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一个称”白痴天才”的一个24岁青年吧,他对数字十分敏感,能用5小时推算出圆周率的22多万位,对语言方面也是,会十几种语言,而且曾用7天学会了冰岛的语言,还自创了2000多字的语言.
我国也有一个,号称精通13国语言的王同亿曾经外号奇多,“辞书大王”、“外语奇才”、“王十国”、“没有军衔的将领”等等,有媒体曾经给予他的评价是“当代著名辞书编纂家”。
没有谁可以精通多国语言,不要看假新闻了。1、一个人,最多精通1门语言,就是你的母语,精准掌握一门外语,这个是你的第一外语。基本上一门外语,这个是你的第二外语。第三外语,能够明白的话,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这种一般,都是国家特勤人员。2、有的人,为什么连第一外语都学不好?因为你的母语掌握能力不好。很多人学不要外语,最基本的,就是他的中文能力糟糕。第二,你没有使用第一外语的语言环境。你旁边的人不说,你家里人不说,你接触的主要媒体不用,你用的手机里不用,这个,在语言学上,叫做语用环境。你的内心根本就不想去学习,周围也没有这个环境,再加上你的中文能力不行,同时,你也没有进行正确的,系统的学习,你当然需不要外语。3、最后,想要需要外语,首先,你的内心要去喜欢这个语言,你要去给自己创造语言的使用环境,比如,1天看6个小时外语节目,给周围的,或者给特定的对象说2-3个小时的外语。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在哪里?不是喜不喜欢,而是会不会方法。多想想。在这个不断全球化的世界, 能够说两种语言而不是一种,显然有些实际的好处。 但是近些年来,科学研究发现能说两种语言的好处比仅是有能力跟更广泛的人群交流有更多根本的益处。 原来,能说两种语言可以使你更聪明, 可以对你的大脑有更深刻的影响,增进你的与语言能力无关的认知技能, 甚至能避免你在年老后得痴呆症。这种对于双语的看法与20世纪时有很大不同。 过去研究者,教育家和政策制定者都认为第二种语言对认知而言是一种干扰, 因而阻碍儿童的学术和智力发育。
说这是一种干扰,他们没有错:有确凿的事实证明,一个讲双语的人,即使是在说一种语言的时候,大脑中两种语言系统都处于活跃状态, 以至于有时候一种系统会妨碍另一种。 但是研究者发现这种干扰,并不是一种障碍,反而是一件有好处的事。 它能够让大脑解决内部冲突问题,让你的才智得到锻炼进而增强认知能力。
例如, 讲双语的人比讲单一语言的人更加容易解决一些智力迷宫问题。 在2004年的心理学家Michelle Martin-Rhee的一项研究中, 讲双语的人和讲单一语言的人都被要求把电脑屏幕上的蓝色圆圈和红色方块分别放到2个数字容器中, 一个容器标有蓝色方块,另一个标有红色圆圈。
在第一个任务中,孩子们需要把不同形状按颜色分类,把蓝色圆圈放在标有蓝色方块的容器里, 把红色方块放到标有红色圆圈的容器里。 两组人员都比较容易地完成了任务。 下一项,让孩子们按形状分类, 这种做法更有挑战性,因为你需要把图形放到颜色冲突的容器里。 这项任务中,讲双语的孩子完成得更加迅速。
从好几项类似的研究都可以得出结论,双语经历可以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 - 这是一个指令系统, 指挥我们用于做计划的注意力过程, 来解决问题以及完成各种需要很强意志力的任务。 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精神, 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并且在脑子里记住信息 - 就像开车的时候记住一系列的方向信息。
为什么两种语言系统的争斗能够改善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 直到最近,研究人员都认为双语的优势主要源于压制一个语言系统而磨练出来的抑制能力:这种压缩,曾被认为,可以帮助讲双语的人的大脑忽略其他内容的打扰。 但是这种解释越来越显得不够全面,因为研究表明讲双语的人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比如把随机分布于一页纸上的数字连成一线,也表现得比讲单一语言的人要好。
讲双语和讲单一语言最关键的不同可能是更基本的:更高的监控周围环境的能力。‘讲双语的人经常需要在两种语言之前切换- 你可能与父亲用一种语言讲话而跟母亲用另一种语言讲话,’Albert Costa, 一个西班牙Pompea Fabra的大学里的研究者说, ‘这就要求你随时注意周围的变化,就像我们开车的时候一样。’ 在对讲德-意双语和讲单一意大利语的人的执行观察任务的研究中,Costa先生和他的同事发现讲双语的研究对象不仅做的更好,而且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用了较少的大脑,说明他们的效率更高。
看上去双语经验对大脑的影响贯穿婴儿到老年的各个时期(有原因让我们相信这也适用于那些后来学习第二种语言的人)。
在一项2009年由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学校高级进修部的Agnes Kovacs领导的研究中, 人们把7个月大,从小在双语环境中的婴儿和单一语言环境中的同样大小婴儿做对比。 在最初几组实验中,给婴儿播放伴音然后在屏幕一侧显示一个玩偶。 两组婴儿都学会朝那一侧的屏幕看,期待看到玩偶。 但是在后面几组实验中,当玩偶出现在相反一侧的屏幕上时,双语环境下的婴儿很快就学会转头看相反一侧的屏幕,而另外一组婴儿就没有学会。
双语效应一直延伸的到暮年。最近一项由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心理学家Tamar Gollan对44个讲西-英双语的人研究发现,双语程度高的人(由每种语言的流利程度测试决定),更能够推迟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阿兹海默病症状的开始, 双语程度越高,开始的年龄就越晚。
从没有人怀疑过语言的力量。但是谁能够想象我们听到的单词和我们讲的句子有可能留下如此深的烙印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