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师知识点7- layout review rule

硬件工程师知识点7- layout review rule,第1张

Power layout rule

Placement

1  DCDC的3个电流回流路径

  

     PWM信号为high时,Vin-high side MOS-L-Cout/负载-Co CAP GND回流路径。

     PWM为low时,L/Cout-负载-Co CAP GND回流路径。

     High-side MOS G极电流路径,Cboot/VCC-Rboot-driver-Rgate。

     电流的环路相当于一根流着电流的线圈,类似于一根天线, L与环路面积成正比,与周长成反比,环 路 面积越大,EMI辐射越大,所以在placement时需保证回流路径最小。

2    DCDC SW/PWM/MOS gate/Vin/BOOT信号为干扰源,di/dt or dv/dt,所有net/via/shape应远离这些net,space至少15mils以上。

3    DCDC FB/ compensation/SVID/Isense/Tsense/Vsense/Vref…模拟/敏感信号应远离开关电源本身的干扰源,走线长度尽量短,换层尽量少,减小引线寄生容抗和感抗。

4    电感下方镂空,不允许走线,特别是高速信号、敏感信号、频率点接近开关频率信号、逻辑电平较低的信号等等,以防串扰和EMI。

5   BST Cboot和Rboot摆放应尽量接近BST pin和SWpin,如Vin power shape换层切割注意换层处形状最好保持重叠一致。

6   Vin去耦电容的摆放应离pin脚尽量近,且尽量摆放在同一层,电容排列按从大到小排列,小电容去耦半径较小。Vo芯片端输出电容同样应靠近电感和芯片由从大到顺序摆放。

7   电源各子系统的摆放不要集中在一块,间隔一定距离,保持良好的散热条件。

8   Tsense器件(thermal sensor/温敏电阻)应靠近所需要采样点,远离不相关的发热源。

9  Thermal pad及power GND多打via孔,减小寄生电容和等效热阻,如芯片中心的GND pad,发热元器件的GND shape,利于热量流通到地层散热。

10  发热元器件,如电感/MOS,不能正反面均放置。

Trace route

1    各个电流全盘回路应依据输出电流和叠层厚度检查shape/via/net走线是否满足。如Vin-MOS-L-C等。铜皮过电流密度30A/m2,按经验值05oz铜皮40mil走1A,18D via 05A,30D via 1A;1oz铜皮20mil走1A,18D via 1A,需要考虑换层层面是否都是1oz。

2    BST线路trace width>20mils或按照芯片spec要求,support更大充电电流,利于high-side MOS的开关速度。

3 LGATE/HGATE/compensation等信号走线width >10mils或按spec要求。

4 SW/PWM/BST等干扰源信号相邻层不能有敏感/高频信号平行走线compensation/Isense/Tsense/Vsense/Vref等走线width需要按经验和spec加宽(>10mils)及做GND屏蔽,与其他net/via/shape spacing 15mils以上。

5 所有重要/电源/高频信号的走线要有连续的参考层,特别是有特殊情况挖了相邻GND参考层的,与考层距离会引起特性阻抗变化,造成阻抗不连续,引起反射。

Current path check or IR drop simulation

在电流的考量中,我们往往清楚每个power的输出电流和device的负载电流,但check的仅仅在输出端和负载端,并没有check电流输出过程。

比如DCDC 33A/15A,各device

5+5+5,我们经常只check输出端shape 4015=600mils和输入端某个device A 540=200mils,但有可能device A和B在一边,device C在主板另一边,而layout分shape时这一路只分了200mils,layout也注意到device A和device B输入端都铺了200mils,但事实上前面的过程其实只有200mils。事实上我们的device远比3个多,就更容易犯错误,导致device供电不足。

我们根据CPU/PCH/IC/device power consumption制作power budget表格,每一个power从电流最源头开始check,highlight整个power rail,check current path是否OK。

High-speed signals

Theory

1 信号的设计和layout都是为了信号功能和信号完整性,了解信号的本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走线。

2 高速信号的定义,信号的走线长度大于信号波长的1/6,或者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于传输延时TD 6倍时,该信号在传输时视为高速信号。[if !supportLists]l  [endif]信号传输的本质是电磁场的建立与传播。故信号需要参考层构成完整的回流路径,在低频时信号总是走低阻抗路径,高频时感性阻抗成为影响阻抗的主要因素,高频时信号总是走低感抗路径。

3 信号完整性问题大致分为3种,反射、串扰、EMC。反射的本质是阻抗不匹配,串扰的本质是互感和互容,EMC的本质是电压电流引起的电磁场变化。

4 我们在分析信号时,不能单纯从时域角度去看,如数字信号的输出波形是完美的矩形波,在频域里,通过频谱可以看到其有基波和谐波的定义,了解频域的知识有助于理解信号。

5 via存在寄生容抗会损耗高频分量,via寄生感抗增加时延TD,引起jitter增大

6 信号频率上升到几GHz后,信号的传输会出现趋肤效应,电流开始往传输线表面分布,在高频时,感抗将成为影响阻抗的主要因素,电流总是流过最小的感抗路径。

Layout rule

1 layout check应习惯打开TOP/BOT以及邻近参考层检查,打开TOP/BOT目的是避免信号走在大dv/dt、dI/dt、磁性、晶振等器件下方,避免与pad/via/螺丝孔距离过近;打开邻近层,一方面便于检查参考层,一方面避免相邻层并行走线。

2 所有的高速信号应有连续的参考层,保持特性阻抗不变;如果参考层发生变化,在前后参考层间增加耦合电容。

3 时钟信号是EMC影响的最大因素之一,时钟线应尽量少打via,保持安全的3W/4W (15mils)spacing 原则(3W能减小70%的电场干扰),避免和其他走线并行走线。时钟晶振下方镂空,不要走线,并对CLK信号包地处理。

4 所有的高速信号都必须有良好的回流路径,减小电流回流路径。高速信号换层需要在信号via周围50mils内增加参考层via,信号换层参考层也会变化,增加换层via,保证前后参考层的连续。

5 高速信号的拐角遵循>120°原则,过小的拐角等于线宽变过大,导致特性阻抗突变严重,引起阻抗不连续,造成信号反射;另一方面,拐角可以等效于一个很小的容性负载,减缓信号上升时间。

6 高速信号相邻层避免并行走线,以大于30°角度走线(垂直走线is perfect),减少层间串扰(串扰的本质),目前大部分signal层间都有GND层,能够极大地减小层间串扰。

7 高速信号差分对走线保持并行,两者之间避免via、器件存在。

8 差分对之间的绕线,应尽量在靠近导致长度不一致的那端绕线,这样阻抗不连续出现的反射只会在源端/末端就产生,不会在走线中被不断传播放大;单次绕线长度不宜超过100mils,绕线的每段应保持一致,这样能够保证等效电气长度最短。

9 短桩线stub会增加信号存在寄生容抗和引线电感,应尽量短,没必要的尽量去除,如测试点、co-lay线路、pull high/low等。

10 高速差分对P/N mismatch应符合spec,一般layer ±10mils,total ±5mils。

11 高速信号线避免在多层走线时形成等效的闭环,自环将引起EMI/EMS问题。

12 Layout走线长度不得与其波长成整数倍关系,以免产生谐振现象,λ=v/f,FR4信号传播速率为光速的1/2。

13 高速信号的串联匹配电阻应靠近发送端/接收端摆放(串联匹配电阻一般在源端),并联匹配电阻应根据要求靠近发送端/接收端端摆放。

14 耦合电容一般TX摆放在发送端,RX摆放在接收端。对于有redriver/retimer的设计,根据其相应spec要求摆放(有的spec要求都摆放在redriver端)

15 高速信号走线应避开高压高流高温变化、感性、磁性信号及器件,dv/di/会引起电场/磁场变化引发EMC问题,高温影响介电常数引发阻抗变化,在layout review时养成打开TOP/BOT层检查的习惯。

16 芯片内部Die到封装,以及breakout走线都存在引线电感,breakout尽量走短。

17 高速信号的layout check应打开相邻层、TOP层、BOT层,从发送端开始检查。

18 高速信号在板边走线时,靠近板边的那段在信号与板边需增加GND屏蔽,防止边沿效应产生的EMC问题。

19 高速信号对应的参考层区域应该避免切割、打anti-pad,参考层变化会引起特性阻抗变化,切割会导致电流回流路径过长,较worse的情况会使电流形成环路造成EMI问题。

20 DDR 同一组的CLK与CMD/CTRL/ADD信号mismatch<1000mils,同一组CMD和ADDR mismatch <50mils,CLK与CTRL信号mismatch<25mils

可以在相对布局里面,再写一个Linelayout布局,给两个控件一样的权重,也就是android:gravity=1,或者任意数值,只要是一样的数值。

一般这样的布局问题,都可以通过权重来达到平分的效果,如果受制于手机的虚拟键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置scrollview来解决。

您好,qlayout是一种布局管理器,它可以根据鼠标位置获取节点,并将其布局在窗口中。它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布局方式,可以让您更轻松地控制节点的位置和大小。此外,它还可以自动调整节点的位置,以便在窗口大小发生变化时保持节点的布局。

快捷键有MEASUREGEOM、DIST键等。

1、MEASUREGEOM(MG):这个命令可以在对话框中显示出与测量相关的距离、角度和坐标等信息,可以快速查看想要测量的内容。

2、DIST(D):这个命令可以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3、ANGLEDIM(DIMALIGNED):在直线上测量角度时,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4、DIMRADIUS(DR):在圆弧或圆上测量半径时,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Android几种layout(布局)的区别

1FrameLayout:children按照从左上开始的顺序排列,主要用于tabed view或者切换功能;最简单的布局模型,在这种布局下每个添加的子控件都被放在布局的左上角,并覆盖在前一子控件的上层。

2线性布局(LinearLayout):children排列成一行多列或者一列多行的形式,应该是应用程序中最常用的布局方式,它提供了控件水平或者垂直排列的模型,同时我们可通过设置子控件的weight布局参数控制各个控件在布局中的相对大小。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使linearlayout里面的东西一行一行排列。

3相对布局(RelativeLayout):children是相互之间相关位置或者和他们的parent位置相关,参照控件可以是父控件,也可以是其他子控件,但被参照的控件必须要在参照它的控件之前定义。相对布局模型所涉及的属性设置比较多,但并不复杂。

4TableLayout:children按照行列的排序,类似于html的table;模型以行列的形式管理子控件,每一行为一个TableRow的对象,也可为一个View的对象。TableRow可添加子控件,每添加一个子控件为一列。

5坐标布局(AbsoluteLayout)的子控件需要指定相对于此坐标布局的横、纵坐标值,否则将会像FrameLayout那样被排在左上角。手机应用需要适用于不同的屏幕大小,而这种布局模型不能自适应屏幕尺寸大小,所以应用得相当少。

先把珊格设置到足够小。在PADS PCB中,按键盘G,再输入个数字(01啊,或001啊,或0001啊,看你要多精确)

然后就可以选择元件和走线移动,如果一定要移动的一点不差,点这个零件,修改它的坐标。(比如想向左移01,就把X参数减01)

1,如果想在Recycler View里直接获取:

可以把接口的方法写在:

方法里面,用position参数,

2,如果想写在ViewHolder里面,则调用getAdapterPosition()方法:

注:

由于需要在Adapter里处理item的点击事件,所以获取Item位置有个方法:

getAdapterPosition()

但是由于RecyclerView的ViewHolder存在回收机制,所以item位置会不准确;

解决方法有:

a、标记不回收;

这样直接“阉割”了RecyclerView最大的特点, 十分不推荐

b、重写方法:

再正常用getAdapterPosition()就可以了

还有别的方法

原文链接: >

以上就是关于硬件工程师知识点7- layout review rule全部的内容,包括:硬件工程师知识点7- layout review rule、怎样获得一个组件相对于父容器的坐标 android、qlayout根据鼠标位置获取节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web/9612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