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消息通常包括哪五部分

一则新闻消息通常包括哪五部分,第1张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

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具体特点不一,因此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角,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大、最常见的新闻形式,据统计,美联社、合众社每天发稿300多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消息。新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新华社的每天发稿中也绝大多数都是消息。

文体特征

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只有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客观的,新闻才具有可信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消息也是要表达观点和倾向的,消息写作并非没有立场、观点的纯客观的“ 有闻必录”。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较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之中。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因此,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之处的“点晴”之笔。

初学写消息者常忽略这一特征。写作中总是急不可待地站出来直接地对所写人或事发表看法、评价,对其意义进行明明白白的揭示,造成议论多于事实,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实性,也难以让受众接受。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方法很多,如以小寓大、对比衬托、不偏不倚、再现场景、细节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等等。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方法。

借口说话。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此法常用引述,故又称引述法。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假托,即作者假托他人之言,实际上均是记者之语。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什么什么,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二是实引,即实实在在引用别人的话。话虽是别人的,但却经过记者选择,别人话中的观点也是记者想表达的观点。

全面、平衡。即要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报道。当社会各方面对某一事实(事件)有不同的意见,报道应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

叙述表达

这一特点亦与“用事实说话”相关。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因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所以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简明扼要

消息一般篇幅均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故 列宁曾称之为“电报文体”。特别是在21世纪,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希望在最短的阅读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短要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长而空固然不行,短而空也不好,空洞无物的短,也是长。

很多人认为短新闻写不了大主题,短文因其短小而“困锁才情”。故而一味追求“长”,本来最好写两百字消息的题材,通过对其“信息”层次的“开发挖掘,”硬拉出一篇数千字洋洋洒洒而空空洞洞的通讯。有些作者则片面求短,一件具体生动的事,去其“血肉”,只剩几根“枯骨”。这两种倾向,都是应该注意的。

写短是一种艺术。消息写短的方法很多,如一事一报法,浓缩(概括)事实法,取其一角法,化整为零法(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变更体裁法、先简后详搞连续报道等等。

此外,消息在新闻体诸体裁中,时效性是最强的,对“时间新”的要求最高,要求争分抢秒,迅速完稿,“立马可待”。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它的作用是揭示主题、表明观点、吸引观众。标题要鲜明、准确、简洁,以实题为主,讲究文字排版。

二、导语:新闻整文的自然段,要求用一句话或简单的一个自然段,将新闻最新鲜、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进行概括地交代。一般有叙述式、小结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形式,反映新闻主题、概括新闻基本事实、吸引受众、表明媒体观点。

三、主体:承担进一步具体表现和说明新闻主题的任务。主体部分要求紧扣主题、选材要具体、充分,层次段落分明,起承转合自然。主题部分一般采用记叙文的层次结构: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交换、材料性质等排列。

四、背景:与新闻事件或人物有关的历史条件及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与新闻事件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因果联系、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内容。主要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人物成长过程的事件;扩大新闻信息量;传授更多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新闻。

五、结语:整条新闻的最后部分。一般有小结式、展望式、议论式、自然式等形式。

扩展资料:

新闻的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闻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导语很重要,它简明扼要的介绍新闻内容,对读者阅读新闻报道起着引领作用,那么,新闻导语一般在什么位置呢?

新闻导语一般在新闻开头第一自然段。在新闻开头第一自然段,写完电头之后,就直接写新闻导语了。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在开头第一自然段电头之后,用导语简要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的。

(1)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指的是新闻事件的高潮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即最重要的情况最先说,所有的重点内容都要在第一段中出现。倒金字塔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导语是一篇新闻稿的灵魂、精华所在。导语之后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严格地按照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的原则来排列。如果说导语是第一重要,那么事实1就是第二重要,事实2就是第三重要,以此类推。

新闻稿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读者,读者的时间有限或受兴趣限制不可能将每篇报道都从头至尾读一遍,但只要读过第一段,就能对报道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是编辑,在考虑版面不够或其他因素时, 常会对新闻稿进行删改, 哪怕只剩下一段或一句话(即导语)时,仍然留有公关人员需要向公众报告的最重要的信息。

(2)并列结构。在报道的内容中有若干事件且几乎具有同等重要性时,可用这种结构。即先写一段概括性导语,然后将各新闻事件并列在一起。

(3)顺时结构。这种结构的新闻稿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发生的事实先写,后发生的事实后写。其导语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新闻稿所涉及的最早发生的事件。例如:

2.拟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稿的“眼睛”,它直接影响公众对新闻稿件内容阅读的兴趣。一般来说,好的标题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简洁、生动。准确,就是能确切地反映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鲜明,就是要观点明确。简洁,就是高度概括,十分精炼。生动,就是要新颖、形象,给人以新鲜感。同时,还要注意在标题中突出的并不是组织名称、品牌,而是组织的行为和精神风貌。

3.写好新闻导语

新闻稿的结构是较简单的,比较容易掌握。但却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抓住读者呢?别无他法,只有靠内容生动、导语新颖。由于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精华之所在,因此写好了导语,新闻稿的成功就有了较大的把握。要求导语的写作,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情,醒目、精炼、生动、引人入胜,使人读了马上能把握住要点。如报告火警的人的第一句话几乎总是:“XX起火了!”而绝不会拿着腔调地说:“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我发现锅炉旁边的小房里冒出缕缕烟雾, 感到有些蹊跷, 就快步走上前去,打开房门一看,啊-”如果这样报告的话,等他说完,房子已烧的差不多了!写新闻导语就要像说“XX起火了”那样干脆、简短、明确,一语中的。

在表达方式上,常见的新闻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叙述型。把消息中最具新闻性的事实,简要地写在消息的开头,又可以分为顺叙、 倒叙、 插叙等几种。

(2)描写型。对消息中主要事实的某一场景,具有意义的某一情节或侧面,作简练而抓住特点的描绘。特别使记者根据目击事件采访而得的导语,能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气氛和情绪渲染,增强消息的说服力与生动性。如《上海严寒》的导语抓住了瑰丽而奇特的雪景:

(3)评论型。在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的同时,对所报道的新闻加以评论,揭示事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这就是评论型导语。例如:

(4)提问型。就是故意在导语中提出有关问题,再接着作简要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如《民航服务质量名次排定》一文的导语:

国内各航空公司谁的服务质量最好?国际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并列第一。

提问型导语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所提的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如果答案不言自明,就不应该提任何问题。

(5)对比型。通过对比、衬托的方式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据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化验后宣布:滦河水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饮水卫生标准, 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原水质要好(1983年8月26日《工人日报》)。

(6)引语型。即引用他人的话作为新闻导语。如:《“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启动》一文的导语:

“我们捐赠一万公斤大米”、“我们出价值45万元的服装”、“我们准备在贫困地区招收员工”、“我们还要在集团公司职工中积极发动,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目前,在浙江日报会议室里召开的“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座谈会,成了众多单位慷慨解囊、踊跃捐赠的现场会。“扶百村济千户”活动拉开序幕。

4.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顾名思义,指的是向新闻事件或人物提供“背景”的材料,在报道中起着映衬、补充、烘托、说明、解释等辅助作用。背景材料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许多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有纵或横的联系,这样就有了向读者提供背景材料的要求,读者也才能从事物的联系中来更好地、更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看待事物。

其次,新闻报道的是新发生的事物,这就需要必须的说明和解释,新闻背景正是为了提供这种说明和解释。通过它可以使读者从更深层次认识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涵义。

比如说,某地发生了强烈地震,就该地而言,是否历史上有过地震的先例?若古已有之,那么何年何月何日发生过多大级别的地震?破坏情况怎样?震前有什么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背景材料加以说明。再比如,某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就开发某天然气项目而达成了协议。那么,政府在签订协议而举行的谈判中起了什么作用?两家公司将以什么方式筹集开发资金?两家公司以往有无成功合作过的经验?两家公司***是否同乡、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否类似等等问题自然产生。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如果红花是新闻事实,那么绿叶就是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不是独立的结构部分,它可以穿插在各部分之中。同时也并不是所有新闻都必须营造出一个背景。要不要交待背景材料,决定于表达内容的需要,不要为交待而交待。

《新闻学基础》把新闻背景分为四类: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

历史背景。每个新闻事件都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人们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充分认识此一事件的意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新闻价值。如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事件的公司与另一与之合作的公司曾有过三次成功的合作项目。这就是历史背景材料。

人物背景。为了使新闻人物的形象立体化,使他或她在读者中产生较深的印象,有必要交待一些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背景。

地理背景。与人物背景一样,地理背景也可以使地名立体化,使读者对某一地方及该地方的声誉和环境有较深的印象。例如,扎玛纳什山边防站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四周是1000多米高的雪峰,夏有洪水阻隔,冬有大雪封山,交通极为不便。这样的地理环境描写,使我们了解到驻守那里的战士艰苦的生活情况。

事物背景。读者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为了是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有必要交待一些与该报道对象有关的事物背景。

5.注意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对于新闻稿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原则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准确、生动、言简意赅,含义隽永,以收言尽而意未穷之效。应尽可能使用大众化词语,少用生僻的行话和过于专业的技术用语;用词要尽量生动多变,减少重复用词。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华丽和含义不确切的词语,并少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句子。

此外,写好一篇新闻稿,还应注意一些技术处理的细节。如稿子誊写时,行与行之间应留空,以利编辑做删改补充。用方格稿纸更好,便于编辑计算字数。稿纸上最好引有组织名称、地址、电话号马、联系人姓名等等, 便于编辑对稿件内容需要发问华补充时可以及时联络。 另外,了解新闻机构的截稿时间,以及发送资料、稿件的方式方法,熟悉编辑工作程序和编辑责任范围,以便于将资料和稿件尽快地发送到主管编辑手中。

以上就是关于一则新闻消息通常包括哪五部分全部的内容,包括:一则新闻消息通常包括哪五部分、新闻五个部分的作用、新闻稿导语写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web/101494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