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
分层作用:方便管理。
七层模型优点:
1)把复杂的网络划分成为更容易管理的层(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
2)没有一个厂家能完整的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和所有的设备,协议;
3)独立完成各自该做的任务,互不影响,分工明确,上层不关心下层具体细节,分层同样有益于网络排错。
分层 | 名称 | 功能 | 工作在改层的设备 |
7 | 应用层 | 提供用户界面 | QQ,IE,应用程序 |
6 | 表示层 | 表示数据,进行加密等处理 | |
5 | 会话层 | 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 | |
4 | 传输层 | 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在重传前执行纠错 | 防火墙 |
3 | 网络层 | 提供逻辑地址,路由器使用它们来选择路径 | 三层交换机、路由器 |
2 | 数据链路层 | 将分组拆分为字节,并讲字节组合成帧,使用MAC地址提供介质访问,执行错误检测,但不纠错 | 二层交换机,网卡 |
1 | 物理层 | 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指定电平,电缆速度和电缆针脚 | 集线器 |
@H_419_16@1.2 TCP/IP四层模型
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
分层 | 功能 |
应用层 | 各种应用层协议和TALNAT,FTP,SWTP等 |
传输层 | TCP或UDP |
网络层 | IP |
网络接口层 |
|
@H_419_16@1.3 现代网络通信过程中用TCP/IP四层模型,而不是用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是理论模型,一般用于理论研究,他的分层有些冗余,实际应用,选择TCP/IP的四层模型。而且 OSI 自身也有缺陷,大多数人都认为 OSI 模型的层次数量与内容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其实并非如此,其中会话层和表示层几乎是空的,而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包含内容太多,有很多的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
@H_419_16@1.4 常见网络相关协议
DNS:域名解析协议 如:www.baIDu.com;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网络管理协议;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是在TCP/IP网络上使客户机获得配置信息的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它是一个标准协议,是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交换文件的最简单的方法;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小文件传输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由netscape开发并内置于其浏览器中,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 *** 作;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Ping ip定义消息类型有:TTl超时、地址的请求与应答、信息的请求与应答、目的地不可到达;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TElNET Protocol:虚拟终端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它是定义用来在互连网络环境中提供包交换的计算机通信的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log转发:开启一个协议: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和UDP的区别:
1)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2)对系统资源的要求 TCP较多,UDP少;
3)UDP程序结构较简单;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传输速度可更快;
4)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应用场景:
视频,语音通讯使用UDP,或网络环境很好,比如局域网中通讯可以使用UDP,UDP数据传输完整性,可以通过应用层的软件来校对;TCP传文件,数据完整性要求高。
uptime
@H_419_16@1.5 TCP和UCP常用端口名称
TCP端口分配:
21 | fpt | 文件传输服务 |
22 | ssh | 安全远程连接服务 |
23 | telnet | 远程连接服务 |
25 | smtp | 电子邮件服务 |
53 | DNS | 域名解析服务有tcp53也有用udp53端口传输 |
80 | http | web服务 |
443 | httpS | 安全web服务 |
[[email protected]~]# vim /etc/services #此文件中包含所有常见端口号及服务名称。
2. linux网络相关的调试命令
三种模式:
1> 桥接模式:配置桥接模式的虚拟机作为独立计算机存在
1)虚拟机可以上外网;
2)可以和局域网内任意一台电脑通信;
3)可以和宿主机通信;
4)局域网内任意一台主机都可以和此虚拟机通信。
2> nat模式:配置nat模式的虚拟机使用本机IP地址(地址转化)
1)物理机vmnet8这个网卡必须开启;
2)可以上外网;
3)可以宿主机通信;
4)局域网内不可以访问此虚拟机。
3> 仅主机模式:
1)可以和宿主机通信;
2)同一台宿主机上的仅主机模式下的虚拟机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3)不可以上外网;
4)局域网内不可以相互访问;
5)物理机vmnet1这个网卡必须开启
3. 实验:配置网卡
查看IP:[[email protected] zxj]# ip address 简写:[[email protected] zxj]# ip a
临时添加IP:[[email protected] zxj]# ip address add 192.168.16.5/24 dev ens33
简写 [[email protected] zxj]# ip a a 终端名为ens33
修改配置文件:
[[email protected] zxj]#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ONBOOT="yes" #开机自启
IPADDR=192.168.16.5 #新增静态用于连接xshell,与物理机的iP不要重复
NETMASK=255.255.255.0 #子网掩码
GATEWAY=192.168.16.2 #网关,默认为2
DNS1=8.8.8.8 #域名解析,由公司指定
DNS2=114.114.114.114
BOOTPROTO="static" #静态,配置xshell连接
配置静态、动态网卡(举个栗子)
动态:
DEVICE=”ens33”
ONBOOT=yes
BOOTPROTO=dhcp
TYPE=Ethernet
静态:
DEVICE=”ens33”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TYPE=Ethernet
IPAOOR=192.168.16.5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6.2
DNS1=8.8.8.8
DNS2=114.114.114.114
设置完后重启网卡,若第一次重启较快则表明第一次重启失败,再重新重启一次。
[[email protected] zxj]#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测试是否能连通外网
可以看到,与外网是连通的,然后就可以利用新增的静态IP连接xshell了。
连xshell之前先进入[[email protected] zxj]# vim /etc/ssh/sshd_config将115行删除注释,改为UsednS no,保存重启sshd(xshell)的配置文件【[[email protected] zxj]# systemctl restart sshd】,xshell是就可快速连接。
4. 查看端口监听状态
格式: ss 选项
常用选项:
-t: 显示tcp链接
-n: 以数字形式显示当前链接的端口,协议名转换为端口号;
-l: 只显示监听的
-a:显示全部
-p: 显示PID
常用组合:ss -tnl
总结以上是内存溢出为你收集整理的Linux网络技术管理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Linux网络技术管理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内存溢出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内存溢出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