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开水
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T-Head)公司宣布,已经成功将 Android 10 移植到自己的 RISC-V 芯片上,并开源了全部相关代码。
社区公告显示,Android 10 系统已经可以在玄铁 910 芯片上流畅运行。ICE EVB 是 T-Head 开发的基于玄铁 C910 的高性能 SoC 板。ICE SoC 集成了 3 个玄铁 C910 内核(RISC-V 64)和 1 个 GPU 内核,具有高速、智能、高性价比的特点。该芯片可提供 4K@60 HEVC/AVC/JPEG 解码能力,以及多种高速接口和外设;适用于 3D 图形、视觉 AI 和多媒体处理。
玄铁 910 处理器于 2019 年 7 月份正式发布,是目前业界最强的 RISC-V 处理器。据介绍,其可用于设计制造高性能端上芯片,应用于 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使用该处理器可使芯片性能提高一倍以上,同时芯片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授权可用”是X86架构和ARM架构的共同点,也是英特尔和Arm公司的护城河。然而,随着RISC-V的崛起,Arm开始坐不住了,因为开源的RISC-V抢夺的就是Arm的市场。
RISC-V架构和ARM架构其实是宿命之战。ARM架构过去被称作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RISCMachine),都是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精简指令集),市场重叠度甚至可以达到100%。
作为精简指令集,RISC-V架构和ARM架构都必将盯着现有的可携带市场以及未来的智能物联网市场。现在是RISC-V蚕食ARM架构的市场,原因在于ARM架构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然而,在未来这样的优势又能够持续多久呢?
所以,Arm开始着急了。留给RISC-V架构的前路要么是取代ARM架构成为精简指令集的新王,要么被ARM架构彻底边缘化,现有“打官腔”说的“良好共存”想来是万万不会成行的。
Arm自然也不想被温水煮青蛙,每年进步一点点的RISC-V架构现在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RISC-V联盟在官网上这样讲到,RISC-V是一种开放式ISA(指令集体系结构),为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创新开创了新纪元。RISC-V基金会由325多家成员公司组成。这是该技术的主要优势。
开源的优势让RISC-V架构吸引了一众有影响力的公司。
我们可以看到,白金会员里面不乏阿里巴巴、三星、美光和谷歌等实力超群的高 科技 公司,而金、银和审计员队列中也有台积电、华为和英飞凌这样在各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企业。现在这些企业还都是ARM架构的受益者。
当然,这些巨头公司加入RISC-V联盟并非是提前站位然后静观其变,而是投入精力在推动RISC-V走向成熟。
在RISC-V生态中,既有晶心 科技 、Si-Five这样的公司为其打造内核,夯实底层结构,也有阿里巴巴、兆易创新和华米 科技 这样的公司在不断地推出基于RISC-V架构打造的性能领先的处理器产品。
2018年9月17日,华米 科技 正式发布全球智能可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 “黄山1号”是全球首款集成AI神经网络模块的可穿戴处理器,也是全球首款RISC-V开源指令集可穿戴处理器,拥有AI驱动、闪电性能、苗条功耗三大特点,应用了Always on技术,区别于传统AI,实现了AI从云到端的前移,实时计算无需传输。2019年6月11日,华米 科技 在2019夏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AMAZFIT智能手表2及AMAZFIT米动 健康 手表。AMAZFIT米动 健康 手表正是基于“黄山1号”芯片打造。
2019年7月25日,玄铁910正式发布,这是平头哥半导体成立之后的第一款产品。玄铁910基于RISC-V的处理器IP核,开发者可以免费下载FPGA代码,开展芯片原型设计架构创新。
2019年8月22日,业界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正式发布基于RISC-V内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产品,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持续打造RISC-V开发生态。
上述的每一款芯片都极具代表性,而发布时间较为密集,这对于Arm而言已经不是敲醒警钟了,而是警笛长鸣。诚然,就算有了更多的内核以及最新的产品面世,RISC-V架构相较于ARM架构而言还是很稚嫩,毕竟生态系统相差甚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发展,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关键。Arm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攻击RISC-V架构。但晶心 科技 总经理林志明认为,“这只是给攻击者自己壮胆用的,并没有对RISC-V产生真正的打压,并且,现在攻击开源生态,本身就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反倒会产生反作用力。”
令Arm感到恐慌的还有RISC-V未来的潜力,尤其是在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潜力。在边缘设备的芯片中很多都是以神经网络(NN)硬件进行机器学习,这样就有需求为神经网络配置硬件加速,RISC-V CPU中的ALU(算数逻辑单元) 就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而智能物联网大趋势同样是ARM架构的当下和未来。
在打造RISC-V架构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股来自于东方的“神秘力量”,也就是中国芯片公司对于RISC-V架构的推崇和拥护。中国有着巨大的芯片需求,同时中国芯片厂商自己也有需求做大做强,RISC-V架构虽然“军阀割据”但尚未有“一朝天子”,这对于国产芯片厂商而言是莫大的机会。
面对重重危机,Arm已经开始吹响狙击的号角。北京时间2019年10月9日凌晨,Arm宣布在部分CPU内核引入自定义指令功能,即客户能够编写自己的定制指令来加速其特定用例、嵌入式和物联网应用程序。这意味着,从2020年开始,使用Cortex-M33内核及之后的Cortex-M CPU内核系列的所有Arm客户都可以免费使用自定义指令功能。
回顾RISC-V那句话,开源是RISC-V架构最大的竞争力,现在Arm打算让其优势不再。当Arm决定主动出击,此时的RISC-V架构也已经是离弦之箭,进了这“八角笼”只会有一个胜者站着出来。
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
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 指令集:存储在CPU内部,引导CPU进行运算,并帮助CPU更高效运行,介于软件和底层硬件的一套程序指令集合集。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
:
SUN Microsystems起源自斯坦福毕业生Andreas Bechtolsheim的计算机项目(这最后演变成了工作站),主要的产品是是工作站、服务器和UNIX *** 作系统。不同于当时的硬件系统的封闭,这个项目从早期开始就保持开放。之前的系统一般都是一家公司同时提供软件和硬件,而Bechtolsheim不生产定制化的硬件,还推动不同工作站使用同一的 *** 作系统——UNIX。这种开放性的观点奠定了Sun Microsystems最后的基础。在完成了这两件事后,Bechtolsheim将他的电脑授权给不同公司生产,并将其命名为SUN(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简称)
飞利信(300287)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理器IP核为基础,开发的国产MCU芯片,采用RISC-V指令集。
全志 科技 (300458)RISC-V架构产品已经量产,基于平头哥开发的Risc-v架构CPU内核进行应用处理器芯片产品即将推出。
实际上ARM架构和RISC-V架构都源自精简指令计算机RISC,个人觉得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RISC-V架构的精简和彻底开放的模式。
ARM说是比较开放,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指令集架构,采用ARM架构的厂商,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产品进行部分调整,不能改变原有的设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ARM架构已经变得复杂和冗繁,而且ARM存在专利和架构授权费用等问题。
而RISC-V,在一开始就定位为完全开源的架构,其架构文档更简洁,基本指令数目也就40多条,而且一套指令集支持所有架构,还支持模块化的设计,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自由定制,总之RISC-V的开放程度其实远高于ARM,而且该项目2010年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后来者包袱小,而且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
当然RISC-V也不是没有劣势,其劣势在于其诞生的时间太短,相关的生态要素还在发展中,和ARM的生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目前ARM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移动处理器的市场,RISC-V在这个领域的机会估计不大了,不过如果苹果转向RISC-V,这倒是一个机会,不过以苹果的封闭性,范围还是有限的。
所以RISC-V的机会还是在新兴的领域,RISC-V和ARM在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RISC-V凭着开源等特性很有可能可以击败ARM,或者占用可观的份额,实际上随着国内的相关厂家被美国卡脖子,RISC-V这种完全开放的架构在国内应该会成为重点发展对象,实际上国内的相关企业在RISC-V上面涉及的比较深,所以对于RISC-V还是可以看好的。
至于苹果转向RISC-V的消息,其实目前只是谣传,还不能确定,不过以苹果风格,转过去也正常,毕竟苹果很追求自主控制权,毕竟如果ARM被NVIDIA收购后,NVIDIA这种封闭的公司会做出什么事情很难说,苹果自然不希望到时候被NVIDIA给影响。
而且苹果系统本身就比较封闭,软硬件都是自己把控的,其转向的影响和难度并没有其他厂家那么大,可以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方向,不过这个事情不是短期的事情,目前在相关领域还是ARM的天下,不要觉得ARM不行了。
苹果用risc-v对比arm的优势:
1,节省授权费
2,没有x86、arm的 历史 包袱,可以重新设计
3,开放,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定制指令集,例如服务器、办公桌面、移动设备、穿戴设备、工业或者传感器
4,苹果生态好,无论是是最初的ppc,还是后来的x86,再到现在的arm,以及后续的risc-v,通过自家工具链,都能做到对用户和开发者几乎透明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后者比前者生态成熟的多。苹果有钞能力,现在就可以走起来,慢慢过渡。
刚发布了M1,这就又要转向了?
后来者居上啊,解决了很多ARM存在的问题啊,ARM后向兼容性负担太重了。
2019年10月31日,SiFive公布了IP产品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他们展示了其有史以来第一个乱序的CPU微体系结构,并承诺在现有RISC-V内核上实现显着的性能飞跃,并提供与Arm产品相比具有竞争力的PPA指标。
说起SiFive这个公司,其实很有意思。SiFive中国是在去年8月份成立的,与其他跨国企业的做法不一样的是,SiFive中国是一个独立公司,在中国独立运营,并非SiFive的子公司。它有自己的董事会,有自己的管理团队,未来它可以独立接受投资,也包括来自中国的投资。但同时也跟SiFive有关系,如提供IP还有其他方面的技术。
SiFive于2017年发布了U54系列,这是该公司第一个能够运行完整 *** 作系统(例如Linux)的成熟CPU IP。
讲回正题,全球首个RISC-V处理器CPU,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什么RISC-V架构如此受追捧?
全新的RISC-V OoO CPU:U8面世
到目前为止,如果我们想基于新的ISA设计新的CPU,则首先要从小处着手,然后进行迭代,然后继续为设计增加更多的复杂性,这相对来说还不足为奇。SiFive的U5和U7系列相对来说CPU微体系结构较为简单。与Arm的低端和微控制器内核相比,它们能提供一些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和替代方案,但实际上并不能满足需要更高性能的更复杂工作负载的任务。
但新的U8系列通过大幅改善新的微体系结构,其性能比U54和U74高出5到4倍,这是我们行业中极其罕见的性能提升。
SiFive针对U8系列的设计目标也非常简单:直接对标Arm Cortex-A72,U8系列的目标是在性能上不相上下,并且在只有对手一半面积的同时提供15倍的更高的电源效率。当然,拿A72来比,还是有点“欺负”老产品的意味,不过SiFive的PPA目标相对较高,这意味着U8应该比Arm的最新一代内核更具竞争力。
RISC-V魅力何在?
顾名思义,RISC-V是RISC的第五个版本。RISC,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图灵奖得主John L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对行业的重大贡献,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1980年发布。芯片指令集帮助计算机软件与底层硬件设备通信,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我们先看看全世界对RISC-V的态度:
全球第一大硬盘产商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将以每年10亿到20亿颗的预期来推动RISC-V,逐步完成全线产品迁移到RISC-V定制架构;
MicroSemi提供基于Risc-V+Linux+CNN加速的AI解决方案;
印度政府则大力资助基于RISC-V的处理器项目,使RISC-V成为了印度的事实国家指令集;
RISC-V基金会的会员已经增加到150多个,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大量使用或评估基于RISC-V的应用,参与度之高,覆盖面之广,盛况空前;
指令集架构的生态链正在成长和完善,工具链、RTOS/Linux *** 作系统的移植等工作都取得关键突破。
无论模块化指令集“能屈能伸”,还是甩掉向后兼容 历史 包袱“无病一身轻”,再到40多条基本指令“大道至简”,且使用BSD License开源协议彻底开放,RISC-V的种种优势,宛如指令集纷繁万象中的一股春风。
早在去年,就有很多公司开始量产基于RISC-V的芯片,例如国内的嘉楠云智和华米等,他们做RISC-V芯片较早。行业人士当时也预计其他很多做RISC-V芯片的公司可能会在2019年或2020年正式推出基于RISC-V的芯片。
所以,兆易创新带来了GD32V系列开发板。
GD32V系列来袭
近期,业界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兆易创新正式推出全球首个基于RISC-V内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产品,提供完整工具链并持续打造RISC-V开发生态。
GD32VF103系列MCU采用了全新的基于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的Bumblebee处理器内核,是兆易创新携手中国芯来 科技 面向物联网及其它超低功耗场景应用自主联合开发的一款商用RISC-V处理器内核。
GD32VF103系列RISC-V mCU提供了108MHz的运算主频,以及16KB到128KB的片上闪存和6KB到32KB的SRAM缓存, gFlash专利技术支持内核访问闪存高速雾等待。Bumblebee内核还内置了单周期硬件乘法器、硬件除法器和加速单元应对高级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挑战。
GD32V系列新品全部符合工业级高可靠性和温度标准,并提供至少十年的持续供货保证。芯片的静电防护(ESD)防护水平在人体放电(HBM)模式可达5KV,器件放电模式(CDM)可达2KV,远高于行业安全标准,从而适用于复杂环境并让终端产品更可靠耐用。
全新的GD32VF103系列RISC-V MCU即刻上市。立创商城现已同步发售。
身处电子行业或电子类的学生对RISC-V不太陌生,这个词在2018年可谓是霸占了大量的篇幅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它的字面意思入手看看这个RISC-V是个“神马玩意”
首先我们从名字的第一个单词入手,RISC的较官方解释为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 它具有一致的指令的格式,一致的所有指令的指令周期,并且可采用流水线技术。许多早期的RISC设计有着不好的缺点——转移延时槽,转移延时槽是指一个跳转或转移指令之后的指令空间。无论转移是否发生,空间中的指令将被执行(或者说是转移效果被延迟)。这些指令让CPU的算术和逻辑单元繁忙比通常执行转移所需更多的时间。现在转移延时槽被认为是实现特定RISC设计的副作用,现代的RISC设计通常避免了这个问题(如PowerPC,最近的SPARC版本,MIPS)。
RISC-V(读作RISC-FIVE)指令集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RISC-V是在指令集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建立的全新指令。RISC-V指令集完全开源,设计简单,易于移植Unix系统,模块化设计,完整工具链,同时有大量的开源实现和流片案例,已在社区得到大力支持。其优势在于完全开源,架构简单,易于移植Linux和Unix,设计模块化,工具链完整。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在这么多途径听到RISC-V呢。这是由于RISC-V作为一种全新的芯片架构,为中国自主设计制造CPU打开了不小的可能性。微处理器架构被ARM和Intel x86垄断的局面极有可能被RISC-V的横空出世而打破。有人说,RISC-V给了中国机会,大家重新出发中国不会差。在我看来,机会也是实打实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去浪费摆在面前的机会。国内各大公司早已盯上了RISC-V,华米科技早已发布基于RISC-V家都的黄山一号芯片。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重新出发确实不假,但是中国目前芯片制造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IP研发上都与欧美之间存在差距。国产主流微处理器核心还是基于这些大公司的技术。而且海外的公司手中抓住太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这都会让我们在芯片制造的路上多出些汗。
以上就是关于阿里自研RISC-V 芯片成功运行 Android 10全部的内容,包括:阿里自研RISC-V 芯片成功运行 Android 10、Arm为何一定要置RISC-V架构于死地、risc-v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