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啊??

木星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啊??,第1张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被一层含有少量氦,主要是氢元素的液态金属氢包覆着。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

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

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还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强的射电源之一。

木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由于开尔文-亥姆霍兹机制稳定地朝向核心增加。在压力为10帕的”表面”,温度大约是340 K(67 °C;152 °F)。

在氢相变的区域 -温度达到临界点- 氢成为金属,相信温度是10,000 K(9,700 °C;17,500 °F),压力的200GPa。在核心边界的温度估计为36,000 K(35,700 °C;64,300 °F),同时内部的压力大约是3,000-4,500GPa。

扩展资料:

星体运动:

木星是行星中唯一与太阳的质心位于太阳本体之外的,但也只在太阳半径之外7%。木星至太阳的平均距离是7亿7800万千米(大约是地球至太阳距离的5.2倍,或5.2天文单位),公转太阳一周要11.8地球年。

这是土星公转周期的五分之二,也就是说太阳系最大的两颗行星之间形成5:2的共振轨道周期。木星的椭圆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倾斜1.31°,因为离心率0.048,因此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相差7,500万千米。木星的转轴倾角相较于地球和火星非常小,只有3.13°,因此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木星的自转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最快的,对其轴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少于10小时;这造成的赤道隆起,在地球以业余的小望远镜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这颗行星是颗扁球体,意思是他的赤道直径比两极之间的直径长。木星的赤道直径比通过两极的直径长9,275km(5,763mi)。

因为木星不是固体,他的上层大气有着较差自转。木星极区大气层的自转周期比赤道的长约5分钟,有三个系统做为参考框架,特别是在描绘大气运动的特征。

系统I适用于纬度10°N至10°S的范围,是最短的9h50m30.0s。系统II适用于从南至北所有的纬度,它的周期是9h55m40.6s。系统III最早是电波天文学定义的,对应于行星磁层的自转,它的周期是木星的官方周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星

目前我们认为,木星最内部是有固体内核的,但除了内核之外,外面的多层都是气态或者液态的。

在没有地震仪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直接探测到天体的内部结构,也就是每层是固态还是液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天体的质量和直径(也就是体积)来估算,也可以通过重力场数据来估算。

木星厚厚的云层之下,从外到内依次是气态的氢层,液态的氢层,液态的氦和氖层(可能是水滴状的),金属态的氢层(可以理解为虽然是氢,但有金属性质),同样的氢会在不同的层里体现出不同的状态是因为不同层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氢的状态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了,就像液态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也会变成固态的冰一样。

而最内部有个固态内核,这主要是通过平均密度和内核密度推测的,因为这个推测的密度不大,所以认为这个固态内核是岩质的。木星上有氢氦等能量没人反对,木星曾多次遭到了岩石类星球和慧星陨击,残存的固体应该不会少,木星自身通过氢氦核聚变产生的硅碳质也会很多。

但随着越往天体内部,压强会剧烈增大,就算不是岩质物质也可能会有很高的密度,所以过去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木星内部可能有个小而致密的内核甚至没有固态内核。但朱诺号探测器的重力场探测结果表明,恰恰相反,木星很可能有一个比过去预想要大得多的内核,半径约有0.5个木星半径。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木星主要由氢组成,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虽然木星的密度比水大,但它不是液体或固体星球,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气体行星。木星大气成分中有90%是氢,就像是氢气球。大气的其余主要成分就是氦,还有少量其他元素。(木星表面都是氢气,木星表面的温度“太高”,又不足以让氢气变成液体,随着逐渐深入木星,气体会“慢慢”变成液体。之所以说“慢慢”,是因为液体和气体浑然一体,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海面”,就像一片迷雾)

当然,木星内部究竟是怎样的情况,还要留给之后的进一步观测结果来验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051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