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窃取隐私或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早已不是新问题。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须品的背景下,人们对智能手机的深度依赖决定着其已成为人们的随身物品。
工作开会时携带手机,居家旅游时携带手机,甚至休息时也将手机放到床头。那么,一旦一些APP无视用户权益,随意窥探、收集用户隐私的话,消费者将毫无隐私和安全感而言,沦为被随意窥视隐私的“裸奔者”。
那么,APP到底是如何获取我们的信息?
一般要在手机中装任何一款App,在打开App后都会存在一系列d窗,来询问用户是否准许开启一些授权,这其中就包括通讯录权限、短信权限、位置定位权限和通话权限。
如果不同意这些权限,App就会自动退出,这也意味着告诉用户——你不同意,就别用。无奈之下,很多人只能同意授权,然后使用App。
但这同时也为这些公司窃取隐私打开了“后门”
除了获取权限之外,还存在更为隐蔽的采集个人信息的方式,比如嵌入SDK(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地图、支付、统计、广告等功能,因此在APP中应用广泛。
但安全隐患显而易见,比如开发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导致SDK安全漏洞;还有一些开发者故意预留“后门”,以便收集用户信息或执行越权 *** 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DK通用性极强,很多APP都嵌入了相同的SDK。在这种情况下,如某个SDK窃取隐私数据,用户即便发现问题也无从查起。
让人难以察觉的数据泄露途径还有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输入法。语音输入法可以采集你的声纹,然后可以通过声音辨识你这个人,甚至可以解锁你的声纹锁;文字输入法可以知晓你的信息内容;地理定位可以跟踪记录你的轨迹;记账App可以知道你的财务信息;社交App可以知晓你的人脉关系和关系远近
除了个人,还有公司等机构用的比较多的应用,比如会议应用Zoom、企业管理用的钉钉,通过这些又可以获取公司等机构的信息!
面对形形色色的手机App,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呢?
通过正规渠道下载App
安装App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应用市场下载,防止下载到山寨的App。在下载App之前,仔细核查该App的名称、介绍及下载量、评价等。对于陌生、冷门的App一定要谨慎授权。
限制App获取位置权限
刚下载一个App时,往往会收到很多授权请求,例如开启定位、访问相册、使用摄像头、获取联系人、开启通知等,很多人不仔细查看,便点击确认下一步,因此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过度暴露。
注册、登录时谨慎提交信息
一些App会在用户首次注册或登录时收集用户的信息以进行标记,例如一些招聘App、租房App等,可能涉及到用户的姓名、家庭住址、****甚至yhk等,这些个人身份信息的授权,一旦泄露,很容易被针对。
建议尽量不使用个人真实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等)进行注册登录,如需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一定要确认该App的真实可靠。同时,如果需要提供第三方登录方式(微信、微博等),尽量使用个人信息较少的进行登录。
注销不使用App的账号
对于不使用的App,很多人选择直接卸载,腾出手机内存空间,但后续还可能收到相关的短信及电话骚扰。
建议大家在卸载不常使用的App前,首先将个人信息解绑(如yhk等),然后再按照流程注销账号。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智能产品。有了手机,可以解决很多事情,也正大家都这么依赖手机,不少商家都开发APP软件或者小程序,然后让手机用户下载各种APP软件,有一些商家开发的APP却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涉嫌过度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这段时间,国家工信部就公布了多款违法的APP,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APP涉及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工信部公布38款App存在问题
国家早就已经明确规定,APP软件不能过度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但是还是有很多的APP软件根本不当一回事,当用户下载软件的时候,多次向用户索取权限,否则就无法使用或者无法下载,甚至还通过欺骗的方式误导用户下载APP软件。这些软件就包含知名的腾讯新闻、探探、作业帮、QQ音乐、小红书、影视大全、宝宝树孕育、妈妈网孕育等。
这些存在问题的APP将会被如何处罚?
对于这些存在问题的APP软件,工信部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还没有整改或者是整改不到位的,那么就会对这些APP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这一次工信部一口气查出这么多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APP,而且很多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从这可以看出工信部想要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对用户有什么危害?
有些人认为这些APP软件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只要不泄露出去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如今已经是大数据的时代,而且很多商家收集这些数据实际上就是**用户手机上的其他通讯联系人或者一些相关信息,所以用户经常会遭到一些销售电话的轰炸,短信轰炸等等,自己却还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的。其实很有可能就是这些APP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了。
当我们下载软件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不要随意开放手机上的个人权限,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目前,全球已有约9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而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已于2020年7月公开征求大众的意见。所有公司和个人都将或早或晚面对数据保护法,并把遵守数据保护法当做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法律和有关规定,有关运动健身部分APP就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通报。
根据公开的通报,我们可以看出,基本上大家日常使用的运动跑步APP,比如悦跑圈、咕咚、Keep、华为、小米、咪咕善跑等主流APP无一例外都在违规收集大家的信息!
今天就顺带大家起底手机APP是如何泄露用户隐私的:
安装APP时强制用户同意权限
你在安装某APP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xxx想访问您的麦克风/访问你的图库”当我们点击不同意时,将无法使用该APP,最后我们不得不被迫同意,躺在我们图库、音频中的个人信息将陷入“易泄露”困境。
过度、超范围索取用户权限
当一款做菜类APP需要获取通讯录,一款影音类APP需要获取定位权限,我们的隐私也在悄悄泄露,有些不法分子会根据搜集到的碎片化信息,逐渐拼凑出一份完整的个人信息,然后再打电话骗取用户信任,进一步套取yhk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对个人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服务协议与隐私政策描述模糊
大家在安装APP时是否真的仔细读过动辄几页甚至十几页的服务协议与隐私条款?
当我们直接点击同意时,会有一些不法分子直接钻漏洞,披着“合法”的外衣搜集你的个人信息。
当然就算我们仔细阅读过条款后,在维权时面对一些晦涩并模糊不清的条款,也只能望洋兴叹。
手机APP的安全漏洞
某些APP并没有以上3种问题,但仍然会不慎泄露我们的隐私,原因在于该APP自身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用户信息流出,如2019年万豪酒店5亿房客的信息遭到窃取一案。
那么个人隐私安全保护这道难题该如何破解呢?我来提一些建议
1个人隐私保护,用户自身需加强防范
在日常使用APP时,我们要牢记这三步:首先要从正规渠道下载安全的APP;其次在下载应用后要对其做权限管理,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量关闭应用内“资费相关”与“隐私相关”的权限,如关闭APP中的自动续费服务,尽量不授权访问个人通讯录、照片的请求;最后切勿在非官方渠道填写自己的银行账号及密码等信息,将个人信息做到最小化处理。
2从源头抓起,开发者应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对于开发者来说,需明确个人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个人信息存储及保护制度,个人信息的处理制度,未成年信息保护制度等,切实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3应用分发平台需把好审核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据统计,我国境内应用商店数量已超过200家,大部分应用商店都推出了一定措施来保障用户的安全体验。以华为应用市场为例,作为华为终端官方的应用分发平台,采用
“恶意行为检测”+“隐私泄露检查”+“安全漏洞扫描”+“人工实名复检”
四重检测体系,以多样安全审核措施保障上架应用的安全合规。此外,华为应用市场还会从应用兼容性、稳定性、安全、功耗、性能表现及权限获取等方面综合评判,给符合标准的应用添加“绿色应用”标识,方便用户选择使用。
通往个人信息安全之路道阻且长,开发者需自觉遵守《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相关法律;个人需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让非法应用“有机可乘”;应用分发平台更会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完善审核机制,帮助用户守好“最后一道门”。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信息安全将得到最大保障,互联网世界将更加绿色、安全。
普通手机用户该如何防范隐私泄露?
一是尽量选择知名APP商店下载应用软件;
二是下载后对APP做权限管理,一般情况下,关闭APP“资费相关”和“隐私相关”的大部分权限并不影响APP正常使用(某些APP需“定位”功能的除外);
三是即便是无意将APP某个权限关闭,也不要担心,比如提示无法进行视频聊天等,使用时打开相关权限即可。
12月4日,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文通报,下架整改100款违法违规APP。
百款APP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
12月4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2019年11月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集中查处整改了100款违法违规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及其运营互联网企业,不乏考拉海购、微店、更美等知名产品和产品。
根据通报,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按照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的部署要求,快速行动,重拳出击,集中发现、集中侦办、集中查处整改了100款违法违规APP及其运营的互联网企业。
其中,责令限期整改27款,处以警告处罚63款,处以罚款处罚10款,另有2款被立为刑事案件开展侦查,相关案件正在侦查中。
据悉,今年以来,公安部组织开展“净网2019”专项行动,已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的APP共683款。
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之外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而去年,中消协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App Store、安卓市场下载了10类100款App,调查显示超九成App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来源: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微信公众号
四项典型案例
1、“健康天津”APP:涉嫌无隐私协议收集用户位置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经天津市公安局武清分局网安支队受案调查,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第六十四条规定,对该APP运营单位“天津健康医疗大数据有限公司”处以行政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
2、“趋势密码”APP: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精准定位等个人信息,涉嫌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经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网安支队受案调查,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对该APP运营单位“上海益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以行政警告。
3、“折疯了海淘”APP:未明示数据项采集用途,涉嫌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经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受案调查,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对该APP运营单位“杭州橙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处以行政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
4、 “简讯”APP:涉嫌无隐私协议收集用户位置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经成都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受案调查,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对该APP运营单位“成都市黑领科技有限公司”处以行政警告并处罚款贰仟元。
5类违法情形不得出现
2019年11月以来,公安部加大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力度,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集中整治,深入推进由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的APP违法违规采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整治行动。APP运营企业等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出现以下5大类违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形:
一、不得存在“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的情形:在APP中没有隐私协议,或者隐私协议中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的相关内容;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d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隐私协议难以阅读,如文字过小过密、颜色过淡、模糊不清,或未提供简体中文版等。
二、不得存在“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情形: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发生变化时,未以适当方式通知用户(更新隐私协议未提醒用户阅读及授权);收集用户身份z号、银行账号、行踪轨迹等个人敏感信息,未同步说明目的;有关收集使用规则的内容晦涩难懂、冗长繁琐,用户难以理解等。
三、不得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形;
四、不得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手机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的情形;
五、不得存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形:未经用户同意获取用户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 征信 信息、财产信息。
各类APP内容繁杂,真假难辨,致使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受到挑战。
但就目前来看,监管手段只是维护用户信息安全的形式之一。除了技术和监管手段之外,提升开发者自律意识,提升网民信息保护意识,加强网络生活自我保护,也是重要一环。
那么个人如何在使用APP时保护个人信息?建议大家:
一、不要注册来源不明网站,谨慎使用手机号注册;
二、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来历不明的程序;
三、淘汰的电子产品信息销毁要彻底,防止不法分子恢复数据;
四、带有个人信息纸张单据处理需谨慎,需抹掉隐私信息;
五、避免在社交网站上泄露过多个人信息;
六、慎用公众场所免费WIFI,防止用户名密码泄露;
七、不要点击短信和邮件中的链接,以免被“钓鱼”;
八、所用软件不要使用同一组账号密码,以免造成损失。
最后,说句题外话,用户在申请 贷款 时会遇到不同还款方式的贷款产品,由于 利率 的表达方式往往不一样,比如说有:日息万分之五、月 费率 1%等等,因此很难比较出几款产品究竟哪款更省钱。 有钱花 推出的比价神器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比较,就能很直观的了解到对比产品的息费明细,帮助我们做决策。
以上就是关于APP是怎么窃取用户信息的如何防范全部的内容,包括:APP是怎么窃取用户信息的如何防范、都有哪些APP涉及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被通告!34款常用运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