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类别,怎么划分土壤

土壤的类别,怎么划分土壤,第1张

土壤按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土壤颗粒中直径为001~003毫米的颗粒占50%~90%的土壤称为沙土。沙土通气透水性良好,耕作阻力小,土温变化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发生干旱。含直径小于001毫米的颗粒在80%以上的土壤称为黏土。黏土通气透水能力差,土壤结构致密,耕作阻力大,但保水保肥能力强,供肥慢,肥效持久、稳定。壤土的性质介于沙土与黏土之间,是最优良的土质。壤土土质疏松,容易耕作,透水良好,又有相当强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多种中草药,特别是根及根茎类的中草药最适宜在壤土中栽培。

根据土壤发生学原理来确定。中国土壤分类体系的分类思想属于地理发生学分类体系。这与俄国和美国的土壤分类体系有结合又有区别。按照我的理解,中国的分类体系是结合这两者的优点来建立的。主要考虑了气候因素、生物因素、母质因素、地形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现在中国搞土壤分类的已经越来越少。我建议你看看张凤荣主编的《土壤学地理学》,对于分清楚土壤类型还是很有帮助的

目前,对土壤的分类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和中国制三种。

1、国际制: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 >25%→粘土;

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

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以简制应用最为广泛,这里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卡庆斯基简制作为质地分类标准。

卡庆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砂粒(>001㎜)和物理性粘粒(<001㎜=的含量来划分土壤质地类别。

3、中国制

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公布了中国的质地分类制,分为3组12种质地名称。

与其它的质地制相比,我国的质地制有以下的特点:

与其配套的粒级制是在卡庆斯基粒级制的基础上修定而来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提高到大家公认的0002㎜, 粘粒级分为粗(0002~0001㎜)和细(<0001㎜)两个粒级。

我国的质地分类标准还处在试用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纵观各种质地分类制,尽量存在着一些差别,但大体上还是把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类。

1、高纬度苔原带主要分布潜育土、有机土;

2、中纬度冷温气候带主要分布灰壤、灰化淋溶土、浅层土、有机土、始成土、高活性淋溶土和灰色森林土;中纬度温暖气侯带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高活性淋溶土和始成土,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分布低活性强酸土和强风化粘磐土、始成土;温带草原区主要分布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半荒漠和荒漠区主要分布钙质土、石膏土、盐土、碱土;

3、低纬度区分布铁铝土、低活性强酸土、网纹土、高活性强酸土、低活性淋溶土、强风化粘磐土、红砂土、变性土等。其他如粗骨土、暗色土、

1主要类型及特征

为便于与国际流行和通用的土壤分类体系接轨,以加强国际交流。本次调查将采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系统划分区域土壤类型,并划分至土壤亚类。建立区域土壤的系统分类检索系统,初步野外调查和研究表明研究区可能存在4种土壤类型(表5-9),包括雏形土、有机土、新成土和潜育土。

表5-9 研究区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1)雏形土

雏形土为发育厚度不大、有机质含量亦不太高的**土,研究区内分布面积很广,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及广阔的草原地区。雏形土可进一步划分为暗沃寒冻雏形土(高山草原土)、草毡寒冻雏形土(高山草甸土)。

1)暗沃寒冻雏形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通天河以北高寒草原区,海拔4500~4900m,是在高寒干旱气候及草原植被下形成的。主要优势植物为紫花针茅、异针茅、青藏苔草、垫状驼绒藜等。母质多为坡积残积物、湖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等,多为粗疏的粗砾碎屑物或砂砾质物等。有机质累积量相对减少,草皮层薄而疏松或无草皮层。

2)草毡寒冻雏形土:在研究区南部高寒草甸区广泛分布。分布地形主要有山坡、河谷、盆地中的滩地以及古冰碛平台和侧碛堤等,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广、畜牧业经济产值较高的草场土壤。它是在寒冷、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0℃,年降水量在350~400mm之间)和高寒草甸(嵩草草甸、杂类草甸)和高寒灌丛植被之下形成的。成土母质多系坡积残积物,冰碛物、冲积物等,海拔一般为4600~5200m,不受地下水影响,具有强烈的生草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而积累十分明显,表层具有根系盘结并富含粗有机质的草皮层(As),土壤普遍表现为薄层性、粗骨性,B层发育不明显,土壤表层及中下层土壤粘土矿物普遍以风化度低的伊利石、绿泥石为主。

(2)有机土

有机土特指含有机质较高的土壤,不仅含大量有机质,而且含有机质层的厚度大于60cm以上。有机土主要分布于河源地区缓坡下部、宽谷洼地及大滩的低洼地段。地表长期积水,多热融坑和冻胀丘或塔头草墩,植被生长茂密。母质以冰水沉积物、洪积-冲积物最普遍。有机土多为黑褐色,按腐殖质分解的程度不同进一步分为纤维永冻有机土和半腐永冻有机土。

(3)新成土

新成土主要分布于冰雪线以下或冰缘地区高海拔地区,山脉的高峰处多见;海拔5000~5400m的分水岭脊、古冰碛平台,因脱离冰川影响最晚,新成土也是此处成土年龄最短的一种高山土壤。新成土所处地区岩石普遍裸露,石块、石屑、流动的倒石堆广泛分布,只有在低洼处才见粗砾石混合的土壤,且土层很薄,不连片,没有形成连续土被。植被为高山稀疏植被,石面多生有冷生壳状地衣,碎石隙间土壤上多生长一些多年生中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和垫状植物,常见有垫状点地梅、唐古特红景天、垫状驼绒藜、水母雪莲、山地虎耳草、龙胆、沙生风毛菊等,呈零星分布。土壤以寒冰原始成土过程为主,土体厚度10~30cm,剖面分化不明显,30~50cm以下常可出现永冻层,土体较湿润,腐殖质(A)发育较弱或不明显,剖面略可分出(A)—AC—C等发生层,地面多覆石块岩屑,土粒填充于石缝中或居砾面之下,一般不形成连片土被,土层浅薄,土表常可见到融冻结壳,而冻层之上,可有潜育现象,目前多未利用。

(4)潜育土

潜育土为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中等的**或黄褐色土,研究区内分布面积比较广,主要分布于低山坡角、河谷及相对低洼的沼泽地区。潜育土可进一步划分为有机永冻潜育土(含有机质但有机质层厚度小于60cm)、简育永冻潜育土(不含或含有机质较少)。潜育土通常发育有上部腐殖质层、中下部淋溶层和淀积层。

2分布规律

从平面来看,四种土类在研究区各部都有分布。由于受降水条件的影响(南多北少),总体来看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多发育草毡寒冻雏形土、潜育土、有机土,通天河以北地区则以发育暗沃寒冻雏形土、草毡寒冻雏形土、简育永冻潜育土和新成土为主,富含有机质的有机永冻潜育土和有机土相对不发育,但在局部汇水区域高有机质土也有小块发育。垂向上看,研究区南部多表现为草毡寒冻雏形土向新成土过渡,即在草毡寒冻雏形土在5200~5350m,向上逐步过渡为新成土,植被类型也表现为高寒草甸向高山垫状植被或流石坡稀疏植被带过渡。研究区北部则多表现为暗沃寒冻雏形土—草毡寒冻雏形土—新成土的过渡,暗沃寒冻雏形土主要控制4500~4750m的层带,草毡寒冻雏形土则控制这4750~5000m的层带,受降水条件控制,研究区北部新成土发育一般较南部低100~200m。

以上就是关于土壤的类别,怎么划分土壤全部的内容,包括:土壤的类别,怎么划分土壤、给定一个土样,怎么确定其土壤类型、怎样辨别土壤种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web/9295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