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为什么在美国上市

百度为什么在美国上市,第1张

很多中国投资者经常抱怨,为什么象腾讯、百度(BIDU)、新浪(SINA)这些 “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国、香港资本市场上去上市?

最初始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是几个:

1,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只好去美国上市。

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吧,百度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时盈利的记录只有两年。而直到上市当年前一个季度,百度的净利润才只有30万美元,相当于240万元人民币,这根本达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甚至达不到现在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

百度还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网易(NTES)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公司不要说盈利,连盈利模式都说不清呢,更说不上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

2,因为A股不堪“圈钱”。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后,很多投资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资金被分流”。没想到监管部门从善如流,真把ipo给停了。但企业还是得融资啊。所以这段时间,中石油(PTR)中移动这些比较优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钱,此后也去美国发行了adr.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管部门是最为投资者着想的监管部门,特别害怕投资者买到质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厌其烦地设置了严格的上市审核程序;还害怕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炒股亏钱,所以不但设置了涨跌停板这样的“保护措施”,还经常为了二级市场的稳定“调整ipo节奏”。

这样美好的设想,结果却完全背离初衷。A股上市公司质量并不如人意,而成长性最好的公司,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回报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国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动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

结论可能也比较简单: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上市审核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负责,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是过往财务数据这些固态指标可以锁定的;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二级市场的波动负责,市场的波动也不是涨跌停板或者“ipo节奏”可以遏制的。

不过,在监管部门的精心呵护下,A股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现在的融资功能超强,尤其是去年以来炙手可热的创业板,市盈率搞到几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个个笑开了花。

在这种人傻,钱多,速上市的格局下,还会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吗?

我认为还会有。

首先还有很多公司永远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对于真正急需融资的成长型企业来说,即使现在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也还是高不可攀。

即使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也还有很多企业会到境外上市,原因为可能是企业的境外投资结构,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过程、感受和隐性成本。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卖给愿意买的人,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意,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中国难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在漫长的排队,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还要承担数额不菲的表外成本。当初想为投资者负责的制度设计,对每个上市公司进行严格审核,已经异化成一个制度怪兽,不知是为谁服务。而选择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国部分审批环节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甲方”角色,能感受到投行、交易所都是为它服务的。

A股上市因为估值高,ipo融资能力较强,但企业要再融资、制定股权激励政策时,又面临跟ipo差不多的审批程序。而在境外市场,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更不用担心股民在再融资时骂你“圈钱”,这也是很多公司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上市不仅是ipo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使用的融资平台。

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上市前的审核,上市后的交易,已经使A股形成跟境外资本市场有所区别的气场,你很难说哪个气场好,哪个气场坏,但企业还是会有所偏好的。

所以我认为公司去境外上市,并不会因为A股估值高而减少。也很难说,这些企业里面,会不会出现让A股投资者无缘的“好公司”。搜房网(SFUN)最近准备在美国ipo了,它是不是“好公司”呢?

如果我们认为优秀公司到海外上市,A股市场发行市盈率高是问题的话,那这问题何解?

已经有很多人士支了招。前几天刘纪鹏、曹凤歧几位老师写了一篇宏文对创业板公平和效率缺失的反思,建议A股市场不但询价方面要市场化,在上市公司的数量方面也趟开供应,用上市公司的量来冲淡资金这个水,从而拉低估值。

对发审制度进行更加开放的改革,直至改成注册制,当然是中国资本市场迟早要走的路。但如果认为光靠这个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太天真的,视野太窄了。

过去的所有经验都证明,在中国,凡是开放的行业就搞得好,封闭的行业就搞不好,资本市场我认为也概莫能外。

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改革发审制度,仅仅是很有限的开放,那什么是彻底的开放呢?

资本市场的彻底开放,除了发审制度改革之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走出去,国内的钱可以自由地出去投资,国内企业可以自由地出去上市;另一个是放进来,国外的钱可以自由地进来投资,国外的企业可以自由地到A股来上市。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原因是:

1、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是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市场,而且它是首家电子化的股票市场。每天在美国市场上换手的股票中有超过半数的交易在纳斯达克上进行。

2、在上市方面分别实行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两套不同的标准体系。通常,较具规模的公司在全国市场上进行交易;而规模较小的新兴公司则在小型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因为该市场实施的上市要求没有那么高。但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两个市场的监管范围并没有区别。

3、纳斯达克通过应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信息—计算机和电讯技术,向世界各个角落的交易商、基金经理和经纪人传送证券全面报价和最新交易信息。采用电脑化交易系统,纳斯达克的管理与运作成本低、效率高,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公开性、流动性与有效性。

4、纳斯达克拥有自己的做市商制度,这一制度安排对于那些市值较低、交易次数较少的股票尤为重要。这些做市商由NASD的会员担任,这与VSE的保荐人构成方式是一致的。纳斯达克试图通过做市商制度使上市公司股票能够在最优的价位成交,同时又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5、在纳斯达克市场,造市人既可买卖股票,又可保荐股票,换句话说,他们可对自己担任造市人的公司进行研究,就该公司的股票发表研究报告并提出推荐意见。

扩展资料:

纳斯达克是由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71年2月8日创建,旨在规范混乱的场外交易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纳斯达克有上市公司总计5400多家,纳斯达克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万多个计算机销售终端。

纳斯达克指数是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基本指数为100。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高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

纳斯达克每一只上市证券均拥有各自的证券代码,证券与代码一一对应,且证券的代码一旦确定,就不再改变,这主要是便于电脑识别,使用时也比较方便。纳斯达克证券代码多由数个(常为四个)大写英文字母构成,如:BIDU,是百度2005年8月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证券代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斯达克

中国和美国的上市机制存在着明显差异,即中国目前的IPO发审采用“ 审批制 ”,而美国则是“ 注册制 ”。在流程时间和信息披露要求上,美国资本市场提出的要求要少于中国资本市场,但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信息真实性和风险管控上更加严格。

在上市条件设置上中国A股市场比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的标准更加严格,在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等财务指标上对拟上市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处于扩张期、销售收入增加迅速但尚未盈利的企业,选择纳斯达克上市就不失为合适的选择。

在国内上市最重要的是要求企业有一定盈利能力,企业必须连续盈利三年,且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显然很多互联网企业无法做到这一点。但在美国则不同, 美国证监会是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 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完善的法律与监管环境相配合来保护非机构投资者。而这种环境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在国内上市审核流程较为复杂,没有3-5年下不来,这还是中间各种环节不出问题情况下这是为什么早期互联网企业都跑到国外去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强调早期,是因为那时候 人民币基金 还很少,境外投资者只能用外资基金来投,现在有了人民币基金以后好多了。

后期的互联网企业仍然去境外上市,境内外的审批差异确实是主要原因。

互联网企业成长很快,所以总是非常缺钱,在C轮融资以后就要准备上市做大规模筹资了,但是多数企业这时候可能才刚刚开始盈利,不符合境内上市连续三年盈利的条件。要是等两三年后再去上市筹资,早就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了。为了抢这个业务发展的时间,提前上市筹资,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多数仍然瞄准NASDAQ等市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0693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