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广角,简单的说拍的范围越大,视角越大,大到一定的程度了,就叫广角。
第二,初中学过凸透镜成像吧?凸透镜距离成像板越近(焦距越小),成像就越广。
2、广角拍摄要用焦段带广角,也就是35以下才行,你拿个70-200的头累死你也拍不出广角效果。如果你有焦段涵盖了35或以下任意焦段的头的话,拍摄时把镜头拉到最广,也就是视野最大,就可以算是广角拍摄了。
3、这个头对于我,就是做为轻便的户外旅游头来用的,既然是户外旅游,那么大部分使用的时候对大光圈的需求比较小,很多时候还需要缩小光圈以满足景深需求。
4、这个头变焦比大,相对比较轻便,同时带IS,适合某些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使用。比如在旅游过程中进室内参观,不能打灯和使用三脚架,那只好靠高感和IS来应急了,效果肯定不如大光圈的表现,但是只是应急使用的话,拍不好总好过拍不到。
5、暗角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影响不算太大,对画质讲究的话心里倒是的确会不舒服的,不过主要还是看用途,对于到此一游的纪念照,可能更多的是出于记录而不是艺术创作吧;长焦端的表现,是它的缺点,我也不是很满意,不过旅游的时候,广角和中焦的使用相对更频繁一些。
1、单反相机在镜头设置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AF为自动,MF为手动。
2、此外,部分单反(如尼康部分镜头不带对焦马达,自动对焦靠机身马达驱动实现),在机身上有AF和MF对焦模式切换。
拓展资料:
结构和元件
通常,照相机主要元件包括:成像元件、暗室、成像介质与成像控制结构。
成像元件可以进行成像。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组,称之为镜头。小孔、电磁线圈等在特定的设备上都起到了“镜头”的作用。
成像介质则负责捕捉和记录影像。包括底片、CCD、CMOS等。
暗室为镜头与成像介质之间提供一个连接并保护成像介质不受干扰。
控制结构可以改变成像或记录影像的方式以影像最终的成像效果。光圈、快门、聚焦控制等。
、镜头视窗里的数字就是指的是这只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0.38m)一直到最远对焦距离(∞),m是米,ft是英尺,两者是相对应的。2、一般来说镜头的最佳光圈是最小光圈往后倒退两档到三档,24-70F2.8最小光圈为F22,那么F8-F11应是其最佳光圈,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我用24-70(机器是D700)的个人感受就是F8就是最佳了,F11勉强接受所以尽量不用。
3、至于您提到的超焦距摄影,我上大学时大学老师是这么教我们的,所谓的超焦距摄影就是为了让照片显得更加“清晰”,通过手动对焦+小光圈来实现。所谓的“清晰”,不过就是为了使照片的景深加大,让照片更通透。
4、想玩好超焦距摄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首先在硬件上您的24-70足够用了,好相机+好镜头的确会让照片的成像质量有提升,拍摄时将镜头调整小光圈,对焦模式选为手动对焦(记住是手动对焦),对焦点放在拍摄主体上(我一般是是离对焦主体5米左右,为了取得更大的景深)拍摄。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机位角度+光线+相机设置等等都很考验拍摄者的技术。我的经验就是多拍,在拍摄中琢磨。超焦距摄影是拍摄风光大片的惯用手法,用好了的确会让您的照片更上一层楼,这可不是只靠后期PS能比得上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