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通过哪两种途径传到耳朵

声音通过哪两种途径传到耳朵,第1张

你好,声音的传递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声波从耳廓进入耳道,振动鼓膜。鼓膜与锤骨连接,振动波由锤骨再传给另外的两块听小骨一砧骨和镫骨,然后进人耳蜗。耳蜗是一种类似蜗牛壳状的管道,内部充满了液体。耳蜗的液体产生了波动,并推动从液体里一行行毛发细胞中伸出来的纤毛进行运动,纤毛运动产生神经信号,经由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就产生感知,也就是我们感觉到声音了。一种是通过身体外部,声音经过耳朵骨膜传入听到;我们听到别人说话是这种另一种是直接通过身体内部骨骼结构直接传到听小骨我们听自己说话就是这种

声音传播的三个途径:空气、液体、固体。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就传播的越快。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声音是一种波,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声传播的特点:

反射: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而产生了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声波在行进中遇到障碍物,无法穿越而返回原介质的现象,称为反射,这种声波反射现象也称为回音。有关声波的反射现象,早在1882年即被实验证明。

折射: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递,因速度不同而使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称为折射。例如 :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晚时,由于高空附近温度较高,声速较快,使得声波在行进时,会向下方偏折,因此位于寒山寺里的钟声,才会传到江面上的客船。

1空气传到 耳廓将收集声波经外耳道船只鼓膜,引起鼓膜震动,继而引起中耳内3个听小骨构成的听小骨链随之震动,将声波转换成机械振动并加以扩大,经镫骨底传至前庭窗,引起前庭阶的外淋巴波动。在正常情况下外淋巴波动先由前庭阶传向窝孔,再经窝孔传向鼓阶。最后波动抵达第二鼓膜,使第二鼓膜外凸而波动消失。外淋巴的波动可通过前庭膜引起内淋巴波动,也可直接使基底膜震动,刺激螺旋器并产生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2骨传导是指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过程。声波的冲击和鼓膜的震动可经颅骨和骨迷路传入,使耳蜗内淋巴振动,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

根据空气传导与骨传导的定义,人们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听到声音;声音会引起耳朵鼓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后会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传导;骨传导;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分为纯音、复合音、噪音等。根据声音的周期特性将其分为周期性声音和非周期性声音。周期性声音包括纯音和复合音,这是由于它们的波型都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而非周期性声音则是由许多频率、强度和相位不同的声音无规律性地组合在一起形成。

噪声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空气发生振动,当震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水声和固体声等。噪声监测主要讨论空气声。

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但有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呼啸而过的飞机声等。

这些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从物理现象判断,一切无规律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叫噪声;噪声的判断还与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叫噪声,例如,在某些时候,某些情绪条件下音乐也可能是噪声。

环境噪声的来源有四种:交通噪声,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所产生的噪声;工厂噪声,如鼓风机、汽轮机,织布机和冲床等所产生的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像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发出的声音;社会生活噪声,例如,喇叭,收录机等发出的过强声音。

以上就是关于声音通过哪两种途径传到耳朵全部的内容,包括:声音通过哪两种途径传到耳朵、声音传播的三个途径、人而听到声音的途径____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web/9491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