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X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于2012年创立,是一个MOOC课程提供和在线学习平台。
数据来源于kaggle上关于2012-2016年Harvard与MIT在Edx所开设在线课程的数据报告,该报告涵盖了在线课程290们、学员450万、学习总时长2800万小时、获得认证学员25万。我们看一下数据,一共有290个在线课堂数据,字段信息23个。发现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 课程 (产品)的数据,二是 学员 (用户)的数据,所以我们分别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1、什么类型的课程更受欢迎?哪些课程的需求量较大?
2、人们更喜欢Harvard还是MIT的课?
3、课程的完成度怎么样?
4、全球在学习edX的是什么样的用户?
课程上线的日期格式是MDY(月日年),全部改成我们习惯的YMD(年月日)
1不同课程的学员数占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Computer Science类的课程学员数最多,占比3442%,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类的课程学员数最少,只占1848%。这说明学员对Computer Science一类的课程需求量最大,其次是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再次是Government, Health, and Social Science,需求量最少的是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
这是从Edx平台总体来看,当然不同机构内部的课程需求量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每个机构内部不同课程的需求量。
2同一机构内不同课程的学员数占比(按机构)
Harvard开设的Computer Science类的课程学员数最多,占了4085%,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类的课程学员数次之,这两门课程就占了70%。学生对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的需求量最少。
MIT的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课程的学员数最多,占3671%(在Harvard最少),其次是Computer Science(在Harvard最多)和Government, Health, and Social Science,最后是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的学员数最少(在Harvard占比3012%排第二)
3同一课程不同机构的学员数占比
从上图得到,同样是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类的课程,80%的学员选择MIT,而同样是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类的课程,80%的学选择Harvard,而且这两科课程分别在机构内部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4不同课程的学员数变化(按月)
学员对课程的需求量除了不同机构有差异以外,不同的时间点也会影响课程的学员数,像某课程去年1月有多少学员,今年不一定会吸引相同的学员数,所以要从时间维度上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需求分析。
总体上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类的课程需求量较大,学员对Computer Science类课程的需求量最小。随时间的波动较大,为了方便观察,下面我们对4种课程分别分析。
5同一课程的学员数变化(按月)
从上图可以看出,Computer Science这类课程的学员数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在每年的1月份左右学员数达到峰值,表明该课程的需求量在1月份前后最大。其他学科的课程未发现有明显的周期性,可能数据量较小。
得到认证(获得证书)我们就认为他完成了课程,从上述描述统计可以看出完成课程的学员平均占比只有778%,而完成了50%课程的学员数还不到该课程学员数的1/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员对课程的完成度都不高,制成箱线图如下:
对男性占比和女性占比分别求平均值,发现总体上听课的学员中男性占了2/3,大部分是男性学员。下面再看一下不同课程的男女性差异。
女性大多数更喜欢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类的课程,对Computer Science类课程的兴趣最低。而82%的男性喜欢Computer Science课程。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类的课程男女占比差别不大,其他三门课程男性占比远超过女性。
从上图可以看出平台上的学员年龄跨度从22-53岁。22-32岁对各类课程的需求量普遍都很大,尤其对计算机科学的课程需求极大,40岁以后对课程基本上没有需求。
Government, Health, and Social Science与Humanities, History, Design, Religion, and Education类型课程的学习者多为学士及以上学历。
我觉得题主可能更想听到一些经验方面的分享吧。关于各家自己的宣传,Ted演讲啥的,有人已经回答得很好了。我就说说自己的的感受。
我在三个站上都至少获得过10张证书,当然是免费证书,收费的目前看起来意义还不是非常大。不过 Udacity已经放弃给免费证书了,Coursera正在准备放弃,edX目前没啥消息,可是获得免费证书的地方也仅仅出现在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地方。 所以小伙伴们,你们手里的证书可能要成为绝唱了。这事肯定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学习,不过对于真心学知识的人来说,其实影响倒不大。正好省了很多人到处问“证书有什么用”的问题。
早期我最喜欢的站是Udacity。从一开始他们的人工智能导论,到我最后完成的CUDA并行编程。从来没有一门课让我觉得他们没有用心去做,没有用心为学生着想。他们的课并非哪个大学教授简单地把校园里的课程搬上来,或者改一改搬上来。他们的课 自始至终都是专门为网络教学而制作 的。随时可做,随时要做的课堂小测验就是Udacity最大的特点。他们有非常完善的网页编程环境,你写代码也只要在浏览器里就可以,真的是非常方便。当然Udacity的课普遍理论性不足,不太像大学课程,或者说不太像同等级的大学课程更为恰当一些。我上过的理论性最强的就是应用密码学,里边讲了很多密码学需要的数学知识。但即使是这样一门和数学很近的课,老师也不断强调:我们关注的是应用,不需要你对数学部分全部搞懂。
我为什么最近不去Udacity了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自从Udacity取消了Deadline之后,我就很少去了,没有强制性了。果然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啊。。。最近Udacity转型 职业培训 ,取消免费证书,也确实是最适合他们的一条路。
芥末堆 阿槑 5月13日报道
近日,在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上,edX CEO Anant Agarwal 分享了edX 在MOOC20上的探索和最新进展,芥末堆整理了演讲的精华内容:
现在MOOC平台的课程吸引了全世界的学生,距离最早创立MOOC已经四年了,我们的MOOC平台也有了更多的创新,随之承担了更多责任。现在我们把越来越多的课程放到网络上,对教育来说几乎不存在任何边际成本。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保证MOOC当中的诚信问题。
edX的影响覆盖全球,在超过全世界160个国家,我们一共有超过700万的学习者,有超过900多门不同语言讲授的课程。edX只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免费的资源库,面向全世界。我们最早是采取免费课程的形式,目前这样的课程占到了6%。对于这一部分课程,有时候为了拿到证书,需要支付部分费用。随着这种模式逐渐成熟,最后拿到认证结业证书的学生超过60%。而且不光是单个项目,我们也对各种不同的科目进行了组合,变成了一个个小的项目。这也就是我们提出的“微”硕士(Micromaster)的概念。
微硕士
微硕士学习时长六个月左右,免费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大学里的学位(degree),而是认证证书(certificate)。
它的边际成本也几乎为“0”。如果正常读硕士的话,学费还是很昂贵的,但是如果是“微”硕士的话,成本将会降低很多,而且它的学习时长比较短,只需要大约六个月。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学生获得“微”硕士之后,来申请MIT的话,有“微”硕士的证书对于申请MIT是有帮助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MOOC平台拿到一个类似“微”硕士这样一个学位,可以说是一个敲门砖,如果希望进入大学接受系统教育的话,也可以帮助你申请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edX的新探索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以及MOOC证书的有效性,edX做了很多新的尝试:
Adaptive learing
edX已经在尝试根据累积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根据学生的反馈,系统会自动给出下一步的判断。
Team(小组合作)
我们鼓励学生成立一个几人的学习小组,以自组织的方式一起合作、讨论,同时老师可以给整个团队下达小组作业。
Video analytics 翻转课堂
还有一个是视频分析,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视频,老师可以发现,学生们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老师可以发现是在视频的哪一段学生的回放率是最高的。
其实这个课程在现实的校园里也是有应用的,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在课下学习新知识,在课堂进行讨论。老师进行视频分析之后,在上课时甚至可以说出有几个人在课下没有看视频。如果许多学生在相同的点进行了回放或者是暂停的话,那老师自然能够发现,这个地方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在讲课的时候,会着重讲解。翻转课堂一个实用的案例是清华大学的“雨课堂”。
考评方式:虚拟监考+同学互评
MOOC所面临很大的挑战就是它如何保证学生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能够同时保持诚信。edX现在也十分注意这个问题,尤其在“微”硕士这个项目当中。
最初edX是采取同学互评的形式,但是针对于同学互评出来的结果,很多老师不太愿意承认。因此,现在我们的形式是,在学生交费报名了“微”硕士的课程之后,他们会被分成N个小组,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微”硕士课程的考试也是限时的,比如说限定两个小时,就只能是两个小时之内交卷。如果是统一进行考试的话,很有可能一个人考完了之后,告诉别人所有的考试题,但是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每个人拿到的考卷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考题是随机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虚拟监考的系统,确保学生在考试当中没有作弊,学生的作弊行为也直接和能否拿到最后的“微”硕士的认证证书相挂钩。
在“微”硕士的学习过程中,考试时通过电脑来完成的,电脑上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在监视你有没有作弊。如果说考生在考试过程当中,东张西望的话,很有可能被抓住。在考试完成之后,所完成的录像会被压缩,上传到云服务器里面。然后edX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查看这些视频,对每个学生进行监控,这些看视频的人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师和员工。
高等教育的未来:时间、证书、内容都不受限制
未来的教育是不受限制的,无所谓时间、无所谓证书、也无所谓内容。而在传统教育场景下,所有的事情都是严格限定的,你只能用老师给的教材,只能上特定老师的课,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去听。
本科四年时间,硕士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但如果在网上学习的话,这个就不再受限制了,想上清华的课程,就可以花六个月的时间,在网上拿一个“微”硕士的学位,之后改变主意的话,也可以通过“微”硕士来申请,比如美国其他高等学府的学位,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物联网专业可以考的证书
1、IOT-INC的物联网专业认证
IoT—Inc的物联网专业认证是物联网证书中最贵的,但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该认证内容包括45个模块和163个单独课程。
此证书除了物联网基础知识之外,还将学习到物联网技术的用途。此外,还会学习到虚拟化为何如此重要以及不同的物联网架构。各种模块涵盖硬件、软件、分析和大数据以及网络安全。
IoT-Inc没有给出通过认证的大概时间,不过考虑到课程材料的庞大规模,我们估计可能与列表中的其他认证一样多或更多。
2、Cloud Credential Council物联网基金会认证
Cloud Credential Council的物联网基础认证是针对系统管理员、软件工程师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它涵盖了概念和术语、基本构建块、安全性等。
完成认证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自学并通过考试。自学预计需要16个小时,考试需要60分钟。
3、微软物联网专业学位认证
微软物联网专业学位认证是公司提供的众多此类认证之一,为此,它与在线教育提供商EdX合作。该认证引导您了解物联网的各个方面,从编程设备到数据分析,甚至物联网架构设计和业务规划也包括在内。
开始使用Coursera是因为一个TESOL证书课程,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几年前国内流行的公开课(Open Course)应该算是第一代慕课(MOOC),以欧美大学为主导。公开课让我对哈佛的Micheal Sandel教授崇拜得五体投地,可以说好好地体验了一把网络课程。然而,公开课大段大段的讲授并不利于学生消化和学习;而且坚持听长时间的(大多每节课半个小时-1个小时)英文讲座课程也需要相当的毅力,以至于公开课的热潮很快便过去了。
通过公开课热潮,很多互联网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有了第二代慕课。我接触过的以Coursera和Edx为代表。第二代慕课的特点是互动性强,听课过程中穿插练习和作业,更像实际的课堂。于此同时,Coursera和Edx也都推出了修课证书,甚至和一些高校联合推出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说一下我使用慕课的感受吧。第一,慕课非常好,尤其是对从来没学过某个领域的人入门来讲,是个极好的资源。Cousera上Computer Science,Data Science,Busniess以及Management的课程已经多得数不过来,这对于任何一个好学的人来讲都是一场学习的盛宴。文科和社会科学的课程相对较少,但是语言学习(不限于英语)、文学、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有不少的。总体来讲,慕课是极好的业余进修学习的途径。更可贵的是,慕课上大多课程都可以免费听,这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一件大好事(前提是得能听懂英文的课程)。
第二,慕课只适用于课余入门或提高,不是学习之根本,不能替代学校教育。慕课上大多都是入门级课程,即便是系列课程(TESOL证书有八门课程),也很难有深层次的学习。我在慕课上一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可以修4-5门课。我的感受是慕课上4-5门课的作业量与实际大学中一门课的量差不多,深度上来讲就差太远了。所以,慕课只适用于业余入门或提高,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学校教育。毕竟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塑造品行和拓展思维。这一点上来说,除了面对面的学校教育和熏陶,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如果打算使用慕课,个人推荐Coursera。Coursera的平台开发得比较好,将练习穿插于讲课之中,不会漏做题。而且Coursera上课程非常多,循环开课速度快,进度几乎由学生自己把握,即使过了deadline还是可以把课听完(作业就不能提交了)。Edx平台开发得还不够,有时候会漏掉某个小节或练习而不自知,最后检查进度表才发现,囧;进度上来讲,Edx控制进度的课程有不少,如果忘掉或者漏掉某一课就比较难补上,课程循环过程也比较慢…就内容来讲,Edx的课程比Coursera更实在一些,内容量更大。如果能改进一下平台,应该还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我使用慕课的一些体验,希望对有心人有用。
July 30th 2016 于The Heights
国内外可以拿证书的优秀在线教育平台推荐:
1、学堂在线。
国内顶级学府,清华大学成立的在线教育平台,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也是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注册人数800多万。
2、网易云课堂。
网易打造的实用技能学习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12月底正式上线。因为是有证书的在线教育平台,所以我们不介绍公开课,选择云课堂。在在线课程方面,网易一直走在国内前列。从2010年上线的网易公开课,到网易云课堂再到中国大学慕课,其在中国在线教育领域的贡献可圈可点。
3、中国大学慕课。
由网易与高教社携手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向大众提供中国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
4、Coursera。
由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吴恩达和达芙妮·科勒联合创建的教育科技公司。Coursera与多家大学合作,给大众带来在线免费课程以及付费的认证课程。
5、Udacity。
Udacity是由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明者、斯坦福教授Thrun创办,它的目标是实现民主教育。2014年取消证书制度推出纳米学位(Nanodegree)。2016年4月,进驻中国推出优达学城。
6、edX。
edX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免费给大众提供大学教育水平的在线课程。两所大学在这个非营利性计划中各资助三千万美元。“edX学习平台”像开源软件,也容许其他学校上传课程。
最好的方法就是代码注入了,你先空出5个字节的代码内存块,然后你再找一块空白内存块用于接下来写代码,之后将这5个字节用jmp指令替换,并且jmp指向的地址就是你找的那块空白内存块的首地址。因为00428E74这里的mov al,[edx]EDX只占了两个字节,但是我们需要5个字节用于存放jmp,因此后面可能会有用的代码也被挤掉了。所以我们把mov al,[edx]EDX后面挤掉的那几行代码也写入空白内存,然后再加上两条我们自己的汇编指令。第一条就是mov [X],edx,这里的X你可以再找一块空白内存,那么X的值就是你的内存地址,这块内存就是用于存放EDX数据的。第二条指令就是jmp,把我们的程序IP在跳转到之前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了。
1规模不同。
在规模上。慕课规模大,微课规模较小。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现在已在全世界开展起来,并受到广泛欢迎。而微课的规模还很小,目前为止仅在国内很热。
2受众不同。
慕课涉足领域很多,k12教育、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都有涉及,其中侧重点在大学。慕课现在已经与斯坦福、杜克、耶鲁等许多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课程;微课目前为止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群体。
3交互性不同。
慕课的交互性强。慕课通常有课堂测验与课后作业,其中作业有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内容,并且有相应的论坛供学生交流讨论。学业成绩以20%的平时成绩和80%的考试成绩计算;微课会在视频结束后布置一些作业,但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不会付之实际;
4收获成果不同。
慕课在跟大学合作后,学生在修完某门课程并通过考试后会得到相应的证书,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则可通过选修慕课上自己大学的课程以此来获得相应学分。就在前不久,美国的几家公司发表声明认可在慕课上获得的学历,而这也成为慕课未来发展的趋势;学生在观看微课后仅学到相应知识,没有证书或学分。
5商业性质不同。
世界最知名的三大慕课网站中coursera与edx已经实行付费认证证书的制度,虽然目前注册用户、学习课程免费,但要支撑一个平台的正常运行,慕课在不久后的将来必然与商业挂钩;微课目前只用于教学,并且在教学中的运用范围很小,还在不断发展中。
6评价体系不同。
在慕课中,学生可以对所选课程及老师进行打分,而老师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微课目前没有评价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Edx在线课堂平台数据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Edx在线课堂平台数据分析、coursera 与 udacity 和 edx 比较,哪个更适合中国人、作为曾经的MOOC三巨头之一,edX在MOOC2.0时代有哪些新探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