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是服务器最常见的 *** 作系统 ,当然也面临着非常多的安全事件,相较Windows *** 作系统,Linux采用了明确的访问权限控制和全面的管理工具,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Linux系统被入侵后,攻击者为了掩盖踪迹,经常会清除系统中的各种日志,包括Web的access和error日志、last日志、message日志、secure日志等,给我们后期应急响应和取证分析带来了非常大的阻力。所以,恢复被清除的日志是非常重要的取证和分析环节,一下是使用lsof命令恢复日志文件的案例,适用于常见的日志恢复工作。
不能关闭服务器,不能关闭相关服务或进程,如恢复apache的访问日志 /var/log/httpd/access_log ,不能关闭或者重启服务器系统,也不能重启httpd服务。
二、实施过程
1. 找到相关进程pid
[root@localhost ~]# lsof | grep access_log
httpd 1392 root 7w REG 253,0 0 263802 /var/log/httpd/access_log
httpd 7330 apache 7w REG 253,0 0 263802 /var/log/httpd/access_log
httpd 7331 apache 7w REG 253,0 0 263802 /var/log/httpd/access_log
httpd 7333 apache 7w REG 253,0 0 263802 /var/log/httpd/access_log
httpd 7334 apache 7w REG 253,0 0 263802 /var/log/httpd/access_log
httpd 7336 apache 7w REG 253,0 0 263802 /var/log/httpd/access_log
httpd 7337 apache 7w REG 253,0 0 263802 /var/log/httpd/access_log
2. 找回日志
代码如下:
[root@localhost ~]# wc -l /proc/1392/fd/7
55 /proc/1392/fd/7
[root@localhost ~]# cat /proc/1392/fd/7 >/var/log/httpd/access_log
我们先通过wc或者tail命令查看日志信息,然后再将日志重写到access_log中即可。
在Linux系统的/proc 分区下保存着进程的目录和名字,包含fd(文件描述符)和其下的子目录(进程打开文件的链接),那么如果删除了一个文件,还存在一个 inode的引用:/proc/进程号/fd/文件描述符。我们只要知道当前打开文件的进程pid和文件描述符fd就能利用lsof工具列出进程打开的文件。通过lsof我们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文件恢复工作,当然这里不局限于日志文件,只要是存在引用的文件。
lsof命令用于查看你进程打开的文件、打开文件的进程、进程打开的端口。找回/恢复删除的文件。是十分方便的系统监视工具,因为lsof命令需要访问核心内存和各种文件,所以需要root用户执行。
在Linux环境下,任何事物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通过文件不仅仅可以访问常规数据,还可以访问网络连接和硬件。所以如传输控制协议和用户数据协议套接字等,系统在后台都为该应用程序分配了一个文件描述符,无论这个文件的本质如何,该文件描述符为应用程序与基础 *** 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通用接口。因为应用程序打开文件的描述符列表提供了大量关于这个应用程序本身的信息,因此通过lsof工具能够查看这个列表对系统监测以及排错将是很有帮助的。
语法:
losf (选项)
选项:
-a 列出打开文件存在的进程
-c<进程名>列出指定进程所打开的文件
-g 列出GID号进程详情
-d<文件名>列出占用该文件号的进程
+d<目录>列出目录下被打开的文件
+D<目录>递归列出目录下被打开的文件
-n<目录>列出使用NFS的文件
-i<条件>列出符合条件的进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