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体 为什么有的字显示不了

甲骨文字体 为什么有的字显示不了,第1张

甲骨文中的字体有限 肯定没有现代汉语中那么多的字体
甲骨文的发现地 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上的字还是很有限的
所以你用甲骨文字体的时候可能字库里面的字不全
可以试着用其他字体取代吧

“地”字最早见于小篆,没有甲骨文的字型见于考古发现。

迄今所存的甲骨文十五、六万片中,单字量约4400个,可识可读的约2400字,其中约1400个见诸于现代汉语字典,其余2000字尚不可释读。

也可能“地”字就包含在这2000个尚不可释读的甲骨文文字之内。

地的小篆字体如下图:

《说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

《说文解字》:地,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字形采用“土”作边旁,“也“ 是声旁。

扩展资料:


①本义,名词:远古的简单墓穴。如:坟地、墓地

②名词: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栖息的广大疆野。如:田地、土地

③名词:空间,处所,场所。如:地点、地方

④名词:行政区域,领土。如:本地、外地

⑤名词:介于省、县之间的行政区域。如:地区、地市

⑥名词:实质,内部。如:见地、心地

⑦助词:用在现代汉语的状语和中心词之间。如:静静地睡 、悄悄地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甲骨文:  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珠玉在前,我就简单(用大白话)谈几句吧。有些内容难免和之前的精彩回答重复,大概是因为事实如此,换谁说都一样。甲骨文发现120年,好认的字、有传承的字基本上都被认完了,剩下的许多都是人名、地名、祭名等专有名词。这些字当时的人可能就使用过一两次,或者只用了那么一段时间,没有传承,可能根本就没有演变成现代汉字中的任何一个字,就是古文字里一个符号。我们不知道它读什么音,也很难确定它有什么意义(当然可以开脑洞猜)。它可能就代表了安阳周围某一个小村庄的地名,或者是某一个重要或者不太重要的人的名字,或者一种早就失传了的祭祀方法——它们大约已经接近死文字了。事实上,这些字破译不破译对理解甲骨文句子意思了,这也造成了学者们动力不足。试想,罗振玉其实就破译了约500字(当然都是重要的字),就已经基本可以把甲骨文读通了。何况我们现在已经有1300多字了呢?现在没有破译的那些字,我们只需知道词性,就能理解甲骨文句子的大致意思了。单字破译奖10万,大家觉得这个奖得很多,但实际上我觉得能够拿到这个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好啃的骨头都已经啃完了,剩下的都是最难的。破译一个字的成本,可能远远超过了10万。更何况,到底破译出来没有破译出来,自己说了不算啊,必须要得到学界公认。现在有些简单的字,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哪个字都能有三四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关于一些字的字义,更是动辄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说法。真能提出一个自己的破译观点,然后学术界都接受,没有异议,这得是多大的学术大牛啊!不过,我估计那样的学术大牛,根本不差这10万块钱。做做课题,写写文章,出去讲讲课,轻轻松松就不止这个数。#当然,甲骨文破译(看起来)进度不快,和研究者人数也有关系。有所谓的“足球人口”,当然也可以有所谓的“甲骨人口”。足球人口少,球队就弱不奇怪了。甲骨人口少,也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科发展的速度。不过,是否投入大量资源,强行增加甲骨人口,本质上是一个是否划算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545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