋化石也数次到北京、日本等国内外大城市地展览,效果显著。
看了恐龙蛋化石怎样形成的还看:
1. 化石形成的条件
2.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3. 石头基础知识
4. 什么是化石
5. 化石收藏的方法
(1)恐龙蛋化石的排列方式
1)椭圆形或圆形放射状排列。属于此类排列方式的主要为长形蛋类、巨型蛋类及巨型长形蛋类等。蛋化石比较规则地在蛋巢(窝)内呈椭圆形、圆形或半圆形放射状排列,蛋体向心或向外倾斜,倾角10°~15°不等,蛋间距外宽内窄,1~20cm不等,相邻两蛋长轴夹角10°~40°,有时几乎平行。蛋呈多层或单层产出,多层者,越向中心蛋数越少。
2)交错平行排列。属于此类排列方式的有副圆形蛋、树枝蛋及椭圆形蛋类的蛋化石。蛋化石在同一平面上,前后交错或平行排列。纵向上,层与层可平行,上下对应或交错叠加。一般一层为2~5排,可叠置2~4层。蛋间距多为1~5cm,排间距1~10cm,层间距一般5~15cm。
3)多层平行排列。属于该排列方式的主要有椭圆形蛋、树枝蛋、副圆形蛋、扁圆蛋及蜂窝蛋类。蛋化石在同一平面上,每排相互平行,蛋间距和排间距近等距分布。蛋间距一般1~10cm,排间距一般3~15cm,上、下层的层间距为5~10cm。可叠置2~4层,蛋层大部分上、下平行对应,规律排列。
4)不规则状排列。包括不规则交错、曲线形、似梅花状等,属于此类排列方式的绝大多数为椭圆形蛋、副圆形蛋、树枝蛋、蜂窝蛋及少量长形蛋类。蛋间距不等,一般3~10cm。大多呈单层产出,个别也有两层的。该类排列方式较普遍,每窝蛋个数较少,一般4~10枚。
5)竖立式排列。竖立排列形式主要是伤齿龙产的蛋,如棱柱形蛋(Prismatoolithus)类。蛋化石一端较钝圆,另一略尖钝端朝下,垂直或稍微倾斜地竖立在蛋窝中,相邻两个蛋排列近于平行。
(2)蛋化石在岩层中的保存形式
1)原地埋藏类型:当恐龙产卵时,地形较为平坦、环境相对安全稳定,产卵后,蛋未经搬运或大部分未经搬运,很快被后来的沉积物迅速覆盖,形成蛋化石后亦未经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大的影响,此类恐龙蛋化石成窝保存、集中分布,化石形态完整,在蛋窝中排列有特定的规律性。
2)异地埋藏类型:在洪—冲积扇相泥石流沉积亚相、河流相河道滞留沉积亚相及决口扇、天然堤、边滩沉积亚相中,由于水动力较强,赋存于此环境中的恐龙蛋化石均受到了水流冲刷、搬运和磨蚀破坏,常常见到蛋化石的大块碎片,甚至蛋化石碎片叠置在一块的现象。即使有个别幸存者,也多呈零散状分布,排列无规律可循,蛋间距一般为0.2~1m,有的可达5m以上。
3)蛋化石在岩层中的分布
地层中的含蛋层数,一般2~10层,最多达20层。整个上白垩统由下而上由多变少。以西峡盆地为例,含蛋层约在20层,高沟组中一般含蛋8~10层,马家村组7~8层,寺沟组1~3层。在夏馆-高丘盆地的夏馆组下部含蛋5~6层,中部有1~2层,上部尚未发现。恐龙蛋蛋窝一般顺岩层分布,沿走向延伸一般0.5~1km,最长达几千米。
蛋窝的间距,在密集分布区域一般2~10m,部分在20m以上;在稀疏分布区,其间距可达几百米甚至数千米。
每窝蛋一般5~20枚,多者达53枚或63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