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ㄕˋ)
现代通常是:依赖,仗着之意如:仗~。有~无恐。~才傲物。
古代恃也有依赖之意,另外还有持、矜持之意,并是母亲的代称:
恃
shì
动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1]同本义
恃,赖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离骚》。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2]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恃
shì
名
[3]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1 有哪些适合练字的古文
千字文,历代书家练书法都绕不过去的经典作品,一千个单字无一重复,而且文从字顺,韵律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内容也极有意蕴。
心经,这篇内容也是很多书法家都写过,并且有多篇佳作传世。
其他的比如,陋室铭,马说,师说,爱莲说,鱼我所欲也 ,劝学 《荀子》,赤壁赋,过秦论 。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诵的古文,
既可巩固记忆有可达到练字效果。
练字是很枯燥的事情,用古诗一方面可以练字,一方面可以在枯燥之余欣赏一下古诗之美,冲淡一下枯燥乏味的气氛。一方面古诗短,且有韵律,写起来感觉好些,另一方面古代的书法家大多都是诗人,练他们的字不仅可以学书法还可以学到诗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2 有关书法的文言文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共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
3 找一篇适合书法创作的200字文言文《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滛乐祸,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
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予学》东汉 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亲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薄敛 富,兴焉。政苛 怨,亡焉。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诫子书二篇》[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
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
年与时驰⑨,意与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行:做。 ②修身:修养身心。
③养德:陶冶德行。 ④澹(dan)泊:恬淡寡欲。
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
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
⑦:放纵,无节制。慢:懈怠。
励:激励。 ⑧险:疾。
治:修养。 ⑨驰:跑得很快。
此指时间过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
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 ?多:表示大约。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儿子如何运用酒宴交际,并掌握饮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①,适体归性②,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③。
主意未殚④,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迷乱⑥。 注释①致:表达。
②归:符合。 ③至:达到顶点。
④意:情趣。殚:尽。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达到。
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诫外生书① 题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训。
庞涣,字世文,诸葛亮二姐的儿子,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外甥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
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滞:拘泥。 ④庶几:指圣贤。
⑤揭:显露。存:保存。
⑥恻:恳切。 ⑦忍:容忍。
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顺利。
⑧细碎:细小烦杂。 ⑨嫌:埋怨,不满。
吝:悔恨,遗憾。 ⑩淹:停留。
淹留:停留。
恃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hì。有依赖、依靠或矜持的意思,常用词组为:恃才矜己、恃才放旷、恃才傲物、恃强凌弱。
组词:
1、仗恃,汉语词语,读音zhàng shì,意思是倚仗;依靠。郭沫若 《少年时代·初出夔门》二:“自己有了这样的靠山,尤不免有所仗恃,觉得一到 北京 总会有更好的出路了。
2、恃固,读音是shì gù,汉语词语,意思是负险。
恃的意思和组词如下:
恃的意思是:依赖,凭仗。
恃字组词:自恃、恃才放旷、恃才傲物、有恃无恐、怙恃、仗恃、凭恃、恃强凌弱、恃性、
矜功恃宠、恃才矜己、冯恃、恃息、恃才不学、恃赖、恃功、矜恃、恃功务高、恃强怙宠、
恃宠生娇、恃势凌人、恃险、恃宠、失恃、恃明、为而不恃、恃功岸忽、恃直不戒、倚恃。
恃字古诗句:
1、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唐·王贞白《金陵怀古》。
2、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唐·李从谦《观棋》。
3、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唐·韦应物《送杨氏女》。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5、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清·秋瑾《剑歌》。
6、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唐·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
7、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唐·李商隐《春宵自遣》。
8、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先秦·屈原《离骚》。
9、郡县轻民力,封疆恃虏和。——宋·陆游《遣兴》。
10、莫恃朝荣好,君看暮落时。——唐·刘庭琦《咏木槿树题武进文明府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