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音乐才能算是摇滚呢!?

怎么样的音乐才能算是摇滚呢!?,第1张

究竟什么是摇滚,这个问题需要回答千百遍,事实上只要有新一代出现在音乐的殿堂,这个问题就会被再度提起,那么,什么是Rock N’ Roll呢首先,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虽然现在一些歌手在演奏中使用吉它Solo,并使用了很多回授(Fadeback)、失真(Distortion)等效果器,鼓的部分也跟真的一样十分Heavy, 但是由于在创作时缺少了“精神“这一主旨,因此充其量也只是用“摇滚“包装的流行音乐罢了。
“精神“其实用一字即可形容,那就是“变“。早期的Rock结合了蓝调与乡村音乐(Blues & County),而实际上这两种乐风在当时的观念中是互相矛盾的。当时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依然十分深,黑人与白人在生活习惯及人文思想上有很大不同,甚至在传统上就是白人听乡村音乐,黑人听蓝调或是福音音乐(Gospel Music),彼此界限分明。而如今的Apollo却被视为现代美国音乐的奇葩,真是风水轮流转。当时有许多的音乐人对这种划分不满,于是将这种音乐揉合在一起,形成了摇滚乐的形态。早期的艺人有如:Buddy Holly & The Cricket,、Bill Haley & The Comets、Chuck Berry、 Elvis Presley
在英国方面当然首推Beatles等,他们都是缔造这个“摇滚世纪“的元勋。当然早期的摇滚只是在音乐风格上做了突破,但是到了六十年代开始,有人在它的内容上做更深刻的探讨,音乐本身就是应该反映社会现象的,而美国的六十年代可以说是多事之秋。黑白之间的抗争与冲突持续升温、鹰派与鸽派的政争、反战团体的扩散、嬉皮(Hippy)文化的兴起这些都成为词曲作家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这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外乎:Bob Dylan, Patti Smith, Jackson Brown, Neil Young,Stephen Nash, David Crosby, Graham Nash(即后来的C。S。N。Y。 全称Crosby, Still, Nash & Young), Cr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等乐队,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当时的美国青年的心理。
而在当时的美国西海岸又发展出“Psychedelic Rock“(也有人称之为“Acid Rock“),这实际上是一分为二的,在错误的观念中以为这种风格的音乐是在吸食迷幻药物产生了创作灵感而写出的东西,实际上它是藉由音乐将我们的冥想空间打开,而达到类似服用药物以后的效果,这是一般大众误解最深的一点。
早期的 Jefferson Airplane, Grateful Dead, The Byrds, The Doors等都是这类音乐的佼佼者。在这个时期英国方面在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上有很好的成绩,例如 Genesis, King Crimson, Pink Floyd等乐队。
和美国乐坛上的发展相互辉映的七十年代初期,可以说是摇滚的全盛时期,一些硬摇滚(Hard Rock) 的乐队如: Deep Purple, Buchman Turner Overdrive,Led Zeppelin, Kiss, Aerosmith, Mott, The Hoople, Black Sabbath,Uriah Heep, Alice Cooper, Blue Oyster Cult, The Who 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到九十年代的今天仍然屹立于国际歌坛,当然他们在乐风上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而七十年代中期后,由于Disco音乐的出现兴起,使摇滚步入了真正的黑暗期,一些老牌乐队抵挡不这阵Disco风,纷纷改弦易辙,而在这个时候却有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发展出另一类Rock--朋克摇滚(Punk Rock), 它的中心思想是只要想玩音乐就可以玩,不一定要讲求技巧或是乐理,重要的是在情绪的发泄上,因此在乐曲的结构上颇为简单,和弦的应用与鼓的节奏成为主干,这一派对后来的新音乐(Modern Rock) 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八十年代, Hard Rock 在编曲上更加细致,电吉它部分由于高科技效果器的应用,使得音色变化更多,也更加凶悍,更有些乐队受 Punk Rock的影响,衍生出了激流金属( Thrash Metal) 或是速度金属(Speed Metal),而通常这类乐队对反核,反污染,甚至反拜金主义都有很深入的探讨,但是往往由于措词太直接而招致一些“社会卫道士“假道学的攻击,反而一些词义肤浅但是造型亮丽的乐队打着“Heavy Metal“的招牌大肆贩卖其“泡泡糖音乐“却受到市场的接纳,实在是令人为之气结。
九十年代呢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了解,不用多说了吧。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摇滚这个领域的,不妨去找一找The Doors的作品认识一下谁是Jim Morrison, 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被当作文学而不只是歌词,他对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当时美国人心理的剖析,又岂是现今乐坛上充斥的风花雪月可以比拟的! 而 Led Zeppelin 为什么成为摇滚国度中鼻祖级的乐队 “Stairway to Heaven “ 为什么会受到历代乐迷们的青睐Jimmy Page 又为什么会是众多吉它手心目中的神呢 这一切的问题,只要你仔细地听一听他们的作品就会知道它们的答案了。
关于摇滚乐
“摇滚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搞得清(至少在现在的中国,至少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是这样)。“摇滚乐”使大多数人能立刻联想到的是嬉皮士、酗酒、吸毒、滥交、玩世不恭、愤世嫉俗、自杀、绝望、固执、堕落、奇装异服、世界末日等等等等。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
50年代ROCK’N’ROLL这一词汇被创造。在我们的《学生英汉词典》里它的意思是:摇摆舞(抑或摇摆乐)。而把10多20年之后出现的PUNK(朋克)称为摇滚乐,这种注释实际上是明显错误的。ROCK’N’ROLL实际上就是摇滚乐。一般来说最初的摇滚乐大多用电吉他等演奏,极富节奏,有很强的煽动性,适于跳舞,是一种流行音乐。“摇滚乐”被创造的同时,出现了BEATNIK(比特尼克)一词,它指的是50年代末出现的一批年青人,行为乖僻、着装怪异,以此公然反抗当时的道德,藉以表现自我,被称为垮掉的一代。BEATNIK(比特尼克)之后,稍晚一点,到60年代末又出现了 HIPPY 即是今天我们众所周知的“嬉皮”,HIPPY 的复数HIPPIES 被译为“嬉皮士”。“嬉皮”的意思是:用怪异的服装和乖僻的生活习性来表现他们的个性,来排斥固有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的人。嬉皮文化是整个摇滚文化的基础和土壤,它的口号是“爱与和平”,这是所有摇滚乐撕去表层遮掩后最真诚的本核,是我们最终应该皈依的摇滚精神。60年代最为著名的摇滚东队是 THE BEATLES(“披头士”四人乐队,亦译为“甲壳虫”乐队)当时的车载收音机中播放的几乎全是披头士的歌曲。嬉皮文化由此开创了摇滚史上的黄金篇章,开创了一段最辉煌的摇滚盛世,令人几度午夜梦回。但嬉皮士用毒品薰出的这种自慰文化和将自身放到远离大众、远离摇滚本质的空中楼阁里的艺术摇滚亦只是昙花一现。
70年代,PUNK(朋克)这一词汇被创造,就象50年代 ROCK’ N’ ROLL 被创造一样。PUNK(朋克)是被英国人叫起来的,但它最初的源头却在美国,以 MONKS (僧侣乐队)等为旗手。其中最著名的“三和弦论”是朋克乐的经典之论。朋克基督 RAMONES ——拉孟氏乐队——向世人宣称:“我们是朋克,我们对三个基本和弦外的其它和弦没任何兴趣,这就足够了。”这是摇滚史上移山填海的三个和弦,拉孟氏的愤怒,咒骂,诙谐,以及一个个荒唐不经的小故事,甚或连那些漫不经心或扭曲绝望的爱情都被这三个和弦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三和弦论”的朋克乐是一种极其民主化、大众化的摇滚,可以很容易地勾起别人的模仿欲,吉他、贝斯、鼓,你也可以去做,许多伟大的朋克乐队就是在街头巷尾,车棚,仓库里d响了他们的第一个音符。PUNK 在《现代英汉词典》中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形容词,大致的意思是:废物、废话、小流氓、小阿飞、年轻无知的人,半朽的木头,火绒(名词);无用的、腐朽的、朋克的、颓废派的——指70年代英国青年反对以钱为中心的社会价值的运动,尤其以含暴力、粗话为特色的音乐来表达(形容词)。PUNK 字面上的意思显而易见是贬意的,但字面背后关于“颓废派”的注解又隐隐有点褒奖的味道。所以关于朋克人们就始终迷迷糊糊,就始终有两种态度:有人视其为异端,渴望像当年教会烧死布鲁诺一样烧死异端。在他们眼里,朋克就是魔鬼,就是癫痫症,就是瘟神,是歇斯底里的疯狂,是肆无忌惮的自暴自弃。朋克们草率而神经质地埋葬了自己,也埋葬了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宣称:“我不这样做谁来这样做?天空之下一片浑浊。我不这样做谁会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只字不提爱情,他们没有明天,更不相信希望。他们不但自己这样做,并恶毒地教唆其他人也去这样做,更何况被他们教唆的多是一些孩子—— 一些少不更事的孩子。朋克是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它只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街头无所事事的浪荡子们愚蠢而嘶哑的叫嚣,是年轻人荷尔蒙分泌过盛的荒唐衍生物,是末世的徽章,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规模的摇尾乞怜。它不是艺术,是躁音,煽动性是它或许具备的一丁点意义。朋克应成为过街老鼠,要人人赶打。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他们热爱朋克,认为这其实是一次大规模的造反,而且造反有理。朋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诚实的摇滚乐,是摇滚精髓最坦荡、最狂野、最放肆的诠释,是摇滚精神的核心、灵魂与脊梁。什么是朋克?朋克是建筑在背叛基础上的对当代文明颇为精致的嘲讽与破坏,他们以为人只有勇于敢于说:不!”只有敢于去抹杀那些企图将你窒息死的清规戒律,只有敢于向发光的圣体上吐痰,人们才会不断前进,才会找到真正隶属于自己的充满真正人性的幸福。关于朋克,至少有这两种旗帜鲜明的态度。或许还有第三、第四种,但是——这些解释与观点对吗?或许。我只能说或许。
我最近一次听的国内摇滚作品是“无能的力量”还是“演义”已经想不起了。但后者在手边,可能是最近听的:)“演义”我只想说一句,唐朝老了。激情不在,但是更有理性;没有新意,但还不算是垃圾,比其他……哦,不说了,题目就是不骂中国的摇滚了:)
想想九三年拿到“梦回唐朝”时的震撼,我记忆尤新。长时间的满耳外语,突然有国人的声音,实在是高兴的不得了。那时对他们的崇拜就和崇拜LED ZEPPLINE一样。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演绎,对他们专辑的进一步解构,说句实话,他们的水平也就是一般的重金属音乐上融合了中国的文化,在特殊的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比之下,更具有中国音乐代表性的是老崔和当年的魔岩三杰。老崔其实是一个真正的摇滚者,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和BOBDYLAN相提并论。他的巅峰,我始终认为是”红旗“那张,虽然先后遭禁和解禁,被人骂的体无完肤,不论是摇滚评论还是社会评论。但是,如果你能耐心的听一次,那你就会发现很多形式下的内容。我一共听了六十次,前前后后,最多的时候是每天一次,每天都会觉得新的东西冒出来,只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对老崔的佩服。最早不喜欢权威,因此也不太把老崔放在眼里。从那以后,又回头听了他的老歌,真的是好象是走进了一个被我遗弃的天堂:)不得不说,音乐素养还是他高,就好比大家少爷和野孩子比教养一样(现在的拥迈们不要砍我)。“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其实就是早期老崔对”红旗“的一种风格尝试。他一直求变,而不囿于一格,这也正是大家骂他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我们说NEIL YOUNG是大师,就不能容忍老崔呢?的确,“力量”里是有很多电子和JAZZ的成分,其实今天音乐进一步融合,很难一定确定某种风格是否属于某种流派了。老前辈们都试过乡村等等的流派,那老崔加点其它的风格有何不可呢?
魔岩三杰,曾是我们的希望,但何勇过于纯真,张楚太是理想,豆子又那么的世故,所以注定了不会有结果。但他们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正是他们的成功,带动了中国摇滚的发展,才会有今天的如此之多的所谓摇滚。当然,很多人都有贡献,不是一两个人的:)
后来张炬死了,我就不再过问国内的摇滚了。其实很长时间,大家在什么是摇滚上还是很模糊的。在电台里,我听到过人说那英是摇滚,这当然夸张了。但是田姐和小谢说是摇滚就是惑人耳目了,动力火车,怎么看也不是,还有总之,大家还没搞清谁是摇滚,倒不是说大家不好,只是说明了一点,现在音乐在融合,像六七十年代那么具有标志性的摇滚已经很少了。
但少归少,并不是说阿狗阿猫都可以玩摇滚。我们可以不玩真正的摇滚,但不可以借着摇滚的名义亵渎她。而现在的摇滚斗士们做的就是这项工作:)甚至总是那几个三和弦也叫摇滚,呵呵,不说了,又有违宗旨了。
我不相信我们没有创造力,我只知道我们曾辉煌过,看见过希望。音乐是一种沉淀,是对民族和文化的反思,也是精神的解放。自然不是无赖骂街那么简单的。摇滚要有自己的,因为她本就是民乐,所以不能强学别人的,妄自菲薄。摇滚又是一种多元的世界文化,所以也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看谁谁不对。到现在,也许是我听大不多,不关心下一代:)但是,从听的为数不多的地上和地下音乐来看,心态还是不很好。也许这句话我不配说,但我想,这里也不能顾及自己的形象了,总是要有利发展为好:)
没有菜料做不了好菜,没有生活就不会有摇滚。不知道这个比喻对否。
老实说,上面这么些东西想把Rock N’ Roll说清楚是不可能的,了解个大概吧摇滚绝不是抱个吉他乱d一气,绝不是一种噪音,也绝不是社会底层人才玩的。。如果说R&B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Rock就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东西。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摇滚博大精深,oooo认为凡是流行的,只要是表现抽象的事物恐怕都可以归为摇滚。甚至可以将New Age归为摇滚!大音量,金属声不是摇滚!摇滚歌手之所以用它是为了打开你闭塞的心扉。。呵呵,这是oooo的解释,实际上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当然也希望影响你。
摇滚在中国还没有市场
oooo现在很少,或者说极少听摇滚了,也许年级大了,听不动了。唉~
其实摇滚不是听的,而是感受的。
现场,只有现场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摇滚 ;)
也不一定,应该说才有可能体会吧。 !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用棺材为他做了一个摇篮,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安徒生虽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他很小就一人到首都去了,同村的一个巫婆预言他能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开始,他决心当一名演员,起初,他想学习舞蹈和演戏,却遭到了拒绝,后来被一位音乐学校的教授收留,学习唱歌。因为他没有钱只好离开了音乐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踏进了文坛。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
(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二)童话的三个时期:
1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2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3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成长历程: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的欧登塞。父亲是一名鞋匠,体弱多病。母亲长父亲几岁,是一名洗衣妇。一家人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子里。在父母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尤其是母亲的溺爱,使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想象才能。他在家中塔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可能借到的戏剧剧本,这些剧本包括路维·郝尔拜(Ludvig Holberg)和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后来他甚至记下了莎士比亚的所有剧本(来源请求)。
1816年安徒生的父亲逝世,他给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制鞋工具。安徒生也因此辍学在家。在这一期间他在织工和裁缝那里当过学徒,还在一家香烟工场做过工,并且有逸闻称那里的同事们戏称他是女孩子,还脱裤子检查过。据证实,在1819年的复活节,安徒生在位于丹麦菲英岛北部港市欧登塞的圣克努特大教堂开始考虑他的未来。因为他希望成为一个歌剧演唱家,于是在1819年的九月去了哥本哈根,由于声音好,他被丹麦皇家剧院雇佣;但不久后嗓子却坏了,并且失业。据指,起初他在剧院里被当作一个疯子,所以受到冷落,甚至差点饿死。
不过他得到了音乐家Christoph Weyse和Siboni的帮助,后来还得到诗人Frederik Hoegh Guldberg(1771年—1852年)的相助。虽然歌唱家的梦想破灭,可他还是被荷兰皇家剧院接纳为舞蹈学徒。同时他开始写作。由于他在后来变得懒散起来,所以逐渐失去了Frederik Hoegh Guldberg对他的厚爱;不过这时安徒生开始得到了皇家剧院的主管乔纳森·柯林(Jonas Collin)的帮助,后来他们两人成为终身的朋友。
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对这个奇怪的男孩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把安徒生送到斯莱格思(Slagelse)的语法学校去深造几年。在启程之前,安徒生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书:《Ghost at Palnatoke's Grave》(1822年)。在1827年之前,这个并不情愿的后进生先是留在了斯莱格思,后来又去了位于艾森诺(Elsinore)的另一所学校。他在学校中仍然表现的得怪异,不合群,老师也常责骂他。他后来说这些年是他生命中最黑暗和痛苦的时期。最后,柯林终于让他毕业了。之后,安徒生去了哥本哈根。
作家经历:
在他的朋友们认定他的古怪不会有好结果,从而对安徒生放弃希望之后,1829年他终于发表了一部比较成功的《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然后马上又发表了一出闹剧和一册诗集。这三部作品之后,他又写不出来了。1833年,丹麦国王发给他一小笔生活费,安徒生以这笔钱第一次漫游欧洲。在Le Locle, in the Jura, 他写出《埃格内特和美人鱼》。1834年10月,他到达意大利罗马。
1835年初,安徒生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即兴诗人》,因此成名。同年,安徒生童话的第一部分在哥本哈根出版了,其他部分也分别于1836年和1837年出版。这些故事的价值并没有被人们立刻意识到,他们的销量非常糟糕。这时,安徒生出版了一部更成功的小说《奥·特》(1836年),和大量的《瑞典风光》的草稿;1837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长篇小说《不过是个提琴手》。
这时,他开始转向了戏剧,虽然时间很短,但却唤醒他的才华,写出了著名杂记《没有画的画册》(1840年)。
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旅行者;他最远的一次旅程,在1840年至1841年,穿越了德国(旅途中他第一次乘坐了火车)、意大利、马耳他、和希腊,到达了君士坦丁堡。途径黑海和多瑙河返回。而他的重要著作《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年),和通认是他写过最好的旅行游记的旅游书就是根据这段旅行经历创作的。
同时他最著名的童话已经开始写作了。而第二部分在1838年开始,第三部分则开始在1845年。
尽管在丹麦1845年时他的社会地位还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这时安徒生在欧洲已经非常受欢迎。1847年6月,他首次访问英国,并在社交界取得了成功;当他离开的时候,查尔斯·狄更斯亲自送他到Ramsgate码头。
那之后不久,狄更斯出版了《大卫·科波菲尔》,据说里面的角色Uriah Heep是以安徒生为原形创作的;至少那个人物跟安徒生一样,都是左撇子。
后来安徒生继续出版了很多作品,他仍希望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非常蔑视“仙女精灵故事”,虽然那是他唯一的天分。尽管如此,他仍在创作这类作品,1847年到1848年,两部新的作品问世。很长一段时间的寂静之后,1857年年他创作了另外一部小说 To be or not to be。1863年,在经历了一次有趣的旅行之后,他发表了另外一部旅行手记In Spain。
他的“仙女精灵故事”仍在陆续发表,直到1872年的圣诞,最后的故事也完成了。那一年的春天,他从床上摔下来并受了重伤,后来一直没有完全康复。1875年8月4日他很平静的死在接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所叫Rolighed的房子,死后被葬在丹麦哥本哈根的Assistens 墓地。
在西方国家,《丑小鸭》、《国王的新衣》和《豌豆公主》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只有少数的人可以说出它们的作者。他们跟查尔斯·佩罗的故事一样成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和格林兄弟的作品一样,已经成为真正的民间故事了。
人名写法惯例:
大多数的英语(或者是德语、法语)资料使用“Hans Christian Andersen”这个叫法,但是在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安徒生的名字为“HC Andersen”。在丹麦,一个人的姓名只用首字大写字母表示是个被接受的惯例,正如美国人姓名的中间单词用单词的首字大写字母代替。这是没有什么一般准则的,但是要知道各自的正确用法。因此,在丹麦,人名的规范形式为:“HC Andersen”、“HC Ørsted ”、“N F S Grundtvig”,而不是“Søren Kierkegaard”、“Tor Nørretranders”、“Lars von Trier”。
安徒生一生作品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56篇
详细资料: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Fairy tales, Told for Children)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的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HC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05年4月2日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在安徒生11岁时(即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后改了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为了寻找自己的出路,实现心中的愿望。1819年14岁的他离开了使自己异常压抑、矛盾却让自己萌发了毅然走上艺术之路的欧登塞,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开始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由此转入学习写作,但写出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艰苦的生活之路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反而使他心中澎湃着更加激扬的热情。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
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 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终生没有结过婚。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
打火匣
皇帝的新装
飞箱
丑小鸭
没有画的画册
跳高者
红舞鞋
衬衫领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
守塔人奥列
蝴蝶
拇指姑娘
跳蚤和教授
贝脱、比脱和比尔
烂布片
区别
一本不说话的书
织补针
夏日痴
笔和墨水壶
风车
瓦尔都窗前的一起
甲虫
幸福的家庭
最后的一天
完全是真的
蓟的遭遇
新世纪的女神
各得其所
一星期的日子
钱猪
在辽远的海极
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野天鹅
母亲的故事
犹太女子
牙痛姑妈
金黄的宝贝
民歌的鸟儿
接骨木树妈妈
沙丘的故事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迁居的日子
鬼火进城了
幸运的套鞋
鹳鸟
枞树
香肠栓熬的汤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亚麻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恶毒的王子
演木偶戏的人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安妮·莉斯贝
素琪
藏着并不等于遗忘
谁是最幸运的
钟声
顽皮的孩子
识字课本
老约翰妮讲的故事
老墓碑
姑妈
墓里的孩子
老路灯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老房子
天鹅的窠
创造
冰姑娘
小鬼和小商人
阳光的故事
依卜和小克丽斯玎
梦神
老上帝还没有灭亡
园丁和他的贵族主人
书法家
茶壶
小小的绿东西
一点成绩
天国花园
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
一枚银毫
肉肠签子汤
光棍汉的睡帽
做出点样子来
老橡树的最后一梦
字母读本
沼泽王的女儿
跑得飞快的东西
钟渊
狠毒的王子
多伊和他的女儿们
踩面包的姑娘
守塔人奥勒
安妮·莉丝贝特
孩子话
一串珍珠
墨水笔和墨水瓶
墓中的孩子
家养公鸡和风信公鸡
“真可爱”
沙冈那边的一段故事
演木偶戏的人
两兄弟
教堂古钟
搭邮车来的十二位
屎壳郎
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
雪人
在鸭场里
新世纪的缪斯
冰姑娘
蝴蝶
普赛克
蜗牛和玫瑰树
害人鬼进城了
风磨
银毫子
伯尔厄隆的主教和他的亲眷
在幼儿室里
金宝贝
狂风吹跑了招牌
茶壶
民歌的鸟
绿色的小东西
小精灵和太太
贝得、彼得和皮尔
隐存着并不就是被忘却
看门人的儿子
搬迁日
谎报夏
姨妈
癞蛤蟆
教父的画册
碎布块
汶岛和格棱岛
谁最幸福
树精
看鸡人格瑞得的一家
蓟的经历
你能琢磨出什么
好运气可能在一根签子里
彗星
阳光的故事
曾祖父
蜡烛
最难令人相信的事
一家人都怎样说
大海蟒
园丁和主人
跳蚤和教授
老约翰妮讲了些什么
大门钥匙
跛脚的孩子
牙痛姨妈

究竟什么是摇滚,这个问题需要回答千百遍,事实上只要有新一代出现在音乐的殿堂,这个问题就会被再度提起,那么,什么是Rock N’ Roll呢首先,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虽然现在一些歌手在演奏中使用吉它Solo,并使用了很多回授(Fadeback)、失真(Distortion)等效果器,鼓的部分也跟真的一样十分Heavy, 但是由于在创作时缺少了“精神“这一主旨,因此充其量也只是用“摇滚“包装的流行音乐罢了。
“精神“其实用一字即可形容,那就是“变“。早期的Rock结合了蓝调与乡村音乐(Blues & County),而实际上这两种乐风在当时的观念中是互相矛盾的。当时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依然十分深,黑人与白人在生活习惯及人文思想上有很大不同,甚至在传统上就是白人听乡村音乐,黑人听蓝调或是福音音乐(Gospel Music),彼此界限分明。而如今的Apollo却被视为现代美国音乐的奇葩,真是风水轮流转。当时有许多的音乐人对这种划分不满,于是将这种音乐揉合在一起,形成了摇滚乐的形态。早期的艺人有如:Buddy Holly & The Cricket,、Bill Haley & The Comets、Chuck Berry、 Elvis Presley
在英国方面当然首推Beatles等,他们都是缔造这个“摇滚世纪“的元勋。当然早期的摇滚只是在音乐风格上做了突破,但是到了六十年代开始,有人在它的内容上做更深刻的探讨,音乐本身就是应该反映社会现象的,而美国的六十年代可以说是多事之秋。黑白之间的抗争与冲突持续升温、鹰派与鸽派的政争、反战团体的扩散、嬉皮(Hippy)文化的兴起这些都成为词曲作家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这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外乎:Bob Dylan, Patti Smith, Jackson Brown, Neil Young,Stephen Nash, David Crosby, Graham Nash(即后来的C。S。N。Y。 全称Crosby, Still, Nash & Young), Cr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等乐队,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当时的美国青年的心理。
而在当时的美国西海岸又发展出“Psychedelic Rock“(也有人称之为“Acid Rock“),这实际上是一分为二的,在错误的观念中以为这种风格的音乐是在吸食迷幻药物产生了创作灵感而写出的东西,实际上它是藉由音乐将我们的冥想空间打开,而达到类似服用药物以后的效果,这是一般大众误解最深的一点。
早期的 Jefferson Airplane, Grateful Dead, The Byrds, The Doors等都是这类音乐的佼佼者。在这个时期英国方面在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上有很好的成绩,例如 Genesis, King Crimson, Pink Floyd等乐队。
和美国乐坛上的发展相互辉映的七十年代初期,可以说是摇滚的全盛时期,一些硬摇滚(Hard Rock) 的乐队如: Deep Purple, Buchman Turner Overdrive,Led Zeppelin, Kiss, Aerosmith, Mott, The Hoople, Black Sabbath,Uriah Heep, Alice Cooper, Blue Oyster Cult, The Who 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到九十年代的今天仍然屹立于国际歌坛,当然他们在乐风上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而七十年代中期后,由于Disco音乐的出现兴起,使摇滚步入了真正的黑暗期,一些老牌乐队抵挡不这阵Disco风,纷纷改弦易辙,而在这个时候却有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发展出另一类Rock--朋克摇滚(Punk Rock), 它的中心思想是只要想玩音乐就可以玩,不一定要讲求技巧或是乐理,重要的是在情绪的发泄上,因此在乐曲的结构上颇为简单,和弦的应用与鼓的节奏成为主干,这一派对后来的新音乐(Modern Rock) 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八十年代, Hard Rock 在编曲上更加细致,电吉它部分由于高科技效果器的应用,使得音色变化更多,也更加凶悍,更有些乐队受 Punk Rock的影响,衍生出了激流金属( Thrash Metal) 或是速度金属(Speed Metal),而通常这类乐队对反核,反污染,甚至反拜金主义都有很深入的探讨,但是往往由于措词太直接而招致一些“社会卫道士“假道学的攻击,反而一些词义肤浅但是造型亮丽的乐队打着“Heavy Metal“的招牌大肆贩卖其“泡泡糖音乐“却受到市场的接纳,实在是令人为之气结。
九十年代呢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了解,不用多说了吧。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摇滚这个领域的,不妨去找一找The Doors的作品认识一下谁是Jim Morrison, 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被当作文学而不只是歌词,他对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当时美国人心理的剖析,又岂是现今乐坛上充斥的风花雪月可以比拟的! 而 Led Zeppelin 为什么成为摇滚国度中鼻祖级的乐队 “Stairway to Heaven “ 为什么会受到历代乐迷们的青睐Jimmy Page 又为什么会是众多吉它手心目中的神呢 这一切的问题,只要你仔细地听一听他们的作品就会知道它们的答案了。
关于摇滚乐
“摇滚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搞得清(至少在现在的中国,至少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是这样)。“摇滚乐”使大多数人能立刻联想到的是嬉皮士、酗酒、吸毒、滥交、玩世不恭、愤世嫉俗、自杀、绝望、固执、堕落、奇装异服、世界末日等等等等。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
50年代ROCK’N’ROLL这一词汇被创造。在我们的《学生英汉词典》里它的意思是:摇摆舞(抑或摇摆乐)。而把10多20年之后出现的PUNK(朋克)称为摇滚乐,这种注释实际上是明显错误的。ROCK’N’ROLL实际上就是摇滚乐。一般来说最初的摇滚乐大多用电吉他等演奏,极富节奏,有很强的煽动性,适于跳舞,是一种流行音乐。“摇滚乐”被创造的同时,出现了BEATNIK(比特尼克)一词,它指的是50年代末出现的一批年青人,行为乖僻、着装怪异,以此公然反抗当时的道德,藉以表现自我,被称为垮掉的一代。BEATNIK(比特尼克)之后,稍晚一点,到60年代末又出现了 HIPPY 即是今天我们众所周知的“嬉皮”,HIPPY 的复数HIPPIES 被译为“嬉皮士”。“嬉皮”的意思是:用怪异的服装和乖僻的生活习性来表现他们的个性,来排斥固有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的人。嬉皮文化是整个摇滚文化的基础和土壤,它的口号是“爱与和平”,这是所有摇滚乐撕去表层遮掩后最真诚的本核,是我们最终应该皈依的摇滚精神。60年代最为著名的摇滚东队是 THE BEATLES(“披头士”四人乐队,亦译为“甲壳虫”乐队)当时的车载收音机中播放的几乎全是披头士的歌曲。嬉皮文化由此开创了摇滚史上的黄金篇章,开创了一段最辉煌的摇滚盛世,令人几度午夜梦回。但嬉皮士用毒品薰出的这种自慰文化和将自身放到远离大众、远离摇滚本质的空中楼阁里的艺术摇滚亦只是昙花一现。
70年代,PUNK(朋克)这一词汇被创造,就象50年代 ROCK’ N’ ROLL 被创造一样。PUNK(朋克)是被英国人叫起来的,但它最初的源头却在美国,以 MONKS (僧侣乐队)等为旗手。其中最著名的“三和弦论”是朋克乐的经典之论。朋克基督 RAMONES ——拉孟氏乐队——向世人宣称:“我们是朋克,我们对三个基本和弦外的其它和弦没任何兴趣,这就足够了。”这是摇滚史上移山填海的三个和弦,拉孟氏的愤怒,咒骂,诙谐,以及一个个荒唐不经的小故事,甚或连那些漫不经心或扭曲绝望的爱情都被这三个和弦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三和弦论”的朋克乐是一种极其民主化、大众化的摇滚,可以很容易地勾起别人的模仿欲,吉他、贝斯、鼓,你也可以去做,许多伟大的朋克乐队就是在街头巷尾,车棚,仓库里d响了他们的第一个音符。PUNK 在《现代英汉词典》中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形容词,大致的意思是:废物、废话、小流氓、小阿飞、年轻无知的人,半朽的木头,火绒(名词);无用的、腐朽的、朋克的、颓废派的——指70年代英国青年反对以钱为中心的社会价值的运动,尤其以含暴力、粗话为特色的音乐来表达(形容词)。PUNK 字面上的意思显而易见是贬意的,但字面背后关于“颓废派”的注解又隐隐有点褒奖的味道。所以关于朋克人们就始终迷迷糊糊,就始终有两种态度:有人视其为异端,渴望像当年教会烧死布鲁诺一样烧死异端。在他们眼里,朋克就是魔鬼,就是癫痫症,就是瘟神,是歇斯底里的疯狂,是肆无忌惮的自暴自弃。朋克们草率而神经质地埋葬了自己,也埋葬了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宣称:“我不这样做谁来这样做?天空之下一片浑浊。我不这样做谁会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只字不提爱情,他们没有明天,更不相信希望。他们不但自己这样做,并恶毒地教唆其他人也去这样做,更何况被他们教唆的多是一些孩子—— 一些少不更事的孩子。朋克是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它只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街头无所事事的浪荡子们愚蠢而嘶哑的叫嚣,是年轻人荷尔蒙分泌过盛的荒唐衍生物,是末世的徽章,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规模的摇尾乞怜。它不是艺术,是躁音,煽动性是它或许具备的一丁点意义。朋克应成为过街老鼠,要人人赶打。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他们热爱朋克,认为这其实是一次大规模的造反,而且造反有理。朋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诚实的摇滚乐,是摇滚精髓最坦荡、最狂野、最放肆的诠释,是摇滚精神的核心、灵魂与脊梁。什么是朋克?朋克是建筑在背叛基础上的对当代文明颇为精致的嘲讽与破坏,他们以为人只有勇于敢于说:不!”只有敢于去抹杀那些企图将你窒息死的清规戒律,只有敢于向发光的圣体上吐痰,人们才会不断前进,才会找到真正隶属于自己的充满真正人性的幸福。关于朋克,至少有这两种旗帜鲜明的态度。或许还有第三、第四种,但是——这些解释与观点对吗?或许。我只能说或许。
我最近一次听的国内摇滚作品是“无能的力量”还是“演义”已经想不起了。但后者在手边,可能是最近听的:)“演义”我只想说一句,唐朝老了。激情不在,但是更有理性;没有新意,但还不算是垃圾,比其他……哦,不说了,题目就是不骂中国的摇滚了:)
想想九三年拿到“梦回唐朝”时的震撼,我记忆尤新。长时间的满耳外语,突然有国人的声音,实在是高兴的不得了。那时对他们的崇拜就和崇拜LED ZEPPLINE一样。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演绎,对他们专辑的进一步解构,说句实话,他们的水平也就是一般的重金属音乐上融合了中国的文化,在特殊的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比之下,更具有中国音乐代表性的是老崔和当年的魔岩三杰。老崔其实是一个真正的摇滚者,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和BOBDYLAN相提并论。他的巅峰,我始终认为是”红旗“那张,虽然先后遭禁和解禁,被人骂的体无完肤,不论是摇滚评论还是社会评论。但是,如果你能耐心的听一次,那你就会发现很多形式下的内容。我一共听了六十次,前前后后,最多的时候是每天一次,每天都会觉得新的东西冒出来,只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对老崔的佩服。最早不喜欢权威,因此也不太把老崔放在眼里。从那以后,又回头听了他的老歌,真的是好象是走进了一个被我遗弃的天堂:)不得不说,音乐素养还是他高,就好比大家少爷和野孩子比教养一样(现在的拥迈们不要砍我)。“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其实就是早期老崔对”红旗“的一种风格尝试。他一直求变,而不囿于一格,这也正是大家骂他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我们说NEIL YOUNG是大师,就不能容忍老崔呢?的确,“力量”里是有很多电子和JAZZ的成分,其实今天音乐进一步融合,很难一定确定某种风格是否属于某种流派了。老前辈们都试过乡村等等的流派,那老崔加点其它的风格有何不可呢?
魔岩三杰,曾是我们的希望,但何勇过于纯真,张楚太是理想,豆子又那么的世故,所以注定了不会有结果。但他们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正是他们的成功,带动了中国摇滚的发展,才会有今天的如此之多的所谓摇滚。当然,很多人都有贡献,不是一两个人的:)
后来张炬死了,我就不再过问国内的摇滚了。其实很长时间,大家在什么是摇滚上还是很模糊的。在电台里,我听到过人说那英是摇滚,这当然夸张了。但是田姐和小谢说是摇滚就是惑人耳目了,动力火车,怎么看也不是,还有总之,大家还没搞清谁是摇滚,倒不是说大家不好,只是说明了一点,现在音乐在融合,像六七十年代那么具有标志性的摇滚已经很少了。
但少归少,并不是说阿狗阿猫都可以玩摇滚。我们可以不玩真正的摇滚,但不可以借着摇滚的名义亵渎她。而现在的摇滚斗士们做的就是这项工作:)甚至总是那几个三和弦也叫摇滚,呵呵,不说了,又有违宗旨了。
我不相信我们没有创造力,我只知道我们曾辉煌过,看见过希望。音乐是一种沉淀,是对民族和文化的反思,也是精神的解放。自然不是无赖骂街那么简单的。摇滚要有自己的,因为她本就是民乐,所以不能强学别人的,妄自菲薄。摇滚又是一种多元的世界文化,所以也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看谁谁不对。到现在,也许是我听大不多,不关心下一代:)但是,从听的为数不多的地上和地下音乐来看,心态还是不很好。也许这句话我不配说,但我想,这里也不能顾及自己的形象了,总是要有利发展为好:)
没有菜料做不了好菜,没有生活就不会有摇滚。不知道这个比喻对否。
老实说,上面这么些东西想把Rock N’ Roll说清楚是不可能的,了解个大概吧摇滚绝不是抱个吉他乱d一气,绝不是一种噪音,也绝不是社会底层人才玩的。。如果说R&B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Rock就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东西。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摇滚博大精深,oooo认为凡是流行的,只要是表现抽象的事物恐怕都可以归为摇滚。甚至可以将New Age归为摇滚!大音量,金属声不是摇滚!摇滚歌手之所以用它是为了打开你闭塞的心扉。。呵呵,这是oooo的解释,实际上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当然也希望影响你。
摇滚在中国还没有市场
oooo现在很少,或者说极少听摇滚了,也许年级大了,听不动了。唉~
其实摇滚不是听的,而是感受的。
现场,只有现场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摇滚 ;)
也不一定,应该说才有可能体会吧。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509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