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提交文章时必须连orcid吗

am 提交文章时必须连orcid吗,第1张

ORCID 是什么?

作为研究者和学者,您持续面临将您的研究活动与其他具有类似名称的研究活动区分开来的问题。 您需要能够方便和唯一地将自己的身份连接到研究对象,如数据集、设备、文章、媒体报导、引文、实验、专利和笔记。 如果跨学科、跨和国界合作,肯定会与不断增多的多样化研究信息系统进行交互。 一遍遍地输入数据非常费时,而且往往令人沮丧。

ORCID 是一项社区驱动的非盈利开放性组织,专注于为研究者创建并维护唯一标识符注册系统,以及将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与这些标识符相关联的透明方法。 ORCID 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跨学科、研究部门和国界进行交流。 它是研究者与研究的连接枢纽,可将 ORCID 标识符嵌入关键工作流程,例如研究个人资料维护、手稿提交、资助申请和专利申请。

ORCID 提供两个核心功能:(1) 用于获取唯一标识符和管理活动记录的注册系统,以及 (2) 用于支持系统间通信和身份验证的 API。 ORCID 根据开源许可证提供其代码,并根据 CC0 弃权书发布年度公共数据文件供。

ORCID 注册系统供个人使用,他们可以获取 ORCID 标识符,管理其活动记录或在注册系统搜索其他内容。 组织可以通过成为会员将其记录与 ORCID 标识符相关联、更新 ORCID 记录、从 ORCID 接收更新,以及为其员工和学生注册 ORCID 标识符。

ORCID 记录不保留任何敏感信息,如名称、电子、组织和研究活动。 ORCID 了解个人控制其数据共享方式的基本需求,并提供工具来管理数据隐私。 与我们的隐私政策中规定的原则一致,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您的信息,以遵守美国商务部发布的 “安全港原则”。

orcid中文名称: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独立机构管理。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会保留特定的 ISNI 识别码给学术研究者,并由独立机构管理。

扩展资料

国际上很多的研究机构、非盈利组织等推出了一些人名标识系统,希望通过作者唯一标识符来解决作者的区分和识别问题。这些标识符中,ORCID能够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和相互贯通,将同一科研工作者在不同系统中的科研产出进行关联和汇聚,可以有限改善现有的科研生态系统。

科研工作者的名字具有多样性,在科研成果发表过程中会遇到科研工作者的名字重名、同一个科研工作者有几个名字、 翻译的前后顺序问题、西方名字缩写、同音字或形近字的名字,这些问题导致了科研工作者的唯一性被混淆、属性信息失真。因此,为了准确地关联科研工作者的标识与其发表的作品,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科研成果归属的组织和规范,汤森路透集团和自然出版集团等全球性学术出版机构于2009年11月发起了ORCID项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ORCID

3区。

PeerJ是一份开放获取的 同行评审 科学 大型期刊,涵盖生物和医学科学的研究。

它由 CEO Jason Hoyt(以前在Mendeley)和出版商 Peter Binfield(以前在PLOS ONE)共同创立的一家同名公司出版。与初始财务来自 O'Reilly Media 的 O'Reilly AlphaTech Ventures 的 950,000 美元的支持, 以及后来来自 Sage Publishing 的资金。

PeerJ于2012年6月正式上线,2012年12月3日开始接受投稿,2013年2月12日发表第一篇文章。公司为CrossRef , CLOCKSS ,  ORCID , 和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商协会。

该公司的办事处位于科尔特马德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伦敦(英国)。

提交的研究仅根据科学和方法论的合理性(如PLoS ONE)进行评判,并提供同行评审的设施,可与每篇论文一起发表。

范围

期刊 PeerJ 现在按领域分为不同的部分。

部门编辑对其部门进行监督,以确保期刊保持公平的同行评审过程和其领域内科学实践的最高标准。在每个部分,学术编辑会定期确定并突出其领域内最重要的 PeerJ 新出版物。

水生生物学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 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 大脑和认知生态学 环境科学 微生物学 古生物学和进化科学 植物生物学 动物学。

以上就是关于am 提交文章时必须连orcid吗全部的内容,包括:am 提交文章时必须连orcid吗、orcid是什么意思、peer j是sci几区文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web/9275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