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字繁体字怎么写

变字繁体字怎么写,第1张

变字的繁体字为“变”。

拼 音 biàn

解释

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儿。

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3使改变:~废为宝|~农业国为工业国。

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变卖:~产。

6变通:通权达~。

繁体“变”的笔画

组词

变易 、变质 、蜕变 、变异 、变故 、变幻

扩展资料

变幻莫测 [ biàn huàn mò cè ]

解释: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出自: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示例: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乙之妙,~。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

变本加厉 [ biàn běn jiā lì ]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辞的繁体写法:辞、辤。

辞的意思有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解雇,辞退。

辞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辞是会意字,字形由表示整理的乱和辛组成,本义是诉讼,引申为诉讼时的言辞,再引申为一般的言辞、文辞,又引申为一种文学体裁。讼辞中常常为求无罪而找借口,故又可引申为借口,再者,诉讼是为了摆脱罪名,所以辞又有推辞、辞却等引申义,而且这一系列义项以及言辞、文辞等引申义逐渐成为辞的常用义。

用辞造句如下: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描绘古侠士行侠仗义的常用辞句。

2、辞例所构成的语境是一种特殊的上下文语境,利用辞例可以准确训释某些文言词语。

3、目前,资料库查询范围包括两岸常用辞汇、教科书学术名词及常用学术名词三项。

4、因此,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是用辞相对纯正和正统的藏人,对于另一部分人而言却仍能听出或是感觉出其中的中国味。

5、与其给总统写信抱怨他的幕僚今年送出的圣诞卡上的用辞不妥,不如给他写信告诉他你今年会为他和他的家人祷告。

简体字,与繁体字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汉字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形体,这几个形体笔画多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的叫简体字。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描绘事物的形象的精细和粗略就产生了简体与繁体的区别。

一、本表共收简化字350个,按读音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A  碍[碍]肮[肮]袄[襗]

B  坝[坝]板[板]办[办]帮[帮]宝[宝]报[报]币[币]毙[毙]标[标]表[表]别[彆]卜[卜]补[补

C  才[纔]蚕[蚕]灿[灿]层[层]搀[搀]谗[谗]馋[馋]缠[缠]忏[忏]偿[偿]厂[厂]彻[彻]尘[尘]衬[衬]称[称]惩[惩]迟[迟]冲[迟]丑[丑]出[出]础[础]处[处]触[触]辞[辞]聪[聪]丛[丛]

D  担[担]胆[胆]导[导]灯[灯]邓[邓]敌[敌]籴[籴]递[递]点[点]淀[淀]电[电]冬[鼕]斗[斗]独[独]吨[吨]夺[夺]堕[堕]

E  儿[儿]

F  矾[礭范[范]飞[飞]坟[坟]奋[奋]粪[粪]凤[凤]肤[肤]妇[妇]复[复][复]

G  盖[盖]干[乾][干]赶[赶]个[个]巩[巩]沟[沟]构[构]购[购]谷[谷]顾[顾]刮[刮]关[关]观[观]柜[柜]

H  汉[汉]号[号]合[閤]轰[轰]后[後]胡[胡]壶[壶]沪[沪]护[护]划[划]怀[怀]坏[坏]欢[欢]环[环]还[还]回

[回]伙[夥]获[获][获]

J  击[击]鸡[鸡]积[积]极[极]际[际]继[继]家[家]价[价]艰[艰]歼[歼]茧[茧]拣[拣]硷[碱]舰[舰]姜[姜]浆[浆]桨[桨]奖[奭讲[讲]酱[酱]胶[胶]阶[阶]疖[疖]洁[洁]借[藉]仅[仅]惊[惊]竞[竞]旧[旧]剧[剧]据[据]惧[惧]卷[卷]

K  开[闭克[克]垦[垦]恳[恳]夸[夸]块[块]亏[亏]困[困]

L  腊[腊]蜡[蜡]兰[兰]拦[拦]栏[栏]烂[烂]累[纍]垒[垒]类[类]里[裏]礼[礼]隶[隶]帘[帘]联[联]怜[怜]炼[炼]练[练]粮[粮]疗[疗]辽[辽]了[瞭]猎[猎]临[临]邻[邻]岭[岭]庐[庐]芦[芦]炉[炉]陆[陆]驴[驴]乱[乱]

M  么[麽]霉[黴]蒙[蒙][濛][懞]梦[梦]面[面]庙[庙]灭[灭]蔑[衊]亩[亩]

N  恼[恼]脑[脑]拟[拟]酿[酿]疟[疟]

P  盘[盤]辟[辟]苹[苹]凭[凭]扑[扑]仆[仆]朴[朴]

Q  启[启]签[签]千[千]牵[牵]纤[纤][纤]窍[窍]窃[窃]寝[寝]庆[庆]琼[琼]秋[秋]曲[曲]权[权]劝[劝]确[碷]

R  让[让]扰[撸热[热]认[认]

S  洒[洒]伞[伞]丧[丧]扫[扫]涩[涩]晒[晒]伤[伤]舍[舍]沈[渖]声[声]胜[胜]湿[湿]实[实]适[适]势[势]兽[兽]书[书]术[术]树[树]帅[帅]松[松]苏[蘇][囌]虽[虽]随[随]

T  台[臸[台][台]态[态]坛[坛][坛]叹[叹]誊[誊]体[体]粜[糶]铁[铁]听[听]厅[厅]头[头]图[图]涂[涂]团[团][团]椭[椭]

W  洼[洼]袜[袜]网[网]卫[卫]稳[稳]务[务]雾[雾]

X  牺[牺]习[习]系[系][系]戏[戏]虾[虾]吓[吓]咸[咸]显[显]宪[宪]县[县]响[响]向[向]协[协]胁[胁]亵[亵]衅[衅]兴[兴]须[须]悬[悬]选[选]旋[镟]

Y  压[压]盐[盐]阳[阳]养[养]痒[痒]样[样]钥[钥]药[药]爷[爷]叶[叶]医[医]亿[亿]忆[忆]应[应]痈[癰]拥[拥]佣[佣]踊[踊]忧[忧]优[优]邮[邮]余[馀]御[御]吁[吁]郁[郁]誉[誉]渊[渊]园[园]远[远]愿[愿]跃[跃]运[遌酝[酝]

Z  杂[杂]赃[赃]脏[脏][脏]凿[凿]枣[棘]灶[灶]斋[斋]毡[毡]战[战]赵[赵]折[摺这[这]征[徵]症[症]证[证]只[只][只]致[致]制[制]钟[钟][锺]肿[肿]种[种]众[衇昼[昼]朱[朱]烛[烛]筑[筑]庄[庄]桩[桩]妆[妆]装[装]壮[壮]状[状]准[准]浊[浊]总[总]钻[钻]

(一)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二)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三)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四)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中国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书的繁体字笔顺:横折、横、横、横、竖、横、竖、横折、横、横,如下所示:

释义:

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

2、字体:楷书;隶书。

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

4、书信:家书;书札。

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

词组:

1、书包:布或皮革等制成的,主要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用的袋子。

2、书房: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

3、书信:指信札。如冰心《晚晴集·空巢》:虽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们却是书信不断。

繁体字简介

繁体字,汉字的一种字体形式,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简体汉字宋体

繁体字体

篆刻体

楷书字体

狂草体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春秋时期西周的金文,再发展到秦国前期使用的大篆,发展到秦始皇用来统一全国文字的小篆,直到汉代的隶书、魏晋之后盛行的楷书,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作为辅助字体,与汉隶对应的草书叫章草,与楷书对应的草书叫今草,今草也是章草的演变。至唐代,又从今草发展出狂草。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入了草书的特点,保存楷书的成分多,就叫楷行;比较接近草书的,则叫草行。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通行的刻在乌龟的甲壳、牛的肩胛骨或其他野兽的骨头上的文字。甲骨文结构复杂,构成很有规律性,数量也不少,是比较成熟的、系统的文字。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而又成批的古代汉字材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比较明显,从中可以看到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我们今天的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这个系统发展而来的。

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古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金文和甲骨文一脉相承,但二者也有不同的特点。甲骨文是用刀在甲骨兽骨上写的,所以笔画细瘦,金文是浇铸而成的。所以笔画肥大厚实。金文的结构、行款比甲骨文更趋整齐,图画特征明显较少,文字符号特征则进一步加强了。

3篆书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广义的大篆是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对大篆整理以后而形成的字体。大篆的字体跟金文相近,只是略有改变。小篆由繁复的大篆简化而来,故笔画比大篆简单,结构变化也较大篆小,更加整齐匀称。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小篆的诞生标志了汉字的统一,对汉字的规范花和符号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4隶书

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秦时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但是小篆的笔画屈曲圆转,仍太繁复,写起来很费事。而隶书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这种字体起初接近于小篆,但比小篆方正一些,实际上是写的潦草一点的小篆,这就是秦隶。秦隶一直使用到西汉中叶,才由一种更简单易写的字体代替,这种字体就是至今仍是书法之一的隶书。这种隶书叫汉隶,也叫今隶,它是汉代通行的正式字体。隶书的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有波磔(即写捺笔有折波),字字有棱角,字形扁平。隶书的形体同古代汉字比较,古代汉字的形体都是以曲线为主的,隶书则变古代汉字的曲线形体和小篆的匀圆线条为方折,变弧形为直线,这就形成了笔画,突破了古代汉字的体式,成为扁方形的字体。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隶变”奠定了近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楷书的基础,他使汉字的繁难程度大大降低,使汉字的书写速度大大提高。因此,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5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楷书的创始人是钟繇。“楷书”的意思是端端正正可为楷模的的书体。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它的特点是取消了隶书的波折的笔法,笔画更为平直,字形变扁平为方正,又对隶书作了进一步的简化,书写起来,比隶书方便,又比草书好认,所以一两千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现代汉字的字体就是楷书。

钟繇作品《宣示表》

6草书

草书是由于要求书写简易快速而产生的,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与楷书对应的草书是今草。

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为《张旭狂草图》

7行书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楷书过于严整,写时速度慢,有些拘谨。为了便于书写,把楷书的有些笔画变断为连,变折为曲,甚至变多为少,就成为行书。一般说来,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草书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楷书的简易写法,大概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流行。因为它比楷书易写,比草书易认,因此容易通行。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

8宋体

现在印刷品和电脑字体中,宋体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为汉字的阅读,书写,善及,传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传宋体为秦桧所创。秦桧善巴结,字也写得娟秀,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在公文交往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于是便利用公务之余,潜心研究汉字。出于媚上,他对徽享赵佶的字矸究的恃别深入,在仿照赵佶的字体基础之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字体,正公划一,简便易学,然后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卷写奏折,引起了徽宗赵佶的注意。徽宗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全国统一按范体字书写公文。这一次改革很快得到了推广,并且被后世继承了下来,这个字体就是我们现在印刷使用的"宋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539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