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使用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意思大概就是通过引用表二中的字段完成对表一字段的约束。方法:
2、这里一共两个表,先创建外键表,因为先有外键,主键才能引用。首先创建数据库,新建查询。
3、新建外键表【teacher】,输入命令:create table teacher。添加需要的字段teacher_xingming并设置它为【主键】。输入命令:teacher_xingming nchar(10) primary key,
4、选中需要执行的命令行,单击【执行】,下方会有是否成功的提示。现在对表进行刷新 *** 作后,会发现已经成功创建了一个新表【teacher】。
5、接下来就要创建学生表了,create table student(\tstudent_xingming nchar(10) primary key not null,——该程序段意思为创建一个【student】表,表中新建一个主键【student_xingming字段,类型为nchar(10) ,并不允许为空。】
6、继续写,输入:student_banji nchar(10) not null,——表中新建一个【student_banji字段,类型为nchar(10) ,并不允许为空。】
7、创建外键,输入命令student_jiaoshi nchar(10) foreign key references teacher(teacher_xingming)看起来很长,实际意思很简单:表中新建一个【student_jiaoshi字段】,它是外键,nchar(10)类型,它来至 teacher_xingming中的内容。
8、选中,点击【执行】,没有错误,就说明成功了。刷新一下表,看看是不是多了一个表【student】?所有约束已经创建好了。
9、来试一下看看是否真正实现所说的功能。打开【teacher表】,填写“刘老师”。打开【student表】,前面任意填,最后填写“刘老师”,没有错误说明没问题。
10、如何想测试约束是否真的有效,填写其他内容,看看是否成功,只要不是【teacher】字段中的内容,他就会报错。
在创建表的时候可以设置,方法如下,用一下sql语句。
create table tableName(
id int identity(1,1) primary key,
data varchar(50))
解释:其中identity(1,1)代表自增,第一个1代表从1开始计数,第二个1代表每次增长1。
扩展资料:SQL 全名是结构化查询语言[1](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IBM 公司最早使用在其开发的数据库系统中。1986年10月,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 对 SQL 进行规范后,以此作为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 (ANSI X3. 135-1986),1987年得到国际标准组织的支持下成为国际标准。不过各种通行的数据库系统在其实践过程中都对 SQL 规范作了某些编改和扩充。所以,实际上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SQL不能完全相互通用。
参考资料:百科-SQL语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