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成林网站里的软件怎样,安全吗?

独木成林网站里的软件怎样,安全吗?,第1张

以前很不错,因为是独木成林亲手把关的,软件都是经过站长亲自检测安全才发布出来,都是各高手精心修改的绿色版本,很不错,我一直有用。

后虚仿蔽来独木成林把网站转让出去了,现在的独木成林主人已经不是独木了,差州而是另一个人。现在网站里的软件依大乱旧很安全,经过安全检测才会放出来,只不过软件的效果没有以前质量高了,很多修改不是很优秀也上了去。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 L.f.),桑科,常绿乔木。榕树根据用途可分为绿化树、榕树桩盆景、榕树瓜(地瓜榕、人参榕)盆景。由于榕树根系发达,根部常隆起,并凸出地面,因她的要块造型独特,令漳州人对榕树情有独钟。以植物生理学对榕树进行科学的栽培,使榕树根块较快成长,并控制其枝桠的成长高度,栽培出不同规格、不同风格、形态各异的盆景,具有天然雕刻和美术加工相融并烂蚂老琢的培育方式。为榕树盆景的观赏价值提升,并成为漳州继水仙花之后又一独特花卉 。从最小50克的微型榕至2000克的不同规格盆景。形态自然、根盘显露、树冠秀茂、独特风韵的人参榕,观姿赏形,令人妙趣横生,心情愉悦。适宜摆设居家、办公室及公共场所。近年来风靡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本公司的主要出口产品,占据盆景市场较大份额,是一种高档的时尚花卉。

榕树是桑科榕属植物的总称,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我国榕树属植物约100种,其中云南分布67种,西双版纳有44种,占中国已知榕树总数的44.9%,占全世界的5.5%。

榕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最大的木本树种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绞杀、老茎结果等多种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生长在西双版纳的44种榕树具有大板根的有17种,能形成各种气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种。绞杀现象是榕属植物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而独树成林则是某些榕树由绞杀阶段向独立大树过度转变时长众多的粗大支柱所形成的热大雨林特殊景观。

榕树是野生食物的重要来源;在西双版纳地区被利用作蔬菜的榕树主要有木瓜榕、苹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突脉榕、黄葛榕等。木本野生蔬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的纤维素和苦味素。傣族人民普遍认为:常吃木本植物的嫩枝叶可使人健康长寿,也可为少女保持体态轻盈。也是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在榕树中有9种植物被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药用的部位包括根、树皮、叶和树浆等。

榕属植物中,有17种为具有板根的大乔木,有26种具有气生根或支柱根,有8个种具有老茎生花果现象,有24种在幼苗阶段是附生植物,其中有21种随着榕树的生长,通过绞杀植物阶段发展成为乔木或大桥木,以致形成独树成林,这些特殊的生态现象构成了园林景观。许多榕树有开展的树冠、浓蔽的树阴,一直是传统的庭院植物,如高榕、菩提树、垂叶榕、榕树等。榕属的一些种类已成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培育出叶色、形态各异的园艺品种,垂叶榕、榕树已有十多个园艺品种。

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反映了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而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该园占地约15亩,已收集榕属植物近103种,园内高榕、垂叶榕、菩提树、钝叶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树包塔、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已使该园日趋成为一个接近于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态公园,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

榕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气候潮湿,雨水充足。

榕树 ( Ficus microcarpa 又名:细叶椿、小叶榕)

形态特征: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黄色或淡物指红色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

生长分布:生长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印度、缅西马来西亚也有。

用途:可作行道树。树皮饥升纤维可制鱼网和人造棉。气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表药。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木成林"。 榕树是属于桑科的常绿大乔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的树冠 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在孟加拉国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株大榕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 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多达4千余条,落地入土后成为"支 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 林的奇观 。巨大的树冠投影面积竟达1万平方米之多,曾容纳一支几千人 的军队在树下躲蔽骄阳。 在我国广东新会县环城乡的天马河边,也有一株古榕树,树冠覆盖面 积约15亩,可让数百人在树下乘凉。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和浙江的南部 都有榕树生长,田间、路旁大小榕树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农民和 过路人休息 、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好场所 。福州市的榕树特多,所以称为 "榕城"。 榕树的果实扁圆形,生于叶腋,果径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 。种子萌 发力很强,由于飞鸟的活动和风雨的影响,使它附生于母树上,摄取母树 的营养,长出许多悬垂的气根,能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 根,加强了大树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这就是"独木成林" 的奥秘。

小资料

福州市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历史悠久,据宋乐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记》载,“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

宋福州太守张伯玉为防旱涝又编户植榕,呈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榕树便成为福州古城风貌特征之一。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福州人精神。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的举荐,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届34次会议通过以榕树为省树的决议。

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玉植榕

张伯玉(1003~约1068年),字公达,建安(今建瓯县)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以后又登书判拔萃科。庆历元年(1041年),出任吴郡从事兼郡学教授;接着以秘书丞为太谷令。他爱民勤政,广兴水利。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节,荐于朝廷任职。皇佑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当时陈执中为相,伯玉说:“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陈执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仁宗皇帝惋惜伯玉,离京前,赐银钱五万。至和年间(1054~1056年),伯玉任严州副知州。嘉佑八年(1063年),以度支郎中知越州(今浙江绍兴)。伯玉兴学育才,作出很大成绩。治平二年(1065年),伯玉移知福州,即令编户浚沟七尺,植榕绿化。数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伯玉植榕声名盛极一时。伯玉多学而博识,文章为曾巩叹服。他嗜酒善诗,有“张百杯”、“张百篇”之号。官终检校司封郎中。著有《蓬莱诗》2卷,已佚。

绿色主义——榕树

南方的树,以榕为记,有一本书上说是榕不过吉,吉安以北,就不见了,这是地理上的限制。我所在处,榕树是市树,配以水塘风荷,应该是很美的。看了广东云南那些榕树,有个发现:这里的榕树,多是女的——没有胡子。到有一天,见到一棵男的榕树,长着关云长式的胡子,美髯公呵,赶紧把学过林的找来问,答曰:是品种不同。原来不是性别。

从此也就注意榕树的特色了。当出现一棵太不同的榕树,就预想其为另一品种,和人一样,太有个性,总是另类。也就认得了几种:小叶榕,高山榕,人参榕。人参榕是做盆景的上选,根肥如人参,如萝卜,总觉得是转基因一类,我不喜欢。

榕树是一种大树,有一种铺天席地的气象。傍着树,可以支架棚房,那是乡间小茶馆,树下几张竹椅,几张小几,茶碗和茶壶,江声和蝉声,是久违了的童年。榕树看去就是一座绿色的大山,褐色的树干,想起的是山道弯弯,若树上有洞,有凹,长出点菇蕈,红黄花色,就是赴墟回家的一把把小伞。

榕树最美在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的区别。最有意思的,是有气根的那种,常常让我往学业上想:说根深叶茂,自然没有问题。但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一次能学完的,练好武功打天下,闭关多少年,往往仍不敌高手。倒是边做边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就喜欢那榕树,哪里有营养,就伸一枝根下去,不仅汲取养份,弄不好,剑走偏锋,副业成了主业,让人弄不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也顶好?听说广东新会的小鸟天堂,那榕树就找不着最初的根了,人家不作栋梁,也自自在在营造了天堂。

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反映了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而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该园占地约15亩,已收集榕属植物近103种,园内高榕、垂叶榕、菩提树、钝叶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树包塔、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已使该园日趋成为一个接近于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态公园,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

矗立在金宝河畔,它的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相传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传情绣球的。在金宝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中间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门,可以让人随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在榕树和穿岩之间有个渡口,人称"榕荫古渡"。在穿岩的临河处有一块石头,颇像一只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于是民歌唱道:"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

通常,有萌生能力的树木,只能从根部或树桩萌生下一代的植株,然而榕树却能够在生长期间,通过其气根繁衍出下一代的树体,继而又由第二代树体上的气根繁衍第三代树体。小鸟天堂古巨榕为桑科榕属植物中的水榕,天马河一带水土肥美,气候温和,确实十分适宜水榕的生长。榕树的气根从干枝萌发出来,千丝万缕,远看似长须随风轻舞。这些暴露在大气中的不定根,有极旺盛的生命力,依赖母体的营养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养分不断伸长向下,有的垂直朝下生长,有的缠绕枝干延长。气根的尖端伸到土中,地下部分迅速长成根系,地上部分长成树干,下垂气根入土生根,复成一干,形似支柱。缠绕枝干的气根,其尖端生长点伸进腐朽的树体,或遇到树凹,或在表皮破损、局部腐朽处,均可生长。这些千丝万缕的气根粗细不一,枝干交织,像藤蔓一样同根共生,形成这种木本植物世界中最独特的“连体生长”现象。

相传朱元璋被元朝骑兵追赶,后弃马爬榕树借助气根隐身才得以逃脱。朱元璋称帝之后,感于榕树救命之恩,专门册封此榕为“榕王”,并建庙养僧,号“榕王寺”。一时,崇榕之风遍及全国。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几乎每一个自然村都种有榕树,有道是“无榕不成村”。每逢盛大的传统节日,喜欢采撷榕枝扎彩楼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用榕枝蘸着雄黄酒洒在庭院以驱“五毒”;如向亲友贺婚时,传统的贺礼上要放一桠箍着红纸条的榕枝,红绿相间分外耀眼,以此寄寓爱情、友谊像榕树万古长青。台湾南投县南投镇人认为榕树有男女之分,高大的叫“大树公”,稍矮的称“大树妈”,人们常带小孩前往拜祀,然后取一片榕叶用红线穿起来挂在小孩脖颈以示吉利。

相传,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在闽南沿海 *** 练水师,见海岛草木稀疏,就号召将士趁隙植榕。今天,在闽南海岛犹存这种生命力顽强的古榕。闽南、台湾方言“榕公”与“成功”同音,多情的闽南人逢年过节总要到这些古榕下,摆上供品奉祀“榕公”缅怀郑成功。当年背井离乡的同胞也没有忘却故乡的老榕树,他们每归故里总喜欢与亲友相聚在榕荫下,回忆辛酸往事,畅谈家乡新貌,增进浓浓的乡情与亲情。榕树,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福州植榕树的历史大约源自北宋郡守张伯玉,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这位建瓯人知守福州,号召福州人按编户植榕,把珍爱绿色义务植树落实到每家每户,才有后来福州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可是大榕树盘根错节气须长垂的样子,不但遮风挡雨特别长寿,还显得神秘到一个境界,以至于福州先民把榕树也当作一种神灵来敬仰;在福州,就有几尊神灵与榕树相关。

照天君

祀庙:原茶亭接龙亭,2000年原址改建,迁到乌山道山观玉皇阁,2004年又迁到东门金鸡山公园

照天君的标准履历是:原名照天柱,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生于连江,16岁出家;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闽王王审知在福州易俗里(今东门外东岳庙附近)建“报国资圣禅院”,被聘为住持,信众称为“照上人”;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寺院被封流落江湖,靠卖卜悬壶为生,经常在大榕树下坐禅;闽永和元年(公元935年)皈依道教,当时天下四分五裂,战事蜂起,南唐兵由闽北直逼福州,新登位的王延政(王审知之子)政权内部出现叛乱,照天君慈悲为怀心忧万民,日夜奔走指引灾民逃离险境,终于劳累过度在经常传道布施救人的接龙亭榕树下坐化登仙;登仙后镇守南天门,称“南天照天君”。

关于挂红灯笼的传说是:当时闽王为镇压叛乱调闽南驻军来攻福州,兵临南门城下,照天柱得到消息后,为拯救百姓免遭战火,便连夜赶到城门,将红灯笼高挂在榕树上作为信号,提醒百姓迅速逃离;攻城部队见榕树上挂有红灯,以为树下四周有伏兵,不敢冒然进攻,便掉头转向东门,避免了一场灾难。于是挂红灯纪念照天君。

裴仙师、裴真人、督署裴真人

祀庙:鼓楼肃威路裴真人庙

裴真人姓周,名简洁,生日:三月初十,祖籍浙江绍兴,职业福建督署衙内师爷幕宾。生前辅政多施恩泽于民,宋英宗皇帝赐给非衣(毛衣),后弃官学道,称非衣道长;广宣教义教人从善,从学者众,其后于督署大榕树下羽化升仙,尊为“霞府福建师广化大道端品袭大真人”。如今大榕树还在庙后院,仍然枝繁叶茂,号称“榕城第一古榕树”。

在祭祀裴真人之前,这棵榕树下原来供奉狐仙,现在的裴仙宫,是道教正一派的道场。

泗洲佛、泗洲菩萨、泗洲文佛

祀庙:苍霞白龙路东金寺

这位泗洲佛也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根据清顺治年间周亮工所著《闽小记》卷三《僧伽》篇记载:

福州城内外,凡巷皆筑小屋,祀泗洲菩萨,人皆末晓其义,或有一二处求告祈签,往往灵验。予每问僧人,亦无知者。按李邕《泗洲普光寺碑》云:“僧伽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坐化。”

北方来的周亮工将福州人祭祀泗洲菩萨的情形记载在《僧伽》篇中,自然是认为这泗洲菩萨是唐代从西域来中土传播佛教的泗洲大圣僧伽(公元710年圆寂,“泗洲大圣”的称号是唐中宗给的);可是成书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闽杂记·泗洲文佛》(作者:施鸿保)又有这样的文字:

福省城中街巷间,多供泗洲文佛,或作小龛,或凿壁为龛。有供像者,有供牌位者,亦有但凿四字壁上以奉者,犹吾乡之奉观音大士也。

僧伽未尝至闽,何以福州人奉之独虔,岂别是一佛号耶?

但是苍霞东金寺的泗洲佛却是肉身泗洲佛,传说是有一年大水泛滥,有一死尸流到东金寺边,寺僧用竹篙将其推出,不久,其死尸又流入;寺僧再将其推出,这样连续了几次。寺僧说:“你如果真是佛的话,就翻身给我看,我就收留你,供奉在寺内。”死尸果真翻了身,寺僧感到惊奇,就收留下来,并加以防腐处理,供奉在寺内。而且这肉身泗洲佛还是古田人,肉身会长头发和指甲,其姐每月都从古田下来,为其剪头发和指甲。月月如此,年年不断,过了几年,其姐向肉身泗洲佛说:“如果我老了,不能前来为你剪头发和指甲,怎么办?”讲了这话后,果真肉身泗洲佛的头发和指甲都不长了。福州评话中有段“泗洲佛得道白龙社,古迹两口眼镜池”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传说归传说,泗洲佛的信仰源头应该来自中原,唐以后传入福建,可是无论是野史记载还是故老相传,福州的泗洲佛都是住在榕树上,高僧僧伽到了福州怎么会改住树屋,这让我着实摸不着头脑,而且如今福州城内难觅泗洲佛的祀庙,无从考证,所以只能用一个传说来解释:

一泗洲人来福州为官,因病祈求泗洲神,忽见榕树现一道光芒,其病竟愈,以为泗洲神庇佑。遂在榕树置一小神龛,供奉泗洲神,因而相沿成俗。

李白有诗颂僧伽:““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僧伽歌》

小结

这几尊榕树神——或者与榕树有关的神祗——似乎是榕树崇拜拟人化的象征,人神寄托于物,是原始物崇拜的延伸,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意思的是,除了照天君,裴真人和泗洲佛都不是本土人物,五代衣冠南渡以来中原信仰与闽越先民信仰既冲突又融合——比较典型的还有临水娘娘陈靖姑斩蛇精降猴精——的结果,造就了福州民俗信仰中很有意思的特点;与此相仿的,还有被临水娘娘降服的猴精丹霞大圣演化成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有清嘉庆己卯年《重建珠妈祖庙碑记》里满族珠妈祖实际上是福州本土“痘神”刘夫人(见《几尊神》中关于英烈王的相关文字)等等,只是他们不属于榕树神这个系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8186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