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是采样气体湿度较高,那么加装单一的气液分离和冷凝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国内做气体冷凝的厂家,产品良莠不齐,建议了解一下国产业内做的比较好的CEMS气体采样和冷凝系统。气体除湿实际上是气体采样系统最难处理的部分,如果湿度大的气体在采样仓内形成冷凝水,长时间运行会损坏气体传感器。气体除湿要经过冷凝和排水,冷凝需要低温环境,排水需要消除负压,采样系统的气体流量还要保证在1L/min(参考值)左右,这些环境变量都需要多次的实验和总结,才能得出一个合适的值。
3、(1)关于第2点的气体的冷凝和排水实际上也不是很简单,冷凝又分为物理冷凝和电子冷凝,一般都是两种冷凝方式合作,这里又涉及到冷凝器的露点温度以及除湿率概念。使用气液分离排水,还要考虑消除负压,因为采样管道内气体的流动,在气液分离器排水孔形成反向负压,冷凝水排不下去,最终还是会被抽到采样仓内。消除负压需要在气液分离器排水端加装蠕动泵,蠕动泵一般工作寿命短,所以要考虑间歇启停。
(2)采样系统所用的真空泵和隔膜泵流量也有限制,气体在采样管道内的流量过大,一是会影响冷凝效果,二是会将部分冷凝水珠通过气液分离器直接抽到气体分析仓内,影响排水效果。
4、综上所述,加装单一的气液分离和冷凝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做产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您可以多了解一下气体采样系统的知识,参考国内外做的比较好的产品,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可以用仪器或者试纸测量。甲醛及有害气体检测,在检测之前是要把被检测的空间密闭至少8小时的。但是汽车内室这个特殊的环境,当你检测时必须要把车门打开将检测仪放到车里面才可以继续 *** 作,但是当你打开车门时,车外的新鲜空气会对流到车内,原本应该是超标的,经过新鲜空气对流之后,如果不对检测仪器做手脚,检测一定会显示合格达标。
二是闻和感受。因为甲醛等有害气体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就是无色透明但有刺鼻性气味,并且超过一定浓度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让人感觉头晕、刺眼睛、恶心等不舒服的感觉。当你坐到车内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并且关闭车窗待上一段时间感觉不舒服了,这时候车内一定是有甲醛等有害气体的。
三采用现场测量的方法,即传感器放置在舱内,实时监测舱内的气体浓度。分析仪安装在主控室里,由分配器分配环境舱气源,然后送至分析仪。成套设备由PLC控制,可以与环境舱单向通讯;系统包含气体分析、气体采样、气体预处理、标定、反吹、控制6个部分。设计采用气体分析器来测量有害气体的浓度。
气体成分分析系统包括采样系统、预处理系统、分析系统、反吹系统、标定系统、控制系统,气体浓度分析部分包括传感器、防尘罩、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实时监测舱内浓度。工作原理,黑线为气体管道,天蓝色虚线为控制信号线,棕色和蓝色虚线为R485通信线。系统上电后,环境舱的单元控制器(PLC1~PLC5)通过现场安装的传感器采集得到各舱内的气体浓度信号,经处理后显示输出气体浓度值。
1、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
(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 *** 作性强的监测方案。
(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
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
(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环境空气样品的间断采样的含义:指在某一时段或1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4、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5、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的组成: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
采样头
采样总管
采样支管
引风机
气体样品吸收装置
及采样器等组成。
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气密性检查方法: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 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方式:将吸收管内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内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min,抽气瓶水面应无明显降低。 8、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处理措施: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重新采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