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有什么好玩的

天涯海角有什么好玩的,第1张

天涯海角必去景点:

极目天涯、天涯海角婚礼殿堂、玉兰含苞。天涯海角游览风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以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驰名海内外,是三亚市的城市名片。

1、极目天涯

极目天涯观海平台是景区内登高望海的最佳地点,站在平台处可以以天涯石、南山108米海上观音、南海、沙滩等美丽和极具海南代表性的景观作为背景取景拍照。

2、天涯海角婚礼殿堂

纯白的基底配上彩虹色的玻璃,使得整座殿堂犹如浮在水面上的皇冠。夜幕降临后的殿堂,在喷泉和彩色灯带的烘托下更加美轮美奂。殿堂立面大块的透明玻璃将碧水、蓝天、绿地引入室内。置身其中,纯白的装饰加上鲜花烛台的点缀,即可欣赏美丽的风景又可感受到教堂式婚礼的浪漫与庄重。

3、玉兰含苞

著名的石景“玉兰含苞”。它本是一块椭圆形的花岗石,在漫长的海蚀风化过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几瓣,形成“玉兰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玉兰“花”。此花静如处子,矗立在海边,笑傲惊涛骇浪,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正如天涯海角一般,历经千百年的时空变换,承载了千百年的文化和情感积淀,成为人们心中深深的情结。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毛泽东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意思是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白话译文: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神女峰)如果当时还在,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游泳

意思为: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原文《乡思》宋代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译文

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赏析

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愁绪。

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

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

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三四句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

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递进一层,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

诗用“还被”二字唤起,障碍重重,恨重重。再说,山本可用青、绿形容,用青更符合诗的平仄要求,可是诗人却用碧字,大约是因为青、绿较为轻、明,碧较为重、暗,不仅更符合等色苍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唤起凝童情绪。而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

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缩,色调的由明而暗的变化,结构上的层层递进,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郁。

扩展资料

1思乡诗中的常见意象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思乡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乡思》

1 在文言文中,“绝”字是什么意思

在文言文中,“绝”字有以下意思:

1、断,断开。《灵枢·禁服》:“近者编绝,久者简垢。”

2、阻断。《三峡》:“沿溯阻绝。”

3、遏止。《素问·宝命全形论》:“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4、断绝。《素问·平人气象论》:“故人绝水谷则死。”

5、竭绝。《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6、止。《素问·气交变大论》:“冲阳止者死不治。”

7、阻隔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绝闭,脉道不通。”

8、衰败,亡失。《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

9、尽,极。《素问·阴阳类论》:“一阴至绝,作朔晦。”

10、灭,死亡。《串雅·序》:“昔欧阳子暴利几绝。”

11、极 很 非常。《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

12、与世隔绝的。 《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独一无二的。 “天下三绝。”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绝,断丝也。从糸,从刀,从卩。

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

白话版《说文解字》:绝,切断丝线。字形采用“糸、刀、卩”会义。

这是古文写法的“绝”,字形像丝线不连贯的形体,像切断了两束丝线。

在现代使用中,绝字也有很多用法:

1、绝对,指没有任何条件的,与“ 相对 ” 相对;完全;一定。

例如:他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

2、绝顶,指极端;非常;最高峰。

例如:登上泰山绝顶,俯视大地,仰望苍穹,令人俗念顿消,予以缥缈,觉得心胸无比开阔。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绝在文言文中的释义

2 绝 在文言文中有有那些意思

动>(会意。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

本义:把丝弄断)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冠缨索绝。

――《史记》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

――《广雅》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必绝其谋。

――《战国策·秦策》楚诚能绝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绝人以玦。

――《荀子·大略》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绝jué ⒈断,隔断:~交。~缘体。

⒉完,完全,穷尽:气~。~无例外。

~处逢生。敌人陷入~境。

⒊极,非常:~密。~伦。

~妙。~大多数。

~无仅有。〈引〉高超,独特:~技。

~招。⒋一定,无论如何:~不允许贪赃枉法。

⒌⒍①极端,非常:~顶的聪明。②最高峰:泰山~顶。

会当凌~顶。⒎①最,极:~对可靠。

②完全,一定:~对办得好。③无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在相对中有~对。

④只根据一个条件测算的:~对温度。~对高度。

3 文言文中 绝 是什么意思

①断,断开。《灵枢·禁服》:“近者编绝,久者简垢。” ②阻断。《灵枢·官针》:“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 ③遏止。《素问·宝命全形论》:“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④断绝。《素问·平人气象论》:“故人绝水谷则死。” ⑤竭绝。《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⑥止。《素问·气交变大论》:“冲阳止者死不治。” ⑦阻隔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绝闭,脉道不通。”⑧衰败,亡失。《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 ⑨尽,极。《素问·阴阳类论》:“一阴至绝,作朔晦。” ⑩灭,死亡。《串雅·序》:“昔欧阳子暴利几绝。”

示例

4 绝 在文言文中有有那些意思

即 jí,

部首: 卩 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7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eneartoeat〗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approach;benear〗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若即若离

登上;走上〖ascend〗

公即位。——《春秋·桓公元年》

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即阼(即位。皇帝登极叫即阼。因古时新天子登基,有升登东阶而主祭的仪式,所以叫即阼。阼:东阶);即真(正式就皇帝位。后世以官职由代理而改为实授,也称即真);即禽(打猎,在野外猎取禽兽);即祚(皇席即位登基)

虽然〖though;although〗

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西厢记诸宫调》

假若〖if〗

即有不称。(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意即打败仗。)——汉·刘向《列女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贾谊《论积贮疏》

即使〖evenif〗

公子即合符。(即,即使。)——《史记·魏公子列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汉·贾谊《论积贮疏》

即谋单于。——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捕得三两头。——《聊斋志异·促织》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即或

同“则”。那就〖then〗

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死即已。——《史记·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

即更刮目相待。(即,就。)——《资治通鉴·汉纪》

就在某时某处;乘,趁〖while〗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即时诛灭。——《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如前年…一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即忙(连忙;赶紧);即拜(就在所在地授予官职);即早(及早;趁早)

当〖as〗

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南朝齐·谢朓《赋贫民田》

又如:即此(就此;只此)

一…就〖assoonas〗。如:气断即死;闻过即改

随之立刻就〖then〗。如:降即免死;即早(及早,趁早)

立刻,当即〖atonce〗

王即临之。——晋·干宝《搜神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处即刺杀虎。——《世说新语·自新》

即书诗四句。——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即速(立刻;赶快)

那就是说,那就是〖thatis;namely〗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此爱汝。——清·林觉民《与妻书》

即如忠烈遗骸。——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身外即战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即是

5 古文中“绝”字的解释

绝的解释很多

(1) (会意。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break off]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sever;cut off]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cut off]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die]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discontinue]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cross]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fall]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pletely eradicate;wipe out]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surpass]。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stop]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exhaust]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这句话取自宋代李觏的〈乡思〉,原诗如下: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 ①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②望极天涯:极目天涯一、二两句说: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③碧山:这里泛指青山三、四两句说: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可见障碍之多
资料:
1.〔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省)人,世称盯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曾任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等职其诗受韩愈、皮日休等人影响,词句意思具有独特风格有《李直讲先生文集》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赏析:
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人极力写出故乡的遥远诗人对空间距离这一异乎常人的感受,虽出乎常理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是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这首诗属于第一种写法诗人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翻译:
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天涯也看不到我的家本来
绿山阻隔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绿的山偏偏又被傍晚的云气笼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因关山阻隔又被暮云笼罩的情景下
十分沉重的心情

落日、天涯或家等等,在中文的义理里,指的都是圆融善美、无缺无憾的状态。落者为完善、明白和了然的意思。日者为光明盛实的意思。天者为至极、完善的意思。涯者为至极、穷尽的意思。家者为安然自在、合宜适切的意思。因而「落日」自是「天涯」。圆融善美光明盛实当然等於完善无缺。而望者为惘或罔的意思。惘或罔为失志也。失志即能力和气势有待圆融谓之。不者为有待返回或生产的终极完美;见者为现、实或成就。那麼「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意思就是「能力和气势若是完完全全有待圆融,那麼完善无缺要在安然自在、合宜适切那里实现出来,终究仍是要把终极完美生产出来。」整句话的意思因而是这样︰「圆融善美光明盛实谓之完善无缺。能力和气势若是完完全全有待圆融,那麼完善无缺要在安然自在、合宜适切那里实现出来,终究仍是要把终极完美生产出来。」

“楚天极目舒”意思是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极目:放眼远望;楚天: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出自《水调歌头·游泳》。
原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全词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404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